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江明德---在平凡中感悟生命真谛 ...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转贴 2010-05-12 08:30:10]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9/10年度我国玉米产量虽略有下降,但总体仍属丰收年景,玉米总产量达到1.63亿吨水平。但就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年景之下,今年国内玉米市场却是“异象丛生”。一方面,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提前启动非但没有打压价格,反而加速了价格的上涨步伐;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开始进口玉米,虽然数量并未达到此前市场预计的200万吨之巨,但也是近几年来所罕见的现象。此外,今年东北地区天气异常,气候变化频繁,导致玉米播种时间较往年普遍推迟,天气因素再度成为市场的炒作热点,进而对玉米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注一: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依旧火爆

  截止目前,东北临储玉米拍卖会已经举行四次。不过,从连续四周的拍卖情况来看,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在目前并未能够真正起到调控市场的作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居高不下的成交价对东北玉米价格底部形成支撑,并刺激了东北乃至全国玉米价格的进一步上行;二是近乎{bfb}的成交率更是使市场对后期粮食供应紧张的预期不断加剧。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本年度国内玉米减产的背景下,政策性玉米拍卖对市场的影响能持续多久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注二:我国玉米进口闸门打开

  据了解,目前我国买家已购入近10船进口玉米,交货日期集中在6-7月份,FOB价格为160-170美元/吨(CNF价格在230-240美元/吨)。我国玉米进口闸门打开,首先是因为国内外价差较大。从价格方面来看,在4月28日国际玉米价格因中国进口大幅反弹之前,美国2号黄玉米5月到岸完税价在1917元/吨,而国内广东港口东北玉米成交价在2000元/吨上下,折算质量价差,国内外玉米有30元/吨的差价,这对国内饲料企业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

  造成内外价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美国玉米市场基本面利空,一季度以来其基本处于下跌通道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过快导致。而推动国内玉米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动力则是因为去年我国玉米实际产量因灾下降,产区供应能力减弱,市场对后期粮源供应紧张预期不断加剧所致。当然,若后期美国玉米价格继续拉高,那么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也会逐渐消失,从而影响后续中国玉米进口进程。

  关注三:生猪整体价格止跌回升

  自4月13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公开竞价收储{dy}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后,其效果目前已开始显现,20日,第二批收储计划已下发。生猪价格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半月的下跌后首次出现回升,达到了此前的预期收储效果,其中北方地区的猪价涨势要强于南方。目前国内毛猪价格在4.8-5.5元/斤,东北地区生猪养殖效益已进入保本区间;华北、华东亏损在100-150元/头;华南亏损100元/头左右。随着我国猪价的逐步回暖,预计4月下旬后国内猪料销量有望回升,这对于仍处在强势运行的玉米市场也起到了政策“托市”的作用。

  关注四:天气因素成为市场炒作题材

  气象条件历来是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也是市场借机炒作的重要题材。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近四十年来同期罕见的低温灾害,今年4月中旬当地再度出现持续低温,以致土壤解冻缓慢。受此影响,今年东北玉米春耕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地区均较去年普遍推迟10-15天。其中吉林省今年入春以来全省平均气温为零下4.7℃,较常年同期低3.3℃,居历史同期低温的第3位,比近10年同期低4.4℃,居近10年低温的第1位。由于气温低、回暖慢,玉米播种比常年同期推迟7-10天。

  一般来说,播种期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播种晚,玉米生长期延迟易遭干旱和秋季早霜的威胁,以致造成减产。倘若今年东北玉米产量因天气原因而再度减产,那么2010/2011年度国内玉米市场的供应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将对后市价格产生推动作用。

  后市判断

  随着产区农民{zh1}一轮售粮小高峰的结束且国家临储拍卖的持续时间也广受质疑,市场玉米供应能力仍将成为一些用粮企业的忧虑所在。同时,在政策大力扶持下,随着近期国内生猪养殖业的逐渐回暖,后期饲料玉米需求有望随之回升。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玉米市场仍存在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而今年玉米产地播种期恶劣天气的频繁出现,更是加剧了市场对新年度玉米减产的心理预期,同时还为我国批量进口玉米打开了大门,新一轮的进口周期已经来临,当然国际玉米市场多空因素博弈随之加剧,国际玉米价格水平变化值得关注。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江明德---在平凡中感悟生命真谛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