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于汶川长于玉树[马金瑜]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网站南都 ...

    “蓝天”规模:目前在全国拥有1200个队员,22个分队

    “蓝天”轨迹:汶川地震时以志愿者小分队形式参与搜救;2008年11月北京分队成立,随后青海分队等陆续成立;2010年3月至4月,西南大旱时为贵州缺水村庄探洞取水;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后迅速集结,成为最早进入玉树的民间志愿者救援队伍。如今,即将正式注册成为北京市红十字会旗下的民间救援社团,拥有合法“身份”。

    在青海玉树灾区,有一群不一般的年轻人,从空中的无动力飞行搜救,到海上救援、高山营救、洞穴探险、地震救援、雪地搜救、现场医疗救护……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却拥有着救援的多种专业技能,这就是我国{zd0}的民间专业综合性救援队———蓝天救援队,它即将正式注册成为北京市红十字会旗下的民间救援社团。从汶川地震到西南大旱,再到玉树地震,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前方救援总指挥孙硕鹏说,这支新崛起的草根救援力量,已经成为政府救援的有效补充。

    2010年5月8日,上海世博会中日韩红十字会的公益晚会上,三名队员代表蓝天救援队首次在国际上亮相。通联航空的支持,又将使这支诞生不久的民间队伍实现乘坐直升机迅速救援。

    南都记者 马金瑜 发自青海西宁 “迅速集合,准备地震救援。”乔海荣发出飞信的时候,还是早上8点半,玉树地震刚刚发生41分钟,这一次不是以往的虚拟救援,根据蓝天救援队青海分队的规定,这些在手机飞信群里的队员必须在五分钟内回短信决定去不去,半小时内要集结完毕。

    37岁的乔海荣是蓝天救援队青海分队的队长,看上去像个教书先生,850度的高度近视,走路和说话都不紧不慢地,除了一身的户外装,看不出他有什么三头六臂来。在青海队24名队员里,他算是年纪大的,所以也被叫做“老乔”。到了这时候,看上去磨磨蹭蹭的老乔十分迅速,召集队员,分配队员购买救援物资,联系越野车辆“12点出发。”

    青海分队集合的地方就在西宁新宁路的户外联盟中心,平日,他们每周的训练也是在这里集合的。他们的杯子聚集在青海户外联盟中心小小的书柜底层,倒扣的杯子底部写着他们的网名:“多情”、“光光”、“烟”、“忠志”、“猫”……那些透明的杯子,一个和一个挨在一起,仿佛是他们挨在一起年轻的笑脸。不过今天,大家没有笑。4月14日,还是青海的早春,路边的丁香刚刚盛开紫色和白色的花朵。

    几乎是同时,9时40分,蓝天救援队北京分队20名从事高海拔地区搜救的队员,随时待命出发。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前方救援总指挥孙硕鹏后来在这{yt}的日记中写道:“北京不少队员(蓝天救援队)刚从贵州找水回来,现在又要出发———灾难实在太密了,简直让人喘不过气。”

    最早进入玉树的民间救援队

    14日12点,蓝天救援队青海分队携带救援设备和物资,乘坐越野车从西宁赶赴玉树,蓝天北京9名队员当天下午4点驾驶越野车从北京出发,赶赴距离北京3600公里的玉树灾区。

    西宁到玉树有800多公里。4月14日下午4点多,青海分队的救援车队遭受沙尘暴袭击,加上暴风雪,温度降到零下3-5℃,能见度不到30米。青海分队经过的一段路路况很不好,而且有三个大急弯,老乔记得:“尽管到弯后会有减速缓冲带,但这个地方后来还是成为救援车辆的梦魇,很多车都在这里翻车了。”

    青海的越野E族支援车辆,蓝天救援队青海分队的12名队员,加上3位司机,一共15个人,他们携带了登山绳索、技术装备、部分急救药品、头盔、铁锹和铁镐。其中“小光头”(网名)陈建安是中国{dy}届城市应急救援毕业班的学生,他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创办的防震科技学院,后被中石油派驻青海工作。地震救援是个复杂的体系,包含了能力评估、现场危险评估、安全检测等多方面,老乔和蓝天救援队北京分队商量决定,由26岁的“小光头”担任蓝天救援队的前方总指挥。

    15日凌晨1时25分左右,青海分队到达地震灾区现场,仅比中国国际救援队晚到三个小时,蓝天救援队成为最早来到玉树的民间志愿者救援队伍。

    到达玉树结古镇,映入眼帘的是建筑物倒塌的废墟,散落一地的碎屑,空寂而凌乱的街道……狼藉、残败、凌乱,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前方救援总指挥孙硕鹏在后来的日记中这样描述:“时间骤然回到了两年前的汉旺。成堆废墟森森排列,群群民众围在废墟旁守望,蓝色的救灾帐篷,黄色、绿色、白色的救援 队 伍 和 车 辆 充 斥 着 窄 窄 的 街市……地震波仿佛有魔鬼操纵,竟然越过800公里人烟稀少的高山大川,‘xx地’打击这{wy}聚合了10万人口的市镇。而且地震波是沿着{wy}一条与外面连接的山路倾压到市镇的,而公用设施和民房除了集中在市中心以外,几乎全部分布在这条路上。”

    为了尽快找寻被埋压的人,青海分队队员在当地政府登记后,就开始用xxx的方法———铁锹铲、赤手刨的方式寻找幸存者。当地民居的房屋大部分为土木结构,这种结构的房屋没有钢筋混凝土,也没有皮实的墙砖,以木为梁,用空心砖砌墙。据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的尹副司长后来的介绍,这样结构的房屋,即便是单层或者两层,一旦倒塌就是粉碎性的,俗称为“馅饼式坍塌”。人员被埋在这样的废墟中,一是可以躲避的空间少,同时大量的粉尘容易引起窒息。因此相比混凝土结构房屋,在这样的废墟下存活可能更小。

    老乔和队员{dy}个救援的地点在玉树民族职业高中。他们穿着橘黄色的马甲上,都贴上了一位队员翻译的藏语:“不要着急”、“一切都会好的”“我来救你”。遗憾的是,女生宿舍楼经探测没有生命迹象,当时的气温只有零下7-8℃。

    与此同时,来自厦门、北京、山东聊城、淄博等地的蓝天救援分队陆续向灾区进发。当时玉树全城断电,需要食物、水和帐篷,还有医生。灾民基本上两天没有吃饭,住在野外。旧城基本全部被毁。

    15日,队员们在赛马场搬运伤员、挖掘,晚上9点,到达玉树的北京分队和青海队员{dy}次开会,划分任务,除一部分队员继续救援外,一部分进行盲区搜索,另一部分组织物资、药品。

    4月16日,救援进入第三天,玉树灾区很多救援人员出现了高原反应,有人还出现了感冒等症状,而感冒特别容易引发肺积水,进而危及生命。蓝天救援队队员上车前都将一粒阿斯匹林同一粒乘晕宁同服,或者用粉状葡萄糖泡水喝,以预防高原反应。不断有需要救援的信息:“结古寺三层建筑倒塌,发现有生命迹象”、“工商宾馆发现一人,正在挖掘”……

    这天早上,蓝天救援队继续上山搜救,他们配合附近的青岛消防队搜救,搜救犬也出现了剧烈的高原反应,无法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救援队和消防队一起救出被掩埋了近50个小时的13岁藏族小女孩次仁拉木,挖出4具遗体。

    另一组队员一直在三岔路口救援,直至当天下午4点左右,在各方配合下,成功救出一名男子。16日18点30分左右,有队员配合当地消防官兵,在玉树州职业综合学校挖出16人,其中10人生还。共有11名幸存者被他们从废墟中救出。

    18日,得知已搜救幸存者11人,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前方救援队总指挥孙硕鹏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也亢奋起来,这支志愿服务队伍的能力之前被低估了。”

    玉树地震中,蓝天救援队的饮食和各项开支都是队员自己承担,他们自己携带了车载电台、便携电台、无线电中继台,尤其是无线电中继台的使用———为了保证各救援组织之间信息交流畅通,4月18日,蓝天救援队灾区中继台正式开通———在玉树灾区通讯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他们{dy}个架设了通讯中继,服务时间为8时至22时,其他救援队、志愿者的对讲机在蓝天救援队营地25公里内的相同频率均可通话。

    19日中午,随着救灾的进展,连续工作5天的青海队队员开始出现浮肿,前方总指挥“小光头”陈建安和北京队队长“远山”决定,让青海队员先撤回西宁,由蓝天救援队相继赶来的其他地区队员接力。

    截至4月24日,在玉树地震中,蓝天救援队陆续赶到的队员共79人,无一人有高山反应。搜救幸存者12人,和志愿者医生一起医疗巡诊xx1165人,急救高反病人两人,转送骨折及其他病人25人。同时,青海队后勤组统筹前方信息,通过各大网站、Q Q群、社区网站发布消息,从14日开始,全国各地常年联系的义工组织、基金会开始募集物资,运抵西宁后再通过蓝天救援队的渠道分发到玉树。

    从汶川到玉树

    “汶川地震后,电视上总能看到有人用手去扒,可是,埋在废墟里的人眼睁睁地看着就是救不出来……那时候我就想:就只能这样吗?”2008年5月,蓝天救援队的青海分队还没有成立,35岁的老乔开着一家户外用品店,是青海户外联盟网站的版主。

    当时因意外受伤还坐在轮椅上的老乔没有到四川灾区,但怎样救援却成为困扰老乔的问题。两年过去了,他还记得当时在Q Q群里与陌生人的争论“救援的手段应该还能改进。”

    “没人性!国难当头,”对方骂道,“这时候说这种话,民族败类。”

    当时老乔还不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还没有正式成立的蓝天救援队一支志愿者小分队,利用专业技能及装备,成功搜救汉旺罐滩村120人、安县五福村80余人,探明并用G PS标记路线,为村民带来{dy}批救援物资。搜集、归纳了大量准确信息,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点对点物资供应信息平台,并筹集运送物资先后进入汶川、茂县、青川、都江堰、绵阳、绵竹、安县、北川、江油等地。

    2008年11月,蓝天救援队北京队成立,几乎是同时,蓝天救援队在青海户外联盟的基础上成立蓝天救援队青海分队,筛选拥有专业救援技能的优秀队员。进入蓝天救援队有十分严格的考核技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户外救援人员可不简单,北京分队队长“远山”向记者展示三种队员必备证书:国家无线电台执照,能熟悉使用无线电通讯装备;红十字会急救员证,具备心脏复苏、骨折包扎、止血等院前急救能力;高山协作员证,具备海拔3500米以上雪山救援带队能力。而目前“蓝天救援队”每5人中就有一人齐全拥有以上证书。其中还有通信专家、空军飞行员、医学硕士等专业人才,成员包括具备野外生存经验、医疗救护、通讯技术、地质、动物、植物等各方面专业技能的人士。除救援外,平时,“蓝天救援队”还要经常向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为一些山地活动提供通讯和救援保障。

    蓝天救援队的核心队员都是资深驴友,青海队除了平时的爬山、徒步、野外拉练等训练,每周都有体能训练,从3000多米到5200米高的岗卡雪山,到长途拉练,在平均4000米的高山上进行缺氧训练、技术攀峰、技术下降,为山地救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玉树地震救灾过程中,自嘲“没钱没粮没人没设备”的青海救援队,凭借出色的高山缺氧训练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成为蓝天救援队中工作时间最长、工作量{zd0}的一个分队。

    厦门队的水草曾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汶川震后救灾工作,那时他遇到了后来成为蓝天救援队北京分队队长的“远山”张勇,创建一个真正专业的、综合的、公益性质的民间救援队的想法就萌生于那个时候。厦门队现在拥有救生艇、海上救援担架、救生衣、浮标等海上救援设备,不但可以进行山地救援,还可以进行海上救援。

    因为过硬的救援技术,北京消防曾邀请蓝天救援队介绍自己山地救援的经验,青海分队也曾在西宁大通县消防队介绍悬崖、河流、沼泽等复杂地形中搜索和救援的方法。

    越来越频发的灾害对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1月,内蒙古商都县境内1814次列车在暴风雪中受阻,车厢被堆积达六七米的大雪掩埋,瞬间风力达到7级,气温达零下42℃。尽管13个小时后,乘客全部获救,但参与救援的武警xx、消防官兵、集通铁路职工多人被xx,严重xx两人。蓝天救援队当时也接到了求救电话,得知大量的救援官兵赶去后,蓝天救援队放弃了跟进。但他们依然为下一次雪地救援做好了全部准备:不会xx脚、防水防潮的登山鞋,塑胶防水保暖手套,防止雪盲的护目镜,排汗速干内衣。为了应对这样的冬季灾害,一名队员还远赴挪威学习雪地搜救。

    2010年3月底4月初,西南旱区的严重干旱缺水的状况难以根本缓和。大旱在持续,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也加入到抗旱的行动中。在北京市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北京“蓝天救援队”前往贵州探洞找水。他们用探洞技术在贵州当地为村民找到了11处水源。

    在蓝天救援队发现的洞穴中,一些水源洞、溶洞都是在地下200多米深的地方,有的水源都足够整个村的人饮用。其中一处水源水量比较大,是一片地下暗河,附近几个村(的饮水)都没有问题,包括农田的灌溉,水特别清澈。水质也特别好,蓝天救援队甚至在一处水源中发现了通体透明的洞穴鱼。

    身份的“瓶颈”

    4月14日玉树地震当晚,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前往灾区救援,北京后勤组队员“松鼠”在后方为队员联系保险事宜时,遭到了多家保险公司拒绝。多家保险公司称,现没有专门针对救援人员的险种,保险公司“定制”的意外伤害团体险,只针对机关单位、企业及注册的社会组织。而蓝天救援队尚未注册。

    一直到19日,美国安邦保险公司主动为蓝天救援队30名队员免费提供了每人20万元人民币、共价值600万的特种保险——— 不可抗力援救险,这种特种保险在中国国内还是{dy}次承保。

    同时,蓝天救援队任何一次救援都是没有报酬的,和官方、半官方的救援队相比,蓝天救援队四五万元的无线电中继台,昂贵的绳索,全是救援队员自己出钱买的,不论多远,油费都是自己出的。让青海队队长乔海荣觉得安慰的是:“不管怎么样,那些被我们救过的人,以后会对人好一些,不会做坏事,内心会向善一些。”这个近乎乌托邦的队伍,分布在全国、1200位平均年龄30岁上下的年轻人,究竟能支撑多久?北京分队的队长“远山”说:“很难,不过我们撑下来了。”2009年初,他已经辞去正式工作,专职为蓝天救援队工作。

    “身份的认定对国内的救援组织来说是最重要的。”北京队队长“远山”回忆起前年在四川地震灾区的遭遇,“如果不是我们和红十字会有合作的关系,很多救援现场根本无法进入,因为没有正规身份。”他认为,蓝天救援队即将正式注册成立,意味着救援队“向政府靠拢”的努力终于盼到了希望,不再是交不出合法身份的“散兵游勇”,为今后的发展破除了最主要的一道障碍。

    类似情况的还有在玉树灾区工作的河南户外救援联盟,这个拥有300多人、18支分队、拥有户外专业救援技能的队伍,也同样处在没有正式挂靠单位、无资金赞助支持的尴尬境地。为了寻求社会资金的支持,目前他们挂靠在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旗下,救援资金由壹基金支持。

    最令蓝天救援队羡慕的是深圳山地救援队,2009年两会期间,深圳政协委员建议将山地救援纳入应急救援体系。2010年2月,参照香港民安队的创建和管理办法,深圳山地救援队以志愿者队伍的身份并入深圳市应急办公室管理。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简称“民安队”。该队成立于1952年,与警务处、消防处同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是一支穿制服的非正规队伍,提供紧急事故时的支持服务。每年的财政预算为7000万港币,不接受社会赞助,不进行商业运作。其职责是制定和实施香港灾难应变计划。职能与内地政府的应急办公室相同。

    深圳山地救援队队长曹峻认为,深圳应急办公室给了山地救援队很多空间,“一次一万多人的徒步活动,我们申请建立救助点,早上交了申请,中午就批下来了。”由于获得了牌照,获得了名分,山地救援队很快得到了王石创办的万科公益基金15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以及“探路者”等户外品牌的服装赞助。曹峻和队员们商量,打算用一半的钱购买救援设备,另一半用来做救援培训。同时,在深圳应急办公室协调下,山地救援队为深圳的民兵预备役、飞勤服务队、森林消防等队伍介绍山地救援的经验,并为深圳的公园、社区、物业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和救援培训。

    深圳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指挥处处长潘龙斌说,在必要的情况下,一旦山地救援队需要,他们可以立即协调深圳公安局警务飞勤大队的飞机参与救援,“如果深圳的飞机不够,我们还可以请求香港方面的直升机参与救援。国家吸纳民间救援力量,要比自己培养、建立救援队伍省时省力,效果会更好。”

    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说,蓝天救援队注册成立后,红十字会和北京社工委都将给予援助支持,比如价格昂贵的救援设备、机票等,“相当于由政府出资购买民间服务,不但节约了社会资源,也能促进救援队伍专业化的发展。”2010年3月到4月,中国西南大旱,北京市红十字会出资,支持蓝天救援队为贵州缺水村庄探洞取水,可以说是购买服务的尝试。

    民间专业救援队参与玉树救灾,也给青海省应急救援系统带来了震动。目前青海省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仅有9人。青海省应急办公室的阎民主任说,玉树地震中可以看到,民众自救、互救的能力都比较差,应急办也正在考虑,如何将政府组织的救援和民间救援队伍结合起来,以应对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和大型灾害。青海省团委也正在考虑由拥有专业救援技能的志愿者组建民间专业的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有力补充,可以考虑降低门槛,成立救援的协会或者组织。青海红十字会秘书长张生伟说,不经过几次大的灾难,一支有经验的专业救援队很难建立起来“这需要一个过程。”

    真要翱翔在蓝天

    在玉树救援时,队员们最为遗憾的是不能在{dy}时间直接飞到灾区,北京分队的{dy}批队员是开车40多小时后赶到玉树的。4月22日,有好消息传来———“对蓝天深表敬佩……关于蓝天空中救援队……我们可提供飞机直升机。”———通联航空总经理杨笑侬表示,很多私人飞机老板都愿意免费提供飞机用于紧急救援。通联航空主要以做私人飞机销售和管理为主,其直升机分布在湖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苏,还有航程3000公里的喷气式公务机。总经理杨笑侬表示,“参与的话只是作为志愿者就行”,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调用行业的其他直升机和飞机。

    兴奋的队员们在蓝天救援队的论坛里写道“蓝天救援队真的要翱翔在蓝天里了……”

    从玉树回到北京后,蓝天救援队北京分队还要接受灾害应急医疗培训——— 作为香港紧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医疗辅助队于5月1日至5月9日在北京为蓝天救援队免费进行灾害应急专项培训。接下来,北京民航也将为蓝天救援队提供几百平米的地下室作为联盟会所,此前蓝天救援队还从没有过一间办公室。同时已经有大型企业找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希望能为蓝天救援队提供免费的包机服务。

    2010年4月24日,玉树救援转入震后重建阶段,救灾的蓝天救援队全体队员回到西宁,中午是玉树归来的队员们{dy}次聚餐,北京队长“远山”说:“别人笑我们像一群傻子。”———也许他们就是这样一群“傻子”,坚定又执著的“傻子”,在很多次救援过后,他们没有工资,没有保险,自己凑钱买昂贵的设备,为了救人,一次次在崎岖的山路上、悬崖上寻找,在宽阔的海面上寻找,在废墟下寻找……

    北京分队队长“远山”说:“我很乐观———注册以后,我们还要发动全国各地的户外联盟建立无缝救援网络,4个小时就能赶往救援地点,让每个公民享受免费营救,将来还要成立无国界救援组织,那时候,我们也可以为别的国家提供救援服务……”

    在与北京队临别之际,青海分队的队员唱起了许巍的歌《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地清澈高远,盛开着xx凋零,蓝莲花……”餐厅里的灯光明亮、温暖又美好,许多人好奇地看着这几桌年轻人,不过他们还是就那么唱着。

(南方都市报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方都市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
郑重声明:资讯 【萌于汶川长于玉树[马金瑜]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网站南都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