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效率与活力的权衡- xiaotie - 博客园

    受n216兄邀请探讨《》系列文章,受宠若惊。前些天忙项目,至今日才能抽出部分时间,写出此文。

    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是我不擅长的,只是在2000年左右的时间开发过自称“ERP”的软件。并且这么些年来,一直未在中、大型企业工作过,也很少和这类企业打交道,因此评价具体的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开发并不是自己的强项,既没资历也没资格评价《关于EOM(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企业经营模型》系列文章。本文就不详谈EOM了,谈谈比EOM更抽象一点的——信息系统。

    我个人和大家的背景不一样。博客园的大部分博主都是技术出生。我虽然是技术背景,但一直以来的工作都是管理与技术并重(20岁就挂总了,嘿嘿)。本文就主要从管理层面谈谈信息系统。由于缺乏大、中型企业的实作经验,本文就纯当个人思索吧。

    现代信息技术出现的很晚,只有几十年时间。但是信息系统,却在地球上长久的存在着。每个生物体自身是一个信息系统,生物群体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如蚁群),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信息系统,乃至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信息系统(当然,这种说法太泛化了,就没啥意义了)。本文主要谈下信息系统的效率与活力。

    n216兄的系列文章中谈及现在企业内部各系统的各自为政情况,提到使用EOM来进行统一规划,并谈了谈进行统一规划的好处。

    各自为政的坏处大家都清楚,但统一规划的坏处,我们也应该清楚才行。

    集权和分权是信息系统的两种极端方式,从计算的角度来说,是中央计算和分散计算的问题。今天看了条新闻,讲的是某地某人杀了邻居被下监狱,过了11年,“死者”,也就是那个邻居,突然又活过来了。我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一个案件发生之后,有两个处理方式。一个处理是公检法三方制衡的处理,称作方案A,一个处理是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进行处理,统筹各方信息,做出决策,称为方案B。很显然,方案B的效率高的多。但方案B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一旦做错事了,那效率也是高的多。采用方案A,来回几个回合定不下来,案件在公检法内部转圈圈转了七八圈,{zh1}采用方案B,由某委员会开了个协调会一锤定音,迅速做出了判决。不过,这个判决后来证明是错误的——死者又回来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央计算的{dy}个缺点:如果发生错误,那么错误的效率也会很高。它做正确的事情的效率高,它做错误的事情,效率也同样高。而分散计算,它做正确的事情效率低下,但做错误的事情效率也同样低下(有意外情况,比如羊群行为等。意外情况这里暂时不讨论)。

    这里就有一个观点:中央计算它拥有全局信息,拥有xxx的信息,它应该比分散计算更不容易出错啊?

    这里又涉及到有限理性的问题:理性是有限的,因此,任何决策都是会出错的。即使拥有全局信息,但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失真,以及信息量大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达不到的话,都容易发生错误的决策。

    关于中央计算和分散计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过一次大论战。那是一场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劣的大论战。计划经济是中央式计算的,而市场经济是分散计算的。哈耶克有一篇很xx的文章《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分析了在有限理性、有限信息下,市场经济是如何通过价格体制,产生自组织行为,来解决资源配置这个难题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中央计算和分散计算的另一个区别就在于两个系统的活力不同:一个是僵硬的,一个是活跃的。

    我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分析下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夏、商不管了,信息太少。周朝是诸侯制度,是分散计算的,结果大家从春秋打到战国,直到秦始皇出来把大伙都收拾了。这是效率打败了活力。然后呢,又出现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汉朝到唐朝,虽然相权和大将军的权力在逐步削弱,但那些实权人物的权力仍然很大,动不动就篡位。这种情况直到宋朝才开始稳住:相权和兵权被君权制服了,系统稳定了。但是,另一个缺点暴露出来了——活力进一步降低了,国家开始变弱了。宋之前是中国欺负别的国家,自宋以后,就是被欺负的历史了。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就是这个系统,采用中央计算稳定了系统,提高了效率,但代价就是降低了活力,导致系统对外界的抵抗力下降。宋之前,名将辈出。宋之后,还有名将吗?

    本文并不是反对做统一规划,但做统一规划时,不单要了解统一规划的优点,也得认识到统一规划的缺点。效率重要,活力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效率是把事情做好,而活力是做正确的事。任何长期存在的系统,必须是具备活力的系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这本书详细的分析了,一些大公司的失败,原因是它们管理的太好了!为什么垃圾小公司可以打败大公司?为什么几十万人的游牧民族可以打败几千万人的老大帝国?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统一的系统,看起来很好,却并不一定真正的好,它是牺牲活力来换取效率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虽然不错,但如果以限制活力为代价就不值得了。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冗余的系统,确实很有活力的系统。人,就只有几十年的命,长大得二十年,然后工作几十年,就老了,新一代的人又得重新学习,从效率上来说是很不值得的。像乌龟那样活一千年岂不很好?知识可以利用一千年多好?省得学二十年,用几十年,挂了,然后新出生一个,还得从头学,而老人把新人带大也是很花资源的事情。但为什么是人而不是乌龟站在生物群的顶端呢?有效率没有活力是不行的。那是不是说,生命越短的越好呢?像某些虫子那样,早上出生,晚上挂掉,这样岂不进化更快?那样也不行。效率与活力需要有一个平衡点。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这个平衡点是不一样的。

    再谈谈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是上信息技术了才称为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系统本质上是要让信息及时的出现在它需要出现的地方,至于采用的信息媒介,就是实现层面的问题了。从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日本丰田花了几十年时间弄出来的生产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企业运营中的信息传递问题。不过,它采用的主要工具不是现代信息技术,而是最简单的“看板”——一块块小板子。他们的这套解决方式非常漂亮,当然,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想要详细了解的人可以看看《新丰田生产方式(第三版)》这本书。拿超市来做比喻,丰田生产系统就是以“超市”方式运行的企业系统。超市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顾客购买了一盒酸奶,货架上少了一盒酸奶,然后超市工作人员看见上面少了一盒酸奶,于是从下面一箱酸奶中取出一盒,放在货架上……酸奶供货商每天开车巡回一次,看见超市的酸奶少了,就从车上取出缺少的部分,放进去。这个系统有什么好处呢?信息是由需求方向供给方传递的,每一步传递都是及时、准确的,因此很少出现判断失误,很少出现库存。这种信息系统,即使不使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很有效的运转。这种信息系统的传递方式是从需求->供给的传递。另一种传递是由供给到需求的传递,也即传统方法,企业资源计划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根据历史数据来确定采购和库存。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缺点就是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会产生错误,会带来大量的库存。很明显,{dy}种信息系统是优于第二种信息系统的。只是{dy}种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要求非常高,而第二种信息系统做到{jz},也是可以达到{dy}种系统的效果的。

    ERP失败的例子非常多?为什么呢?ERP是一个企业的系统工程,且是外界主导的企业系统工程,这种情况,失败的几率就很高,失败的代价也很大。换一种角度说,EOM实施,失败的几率同样高,失败的代价同样大。对于这类问题,首先要保证的是降低实施的失败率,为企业创造真正的效益,而并不是降低开发成本,使模块公用等等。避免实施失败这是雪中送炭,而降低成本这只是锦上添花。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很多企业宁愿各个部门搞个部门的小系统(至少可以用,失败几率不大),然后再推动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某ERP企业老总L讲的一个故事:某产值几十亿的企业上ERP,找了国内某出名的集成商,花了几百万上了一套ERP,实施失败了。该企业老总在国外碰到L,相谈甚欢,于是邀请L回国给他们定制搞一套ERP,没花到几百万就搞出一套出来了,实施的非常成功。第二年,L和该集团老总说,哥们,这机房要装修装修,给点钱。老总问要多少钱?L说,得个几百万吧。老总加了个0,给了他几千万。时间太久了,详细的细节可能有出入,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对这类企业来说,首先要求的是在他承受的成本范围内的实施成功,其次才是降低成本。企业各部门搞各自的,看起来是落后的行为,却可以避免失败。

    作为{zd0}的软件开发企业,为什么微软不上CMM呢?微软是一个注重活力的企业,上CMM,企业就僵化了。微软有它的MSF。MSF最最核心的东西,不是它的什么流程规范之类的,它的核心就是那个权衡三角形:在质量、成本、特性三者之间做出权衡。如果再加上时间,就是我认为的(项目/产品)管理的最核心的一句话:多、快、好、省,三缺一:多、快、好,就不能省,快、好、省,就不能多。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当年操作系统大战中,Windows就是因为选择了多(软件多)、快(更新快)、省(便宜),才一统PC机的。换句话说,Windows是因为够烂(以老崩溃为代价,换取多、快、省),才赢得了当年的战役的。

    企业是很复杂的东东,中国“企业”是比企业更复杂的东东,而目前的市场环境变化很快。因此,我觉得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从小发展,从部门出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做全局考虑要优于一上来就玩大的。如果一上来就从全局考虑,且能降低失败率,且不降低活力,当然更好了。


郑重声明:资讯 【信息系统:效率与活力的权衡- xiaotie - 博客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