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富士康员工“八连跳”难题_园艺园林绿化_百度空间

士康员工又发生跳楼惨剧。5月11日晚,该公司一名女员工疑跳楼身亡。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据新华网消息,目击者称,11日晚7时许,在宝安区龙华街道水斗富豪新村11巷某栋住宅楼,一名租住在该楼的女子突然爬到8楼的楼顶,然后一声不吭地就往下跳,摔到地上一动不动,后经赶来的120急救人员现场确认,该女子已经死亡。据称,该女子是富士康员工,这几天来看上去情绪不佳,因此邻居们怀疑她可能是跳楼xx。

巧合的是,就在该员工堕楼的前、后三小时,中央电视台各有一档电视节目专门探讨富士康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至此,今年富士康在内地已有八名员工非正常死亡。

当军事化管理遭遇80后

富士康作为全球电子产品生产总值{dy}的“代工王国”,其管理模式确实对提高生产效率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员工构成不断变化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遭遇了挑战。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战略组研究员张沈伟表示,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诉求与企业的管理产生了矛盾,表现为富士康与生产线上数十万名普通工人的矛盾。2008年6月24日,三星研究院通过调查撰写了一份名为《富士康的成长与管理模式》的报告,张沈伟是三名联合撰写研究员之一。

根据2007年的数据,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有75万人,其中75%以上是80后甚至90后。这样的员工主体对富士康过于强调军事化和执行效率的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已经发生的重大死伤事件中,宁姓女员工18岁,马向前19岁,刘兵21岁,郑鑫崧23岁,卢新24岁,孙丹勇25岁……

张沈伟分析说,相对之前的员工,80后、90后可能本身面临的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他们不仅追求工资收入,还有许多精神上的需求。他们在相对开放平等的环境中成长,对于军事化的层级制比较反感。

但军人出身的郭台铭,对富士康一直实行高压的军事化管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富士康,员工需要遵守保密纪律,一旦机密泄漏,肇事员工以及其所在部门的全体人员都可能受到处分。譬如,在索尼产品生产车间工作的工人如果进入任天堂产品的车间,立刻就会被开除。2009年7月,员工孙丹勇弄丢了一部生产线上的苹果样机,在遭遇富士康保安各种审讯、甚至搜查其云南老家之后,孙丹勇选择以“跳楼xx”方式对公司的不信任进行“抗议”。

以“快速反应”著称的富士康生产线,最需要的就是可以按部就班地从事机械、重复劳作的员工,每日“无休止”工作,工作中互相不讲话,按秒完成工站上一道道简单工序。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富士康,一般实行员工12小时“两班倒”、机器不停。12个小时中,理论上有8小时的正常工作、2小时加班时间、各1小时的午饭和晚饭时间。概略算下,基本上每2个小时休息10分钟,以保证员工的精力,降低废品率。但实际上,这只是个理想状态。由于机器不停,一般都是每个小组中3个人生产,1个人吃饭,其他3名普工帮助照看生产线,因此,普工们的吃饭时间往往不足1小时。至于间隔休息的10分钟,因为不允许工作中交谈,普工们除了喝水、上厕所外,就只能在一个小凳子上闭眼眯上几分钟。同时,由于富士康一般实行“13休1”,即上班2周放假{yt}的工作制度,普工们生活枯燥、劳累抱怨也就不足为奇。

张沈伟认为,对于富士康这么大的企业来说,采取层级制的、军事化的制度来管理几十万人是必须的。郭台铭对中层奖罚分明,是一个团队管理的正确策略;问题在于,独裁为公、长官{dy}的思想到了中层与底层员工之间就存在传导变形的问题。

据台湾媒体报道,富士康是中国台湾地区薪酬待遇{zh0}的IT企业之一,郭台铭为笼络其核心经理团队,除了给予丰厚的年薪外,每个入职的经理级管理人员都会获得相应的股权。

每年富士康在中国台湾举行的年会上,郭台铭都会大手笔犒劳员工,压轴戏就是抽股票。虽然09年富士康增速放缓、利润降低,但2010年鸿海科技集团总计“抽奖”了市值高达5.24亿元的股票,创造千万富翁13人、百万富翁50人。

但台湾籍干部(即“台干”)和内地籍干部(即“内干”)的待遇并不相同。“内干”在公司管理团队的信任度、晋升空间以及股票期权的辐射度上,与“台干”相距甚远,更不要说底层员工。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富士康前储备干部和已离职课长称,“在富士康工作,会‘混’很重要。能力一般不要紧,重要的是和主管领导搞好关系。”

富士康一位生产线储备干部则透露,公司07年前后特别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但事实上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他在富士康工作两年多,每天压力都很大,但从来没去过心理辅导室。

张沈伟认为,员工的诉求与企业的管理产生了矛盾,靠企业自身来解决,恐怕有很大难度。“我们应该研究政府在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员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等,都需要政府来做。”

求解富士康难题:单一代工模式有待转型

富士康员工向媒体坦言,“我们生产的是全世界{zh0}的产品,但是却拿着差不多{zd1}的待遇。”一直以来,跨国公司一方面在履行社会责任问题上表现出高姿态,另一方面又凭借市场强势坚持刚性的采购价格,代工厂为了生存不得不尽力压缩各项开支。在中国廉价劳动力供给充足的背景下,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代工厂的{sx}。

评论员宁平指出,富士康频发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根源在于富士康的代工模式。只有单一代工模式的富士康,因为只占有价值链上的制造环节,其利润严重依赖于低成本。与此同时,附加值更高的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核心环节都在中国台湾,销售又99%在海外,富士康内地员工不掌握任何核心资源,随时可以被取代,于是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注定被漠视。相较之下,同样以代工起家的比亚迪和格兰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价值链的拓展和延伸,初步建立终端消费品牌,销售渠道体系初具规模。

另一方面,富士康的“八连跳”虽然令人唏嘘,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珠三角乃至其它劳动力密集的工业区,富士康的管理仍处于{lx1}水平,其劳工条件也相对规范,与多数人认知的“血汗工厂”不着边。虽然富士康等代工厂问题频出,务工者仍对其趋之若鹜。{dy}财经评论员马红漫指出,这样的悖论背后,并非表明国内务工者缺乏辨识能力,其实反衬出的是国内其他企业用工环境更加恶劣。

回顾:2010年富士康“8连跳”

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警方调查,马向前系“生前高坠死亡”。

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从3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

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

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xx,18岁。

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22岁。

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2010年5月11日,龙华富士康厂区外某出租屋,富士康离职女员工跳楼。



郑重声明:资讯 【求解富士康员工“八连跳”难题_园艺园林绿化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