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网络文章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

一、生产环境

    直接影响食用菌质量的生产环境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也可称为产地环境,是指生产场地所在地的整个大环境质量,如大气质量、水源、土壤状况等。小环境也可称为生产环境,是指生产过程中场所的环境卫生和质量状况,如地势、周围环境卫生、污染源、生长的生态小环境等。

(一)产地环境   

    产地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和商品质量,产地环境的不良是难以通过栽培措施改善的。产地环境的空气、水、土三大要素中影响食用菌的主要是水和土两个因素。

1.空气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当今世界十分xx的国际问题,它直接影响人类食物的安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资料表明,二氧化硫和降尘污染比较突出,这不但影响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也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是产煤和燃煤大国,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分布广,排放量大。食用菌子实体含水量较高,吸水性强,极易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吸附,二氧化硫进人子实体内后迅速与细胞间隙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但是从二氧化硫在生物体内代谢途径上分析,防止亚硫酸盐超标,控制产地大气的二氧化硫污染和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污染是肯定有效的。

(2)降尘    

    我国北方干旱,大气中含尘量大,近年沙尘暴发生频繁,特别是华北和西北,2-5月间都是沙尘天气发生期,而此期间也正是多种食用菌出菇旺季。因此,食用菌有效地避开气尘污染,惟一的方法是采取设施栽培。为此,新建栽培场要与扬尘较多的公路隔开一定距离,隔离带{zh0}种植树木为隔离物。

2.水    

    各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含水量都在87%~93%,水是食用菌生理代谢的介质。按照食品安全性的要求,食用菌栽培应使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但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的种类较难以控制,如用稻草栽培草菇时,接种前的稻草常置于河水中浸泡或用河水预湿,非饮用水的使用存在着有害于人类健康物质污染的隐患,应引起注意。  

     我国农用水污染源中直接影响食用菌食用安全性的污染源主要是汞、铬、镉、铅、砷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此外还有氰、酚、醛、苯、硝基化合物等。在有这些工业的山区和农村的地上水源如小河、排灌水渠水流等,存在着重金属等污染的可能。此外还有雨水冲刷流人河中的分解较慢的有机氯类农药残留。因此,不宜使用非饮用水栽培食用菌。  

3.土壤 

    土壤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像作物那样举足轻重,因为土壤不是食用菌的营养源。但是,有些种类子实体的形成必须覆土,如双孢蘑菇、大肥菇、姬松茸、鸡腿菇、灰树花、大球盖菇等。对那些子实体形成不需要覆土的种类,覆土也具显著的增产和延续生长的作用。

    覆土后的出菇期管理,外来水源将直接被吸人覆土层,然后再被菌体吸收。因此,覆土材料的污染状况直接影响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与食用菌食用安全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覆土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4.基质   

    食用菌自身的养分xx来自基质,基质的理化性状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关系较密切的不在于培养基质的种类,而在于基质的内在安全质量,如生长环境造成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

栽培基质使用合理,可有效地降低食用菌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反,也能使产品中重金属超标。如厩肥较各种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的重金属含量高,过量使用时食用菌产品重金属含量也高;常用的过磷酸钙常有镉的污染,使用过多时易被食用菌大量富集。因此,我们建议用磷酸二氢钾取代过磷酸钙作磷肥,减少食用菌产品中镉 的富集。

(二)生产环境

    较大田作物而言,食用菌生长发育主要在小环境——园艺设施内完成,受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较大田作物小得多。那么,这种小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就更为重要,也是其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

    然而,食用菌属于进化程度低于高等植物的xx,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高等植物,同时,其特有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又造就形成了其特殊的生态小环境。

1.场所外环境

    包括生产场地周围地势、卫生状况、污源的有无等综合环境质量。

   (1)地势  

   食用菌栽培场要求地势高燥、平坦,以利于通风、控制杂菌并利于排水,避免涝灾和减少病虫源。

   (2)环境卫生  

   远离一切产生虫源、粉尘、化学污染物等的场所,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确保产品卫生,避免化学污染。

 2.场所内生态小环境   

    场所内生态小环境是当地气候和食用菌生长发育二者共同相互作用形成的。由于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都处于设施内,因此,小环境在食用菌生长发育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小环境的特点是温差小、湿度大、光照少,利于病虫害周年发生,这是食用菌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所决定的。

小栽培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减少和控制病虫害发生获得稳产高产优质。在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菇房管理调节的四大要素中,与病虫害发生和控制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是湿度。

二、生产场所和设施

   生产场所和设施的设计、建造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栽培技术的实施,影响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场所设计建造合理,设施安装使用科学,生产效益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生产场所和设施建造安装应遵守以下原则:

   1.利于创造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和通风,不论采用哪类菇房,都要利于这四大要素的人工调节。

   2.利于病虫害的控制     这主要体现在菇房要大小适当,以便于病杂菌或虫害发生时的处理。另外,与外界条件直接交换处如门、窗、通风孔等要安装窗纱,以阻止外来虫源进入。

   3.便于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适宜的菇房和设施,出入方便,运输顺畅,操作自如,工作效率高。

三、基质

    食用菌栽培基质以植物残体如秸秆、皮壳、木屑等为主,有的添加较大量的牛马粪等有机肥,添加少量氮肥、磷肥和钾肥及少量无机盐类。基质中的各种成分都对食用菌品质发生影响,不同的配方还影响杂菌的发生,从而影响到农药的使用,进而影响食用菌子实体内农药的残留量。

    另外,因为食用菌有较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基质中如果重金属含量过高,将直接影响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

四、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和食用菌的品质及食用安全性。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的内容繁多,与安全、优质和高效密切相关。这涉及场所的处理、品种的使用、品种性状的了解、科学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和含水量及pH、覆土材料的选择处理和覆土方法、菇房环境条件的控制方法及其病杂虫害的预防和综合防治等诸多环节,这里仅原则性地介绍栽培技术与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的关系。

     广义的栽培技术是指从备料开始经拌料、分袋、xx、接种、发菌、出菇直至采收的整个过程的技术处理和方法。

    1.原料与栽培效果    原料选择不当,将导致产品风味下降,直接影响栽培效果。原料不够干燥时极易霉变,造成xx困难,增加能源消耗,也不利于食用菌生长。霉变严重者甚至可造成食用菌不能生长。

2.培养基制备与栽培效果  

    培养基制备包括拌料、分装和xx,无论哪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如果拌料干湿不均,可造成xx不彻底,菌丝生长不均匀。分装时装过松出菇不好,子实体令个体较小;装料过紧透气性差,发菌困难。水分过大增大污染率。这些都会导致农药的使用增加,造成产品农药残留的可能性增加。

在实际生产中常通过培养基的科学制备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如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二次发酵有效地提高了单产;香菇和平菇培养料的预发酵可有效缩短xx时间,提高xx效果,节约能源。

3.接种与栽培效果  

    规范的接种操作可将污染率降至{zd1},使用优良品种、优质菌种,适当加大接种量都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

4.发菌条件控制与栽培效果  

    发菌期间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一方面利于菌丝的生长,利于菌体内养分的积累,为以后大量子实体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还可有效地预防污染,提高成品率和食用菌产量和品质。

    如果发菌期大气相对湿度大,温度高,通风不良,污染率会大大增加,使用农药控制污染的几率增加,不利于食品安全的保证。发菌期温度过低,显然利于控制污染,但影响子实体质量,如香菇发菌期温度不足,常出现畸形菇。

5.出菇期环境条件控制与栽培效果  

    菇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都直接影响栽培效果,诸因子综合作用于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如温度高于适宜温度,子实体生长加快,但品质下降,表现为菌盖变薄,菌柄变长,组织疏松易破碎;湿度高于适宜湿度时,特别是高度恒湿情况下,菇质疏松,甚至畸形,且利于病杂菌和害虫的发生。

    从出菇期管理的规律上看,获得优质子实体的条件主要应控制以下4点:①略低于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②干干湿湿的变湿环境,避免高度恒湿;③通风良好;④适宜的光照。这样,不但利于子实体生长,还可有效控制病杂菌和虫害的发生,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保证食品安全。

五、加工贮藏和运输

    目前食用菌的产品形式除鲜品外,还有干品、盐渍品和罐头等初加工产品。鲜品若贮藏和运输不当,商品质量大大下降,如草菇的开伞、平菇的破碎、香菇的褐变。

    干品若干制设施设计不合理,干制工艺不当,食用菌会丧失应有的色泽或外观,丧失应有的风味。如香菇干制工艺不合理时,菌褶倒伏断裂,香味不足,猴头会菌刺褐变。

    盐渍工艺不妥时,金针菇菌柄会褐变,双孢蘑菇菇体变黄或灰色。制罐工艺不合理时,香菇和草菇罐头口感都会变得非常绵软,罐汤浑浊。诸如此类,使好产品不能变成好商品,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因此,生产优质食用菌需要环环扣紧,要获得高效环环都不可。

六、环境管理

    按照自然界生物链形成的规律,有了食用菌,必然就会滋生以食用菌为食物的生物,如各种病原菌、杂菌、害虫等。

    实际生产中也确实如此,而且一旦控制不好,扩展迅速,甚至可迫使菇场关闭。因此,环境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规模集约栽培的菇场应制定环境控制制度和规范。环境管理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环境卫生   勤清理、勤打扫、勤xx、勤灭虫,环境卫生制度化。

    2.污染物处理   及时拣出污染物并保持封闭状态,不随便丢弃,采取深埋、xx或远离回田等阻断扩散的措施处理。

    3.种菇后废料处理   及时xx和灭虫,发酵xx,防止病杂菌和害虫扩散。

    4.定期检测环境质量

 

   

郑重声明:资讯 【无公害优质食用菌生产---网络文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