勇于创新的农民企业家----武天秀
一。企业改制,公司何处去
陵川县城,热闹非凡的梅园东街的中段,有一家不太起眼的小公司--《山西鸣鹿高新技术开发公司》。该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家以电热膜专利技术生产玻璃煮锅、热水器为主的企业。那时生产的玻璃煮锅有四种型号十几个品种。从八六年到九八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武汉、长沙等地设立了十多个办事处。有三辆货车专门送货。员工达七十多人。在陵川乡镇企业中,可谓佼佼者。
九十年代后期,受香港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采取紧缩银根政策,中小企业生存受到严峻挑战。纷纷转让、改制。一九九九年这家村办集体企业,也改制成为了一家民营企业。尽管武天秀还是老总,但公司却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这时,债务缠身,资金链断裂。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公司向何处去?武天秀在苦苦思索。
那时,曾有许多人建议,公司地点处于商业黄金地段,将这里建一座商住楼。靠租金就能过个好日子。何去何从。企业走到了一个艰难抉择的十字路口。怎么办?难道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企业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上吗?就这样让一个好端端的企业从此销声匿迹吗?他实在不甘心。几十年风风雨雨,他从未向困难低过头,靠着一股不达目的不回头的顽强拼搏精神,楞是在每个时期都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二。生产队当队长,不墨守成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还是东关村的一个生产队长。他爱琢磨,喜欢动脑子。在别人还在墨守成规的种庄稼时,他就搞开了作物间作。六行小麦一行玉米,六行土豆一行玉米,连年丰产。陵川气温低,适合土豆生长。每年要从平顺调运大量土豆种,仅他们一个队就需要两万斤。如何让土豆种安全过冬是个问题。打地窖,费工费时。他就琢磨,仿照暖瓶原理,在仓库用砖砌成中空的双层房间,用于储藏土豆。待到第二年打开储藏室时,傻眼了。土豆一个芽都没有,还在休眠。怎么办?两万斤哪!节令不等人,就这样种吧。没料到奇迹发生了。土豆苗出的竟是那样的齐整,长的格外壮。当年来了个大丰收。
在别的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只有几角钱时,他们队却已经达到了1.8元。而那时,一般公务员每个月只有三四十元工资。在那个年代的确了不起。他从长治南呈买回了陵川{dy}台手扶拖拉机,也成了陵川{dy}个具有执照的拖拉机手。
三。红红火火零件厂
就在他将生产队搞得有板有眼,县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准备让他转团干时。一九七八年,队里却让他去一个破破烂烂的农修厂当起了采购。那时的农修厂只有五、六个人,一台140车床,一台摇臂钻。平时干一些农机维修的活。由于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产品,因此,工厂也就半死不活强撑着。真是开着不挣钱,扔了又可惜。
一九八三年,队里决定将工厂承包经营。由于这里的条件太差,勉强能养活几个工人就已经不错了。再要向队里交钱,这副担子可不好挑。谁也不愿意接手这个烂山芋。就在大家推三阻四之时。他却跃跃欲试,觉得这正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于是以每年给队里上缴一万三千元的条件,将这个破破烂烂的小厂承包了下来。
承包后,他就像孙悟空得到了花果山。大刀阔斧干了起来。由于有了先前跑市场的经验和人脉,很快便获得了省工业厅自行车前后轴生产计划,产品由长治五交化公司包销。既有了生产计划,又有了销路。这一下可就是“万事俱备,只欠生产”了。先后购置了八台冲床,三十多台专用车床。工人增加到三十多个。工厂也改成了《陵川县东关自行车零件厂》。不几年功夫,固定资产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元。每年上缴国家税收十多万。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硬是把一个频临倒闭的小厂,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成了县里挂牌的乡镇企业。
四。大胆引进电热膜专利技术
八十年代后期,计划经济逐渐淡出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蓬勃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武天秀以其敏锐的视角感知到这一深刻的变化。那时,专利技术还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他却又一次以大胆的创新精神迈出了这一步。
一九八六年,从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引进“电热膜”专利技术。 开始生产玻璃煮锅。请专家到工厂培训技术骨干,指导生产。并开发出煮锅、热水器、三大系列,十多个品种。先后申报了10项{gjj}实用发明专利。购置了多台塑料成型设备。聘请了两名高级工程师,还有若干厂外指导专家。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十几万字的ISO9001产品质量手册,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工艺流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每一件产品都要到北京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认证。确保产品质量件件合格。
他深深懂得人才的重要。他不惜花大价钱聘请工程师。每月付给两位工程师每人一千元工资,还外带三百元生活补贴。而那时,县上公务员工资大约只有六百到七百元。社会上传媒“高新用高薪聘请人才”。(原来的自行车厂早已更名为“山西鸣鹿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社会上简称"高新")
武天秀以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适时推出新的产品。1994年9月,电热煮锅被山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评为二等奖。1995年一月获中国轻工会一等奖。
效益蒸蒸日上,税收节节攀高。每年为国家纳税达到七十万元。
五。一厂带五厂 广纳农民工
武天秀是一个农民,与农村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情结。他不仅带领他的工厂创出了一片天地。还要让山区人民也富起来。他将配套零件分在几个村生产,包装箱也由一个村专门负责。这样一厂带五厂,五厂富五村,使后郊、西闸水、侯庄、巡家、张家庄也尝到了由他创建的经济共同体所带来的实惠。
他经常为东部山区农村寻求着致富的门路。资助他们种甘露子 ,种连翘,搞牡丹园。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东部旅游开发。利用自己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协同有关部门为其通路、通水。他带领东部山区部分村支书、主干,走出大山,到北京、上海、大寨、华西等地参观学习,使他们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他时刻想着农民,即使自己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忘招收农民工。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近几年很多农民家庭跟随子女上学到了城里。工厂优先招她们到厂做工,千方百计为她们解决点生活困难。
六。荣誉与光环
在为集体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也为个人争得了荣誉。
1988年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三等功;1988年六月被山西省乡镇企业管理学会评为农民企业家;1989年5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12月被山西省科委评为优秀星火企业家;1996年11月被省企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扶贫功臣;2000年被晋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科技专家,晋城市优秀代表。多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接见。
获得荣誉奖励的同时,又曾先后当选为陵川县政协{dy}-----六届委员、常委,县工商联副主席;晋城市工商联副主席;县第十届、十四届人大代表;晋城市{dy}届、二届、三届、四届人大代表;二届、三届人大常委;山西省第八届、九届人大代表;山西省和全国工商联第六届、七届执行委员;全国第八届工商联代表。1996年11月当选为山西省企业经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七。对未来充满信心
改制后债务缠身,资金链断裂。公司处于十字路口。他确实出现过彷徨,犹豫。但他从未失去信心,他不曾想过让工厂关门,让公司销声匿迹。他振作精神,从头干起。
他善于洞察经济形势,把握市场脉搏。适时开发了磁化水杯、磁化酒杯,研制了集文化娱乐,英语单词于一体的猴棋。把具有传统浓郁色彩的中国结与节日喜庆的彩灯溶于一体,造出了既适合白日观赏,又适合夜晚悬挂装饰的福结灯及佛字灯、囍字灯。还研制了不少旅游纪念品。
他长年游弋于农村山乡,用他那睿智的眼光搜寻着有利用或开发价值的资源。他要将山区的废物变成宝贝。农村家庭院落里,柴火堆中横七竖八、曲里拐弯的树根,成了他的目标。他组织开发根雕工艺品的生产制作。将那些山里人当柴火烧的树根变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活灵活现的艺术品。
这些根雕工艺品,得到了参观者的极口称赞。有愿掏钱买者,天秀婉言拒绝,他有自己的想法,拿回家只是极少数人观看,放到这儿,就会让更多的人欣赏。他要用这些美的东西,增添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人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他提出的口号是“观赏鸣鹿根艺,享受美的创造;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需要”。
根雕陆续应邀到外地展出。2008年获深圳优秀作品展示奖。2009年获中国(山西)农业博览会民间工艺品金奖。
作品的增加,金奖的获得。坚定了他文化进城的想法。他要让这一民间艺术走进城市。让城市人xxx接触它、欣赏它。进一步让其成为城市人提升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的象征。
风风雨雨,天秀闯荡企业几十年。个中酸甜苦辣只有他最清楚。再多的苦只装在心里,再大的难也扛在肩上。一次次的转型,一回回的波折,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他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始终使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上。宁肯在创新中失败,也不愿龟缩在平静的港湾中苟且偷生。他要在有生之年再创业绩,重铸辉煌!
从他那里看到了一种顽强执着的坚定信念,一种矢志不渝的开拓精神,一种xx言败的博大胸怀,一种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愿他心想事成,永远以创新的精神去开拓未来!
写于2010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