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武广高铁加速粤湘鄂区域经济相互渗透和融合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 ...
 前言:自1988年我发表{dy}篇关于产业转移和湘粤经济合作的文章以来,在谈及华南经济合作尤其是湘粤区域经济时,多是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然而,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我发现仅仅单纯地从广东产业转移的角度很难清晰描述两地经济的融合。因为,过去相当长时期,湖南、湖北的工业化进程落后,广东与内地的合作较少,于是从推进广东产业转移的角度,更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然而,实际上,自高铁开通以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湖南、湖北商家和投资者,参与着广东经济的投资与发展,活跃在珠三角各地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广州和深圳两地。因此,我认为,应该用新思维、新观念动态地看待表象之后的变化,或者这才能更深刻认识高铁时代华南经济格局的变化。

 在这里,我也希望媒体有更多的超前眼光,别再盯着产业转移问题作文章,多xx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武广高铁对华南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远大于广东产业升级的意义。否则,随着广贵高铁、广桂高铁的先后开通,到时又还是拿着产业转移说事?那如何解释郑州和西安高铁的意义?严格地说,高铁开通对粤北的产业转移影响并不大,甚至说是两回事。总之,对于高铁时代和高铁经济的分析,需要有深入的调研和更深刻的解读。下文发表由《经济日报》记者张建军采写,发表在该报2010年5月6月第11版,原标题为:武广高铁助广东产业升级。

 珠三角发展空间随着高铁延伸

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京广高铁核心段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到中部地区{zd0}的区域中心城市武汉,行车时间从11小时缩减为3小时。

 武广高铁带动了一条从原料、零部件、基建、机械、配套设施、运营与物流及后续服务的高铁产业链,也带动了广东、湖南、湖北三省产业的融合发展,更深刻影响着沿线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在武汉、咸宁、赤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韶关、广州等15个沿线车站的1亿人口将从中受益。在可见的未来,武广高铁拉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旅游热、投资热、产业转移热,将让“武广经济带”、“3小时生活圈”渐次变成现实。

 各地如何抢抓高铁机遇提升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记者走武广高铁,看发展机遇,所见所闻,令人振奋。今天推出{dy}篇,敬请垂注。

 岭南变通途。武广高铁的开通,打通了岭南与“两湖”(湖北、湖南)最快捷的陆路通道,更为珠三角地区开辟了广阔的发展腹地。

 在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中,经济腹地是关键,有没有腹地,腹地厚实不厚实,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腹地意味着市场、物流、人流,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也意味着劳动力的供给。

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与交通的阻隔,珠三角地区缺乏厚实的经济发展腹地。随着制造业的高度集聚,珠三角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转型升级面临着瓶颈制约。

 随着武广高铁开通、“3小时经济圈”的实现,这种制约将获得极大改善,广东,特别是珠三角一下子将经济腹地纵深拓展到1000公里以外的湖北。沿着这条黄金经济带,广东产业快速北上,得到腹地的资源、人才和市场支持,将焕发新的活力。

 武广高铁带动的产业转移,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一方面,高铁将时空距离“拉近”,有利于珠三角产业突破梯度转移的限制,并在向中西部纵深转移中赢得发展空间,实现从加工制造到研发、信息、外贸服务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将形成一轮快速发展的浪潮。

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时候,实现了原有生产线设备的更新、工艺的改进、技术的提升,使得产业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过程。更进一步看,武广高铁不仅改变了时空距离的概念,也改变了资源配置、产业分工的格局。沿着高铁,广货北上,产业北移,这将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分工,有力推进广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来自广东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为湖南、湖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正如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何玉华所言,武广高铁对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经济结构互补、促进鄂湘粤及周边地区的合作、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 随着时空距离的“拉近”,粤湘鄂三省人员、资金、信息等流动更加频繁,资源要素整合优化进一步加速,区域内{zj1}强磁场效应的珠三角,自然可以集聚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
 进入高铁时代,人们对珠三角充满了新的期待!

 武广高铁助推广东产业升级

 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珠三角来说,武广高铁就是一座产业转移的桥梁,大量不再适宜珠三角发展的产业,将顺势沿着武广高铁向粤北山区和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转移,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
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3个多月,记者发现,这种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

 推动产业加速转移

 武广高铁穿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从经济发达、空间局限的珠三角到基础扎实、加快发展的中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景广阔。

 湖北省赤壁市,武广高铁湖北境内的一个县级站点。

 2009年12月24日,武广高铁开通的前两天,广东莱克斯特智能插座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的新工厂这里开工建设。赤壁市市长熊征宇说,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他们招商工作的重点方向,莱克斯特公司投资赤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通高铁,许多广东企业同样看中了赤壁的区位优势。

 据了解,湖北赤壁市已吸引了广州、深圳等地的数控、光电和旅游企业落户,新设立的经济开发区一开张,就引来近100亿元投资。与赤壁相隔不远的湖北咸宁经济开发区同样是红红火火,一大批来自广州的客商在咸宁投资,咸宁市还专门开辟了“广东工业园区”。

 事实上,在武广高铁的建设过程中,广东与湖北、湖南的产业转移就已经开始。广州与武汉共同研究制定了促进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协作发展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纺织业等,首批2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17亿多元。而位于武汉黄陂的中国家具CBD还迎来了东莞300多家家具企业的集体抱团进驻。

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湖南长沙希望借助武广高铁通车的契机,利用高铁客运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工业总产值到2012年翻一番,同时打造出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食品工业、材料工业四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
 “双转移”作为广东在发展经济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创举,一直在被坚决地落实着。如今,乘着武广高铁的高速列车,广东将“双转移”的步伐越迈越远,越迈越快。

 陶瓷行业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武广高铁贯通,佛山陶企“北进”有了重要的基地。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任蓝卫兵介绍,湖南一直是广东陶瓷产业省外转移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湖南也是xx的陶瓷产地,承接佛山陶瓷转移的基础比较好,但是建筑陶瓷生产属于空白,能与佛山的陶瓷细分行业形成互补。”

 蓝卫兵表示,此前由于交通不便,佛山陶瓷企业向湖南转移的积极性不高。“武广高铁开通,对佛山陶瓷产业向湖南转移的推动非常大。生产线转移过去后,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可以在那边上班,xx回到佛山和家人团聚。同时,公司的商务往来同样可以实现‘早出晚归’。”

 有业内专家测算,武广高铁或将牵动千亿元产业转移。武广高铁沿线的湖南、湖北,为广东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空间。

 形成“前店后厂”新模式

 随着广东和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的交通改善,将逐渐形成新的“前店后厂”模式,广东成为“新店”,湖北、湖南成为“新厂”


 广货北上的通道打通了!

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不同发展阶段都xx全国消费热点。从珠江水、岭南衣、广东粮到广东家电,再到广东汽车,广货无处不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广东为扩大内需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广货北上”、“广货西进”工作。

 去年,第105届广交会首次向国内采购商打开大门,随后内外贸对接洽谈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为了打通广货内销的瓶颈,广东省相关职能部门又组织了广货“西北行”、“中部行”、“西南行”,70多场经济贸易洽谈会下来,总计签署了4600多亿元的商品合同,硕果累累。

 同时,广东是世界性的商品集散地,有数百个大型批发市场,每天接纳数十万海内外采购商。而交通条件改善,必将吸引更多的“两湖”客商。6年前,武汉中百仓储就在广州设立了采购点,目前其卖场的六成服装来自广东。武广高铁通车,减轻了京广铁路压力,为这条南北大动脉腾出了运力,广货由公路改走京广铁路运输更快捷了。武汉中百仓储超市总经理程军认为,广东的商品通过铁路运到武汉运输成本比走公路降低10%,“早上去广州采购,中午运上火车,晚上就能到武汉了。”程军说,今后到广州“打货”,就像在市里一样方便。

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和此前港澳地区制造业向珠三角转移,形成“前店后厂”经济发展模式一样,随着广东和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的交通改善,将逐渐形成新的“前店后厂”模式,广东成为“新店”,湖北、湖南成为“新厂”。

 许多企业正将研发与销售放在广东,而将生产基地向中部地区转移。湖南省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美元介绍,目前仅湖南邵东一地,就有成百上千家服装企业,这些企业不少是从广东转移过来的,但销售总部、研发等仍在广东,这是典型的“前店后厂”。


 带动粤北山区发展

 武广高铁改变了粤北山区的区位条件,这一地区加速发展,不仅有利于“双转移”战略实施,还起着传输经济氛围、加速城镇化的作用


 随着制造业转移,广东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武广高铁开通,必将对广州商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广州市经贸委副主任王华俊说,“采购、物流成本降低,信息流通加快,对整个业态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他认为,今后广州商业将向“广州指数”、“广州价格”方向转变。

 在广东,粤北山区的清远、韶关等地经济发展之所以与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的落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交通阻隔,港澳以及珠三角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进入较少。

 武广高铁的开通,改变了清远、韶关两市的区位条件,从广州坐高铁到清远只需10分钟,到韶关也只有半个小时。这把珠三角与两市之间的商务活动变成了像在一个城市里一样。

 韶关市市长郑振涛认为,韶关市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他举了一个例子:比亚迪老总王传福两次来韶关,{dy}次从深圳开车到韶关,花了近5个小时。第二次来韶关,坐高铁从广州过来只用了30多分钟,当天晚上9点钟办完事,坐高铁去长沙才花了1个小时,当天晚上他又从长沙赶到了北京。比亚迪原来计划在韶关投资10亿元,有了这次高铁体验后,王传福主动提出要在韶关投资30亿元。

 郑振涛说,目前韶关站{yt}靠停高铁31对,大约每半个小时一班车,高科技人才来韶关方便了,韶关要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
 清远更是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本着“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工业发展战略,清远市用广东省政府拨划的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建设了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园。 事实上,清远已连续多年成为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最快的城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dy}。

 “清远、韶关等城市目前经济总量不大,此前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武广高铁正是改变现状的良好机遇。”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把这些城市比喻为“经济二传手”,“粤北山区加速发展,除了可以达到‘双转移’的效果,还起着传输经济氛围、加速城镇化的作用。”

 精彩观点

 武广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的距离、时空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高铁改变了市民对城市间距离的衡量标准。

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博士

 在高铁的串联下,粤港顺势拓展内陆的腹地资源,长株潭加速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武汉城市圈的影响力也从长江延伸到沿海。

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区域经济专家朱翔

 武广高铁建成,将极大地“拉近”沿线城市之间的距离。

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
 以后xx去武汉参加完活动,还能乘坐高铁赶回家,睡个好觉。

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

 经过30年的发展,珠三角已经饱和,自身成长的潜力受到限制。武广高铁一通,湖南、湖北都成了广东的后花园和人才基地,整个融为一体了。

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先庆



 来源:http://paper.ce.cn/jjrb/html/2010-05/06/content_105343.htm


郑重声明:资讯 【王先庆:武广高铁加速粤湘鄂区域经济相互渗透和融合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