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步进方式来开展自主保养

    大家都希望设备有高的效率。就设备而言,其效率的高低涉及两方面的人,一是使用人员,二是保养维修人员。如果两方面的人员都把自己看作各自孤立的一方,我们是生产者只管使用,你们是维修保养者,设备的好坏由你们负责,这样当然不会产生什么好的结果。应该看到,生产使用和维修保养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这就好比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二者齐备互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效能。生产使用部门并不只管生产和使用就够了,它也应承担起设备保养的基础工作,即“防止劣化的活动”。只有生产使用部门搞好了“防止劣化的活动”,维修保养部门才能发挥出其所承担的专职保养手段的真正威力,才能使设备得到真正有效的保养。

    我们把生产使用部门进行的以“防止设备劣化”为中心的保养活动叫做“全员参加的自主保养活动”,通常就称为自主保养。

    在自主保养活动中。为了充分地发挥设备的能力,必须实行“自己的设备由自己”,做一个能驾驭设备的人。因此,操作人员除应具备制造产品的能力外,还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能发现异常的能力

能发现设备异常的“异常发现能力”,并不单纯是已产生了故障或产生不良时才发现异常,而是当似乎要发生故障,似乎要产生不良时,能对这些故障原因之类的异常一目了然,只有这样,才能称作为真正的“异常发现能力”。

     2、能正确地、迅速地处理异常的能力(处理复原能力)

    对于已发现的异常现象,只有使之恢复至原来的正确状态,才能发挥设备本来的功能,而且还应能根据异常的程度来决定是否向上级及维修保养部门报告,该怎样处理。

     3、条件设定能力

    发现异常的能力常常取决于各人的水平和经验,由于水平和经验的不一,就可能影响对异常的发现。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就应该决定一个确定的量,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判断基准应定量,以温度为例,其定量应确定为“应在XX度以下”,而不能模糊地描述为“不得有异常的发热”。这里要强调的是,与其重视判断基准的正确度而延迟了执行,还不如先定一临时基准,再多次修正,以定出更为合适的基准,这种方法更具现实意义。

     4、维持管理能力

    设备发生了故障再维修总没有预防在先的好,为此,就必须确实地遵守既定标准,比如“清扫、加油标准”、“自主检查标准”等。

    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它主要靠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因此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由于能力的不断提高它又可取得更多的工作成果,它们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要培养出能驾驭设备的操作人员,要形成自主保养的体制,一方面要注重,另一方面要根据其实际能力对工作有切实的提高,以实现真正的效果,也即这个效果是能得到维持的。在开展自主保养时,不可寄希望于一下子解决许多问题,为此将目标和内容整理为7步,这就是“步进式自主保养”。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地做到每一步,待达到一定程度,再进入下一步。

    自主保养的7个步骤为:

    {dy}步:初期清扫

    初期清扫就是以设备为中心彻底清扫灰尘、垃圾等。我们要将清扫变检查,检查能发现问题,发现设备的潜在缺陷,并及时加以处理。同时通过清扫可有助于操作人员对设备产生爱护之心。

    第二步:发生源、困难部位对策

    为了保持和提高{dy}阶段初期清扫的成果,就要杜绝灰尘、污染等的根源(发生源),为此可采取xx或加盖、密封等对策。对难于维护保养的部位,如加油、清扫、除污等,也应采取有效对策,提高设备的可维护保养性。

    第三步:编写清扫、加油基准

    根据{dy}、第二步活动所取得的体会,编写一个临时基准,以保养自己分管的设备,如清扫、加油,紧固等基本条件。

    第四步:综合检查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固有功能,要学习设备结构、功能及判断基准,检查设备各主要部分的外观,发现设备的缺陷并使之复原,同时使自己掌握必要的检查技能。再者,对以前编写的基准可考虑不断完善,以利检查。

    第五步:自主检查

    在第三步编写的清扫基准,加油基准,检查基准的基础上,加上第四步学到的内容,并xx遵照执行,这就是自主检查基准。在学习和执行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和熟悉设备的操作和动作,质量和设备等等的关联性,具有正确操作设备和早期发现异常情况的能力。

    第六步:整理、整顿

    从现有的以设备为中心的活动向外围设备、整个车间扩大活动范围,在掌握了上述5步的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为实现并维持整个车间应有的形象。
    本步所说的整理是指明了车间内的工夹具、半成品、不良品等,并制定出管理基准,应彻底减少物、事等管理对象,尽量简化。

    所谓应彻整顿就是要遵守(维持)即定基准并逐步完善,以便作业人员易于遵守。车间实行目视管理和管理实行标准化。

    第七步:的彻底化

    通过以前6步的活动,已获得了不少的成果,人员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所以这第七步就要建立起不断改善的意识,不断地进行PDCA循环,结合公司的方针、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新的小组活动目标,做到自主管理的彻底化。

    四、重复的小组活动

    TPM的{zd0}特点就是重复的小组活动。所谓重复的小组就是最基层的小组作为一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又是上一级(工段)小组的成员,工段长就成了这上一级小组的组长,同样各工段长又是更上一级小组的成员,这时就成了这一小组的组长。这样一级一级往上直至总经理。通过重复的小组活动就可淡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活跃气氛,增加团队,加强各小组、工段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心同德共同实现公司的目标。

   小组活动的目的是将企业所期待的成果与工作人员各自的欲望、追求进行巧妙的调和,并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现这种调和,使公司和个人都得到提高。达到目的,对公司而言,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业绩,对每个成员而言,会产生一种达到目的的满足感,自己的追求得以实现的自豪感。

    小组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具备“工作干劲、工作方法和工作场所”这三个条件。

    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其成员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主的管理,也即具有工作干劲和工作方法,能成熟地自主管理且能严于律己。而作为小组领导就是要培养出一批人员。为此要对职工在思想上、技术上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场所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环境问题,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两个方面。心理环境就是要形成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十分融洽的环境,团结友爱,相互信赖。物理环境就是要形成便于活动的工作场所,包括5S活动的开展,车间的环境,各种标准、资料的准备和有效使用,各班次之间的交接,以及其他的的完善等等。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小组领导,要有良好的素质,应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不以{ldz}自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能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有向新的工作挑战的勇气,也不居功自傲,并保持一个{ldz}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组员施加影响,发挥团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