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调研》,中共云和县委办公室中共云和县委政策研究室编发,第3期,2010年4月27日 作者:雷 华 燕。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状况 (一)旅游资源丰富: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8公里,位于瓯江上游,地处素有“浙江绿谷”之称丽水的中部,总面积98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水域5.3万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多年平均气温17.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3℃,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84座。全县拥有旅游资源单体164个,其中拥有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云和湖,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梯田——梅源梯田,佛教胜地——狮山等知名旅游景点。二是具有沉淀久远的文化资源。拥有独特的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畲族文化、女神文化和玩具文化等,还是“浙江革命老根据地县”,抗日战争时期我县曾是浙江省政府驻地,xxx、黄绍竑、潘天寿、粟裕、冯雪峰、陈嘉庚等名人也在云和留下了深厚印记。 (二)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县共规划设计了梅源梯田景区、云和湖旅游度假区赤石景区、紧水滩和小顺等四个景区,基本形成了童趣亲情、生态休闲度假、垂钓休闲、摄影采风、自驾车游、农业观光等六大产品的童话休闲旅游体系,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全县有国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1家,国内旅行社2家,旅行社门市部3家,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2家,AA级景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县级风景名胜区3处,市级摄影创作基地3个,旅游日接待能力达2000人次,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社会综合收入2.06亿元。这样一个旅游现状,较之于这样一个浙江省欠发达小县而言,相当不易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通过网络和资料调查,云和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中国木制玩具城”的特殊地位,所产生的“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生态美誉已为外地游客关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不遗余力,看准云和独特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的战略构想。 (三)我县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是联合少、风格同。我市以及我县没有形成大的旅游板块,没有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联合科学有序地开发。在于各旅游机构,独自经营,孤芳自赏,“各唱各的戏,各弹各的调”的无序竞争,甚至出现拚抢资源、互争游客和为增自身影响而相互排斥的现象。导致旅游资源浪费,建设风格雷同,景观造型单一,旅游出现“断头路”等境况。二是规模小、档次低。景区景点不但总量少而且规模也小,档次低,特色不够鲜明,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尚不规范,特别是缺乏专业导游队伍,尤其是“农家乐”的经营,仅仅局限在起步阶段的状态,接待能力偏弱,满足不了旅游旺季的接待需求。三是投入少、发展慢。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在资金上全力支持旅游业发展。而目前几个民营旅游企业又是边经营边建设,靠xx滚雪球式发展,投入亦明显不足。同时,受市场、条件、知名度和效益等因素影响,很难招到大客商投资建设,致使我县旅游产业依然弱小。 二、我县未来旅游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 总的思路是:以全力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为目标,始终坚持以产业为首要,致力于产业文化——童话主题文化的挖掘、提炼和产业延伸融合、促进特色发展的童话休闲名称战略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坚持“宜居、宜商、宜游”三位一体,通盘考虑现有的旅游资源,凸显特色、挖掘内在,致力把云和县打造成{dywe}、不可复制的童话休闲旅游名城。 (一)玩具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圈构想 云和独特的玩具文化是极具有新意的旅游产品,体现了云和的旅游形象和文化特色内涵。要在大力开发、整合、包装云和特有的玩具文化,佛教文化上做足文章,充分利用“中国木制玩具城”的文化理念,大力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的特色魅力。 整合玩具文化 (1)成立一家大型玩具乐园。集中云和县所有玩具企业的特色玩具成立玩具乐园,分玩具作坊示范区、玩具博览园、益智乐园、创意园、综艺乐园、体验区和玩具超市等七个大区块。不仅能够满足游人观赏并引起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云和木制玩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建造“玩具一条街”。依据云和独特的山水景观、xx的历史文化故事和盛产的木制玩具、雪梨、香菇、黑木耳等资源,采取新颖美观、品牌响亮、特色突出的设计理念,开发有云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对开发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定点商场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到物品特色价廉,纪念意义深远,包装精致小巧,携带轻松便利,能够提高旅游收入,延伸旅游产业链。(3)城镇建设要以童话形象进行规划和设计为理念。彰显城镇建设在旅游区域中的文化品味,构筑玩具形象标志性建筑。对于建设中和即将建设的房屋,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审批过程中设立童话形象的设计要求,让游客一进入云和县城就能感受到梦幻般的童话境界。 整合佛教文化。 围绕我市我县特有的较为成熟的佛教文化资源,以狮山、普仁寺佛教建筑群建设为基础,修葺完善现有的千年古刹经堂下、慧云讲寺等景点景区,进一步拓展旅游时间和空间,同时形成“春踏青、夏避暑、秋观光、冬朝拜”的旅游格局,变一季游为四季游。在整合佛教文化方面下足“两个功夫”,一是在继承弘扬云和佛教文化,丰富人文内涵上下功夫。可试筹办学术期刊《云和禅风》。通过筹办活动,定期邀请佛教界高僧和文化理论界学者居士举办佛学讲座,招纳培养佛学僧才信众,创建学术条件,营造佛学氛围,交流参禅心得。整理、编写《云和寺志》。在各寺院内充实佛教内容图文展览,重视学术宣传的作用,如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仅28个字,超过了所有的广告语,使苏州寒山寺直至如今仍常盛不衰,日本人为了欣闻“夜半钟声”,不惜跨洋来叩闻新年的钟声;唐杜牧《清明》的“牧童遥指杏花村”,造就了一个享誉全球的亮丽品牌,可见文化可以衍生经济效益。二是在管理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如北京的雍和宫、杭州的灵隐寺、承德的外八庙等,都是实行的双轨制管理模式,即同一景点内,僧人日常举办各种法事活动,接受信众的供养和施舍;旅游局负责门票和文物管理,实现双赢。双轨管理,是xx旅游业的长久之计,县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沟通配合,给予政策保障。将玩具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精髓有机融入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当中,尽快拿出一批象征彰显玩具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旅游精品特色路线很有必要,只有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并使之与自然景观融合,丰富观赏内容,才能够给游客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体现云和的持久魅力。 (二)生态旅游圈构想 如何抓住“浙江绿谷”生态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能够使云和县的旅游业,伴绿相随,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呢?总体思路是:以云和湖生态旅游为主轴,梅源梯田、小顺农家乐和重河湾雪梨、石塘板栗等农业生态游为两翼,进行生态大景区建设。 (一)全力打造云和湖赤石大景区。云和湖景区虽是云和旅游开发较早的景点,随着一期、二期工程的相继完工和投入,“大景区”的规模初具彰显,下一步就是要配套完善各方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一要严格按照旅游总体规划开发实施,体现前瞻性、高科技,杜绝低水平开发、相同重复建设,以“力争20年不落后”的标准建设完善四星级酒店、游艇码头、山地赛车场、度假会所、休闲垂钓中心,沿湖别墅群小宾馆等。二要在产品开发上重视体验性旅游产品的组合和搭配,积极开发各种相关的水上运动,类似于快速游艇、水上观光船、气囊船、彩色飞球、休闲垂钓、游船休闲等,旅游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和旅游服务活动上体现人情关怀因素和本土文化特色。三要在不断扩大旅游团队规模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湖边再建一些湖滨“别墅群宾馆”,扩大景区的建设规模,在山上开发种植一些当地的橘子和雪梨等,形成区块种植,体现观赏性和经济性。四要深度挖掘开发“夏洞天”景区,利用好夏洞天自然旅游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景观开发带动养生生态旅游,衍生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市场直面国内外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由此带动民族地区乡村分时度假旅游市场,开创云和旅游新概念。 (二)整合梅源梯田景区及云和湖小顺景区建设。梅源梯田摄影与坪垟岗江南畲族风情文化村及云和湖瓯江帆船摄影相结合,是一条内容丰富的摄影游线。历年来梅源梯田以其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万知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创作的作品更是在国际、国内影赛、影展中多次获奖、展出。利用其已经在社会上产生的知名度,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做文章:一是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宽通景公路,实施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高标准公厕、标识、导游图、住宿等基础设施综合建设,并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规范管理,以前的梅源梯田是一处开放式的景点,景点景区是不设置任何收费的,它只产生社会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逐步建立和完善景区门票收费机制,抓紧建立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规范景区特许经营,不断提高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三是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辟一条从坑根至梅竹的连接公路,使景区旅游不必走回头路,扩大旅游视眼,丰富旅游项目,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要大力完善云和湖小顺景区建设:即,度假山庄、休闲小木屋、窑洞宾馆、xxx纪念亭、南宋古墓遗址、摄影采风会所、长汀风情区、龙石水寨区、银坑猎谷区的建设,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赛龙舟”节,把“农家乐”纳入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农家乐人员的素质培训,使小顺风景旅游区的旅游格调全方位的提档升级。 (三)大力开发龙门“哥窑遗址”建设。我们要把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转化成旅游文化,做到既抢救保护又让其发挥积极效应。根据哥窑文化特点、结合现在实际,搞好宋代哥窑窑址建设,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恢复重建哥窑遗址,在紧水滩镇龙门村建龙门“哥窑遗址”,窑址的样式xx按照哥窑本身“龙窑”的样式建造,遗址建设要与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营造相结合。并在遗址上新建碑亭标识,从历史古籍查找摘录出“宋代哥窑”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信息,整理成文刻于碑亭上,陈列于馆舍中。二是在新建的窑址边恢复建设一些当时的民居,形成一种当时哥窑烧制的景象,聘请专门的哥窑师傅,生产哥窑,不仅能够填补云和“宋哥窑窑址”的空白,同时它的修复和发现,彰显其所产生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探索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游。根据不同的时令季节,可开辟“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游,集“游、玩、乐、劳动、品尝”等于一身,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一定发展空间。加上我县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如香菇、黑木耳、雪梨、板栗、茶叶等,尚未开发大规模的采摘游等,介于我县的原有的产业规模实际,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可以重点是开发、包装、整合两大特色基地,即重河湾雪梨基地和石塘板栗基地。将石塘板栗基地列入小顺风景区的重点景区之一,为板栗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围绕石塘板栗园独特生态资源做文章,积极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以生态园林为依托,突出板栗文化特色;巧借xxx历史文化名人的声望,加强人文景观建设;筹办国际摄影节,弘扬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景区旅游功能,将板栗园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板栗艺术园、名人文化园、风味美食园和民俗风情园,实现万亩板栗园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五)建造大型演艺广场。推出有特色高品质的演出,演出融合我县玩具文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畲族文化、女神文化等民间文化特色、采用高科技的手法,聘请名导名演,谋划参演,给游客以视觉、感官、心灵上的震撼,使游客的游兴不断,不虚此行。 总之,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上,云和要真正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其成为云和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任重道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大处着眼,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童话”、“生态”、“休闲”上下功夫,积极组织搞好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同时配合省、市旅游局的宣传促销活动,借助于“浙江绿谷”生态旅游的强大辐射力,将云和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