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最早的女照相师走了- 色影无忌_全球{zd0}中文影像生活门户

       上世纪50年代,春熙路东亚照相馆招了{dy}批女营业员。那时拍照远没有现在这么简单,只能用笨重的坐式相机拍,洗照片时还要穿着厚厚的棉衣。那个年代的照片都是黑白的,想要彩色照片,得用专门的水彩描像。

 

       当年那批女营业员如今早已白发苍苍。5日凌晨2时许,曾经的老摄像师戴惠宇在家中离世,走完了79年的人生道路。

 

       年轻时 很多人到照相馆偷看她

 

       戴惠宇是个老成都,父亲在安顺桥旁开了一家汤圆店,起名戴汤圆。靠着小店,一家几口的生活倒也不错,戴汤圆在安顺桥一带也颇有名气。

 

       据老人的小儿子李中玉讲,戴惠宇十多岁时进入当时的女子中学39中,“妈妈长得很漂亮,是学校的校花。”上世纪50年代初,20岁出头的戴惠宇来到春熙路,成为东亚照相馆的女营业员,她也是春熙路照相馆最早一批女营业员。由于年轻美貌,不少小伙子都来照相馆偷看她。

 

       那时照相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所用的相机都是老式的坐式相机:一个手提箱大小的木箱,一侧是镜头,另一侧盖着黑布,相机竖在木质架子上。相机用的都是120胶卷,每卷只能照十多张。

 

       照相时,摄像师必须用黑布盖住脑袋,避免透光。由于照相馆用不上电灯,只能用煤油灯代替。在露天拍照,还搭建有专门的摄影棚,都安着透光的玻璃,上面有可以滑动的黑布,是取光用的。洗照片就更困难了,李中玉说,那时,母亲必须穿着厚厚的长棉衣,将胶片和相纸拿到太阳底下,再用显影粉和定影水将照片洗出来。

 

       那个年代的照片都是黑白照,想要彩照,只能描像。在照相馆,戴惠宇不仅要负责拍照,还要给照片描色彩。“用的是专门的水彩和油彩,很考技术。”李中玉现在是一名画家,但对于母亲当年的工作,他还是非常佩服。调好颜色后,戴惠宇就要用各种型号的毛笔给照片着色:眉毛是黑色、脸蛋是肉色、嘴唇是红色……


       早年丧夫 独自养育5个子女

 

       戴惠宇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上世纪60年代,她的丈夫去世了,那时家里已有5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这个柔弱女子身上。在5个子女印象里,母亲从未让他们挨过饿,每个月还要吃一次家里的戴汤圆。戴惠宇教育孩子也是以身作则,从不打骂他们。

 

       退休后,老人并没有闲下来,一直都在支持子女的工作,5个子女个个都很有出息:有两个女儿在川剧团工作,小儿子也是小有名气的画家。老人的孙辈们,也都从事着和文艺相关的工作。此外,她还帮着大女儿重新操办自家的戴汤圆,目前在成都已经开了两家店。

 

       虽然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戴惠宇家里,还保存着她当年的摄影作品。一张张彩色照片看上去颜色艳丽,人物形象饱满。李中玉称,母亲去世前,让家人一定要保存好这些照片,那是她最美好的回忆。


郑重声明:资讯 【春熙路最早的女照相师走了- 色影无忌_全球{zd0}中文影像生活门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