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比拼耐力的较量正在国内车市展开。随着天气渐热,传统的淡季即将到来,车商们开始忙着盘库存,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则打算利用这个时机,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价格优惠。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在互相揣摩对方,买卖双方的互动正在变成一场近乎博弈的鏖战。
和国产车市的这种胶着相比,进口车商近期则显然更为主动,各种各样的促销纷纷上场,价格战的硝烟四处弥漫。
车市促销战波及进口车
从3月份开始的降价促销潮,似乎一直是国产车在唱主角。除了少数热门车型,几乎所有的国产车型都以各种方式在降价促销。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优惠幅度不断加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这一轮价格战中几乎都无一幸免。
经过前几周的试探和观察,各大国产车商的促销政策到本周基本上都已稳定。很多车商透露,目前的优惠政策已经是所能给出的{zd0}力度了。还有车商透露,目前已经是在亏本卖车,比如思铂睿,这款车目前的优惠高达两万多元,相关车商只叹,即使把厂家的返利算上,这个价格也是亏本的。而马自达6,目前的{zd1}售价更是低至14.98万元起,直接进入14万区间。
本周{zd0}的变化就是,进口车商开始接过国产车商的降价接力棒,纷纷以降价和优厚的信贷优惠来吸引客户。
据了解,目前宝马5系、奔驰E级车的优惠都达到5万元以上。据悉,宝马5系基本上都有现车,但不同车型的优惠幅度不同,其中525Li豪华型的优惠幅度{zd0},达到5.8万元,其他多款车型的优惠幅度也都在5万元上下。除了现金优惠之外,还可以享受购置税优惠。
在中国市场销量{zh0}的豪华车奥迪也少有地推出了大力度的促销活动。据{zx1}消息,即日起至6月底,购买奥迪A6L的客户均可享受高达3万元的优惠,既可选择减免50%的购置税(相当于1.8万元现金优惠)以及赠送全车险,也可以选择按揭优惠,首付40%,两年按揭零利率,再送全车险。
进口现代的优惠也在加大。据进口现代浙江总代理浙江中现的销售负责人介绍,5月31日前,凡购买新款雅科士的客户均可享受购置税减半的优惠;在6月30日前,凡购买劳恩斯或者劳恩斯酷派的客户,均可获得免息xx支持,18个月首付三成,即可享受全程零利息优惠;36个月首付三成,可享受首年零利息优惠。
此外,讴歌MDX的优惠也高达1万元,讴歌TL目前的让利更是达到了10万元之多,指导价为64.5万元的讴歌TL2010款 3.5炫速版,只需54万元就可以买到。
进口车降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对这一轮进口车价格战,有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去年以来持续的高增长,让不少进口车商在今年都加大了订货量,春节前订的车,目前都已陆续到货,而目前进口车市的增长并没有想象中的大,造成了部分车商的库存积压,压力之下,降价促销成为必然。
其次,受到近期欧元贬值的影响,部分欧元区进口车的进货结算价降低,如保时捷、奔驰、宝马、大众、欧宝等车型进口价都在走低。成本的降低,给了车商价格促销的空间。
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以奥迪、奔驰和宝马为代表的欧洲三大豪华汽车制造商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加剧使然。为了争夺全球汽车销售头筹,这三大车商一直在中国市场明争暗斗,进行酣战。
据统计,今年{dy}季度,奥迪在中国的销量为51449辆,宝马为34179辆,梅赛德斯为24100辆,分别为三家公司全球销量的19.4%,13%及9.6%。相比去年,宝马及梅赛德斯-奔驰{dy}季度在华销量几近翻倍,而奥迪增幅也达77%。
这三大豪华汽车品牌也正是目前中国市场保有量{zd0}的进口车品牌,在本轮价格战中,领衔降价的也正是这三家,其他品牌被卷入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目前的库存尚不足以威胁车商
无论是国产车的降价,还是进口车的暗战,其最终都是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但这种价格战虽然吸引了人气,但也着实吊高了消费者的胃口,不少消费者并不买账,而是坐山观虎斗。有车商就透露,尽管目前的价格都已经很低了,但还是有消费者狮子大开口,想要更多优惠。记者就曾多次听闻消费者这样放话:车商现在的库存那么大,不再多降点价,谁会来买?
真实的库存究竟怎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zx1}统计分析为人们揭开了谜底。报告显示,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但依然超过150万辆,同比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商用车产销环比降幅低于乘用车。
今年前4个月,全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600万辆,与2009年上半年相比,产销分别增加12.75万辆和6.71万辆,但同比增幅较一季度继续减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汽车企业库存(不包括零售环节的库存)为54.75万辆,比3月底增加1.81万辆,但比年初库存下降4万辆。其中,4月底乘用车库存34.37万辆,比月初上升4万辆。
对此,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目前汽车厂商的库存尚处于合理水平,汽车企业库存不到半个月的产量,随着产销规模的扩大,库存将得到消化。董扬还表示,除了企业库存外,还有运输和终端库存情况,估计总行业库存为1.5个月产销量,但这个库存仍在合理范围内。
买不买?什么时候买?看来,车商和消费者的博弈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