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选择信息化道路迫在眉睫

    中国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份额,“MADE IN CHINA”的服装鞋帽在世界各地商店里随处可见。据统计,目前中国生产的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出口量占全球贸易的25%以上。中国拥有大量鞋类的生产企业、品牌经营企业、国外来料加工企业。但是,对国内众多的制鞋企业来说,企业长远发展并不乐观。

    传统模式弊端

    为了适应季节及款式的快速变化及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制鞋业几乎都面临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生产周期不断缩短、部门间重复劳动严重、物料管理成本过高、批号管理困难、信息反应滞后等问题。

    制鞋业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样品开发、业务沟通、采购、仓库、生管、裁断、备料、针车、成型及成品出货等。一个制鞋工厂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生产周期、品质和成本三个方面。因此,信息反馈周期漫长和打版频繁更改,成为鞋业生产面临的{zd0}压力。

    制鞋业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劳动力密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产品款式多、码数多,以及单款鞋子订单批量小等特点,使其生产管理成为一件复杂的事情。

    作为国内制鞋行业的排头兵,金猴集团拥有庞大的销售终端客户群,单纯依靠以前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已经xx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了。信息滞后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库存逐年增长;库存产品分布不均,好销的市场往往断货,不好销的市场库存积压却不知道如何处置;整个市场好销的产品信息反馈回集团,再经确认、生产、下货,已经过了销售季节;死户、呆账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nbsp,;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不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销售管理落后,销售信息滞后。”张雅琳说。提高销售管理的关键是让销售网络上每个节点的每日经营信息的反馈速度加快(经营信息包括销售数量、进货数量、退货数量、价格、品种规格、费用等)。当市场变化频繁时,只有通过及时把握销售通路的流速/销售能力、当前存货,快速推算其补货需求,{dy}时间安排补货及其相关的后续业务工序,才能保证所有销售通路的{zd0}走货潜能,才能在提高周转速度的同时,提高销售能力和资金利用率。

 &nbsp,;  选择信息化道路迫在眉睫

    信息化管理战略和其它战略一样,是企业业务发展战略的延伸,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旺圣是温州一家中小型民营制鞋企业,做外贸起家,后转为做内销品牌,目前的产量在1.5亿元到2亿元之间。急于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旺圣公司,邀请温州企业CIO联盟主管郑国超前来担任信息总监,进行了一系列的信息化之路改革,虽然改革成功,但过程及其艰难。

    金猴集团从2006年9月起,信息中心对原有自动化立体仓库进行改造,与自动化立体仓库配套的分销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将在2008年6月底全部完成。“依靠这套系统,2008年我们准备再建500个自营或联营连锁专卖店,使专卖店总数达到2000个。预计分销系统全部实施后,全年可使产成品存货降低40%,市场占有率提高5%,降低成本10%,资金周转加快1 倍,产生效益1500万元以上。”张雅琳说。

    对于一年一届的“晋江鞋博会”来说,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成品鞋企业、鞋材企业、经销商、采购商参加,而每年同期举办的相关鞋行业相关活动也会受到参展人士的高度关注。也因此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的主题定位成了“携手信息化,打造{zy1}制鞋业”,旨在引导本地企业正确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和提升晋江制鞋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鞋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给我们中国的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传统产业的中国鞋业,更需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快进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鞋业要继续保持{lx1}地位,就必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开发、分销系统的建设、产品开发的提升等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要做到这些,就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建设。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鞋企选择信息化道路迫在眉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