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钟茂森:从华严科学说智慧人生(上集)2

[精]钟茂森:从华严科学说智慧人生(上集)2

2010-05-08 19:01:03 阅读16 评论0 字号:

从华严科学说智慧人生 ({dy}集)  2010/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二大厅(接上)

     (接1)当然明了了佛在《华严》里面讲的智慧之后,落实三个根就比较容易。往往我们三个根不能落实,都是因为在境界考验的时候过不了关,没有境界来的时候挺好的,《弟子规》教我们规规矩矩做人,没有境界在冲击的时候比较容易做到,见人九十度鞠躬、微笑、有礼貌,这比较容易落实,可是境界来了,人家突然来xx给你两个嘴巴子,你还能不能对他微笑着九十度鞠躬?这就是考验。学《华严》智慧帮助我们化解烦恼,在冲击当中还能够落实三个根,这是真正落实。先从行为上下手,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就用三个根做检点,把这三个根做成功过格。我们《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都做成功过格,《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列个表,{yt}看看对几条、错几条,数一数几个叉、几个勾,《太上感应篇》也是这样,《十善业道》也是这样,每天对照,每天反省,修正行为,慢慢契入,到{zh1}要修正我们念头。从修正行为到修正我们念头,使到我们的行为纯善,念头纯净,念头纯净纯善了,这个世界就变成极乐世界。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有什么本事?本事就在于他能转境。境怎么转?是不是看那个人不顺眼就过去修理修理他,这是转境,要转那个人?不是,转境是转自己的念头,为什么?境由心生,它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的心现的,我的识变的,所以我不要去转他,我只要转我的念头就行了,这叫转境。所以佛出世,境界是庄严xx的华藏世界。《华严经•入法界品》里面说到,佛在出现的时候,「一切世界悉皆震动,纯净无染,念念普见十方一切清净佛剎,亦现彼剎种种庄严」。你看佛出来,他这个境界纯净无染,清净佛剎,现出种种美好庄严,为什么?念头纯净纯善。我们在顺境当中不起贪爱,在逆境当中不起瞋恚,这就是在转境。

    师父上人常常提醒我们,在这个境界中要被转了,就是顺境起贪爱,逆境起怨恨,这是很可怜,他忘了前面现出来的相是个假的相,迷惑了之后就在这个现象当中造业,起贪瞋痴,堕落到恶道。我们一般人,顺心的时候这个怨恨很难起来,但是逆境的时候往往出现怨恨。佛告诉我们,心有怨恨就会有不平,不平是地震的因。一切自然现象都不是外来的,全是我们内心的感招,贪心感水灾,瞋恚心感火灾,愚痴感风灾,怨恨、不平、傲慢感的是地震。我们最近也看到美国有一个电影,叫「201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个就是根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科学家们讲,太阳黑子的活动以十一年为一个周期,到二0一二年这个活动是非常剧烈的。而当时因为地球的磁极,磁极是地球本身一个保护层,抵抗太阳这些辐射,结果那个磁极也会减弱,所以抵抗力就减弱,太阳的辐射又增强,这时候一下子冲到地球上,就会引起地震、火山爆发这些灾难。二0一二年他们根据中美洲古时候的马雅人的历法,他们马雅人是预言二0一二年,他不是预言,他是推算,他们的历法到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号就终止,没有下面了,他们前面都有,后面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影片演出来,当时很多人看了都人心惶惶。我们学了《华严经》看了心里一点不要慌,为什么不慌?明白宇宙真相了。{dy}个真相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连身体都是假的,你害怕什么?就像作梦一样,梦当然有好梦、有恶梦,好梦、恶梦都是一场空,何必要担心、害怕?不担心、不害怕是因为知道万法皆空的道理。还有一个,因果不空的道理我们也要了解,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有念头,有念头所以就有因果。因为念头念念剎那生灭,刚才讲的,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生灭,它停不下来,所以因果相续的相也停不下来。就是因为你的念头在不断的现境界,才有境界的因果相续相,所以佛才讲因果不空。这是因为讲到念头不空,你不肯断念头,所以有因果,念头断了,大光明藏,大光明藏纯净纯善。这就是什么?极乐世界讲的实报庄严净土,《华严》讲的一真法界。当然也是因果,但这个因果不是我们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这里头没有。

    佛要示现到世间要随顺世间因果,众生有念头要随顺。什么念头就有什么样的境界产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你真正体认,你相信因果真的不空,只要有念头,因果就不空。那怎么办?我们要转念头,转念头就能转境界。所以我们希望不要有地震,很简单,把傲慢、怨恨、不平放下,在种种境界当中不要生傲慢、不平,地震就没有了。把贪爱放下了,水灾也没有了;把瞋恚心放下了,火灾、火山爆发没有了;把愚痴放下,愚痴什么?对一些事实真相不明了,对因果不相信,这愚痴,愚痴放下了风灾也没有了。所以昨天晚上我在晚宴当中跟大家报告了一个例子,就是在二00八年六月的时候,我跟师父去参加广州的一个会议,完了之后,从广州回到香港,结果前几天一直下大暴雨,积水很深,车都给淹了。我们当时很担心,师父从广州回到香港,这一路上下雨连绵,被淹了,这很麻烦。结果师父安慰我们说,不要紧,我们走不到水灾的地方。这我一听,豁然有悟,师父心里面没有贪心,当然就走不到水灾的地方,走到那个水灾的地方,水灾都化解了,没有贪心。果然,结果我们第二天上路了,一路上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个水珠都没有。所以你要真正了解这个情况,会不会害怕?不必,你没有贪爱,走不到水灾的地方,没有瞋恚,走不到火灾的地方,没有愚痴,走不到风灾的地方,没有傲慢、不平,走不到地震的地方,你去到那里灾难都减免了,没有了。天灾xx都是可以化解的。

    在科学家里面,他们的研究谈到这个弦理论,他们讲这个弦振动,它活动的运动的规律非常复杂,并不是我们这个三维空间、四维空间里面的这种理论可以解释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才开头的时候讲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个讲宏观理论,一个讲微观理论,这两个理论不能够融合在一起,为什么?这两个理论都是讲三维空间里头的事情。而科学家发现,这个物质最基本的一个层次,这个弦振动,它至少是十个维次的空间,才能够容得下它运动的轨迹,三维空间不能够足够它在运动,就像我们人在三维空间里面,这二维空间不够我们运动。像一个平面,蚂蚁爬在上面牠够了,牠是二维空间的生命,可是我们人在二维空间里面不行,必须要有三维,有长、有宽、有高,这个运动才能起来,光是平面的怎么能运动?这个弦的振动也是如此,三维空间不够,得十个维次的空间,这科学家们计算出来的,用数学计算,十维空间才能解释它们的运动规律。换句话说,在理论上推测,科学家已经承认我们宇宙至少有十个维次的空间。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有十法界,十法界就好像十个维次的空间一样。你看有六道,这六道从{zd1}开始讲,地狱、饿鬼、畜生,这上面就有修罗、有人、有天,这是六道,这是凡夫法界,上面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佛是十法界里的佛。四圣法界加上六道,四圣六凡,总共十个维次的空间,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因为有振动,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有念头,有念头就会现这些境界相。所以当我们念头里面有瞋恨、有怨恨、有嫉妒,这就是生地狱法界。人怎么堕地狱的?这个念头变现出来的境界,像作梦一样,梦出来的,不是别人制造给你的。饿鬼是贪心变现的境界,畜生是愚痴,修罗是能够修善,但是修善里头有好胜、嫉妒、傲慢这些烦恼,修的福报很大,将来堕修罗,还有,人是修五戒十善,天是上品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六道里面都是你这个念头所现的。四圣法界也是如此,你看四谛的心,这是声闻,十二因缘的心,这是缘觉,六度万行,这个心是菩萨,平等就是佛,都是我们这个心,都是念头产生的。

    把念头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这十维空间全部不存在,这个叫做一真法界。在这一真法界里面是一,一才是真,没有二,二是差别。这个二,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动念,这就堕到十法界里。在一真法界里的佛叫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们能够了知十法界的状况,他很明了,但是十法界的众生不能了解一真法界的状况。所以《华严经》里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到三地菩萨,这是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他代表三地菩萨。《华严》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善财参到{zh1}十地里头的第三地。这经文里面有一段讲,「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在一真法界的菩萨,他能了知十法界一切种种差别,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本身不起心、不动念。不管什么境界,他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所以这个外面的一切众生他们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现相,就有十法界,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照在外面的现象清清楚楚,但是它自己,照的时候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照完之后没有落任何印象,没有任何痕迹,要有这样的一个功夫,就能了知一切差别门。我们要学,师父常告诉我们,不起心动念这个很难学,学不来的。你说我不要起心动念,行了,你已经起心动念了,我不想起心动念,这起心动念了。怎么办?先从不分别、不执着学起,遇到好的境界,好,很好,不好的境界,也很好,不分别、不执着,慢慢慢慢才有可能契入。

    科学家们这个弦理论还谈到一点,这很有意思,这是讲到我们这个空间结构是一个离散的空间结构,因为物质是振动产生的,振动就像波浪一样,它有起有伏,这才有动。这起伏之间,这{dy}个动到第二个动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非常微细,但是科学家可以计算出来,用数学表达出来,但是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个时间差说明什么?说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空间和时间都不是无限可分的,换句话说,它有个最小值,它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底下不能再分了。空间,有最小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够再分了,就像一个空间包,这个包在那里,分不出来了,最小值。时间也是,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就像这个{dy}个动和第二个动之间,因为这弦振动是非常复杂,但是它总是有一个时间差,前面动一下和后面动一下有个时间差,科学家计算,最小的空间值多少?叫一个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这个概念我们没什么概念,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也就是说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厘米,这就是最小的空间。假如我们用个比喻来讲,我们在头上拔一根头发,一般头发平均的直径的长度是零点零七毫米,我们算它零点零一毫米,这个头发很细很细,然后你把这个头发的横切面,不是竖的这个面,横切面,把它切开来,这个直径上排列多少个这个最小的空间包?可以排列一百万亿亿亿个空间包,就在一根小毫毛上。而科学家们计算,我们整个宇宙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点里头,这宇宙的原点从这出来。科学家们讲是大爆炸,是从这个小空间「碰」,Big Bang,Bang出来了,就爆出来我们这个宇宙。

    时间上也是有个最小值,时间更小,十的负四十三次方秒,这是最小时间值。这个计算比弥勒菩萨在经里面告诉我们的还要小,刚才我们讲的,这一念的时间,弥勒菩萨说,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但是十的负四十三次方秒是一千底下有五个亿,亿亿亿亿亿分之一秒,这是最小的时间值。科学家们说,在这个最小的空间包之间,{dy}个空间包和第二个空间包之间,这中间有一个洞,他们讲虫洞,像虫子蛀出来的洞,虫洞,时间上也有这么个洞,{dy}个最小的时间值和第二个最小时间值之间也有个洞,这是科学家提的「虫洞理论」。然后我们这个宇宙就是在这么一个非常微细的一个最小空间和时间这么一个差距当中在不断的而动出来。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念头,其实科学家没讲这是念头,佛早就给我们讲出来这到底是什么动,就是念头动。{dy}个念,动一下,到第二个念,中间差距的空间是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时间是十的负四十三次方秒,是科学家们计算的。科学家们在那里猜测,在这个洞里头到底有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的宇宙它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最小的空间—微粒,这是最小的空间包,之间还有东西吗?他们想象不出来。《华严经》里早就告诉我们有,这里头有东西,刚才我们讲,这个动就是念头在动。一个念头起来了,就像科学家讲的弦振动一样,动一下之后,到第二个念头起来的时候,这中间就是《三时系念》里面讲到的,「一念未萌以前」,这还没有萌,第二念还没起来,这个当下是什么东西?佛告诉我们,这是《华严经》里讲的,叫大光明藏在里面,这里头就有一真法界,这里面就是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自性里头的光明宝藏就藏在这个洞里头,这虫洞里面。我们凡夫没有把这个洞打开,科学家们他们在幻想,假如科技很发达,用一种什么电子的加速器把这个洞刷就轰开了,可能会发现里头的世界是什么。发现不了,为什么?你还有念头。

    所以我们师父常常感叹,科学家们可惜没有读佛经,要读了佛经,相信这个科学进步的那叫飞速增长。所以你看爱因斯坦曾经说,未来科学发展需要依靠佛教,这是爱因斯坦说的,他懂,这里头有大智慧。而这个佛教里头的智慧在《华严经》里全都涵盖,这根本法轮。所以我们第三天(一月三号)大家在此地做三时系念,中峰国师开示,「一念未萌以前」,看看大家能不能入这个境界。这什么境界?到这个时候,当下念头不动了,前面一个念头生了、灭了,后面一个不再生了,不再生的时候你就入大光明藏了。《华严》善财童子参访到慈行童女的时候,慈行童女就有这个开示告诉他,说「智眼无翳」,无翳就是没有障碍,智慧的眼睛没有障碍,「普观法界,慧心广大」,这个智慧心广大无边,「有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这都是形容这个境界,在念头不动的时候,这就是慧心广大,普观法界。你在这个大光明藏、在一真法界里面看这些宇宙生灭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科学家讲的十维次空间,你看得清清楚楚,一切境界悉皆明见,没有障碍。所以讲到最圆满的科学,《华严经》,真正科学家们如果读《华严》,我相信这科学突飞猛进,确实很快能够认识宇宙的真相。

    要认识宇宙真相,最重要的,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放下我们的念头,如果念头不肯放下,无论你用什么科技的方法去研究,用数学推理,统统不管用,为什么?这种推理、这种思考本身就是障碍,它是妄想。科学家们他们在研究这个弦振动,说这十维次空间,十个维次空间,他说到,可能有宇宙蜷缩在这种非常细微的空间包里面。这个说法跟《华严经》所说的,微尘里面有世界,异曲同工。科学家怎么解释?他说十维次的空间,为什么我们现在只看到三度空间,加上个时间才是四维空间,十维空间,那后面六维在哪里?科学家用个比喻,都是蜷缩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面。他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这张纸,这一张纸我们把它看成是二维空间,有长、有宽,二维空间,这二维空间可以把它蜷缩成一维空间里面。怎么卷?我现在把它卷起来,这卷起来了,卷到很细很细,假如,我现在没这个能力,假如我能够卷到很细很细,可能借用科技的方法,卷到很细很细,卷成一条线,大家能理解吧?卷成一条线,这一条线就成为一维空间,这叫一维空间,只有一条直线。二维空间是有长、有宽,现在卷成一维空间,这一维空间里面实际上就含有刚才说的二维空间,对不对?现在只是把它卷起来,我们观测到的只是一维,观测到这个一维,实际上我们不知道它是二维。

    甚至如果这个长度我们也把它压缩,压缩成这么一个点,这就不是一维,只有一个点,我们讲是微粒,只有一个微粒,微粒里面原来也含有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对不对?那科学家告诉我们,其实十维的空间就在我们现前,没有离开我们的眼前,所有的物质微粒里面可能都蜷缩着高维的空间,我们只是观测不出来,所以只看到现在的三维空间,其实每一点、每一物里头都有高维的空间。那《华严经》很明白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世界,这个微尘用现在我们话来讲,基本微粒,譬如说一个电子,电子里头蜷缩着高维次的空间。佛跟我们讲重重无尽的法界,这重重无尽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有微尘,就是我们讲灰尘,一个小灰尘里面里头蜷缩着又有法界、又有宇宙,重重的宇宙,那个

    宙里头又有微尘,无量无边的微尘,每一个微尘里面又是有宇宙。不是说只有一个微尘有宇宙,每个微尘都有无量的宇宙、法界蜷缩在当中。所以,谁能够入这样的法界?佛告诉我们,普贤菩萨能够入这种重重无尽的法界,世界里有微尘,微尘里有世界,世界里又有微尘,微尘里又有世界,这是立体的,不是说平面的,竖直的一直往下,重重无尽。
这么多的法界,普贤菩萨能够入。他是用什么本事入?你看《华严经》里面「如来现相品」里讲到,「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尘,见身在彼中,普见于诸佛。如影现众剎,一切如来所,于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这是讲到法身如来,他能够怎么样?智身能遍入,他用智慧,什么智慧?高度的般若智慧,普贤菩萨的智慧,他能够入到一切的剎的微尘,剎用我们现在话是世界,叫星系。一个剎,一般讲娑婆世界,其实娑婆世界比星系还大,因为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里面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怎么讲?一个小世界是有一个日月,日月是我们太阳系,一个小世界,日月围绕着须弥山转的,这个小世界就肯定不是太阳系,太阳系是在这个世界里头围着须弥山转,这个须弥山应该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太阳系围着它转,那这个世界一定是个银河系,对不对?银河系。银河系中间是黑洞,大概这个须弥山,佛讲的这个须弥山应该是这个黑洞,巨大的天体,有无限的引力,太阳系围着它转。这一个世界叫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不是三个千相加起来,三个千相乘起来,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就是十亿,one billion,这叫一个娑婆世界,叫三千大千世界,这叫做一个剎。那你想想,一个剎里头有多少微尘,我们讲多少的基本微粒?那是无限的,想不出来的。

    这里讲的「一切剎微尘」,不仅是一个剎(一个佛剎),一切佛剎,所有当中的微尘,里面都有世界,法身如来能够入种种微尘里头的世界。「见身在彼中」,在它里头,「普见于诸佛」,一切的这个微尘世界里面都有佛在教化众生,我们可以进去听佛教诲。「如影现众剎」,这个影现讲得太妙,我在摄影棚里讲课,自从在大学退休之后,我就跟着我们净老恩师学法,就在摄影棚里练讲,一般很少出来跟外缘接触,都是对着摄影机讲的。对摄影机有个方便,我讲到这个的时候,我用一个镜子,假如这个镜子,我对着前面的摄影机,然后前面摄影机底下有个大电视,我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大家也能看到我,就像看到这个银幕一样,然后大家看到我拿着个镜子,镜子里头就照出来这摄影机照的内容,看到镜子里头有一个我,有一个锺茂森拿着镜子,再仔细看,拿着那个镜子里头又有一个锺茂森在拿着镜子。在理论上讲这个是重重无尽,对不对?算起来是不可限量,假如你眼力很够,一直看穿看过去,那是重重无尽的锺茂森,锺茂森不就等于现在不同的剎土里头吗?锺茂森有没有动?没有动,还端坐在这里,拿着镜子也没动,但是一看,原来一切剎微尘里头都现身。你从这里这个比喻去体会这里的意思,大家不妨回家拿个镜子对着你的大的衣柜的镜子,两个镜子对照,你拿着镜子一看,原来里头,不得了,重重无尽。

    这个灵感是从贤首国师那里得来的,这华严第三祖,他写了一个《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我们师父最近讲过两遍。皇帝对这个重重无尽法界、微尘能现剎土、一多相容他不能理解,贤首国师教他,你可以这样,叫人做一个八角亭,上面点个灯,然后皇帝你进去看看。这个八角亭八面都是镜子,皇帝一进去,他明白了,为什么?一身能现无量身,全在这镜子里头现身,就是这里讲的,「如影现众剎,一切如来所,于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菩萨在里头做神通事,干什么?度化众生。你看他度化众生度化得很起劲,他真身没有动过,真身在哪?在一真法界。怎么入一真法界?只要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行了,这是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自性中本来具足的,不是外面得来的,不是学来的。所以别人问你学佛到底学什么?其实没什么可学,学什么?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这个自性中的智慧、能力就现前。你要不信,你看《华严经》里就有讲到的,你看佛在「如来出现品」里讲的,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他说什么?他说「如来智慧,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如来智慧无量无边无有障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其实什么?具足在众生身中,也就是说你自己本来就有。

    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这个如来智慧?得不到利益?就是我们在境界当中起了妄想分别执着,不知不觉。就好像我们拿着镜子,看到镜子里头有个自己,就把那个镜子里的自己当作我,就执着一个我,忘记了真我在这。有了真我就能现无量无边的我、无量无边的身,你要是执着了一个我、一个身,就忘了真我,真我是我们的自性,本来面目。所以学佛不是学别的,就是回归本来面目而已。

    所以佛很叹息,说「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佛很叹息,很奇怪,为什么众生他就妄想分别执着,就不了解自己本来面目,他自己具有如来智慧,就是自己不知不觉,这叫愚痴迷惑。所以佛才示现大慈大悲在这个世间,告诉我们,让我们回头是岸,回归本性。教以圣道,这个圣道就是回归自性之道,这个具体而言,就是永离妄想执着。当然妄想执着里头还有个分别,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三种具足了这就是凡夫,六道凡夫妄想分别执着具足。如果把执着放下了,从六道就超越了,执着的念头放下了六道的境界就没有了,为什么?六道境界是念头变现的,你放下执着就行了。怎么放下执着?一切法都不要去计较,不要有贪瞋,顺境不要贪爱,逆境不要瞋恚、不满意,学着样样都好。像弘一大师到晚年,什么执着都放下了,人家给他吃的菜,还担心这个菜是不是咸了?咸有咸的味道,是不是太淡了?淡有淡的味道,放下执着。放下执着,佛就送你一个学位,叫阿罗汉;再进而放下分别,分别是什么?把一切的对立,一切的这些善恶好丑是非统统抹平。譬如说人家给你一样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你动这个念头,这是个木头,是个压纸的,这叫分别,这个木头挺好的,我挺喜欢它的,这是执着。把这些妄想放下,{zh1}到什么?这个分别放下了,就是菩萨,这是佛教里的又高一个学位。{zh1}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了,见到木头还是不起心、不动念,你们分别执着说木头,我就随顺你们说木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时候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在佛教里一个学位,就是{zg}学位,成佛了。

    所以佛教我们没别的,就是永离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马上从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跟佛没有任何的差别,你就是佛,这是我们学习《华严》,要从这个日常生活中去练习。我自己光是口头会说,日常生活中还是起妄想分别执着。但是不要紧,我们这是初生的婴儿,佛他是已经过来人,就像妈妈带着小婴儿学走路,我们老是跌倒,我们老是跌倒,但是不要气馁,我们见到境界,肯定习气妄想分别执着肯定会有,甚至会有贪瞋痴慢这些妄想烦恼,不要紧,明白了,觉悟,忏悔,忏悔之后,下次再遇到,又失败了,再忏悔,一次一次就能减轻,慢慢慢慢这些念头就能化解,相信我们{zh1}一定能成佛的。马鸣菩萨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真的我自己本身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要肯放下,就可以办得到。这是我们学习《华严》智慧,去领悟这个人生,领悟在待人处事接物当中如何去用心。真正像佛经里面讲到,会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希望跟大家一起共勉。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dy}个专题就讲到此地圆满。明天我们再会,谢谢大家。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精]钟茂森:从华严科学说智慧人生(上集)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