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顶和腋芽控制

打顶和腋芽控制

2010-05-11 18:04:47 阅读5 评论0 字号:

烟株现蕾后,烟叶中大量营养物质流向生殖器官,必然导致烟叶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为减少叶内养分消耗,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烟株生长后期必须及时打顶。

打顶后破除了烟株的顶端优势,烟草腋芽会快速萌发生长,每个腋芽都有开花结实的能力,若不除芽,同样会消耗叶片养分,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因此,打顶后要及时抹芽,杜绝叶内养分外流。

(一)打顶抹杈的作用

1.去除顶端优势,促使烟株体内养分重新分配。打顶后,去除了顶端优势,从而减少养分消耗,使烟株体内养分更多地分配到叶片中。

2.利于中上部叶片的充分发育和成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只打顶不抹杈或只抹杈不打顶的烟株都表现为叶片长度和宽度减小,叶片平均重量轻。不打顶不抹杈的表现则更差。美国北卡州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蕾期打顶能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如果现蕾之后3周内不打顶,烟叶产量每天可下降1%。

3.促进根系发育。打顶抹杈可促进次生根的萌发,增加根的深度和密集度,增强根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因而地上部生长良好。此外,打顶也增强了根系合成烟碱的能力,叶内烟碱含量得到提高。打顶是控制烟叶烟碱含量的最重要农艺措施之一。

4.减少病虫危害。打顶结合抹杈,可改善烟田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烟株顶端和烟芽是烟株的幼嫩组织,是烟蚜赖以生存的部位,故打顶结合抹杈去除了烟蚜生存的场所,可明显减少烟蚜的危害以及依靠烟蚜传播的病毒病害。

5.提高烟叶成熟度。打顶后,烟株避免了无谓的有机物质消耗,改善了烟株体内营养状况,从而更好地供应叶片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可延长叶片寿命,有利于提高烟叶的成熟度。

(二)打顶技术

根据产区地势、地貌,耕层深度和肥力水平,氮肥用量和灌溉条件等因素,掌握打顶的时间和单株留叶数,必须使烟株上部叶开展到与中部叶面积相当或稍小,以保证上部叶的质量和可用性。

1.打顶时期

扣心打顶:当花蕾还包在顶端小叶内时,就小心扒开幼叶,用镊子或小竹签将花蕾摘去。这种方法打顶时间最早,消耗养分最少,但容易导致顶叶生长过大、过厚,节间伸长不够,烟株矮小。一般仅适用于烟株营养状况差以及土壤肥力差、施肥不足或因降水过多、养分淋失严重等土壤供肥能力差的烟田,目的是为了更多地节约养分,以集中供应叶片的生长,从而得到较好的产量和质量。

现蕾打顶:当花蕾长到长约4~6cm时,花蕾与幼叶已明显分开,此时将花蕾、花梗连同其下2~3片小叶(又称花叶)一并摘除。这种方法打顶较早,烟株消耗养分较少,顶叶能充分展开,便于操作,效果较好,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初花打顶:当顶端花序伸出顶叶,有几朵花开放时,将整个花序连同其下2~3片小叶一并摘除。这种方法打顶较晚,养分消耗较现蕾打顶多,适宜于烟株营养充足、土壤供肥能力较强的烟田,也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盛花打顶:当烟株花序展开,大量花开放时将整个花序连同其下2~3片小叶一并摘除。这种方法打顶晚,消耗养分过多,不利于顶叶展开,主茎顶端木质化,不易除去,且伤口较大,容易传染病害。适宜于氮肥过量或旺长期遇干旱、肥料未能被烟株充分吸收而残留过多的烟田。目的是让花序多消耗部分养分(主要是氮素),以减轻叶片中氮素过量的程度,促进烟叶适时落黄成熟。

2.打顶高度和留叶数

许多烟草品种留18~22片叶时烟叶产量{zg},质量{zj0},超过这个叶数或营养体过大,会降低烟叶整体质量水平,烟农也不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尽可能早打顶和/或尽可能抹小芽的目的是防止降低产量,调控烟株营养和烟叶品质。

打顶时期、留叶多少要考虑品种、营养状况、地力、气候、密度和栽培条件,以烟棵能形成优质烟的田间长势长相为最终衡量标准,即圆顶期(打顶后10天左右)烟株呈“桶形”或“腰鼓形”,避免形成“塔形”和“伞形”。

一般叶数较多的不耐肥品种,打顶应适当晚些,适当多留叶;叶数较少的耐肥品种,打顶应适当偏早,适当少留叶。我国烤烟主产区当前的主栽品种中,正常栽培条件下K326、NC89、云烟85留叶19~22片,NC82留叶18~20片较为适宜。

烟株体内营养状况良好,能提供维持叶片、根系、茎杆生命活动以及促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矿质营养和光合产物营养),烟株长势强,此时应适当推迟打顶时期,适当多留叶,让花序的生长发育适当消耗部分养分,适当分散养分,以尽量减少营养过量(主要是氮素)对烟叶成熟和品质形成的不良影响,避免导致上部叶叶片过大、过厚、组织粗糙、烟碱含量过高、颜色偏深等,一般采用初花打顶方式。烟株营养状况差、长势弱,应适当早打顶、少留叶,使养分集中供应叶片的生长,避免因养分不足导致烟叶小而薄、内含物少、单叶重轻、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对这种烟田一般采用现蕾打顶的方式。

在土壤肥力较高,施肥量大,烟株长势强的情况下,适当推迟打顶时期,适当多留叶,以充分发挥土壤养分的作用,也可以增加产量。防止因氮素在烟叶中积累过多而导致叶厚、粗糙、上部叶烟碱含量过高等,影响烟叶质量。在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较小、植株矮小、长势弱的情况下,适当提早打顶时期,适当少留叶,以集中养分促进叶片生长、成熟,并防止因养分不足导致烟叶内含物少、叶片小而薄以及烟株早衰,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

在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土壤水分较充足,有利于烟株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气温高有利于烟叶正常成熟,尤其是上部叶的成熟,可适当晚打顶、多留叶。反之,在雨水较少、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或移栽期晚、烟株生长期短的地区,可适当早打顶、少留叶。根据气候条件来确定打顶时期和留叶数,以所留叶片均能正常、充分成熟为原则。

3.打顶方法

手工打顶:烟草打顶应根据影响打顶时期和留叶数的因素,首先确定打顶时期与留叶数的多少,再决定采用的打顶方式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一般原则是:就个体而言,将整个花序连同其下2~3片小叶一起摘除;就群体而言,同一烟田,烟株生长整齐一致的,采取一次性打顶;生长不整齐的烟田,一般在4~7天内进行2~3次打顶,{zh1}一次把不整齐的烟株顶芽也摘去,尽量调控烟株高矮、大小和烟叶成熟整齐一致,以利于相同部位烟叶成熟度一致,利于采收烘烤。打顶时还应注意:打顶应在睛天上午进行,有利于烟株伤口愈合,避免伤口感染和病菌侵入,引起病害的发生。掌握先打健株后打病株,避免病害传播。

化学打顶:尽管烟草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的典型打顶作物,打顶还可在现蕾前和开花前通过化学打顶来完成。化学打顶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可以xx多余叶片和花序。在适当的时期采用高浓度脂肪醇(触杀剂)可以杀死顶芽,提高烟叶身份。

(三)除杈技术

打顶后,烟株的每一个叶腋可再生2~3个或更多的腋芽,如任其生长,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主茎叶片的生长和充实。所以,除在一定条件下酌留1~2个腋芽培育杈烟外,其余腋芽在萌芽后应及时抹掉,否则就会和不打顶一样,烟株中下部叶片不充实,身份轻,油分少,弹性差,吃味和香气都降低;上部叶片长得小而薄,导致减产降质。J.Lapham 等人指出,若打顶后不控制腋芽生长,那么每天要损失1%的产量。所以,在打顶以后,彻底抹杈是保证产量、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1.手工抹杈

人工抹杈应掌握早抹、勤抹、彻底抹的原则。因烟芽小时组织脆嫩、操作方便,伤口也容易愈合;但烟芽过小,手工除芽比较费工。如果烟芽生长过大再抹除,抹芽时易损伤叶片;同时,无谓消耗了烟株养分,影响产量和质量的形成。一般人工抹杈应掌握在烟芽长到3~4cm时进行。由于烟株上下部位腋芽萌发不一致、烟田个体长势有差异以及抹去正芽后副芽又会随之不断萌发,所以人工抹杈必须进行多次,一般5~7天抹芽一次。

2.化学抑芽由于人工抹杈费工较多,抹杈操作又处于农忙季节,尤其是人少地多的地区或种烟面积较大的农户,往往不能及时抹杈,造成产量和品质严重降低。另外,操作过程又容易传染病害。所以世界各地都在研究利用化学药剂抑制烟草腋芽。国内不少烟区也正在大面积推广化学抑芽,现阶段使用的主要种类有灭芽灵、除芽通、芽敌、止芽素、抑芽敏。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打顶和腋芽控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