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近的通胀预期,使得消费者的神经异常脆弱,为此,“营养米”不得不再次为其高价正名。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针对“营养强化米”(简称“营养米”)进行讨论。这个时间点距离4月26日,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等单位举办“营养米”上市仪式,不足1月时间。
其间,围绕“营养米”的争论纷至沓来。该类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心的核心问题,同时,争论还涉及到营养米的定性和高价格问题——营养米价格{zg}达普通米价格的6倍。
对此,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认为,营养米受到过度关注,足见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的担忧,事实上,区别于食品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在国外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则介绍称,“在大米营养强化之前,国内已经进行过面粉营养强化的推广,区域对食用盐的碘等营养素的强化,此次,营养米推广是企业自愿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行为,因而引来众多关注。”
“营养米”面纱
“中国消费者的神经是异常紧张的。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强化米的营养强化成分,被消费者误读成了诸如面粉增白剂等添加剂类似的东西。”孙树侠称。她和她的工作小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和中粮召开了营养强化米的实验合作。
而在上月26日的产品上市仪式上,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米部总经理杨红也证实,此前中粮旗下强化大米主要用于出口,国内产品的推广希望获得相关部门支持。
据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秀林介绍,目前营养米有两种,一种是将铁、锌、钙、维生素等营养素喷到普通大米上面,混合、干燥后制成;另一种是将优质大米碾碎,然后将维生素B1和B2、叶酸、铁、锌等6种营养素按“中国大米营养强化推荐配方”的规定配比与米粉混匀,再通过模具压制,恢复普通大米形状,将这种米粒以4%左右的比例,混匀在普通大米中。
据透露,之所以选择上述6种营养素,是基于中国普通民众常见缺乏的营养元素做出的选择。吴秀林认为,未来国家项目办将组织国内外专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研制更具地方或人群特色推荐配方。
曾为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驻华办事处的主任叶雷对本报记者表示,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迈出了在日常主食品中按量添加微量营养素的步伐。实践证明食物强化是解决公众微量营养不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到今天为止,全球已经有80余个国家采取了强制性或倡导性食物强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