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引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0-05-11 14:24:36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引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1.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消长平衡)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抑木扶土法
3.肺与脾的关系:气的生成与那脏有关
4.气的分类与分布:元气: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宗气:气血的运行/营气:营养人体和化生血液/卫气:正常的腠理开合及正常的体温
5.化生血液是(津液的功能)
6.约束纵行诸经(带脉)
7.六淫:收引(寒邪)、重浊(湿邪)、易伤肺(燥)、易于流行(疫疠邪气)
8.病机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因虚致实)/因疾病失治或xx不当,导致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由实转虚)/大实的嬴状(真实假虚)
9.属中风或中风之先兆(歪舌)
10.病脉:迟脉、涩脉、细脉、弦脉、代脉
11.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阴中求阳)
12.六味地黄丸(阴虚火旺)
13.良附丸(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保和丸/四物汤/
14.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伸屈不利/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着痹:肢体关节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重着,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15.藏药中土和水属五味中的(甘味)
16.蒙药的传统剂型:汤剂、散剂、丸剂、灰剂、油剂、膏剂、(全剂和酒剂不常用)
17.血液检查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参考范围:0.50~0.70(50%~70%)
18.肾功能检查主要检查:血清尿毒氮(BUN)、血肌酐(Cr)
19.药历的内容包括:用xx案、用药经过、用药指导、药学监护计划、药效表现、不良反应、xxxx监测、各种医学实验室数据、对xxxx的建设性意见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忠告
20.中药饮片的正名与别名:木蝴蝶(白故纸)、艾叶(灸草)、肉苁蓉(淡大芸)、茜草(血见愁)
21.并开药名: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
22.xx直接写药名需调配麸炒品(僵蚕、白术、枳壳)/xx直接写药名需调配炮制品(草乌、川乌、附子、天南星、厚朴等)
23.十八反:
24.十九畏
25.妊娠禁忌/妊娠禁用(斑蝥)/妊娠慎用(虎杖)
26.服用滴丸时就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宜以少量温开水送服/的些可直接含天舌下/滴丸在保存中不宜受热
27.毒性中药品种:天仙子的内服量:0.06~0.6g
28.斗谱编排原则:xx应放在斗谱的中上层(黄芩、黄连和黄柏)/高层(络石藤、青风藤和海风藤)/较下层(大黄炭、黄芩炭和黄柏炭)
29.中药每剂药的总煎出量:500~600ml
30.特殊煎xx法:先煎(鹿角霜)/后下(徐长卿)/包煎(葶苈子)/烊化(鹿角胶)
3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易泛油(木香)/易变色(玫瑰花)/易软化融化(乳香)/易风化(芒硝)
32.中药饮片的水分严格控制在:7~13%
33.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
34.常用非xx中成药:午时茶颗粒(xx解表,化湿和中)、复方川贝精片(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川贝枇杷颗粒(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强力枇杷露(本品含罂xx不得过量或久服)、六合定中丸(祛暑xx,和胃消食)、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小建中颗粒(温中补虚,缓和止痛)、左金胶囊(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乌贝颗粒(制酸止痛,收敛止血)、胃苏颗粒(xx消胀,和胃止痛)、脑力清胶囊(用于肝阳上亢)、眩晕宁片(用于痰湿中阻)、桂附理中丸(用天肾阳衰弱,脾胃虚寒)、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参芪片(用于气虚体弱,四肢无力)、附桂地黄丸(用于肾阳不足)、大补阴丸(用于阴虚火旺)、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知柏地黄丸(用于阴虚火旺)、十全大补丸(用于气血两虚)、人参养荣丸(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连翘败毒丸(天津方)(注意事项:孕妇忌服;疮疡阴证、儿童、年老体弱以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患者慎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xx同用)、当归养血丸(xx养血调经)、复方益母草膏(调经养血,化瘀生新)(无舒肝功效)、四物合剂(养血调经)、妇科得生丸(解郁调经)、妇康宁片(调经养血,xx止痛)、启脾丸(健脾和胃)、藿胆丸(芳香化浊,通鼻窍,去肝胆之火)、滴耳油(xxxx,消肿止痛)、耳聋左慈丸(滋肾平肝)、复方南板兰根片(xxxx,消肿止痛)、复方草珊瑚含片(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草果丸(清热利咽,消肿止痛)、铁笛丸(润肺利咽,生津止渴)、清咽丸(清热利咽,生津止渴)、颈复康颗粒(xx通络,散风止痛)、骨疏康颗粒(xxxx,xx壮骨)、红药气雾剂(xx逐瘀,消肿止痛)、防风通肾丸(解表通里,xxxx)、金花消痤丸(清热泻火,xx消肿)
35.中药的合理应用:基本原则(经济:用药不滥,经济实用,有利于环境保护,{zd0}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中药材等卫生资源的消耗)
36.中成药的合理联用:增效:附子理中丸+健脾丸/鑫锁固精丸+参苓白术丸
37.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胆宁片含郁金与苏合香丸含丁香)/不同功效xx联用的的辨证论治和禁忌: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之剂)+牛黄xx片(xxxx泻火之剂)
38.中西药联用在药理学上的作用:影响吸收(洋金花+红霉素)、影响分布(硼砂+氨基糖苷类xx素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造成暂时性或{yj}性耳聋)(银杏叶+地高辛合用易造成中毒)/影响代谢/影响排泄
39.部分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含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抗感冒药是“速感灵胶囊”,而重感冒灵片、金羚感冒片、新复方大青叶片、抗感灵片均只含对乙酰氨基酚)
40.含格列本脲的糖尿病药(消渴丸、消糖灵胶囊)
41.婴幼儿全理使用中药的原则:用药及时,用药宜轻、宜用轻清之品、宜佐健脾和胃之品、宜佐清肝定惊之品、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42.可致肝细胞损害的中成药:黄药子、苍耳子、鱼胆、苦楝子
43.含乌头类的中成药:三七伤科片/含马钱子的中成药:舒筋丸/含雄黄的中成药:三品一条枪/含朱砂的中成药:苏合香丸
44.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45.艾制品包括:艾柱、艾条(纯艾条、药艾条(常用药艾条、太乙针艾条、雷火针艾条))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