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液中常用的缓蚀剂

防冻液中常用的缓蚀剂

2010-05-11 19:16:30 阅读7 评论0 字号:

 

1、硼砂:也叫四硼酸钠。可以有效防止钢和锌的锈蚀,同时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缺点是能促进铝合金的传热腐蚀,同时还有一定的毒性。

2、磷酸盐:常用磷酸钠和磷酸氢钠。对钢和铁都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同时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缺点是容易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水垢,降低冷却系统的传热性能。

3、亚硝酸盐:氧化型缓蚀剂,常用亚硝酸钠。具有很好的防止铸铁汽缸衬里点蚀性能,多用于重负荷冷却液。但在对钢铁进行保护时存在一个临界浓度:高出时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低于时易产生局部点蚀。显著的缺点是有毒,有致癌作用。

4、硝酸盐:氧化型缓蚀剂,常用硝酸钠。对钢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具有很好的防止铝合金点蚀的性能。

5、钼酸盐:非氧化型缓蚀剂,常用钼酸钠。使用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氧化剂一起作用才能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膜。与亚硝酸盐有协同缓蚀作用,通常配合使用。

6、硅酸盐:是铝和铝合金的{tx}缓蚀剂,可以有效降低铝泵发生气穴腐蚀的概率,对钢铁和有色金属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常用偏硅酸钠和偏硅酸钾。硅酸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稳定性差,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和使用后容易形成凝胶状物质析出,使防腐蚀性能降低。另外凝胶容易堵塞管道和附在散热器内表面,降低传热效果。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也会沉淀析出。解决硅酸盐凝胶析出的方法主要是使用硅酸盐稳定剂。

7、巯基苯并噻唑(MBT):铜的阳极型缓蚀剂,能在金属表面与铜生成一层附着力强且难溶的保护膜,防止铜溶解。缺点是随pH值的降低溶解度有所下降,也会发生巯基基团的离解导致不溶物析出。在氧气或氧化剂作用下可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硫化物导致不溶物析出。

8、苯并三氮唑(BTA)和甲基苯并三氮唑(TTZ):铜的{tx}缓蚀剂。活性氯等的存在会降低其缓蚀效率。

9、芳香酸盐:非氧化型缓蚀剂,常用苯甲酸钠等。

10、脂肪酸盐:碳数4以上的一元酸或碳数6以上的二元酸,具有一定的pH缓冲能力。与其他常规的缓蚀剂相比消耗缓慢。

由于没有一种物质能单独满足冷却系统对冷却液防腐蚀的要求,加之不同OEM设计冷却系统时采用了不同的金属材质,因此冷却液的配方技术实际上也是相当复杂的,需要对多种性能予以平衡。在选择冷却液时一定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配方组成的产品,在使用中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防冻液中常用的缓蚀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