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茂名石化公司建厂55周年文1篇(再续)_东江阿峰_新浪博客

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 6510”工程

杨龙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了一场侵略越南的战争。那时候,我们中国虽然不富裕,但是把越南当作“同志加兄弟”,“七亿中国人民誓作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援越南。

  为了援越抗美,使越南适应战争时期用油的需要,避免和减少油库被炸,必须缩小和分散越南油库的目标,为越南赶制一大批小型油罐。196585日,中央石油工业部下达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给茂名石油公司,要求在当年年底之前为越南制造容积分别为4.5立方米、10立方米、25立方米三种不同规格的钢质油罐2077个,总重量为3562吨,并要求产品质量必须超过苏联的水平。这是一项国防保密工程,工程代号为“6510”。石油工业部要求公司每周电话汇报工程进展情况,每10天书面汇报一次。完成“6510”工程成了公司当年的一件大事。

  当时要完成这项任务,存在许多的困难。一是没有施工制造场地,没有施工设备,没有施工经验。二是施工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工程需要安装工人1561人,但是当时工程施工队伍只有548名安装工人,铆焊工人加在一起才144人。三是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当时北京金属结构厂和广州重型机械厂的生产水平,每个月仅能完成380400吨的产品,而我们每月需完成1000多吨的任务,这可能吗?

  同志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迅速建成两条机械化的流水作业线,而且电焊必须实现自动化,这样才能保证工期和质量的要求。

  当年同志们的作风是敢想敢干,说干就干。总体上“6510”工程分成三个阶段,当作三大战役来打。{dy},是以建设施工预制场地为中心的准备阶段;第二,是以技术攻关为中心的完善阶段;第三,是以劳动竞赛为中心的制造阶段。

   

  {dy}阶段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建成两条流水作业线,并连通公司铁道运输系统和供电系统;二是把工程所需的施工设备及工程用料运到现场,把设备安装好;三是补充扩大施工队伍,训练一批铆焊工人。

  现在金属结构厂这块地方,当年是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地。如何建设占地60000平方米,年产15000吨的钢结构预制场,确实是一道大难题。当时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工人出点子,技术人员计算画图,按照两条流水作业线安排近20道工序的思路,边画图设计,边施工建场。打响建场{dy}炮的,是露天矿的铁道工,他们用十天时间就完成了铁道铺轨任务,其中重型轨道1.2千米,轻型轨道0.9千米。至今这条“6510”工程专用铁路线仍然还保留着。

  施工设备要安装,有大量的土方要挖,当时正值雨天,挖土不成块,工人们学习大庆铁人王进喜,跳下去用手一把一把地掏土,一个个都成了泥人。几十台设备的基础,6580立方米的土石方工程,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

  当时的施工速度真是惊人,要建一座砖木结构的54平方米的配电间,计划五天完成,但是设计还没有,工人问队长屋面坡度多少,队长说35度,工人就干起来了。建筑工和电工交叉配合作业,仅用三天时间房子盖好了,变压器和开关柜也安装好了。

  为了抢上“6510”工程,石油工业部拨出专款,为茂名石油公司购置了各种大型专用施工设备,包括可滚制6米宽钢板的滚板机1台、可剪切3米长的剪板机1台、5吨桥式吊车1台、自动焊机5台、交流焊机30多台等。当时还没有重型运输拖车,为了安装四台大型设备,工人们学习大庆精神,顶着雷雨,仅用5天时间,在800多米远处硬是用滚筒一步一步地把42吨重的滚板机和28吨重的剪板机滚到现场进行安装。此外工人们还用各种土办法在一个月时间内自制成各种施工设备、胎具44台。这样两条流水线上土洋结合共计安装了83台施工设备。

  当时的情况不可能盖正规的厂房,只有搭设临时工棚。搭棚是由茂名高山搭棚队和吴川梅录搭棚队干的。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共计为整个预制场搭棚194436平方米。

  预制场地的地面基本上都是铺废页岩渣,共计铺了7080立方米,此外还架设高压电线3700米,铺设施工用管1600米。这样,一个具有两条生产流水线,可年产钢结构15000吨的简易实用的金属结构制造场地就基本建成了。

  在建场的同时,供应部门的同志在外面积极地跑设备和材料。驻京人员接到任务,立即与北京设计院、石油部供应制造局的同志一起跑国家对外经委和物资部。设计院和物资部的同志打开帐本,以有什么就用什么的原则,很快把材料决定下来,因此我们三天内就拿到材料调拨单。调拨单一到手,跑材料的同志象接力赛跑一样,马不停蹄,立即到汉口、西安等地催料,坐火车买不到卧铺票就买座位票,买不到坐票则买站台票,上车再补票。仅仅12天,2500吨材料就进厂了,一个月时间,3600吨钢材全部发运到茂名。

  制作油罐所需的10种配件,共计70533123.49吨,在一个月内全部落实到山东、上海、焦作、南京、汉口、广州、湛江、茂名等地13家制造厂进行加工。公司机修厂也为“6510”工程制作了配件1285套,协作制造了各种油罐封头的压型胎具,并协助压制4.5立方米油罐的椭圆型封头1294块。

  完成“6510”工程需劳动力1561人,当时缺口1013人,特别是铆焊技术工人只有144人,缺口266名。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下放了42名干部,动员了146名炼油操作工转行,雇用了300名民工,组织了124名家属工和42名半工半读学校的学生,采用老手带新手的办法,凑起了一支1200多人的施工队伍。

  在新来的人员中,我们挑选了240人充实到铆焊队伍,其中107人学焊工,133人学铆工,工地上立即掀起了一个苦练基本功的高潮。当时的标语口号是“工地是战场,生产是打仗,练好基本功,打败美国狼。”白天练,晚上练,学理论,重实践,焊机不够倒班练,没有钢板地面练。不到一个月时间,大部分新手都可以上阵了。

   

  预制场建成了,施工队伍有了,材料陆续到了,但是还有10个重要的技术难关必须在9月份突破,否则一切计划都将落空,因此第二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全力以赴攻克技术质量关。

  {dy}是薄钢板的自动焊接。4.5立方米油罐的罐壁板厚度只有3毫米,10立方米和25立方米的油罐板厚也只有5毫米,当时我们对厚钢板的自动焊接尚未xx掌握,薄板自动焊接更是从没有干过。我们派了一个焊工小组到广州造船厂学习了一个月,初步掌握了自动焊机的性能和操作。回来后改装了焊机,反复试验摸索,不断地调整电流、电压、行车速度、焊丝的送丝速度等各种技术参数。经过93次试验,焊了300多条焊缝,用掉了半吨钢板,终于摸清了变化规律,使平板焊缝、筒体的纵焊缝和环焊缝都实现了自动焊接,并且从中培养出了47名能掌握自动焊的电焊工。

  第二是整体冷压封头。在油罐筒体的两端有封住的钢板,叫做封头,也有人叫头盖。其中4.5立方米油罐两端是椭圆型的封头,椭圆的长、短轴分别是1.8米和1.2米,这些椭圆型封头由公司机修厂压型制造。10立米方油罐两端是直径为1.9米的拱型封头,已经委托广州试制。而25立方米油罐的拱型封头直径为2.5米,委托不出去,必须自己造。当时压制这么大的封头,国内还没有整体冷压成功的经验,一般都采用分辨压型,然后再拼焊。如果这样,800多个封头在年内根本就干不完,“6510”工程也就无法按期完工。为了实现封头的整体冷压成型,我们先后采用了爆炸成型、自制250吨杠杆压力机机械压制等方法,但是经多次试验,都宣告失败。后来“三结合”攻关队动手改装闲置的630吨油压机,把四根立柱的跨度由0.63米加宽到2.74米,通过机体改造达到封头板整体放进去冷压的目的。此外改进了压型胎具,加大了压边力,解决了封头边沿起皱的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用了60天的时间,终于试产成功。起初压一个封头要4个多小时,以后逐步完善,达到压一个封头只要6分钟。

  第三是冷弯椭圆角钢圈。4.5立方米油罐内加固用的角钢圈是椭圆形的,开始用加热后人工煨弯的办法,一个班只能煨弯8个,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而且既费燃料,劳动条件也很差。为了攻克冷弯椭圆角钢圈的难关,副队长满巨才同志带领工人改装弯管机,吃在机旁,睡在机旁,苦战七昼夜,解决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终于改装成功,每班产量提高到58个。

  第四是剪板定位。刚开始每块钢板划线放样剪切,每班只能剪12块,{yt}三班倒也只能剪36块,速度太慢了。邹锡兴等同志xxxx研究摸索,采用定位剪板的方法,班产量不断提高,{zh1}达到128块,提高效率9倍。

  第五是油罐筒体卷板。滚板机只能卷制最薄为7毫米的钢板,我们用的钢板才3毫米、5毫米。怎么办?工人们把3块钢板拼焊成一大张,再把三大张迭在一起卷,一次就卷成了三个罐体。

  第六是封头切边。压型出来的封头,四周的毛边必须切掉。开始用手工火焊切割,两个小时才能切割一个封头,后来制作了一套自动割边机,8分钟就切割一个,提高工效13倍,既省氧气,又切得整齐美观。

  此外在配件安装、缓冲板压制,支座制作等方面都陆续攻下了技术难关,同志们一共进行了84项技术革新,保证了油罐按时投入制作和顺利完工。

   

  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完成了生产组织准备工作。“6510”工程于107日正式投产开始制作油罐。上千名职工,人人斗志昂扬,个个意气风发,迅速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施工高潮。当时最鼓舞人心的两段xxx语录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以及“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在两条流水作业线上剪板、拼板、卷板、筒体组对、焊接、封头压型、封头切边、支座制作、角钢圈制作、总装、配件安装、试压、打砂、油漆等十几道工序中,施工记录不断刷新。班与班之间,人与人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高潮,日夜倒班奋战的场景感人肺腑,忘我的劳动热情和先进事迹催人泪下。

  在4.5立方米油罐的支座制作中,焊工张振海xx13个支座的焊接记录,同班焊工刘庆奇到下班时才焊了11个,但是他不服输,坚持焊完13个才下班。下一班的焊工曾善坤、林齐茂猛追猛赶,一定要超过上一班的记录,结果双双创造了焊接21个的新记录。这些焊工是817日开始学电焊的,才拿了两个月的焊把,竟成了新记录的创造者。

  在10立方米油罐1.9米直径的封头割边工作中,马启清小组和杨伟良小组展开了竞赛。{dy}班杨伟良小组割了67个封头,超过了广州重型机器厂的班产{zg}水平。马启清小组不服输,通过对转胎调查研究后,他们认为转速可以提高,结果加快转速后,割了96个。杨伟良小组下决心要赶上去,轮流吃饭,12个小时机不停,割了103个。马启清小组还是在转速上打主意,调整了皮带轮,产量提高到127个。这时上道工序只剩下115个未割边的封头了,杨伟良小组没有办法赶超了。

  在2.5米直径的封头压型工序中,李国雄与张光茂两个小组展开了竞赛,产量从开始时4个小时压一个封头,到班产5个、7个、10个、20个,你追我赶,各不相让,不甘人后,{zh1}只用6分钟就压出一个封头,班产量达到64个。

  油罐产品源源不断地从流水作业线上出来,4.5立方米油罐施工初期日产量只有3个、6个、9个,后来提高到14个、25个、30个、36个,直到39个,直线上升。10立方米油罐制作也从日产量7个、13个、20个、29个、47个、52个,飞跃冲上61个。

  与此同时,我们狠抓了质量管理工作。从{dy}个油罐试产开始,就严把质量关。以后多次组织质量检查,边查边整改,从而使油罐质量全部达到优良水平,大大超过苏联1965年的同期产品。

  在施工期间,越南有关部门的官员曾到茂名参观“6510”工程,对我们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十分赞赏。

  在“6510”工程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动人事迹比比皆是。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发烧到39度的,患痢疾拉肚子的,医生开了病xx都不肯下火线休息。倒班、加班,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热火朝天。火焊工苏法均与电焊工蔡汝荣本来准备结婚,但投身“6510”工程后,提出“不完成任务不结婚”,直拖到第二年春节后才办喜事。到广州重型机器厂一起干活的29名同志同样是以战斗的姿态投身于紧张的工作。特别是麦康平同志,他的家就和工厂同一条街,但他发誓,封头不完成决不回家,他和大伙一样,住在工厂,干在工厂。当年职工每月只有三、四十元的工资,低收入,高付出,艰苦奋斗,不计报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股爱国爱厂的精神力量。人人听党的话,听xxx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心一意干革命。

  由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国家和各兄弟单位的大力协作支持,经过4个多月的奋战,于当年1220日,提前10天完成了“6510”工程任务。共计制造4.5立方米椭圆形罐645个,10立方米圆型卧罐1009个,25立方米半成品罐432个。这些油罐于1966124日全部运住越南。总价值为当时的401万元人民币。

  在工程施工中,采用新技术,节省了投资200多万元,节约钢材350吨,实用工时仅4.4万个,比国家劳动定额9.6万个工时,提高工效一倍多。

  “6510”工程的胜利完成,得到了上级的好评。石油工业部发来了贺信,对茂名石油公司及参加这项工程的同志给予高度的评价。

  “6510”工程完成了,但是支援越南的工程任务并未结束。为了继续承担援越油罐的制造任务,茂名石油公司根据石油工业部的有关指示,于1966115日成立了金属结构厂,任命吴玉超同志为厂长。当时利用“6510”工程的所有设备和工棚,在公司各单位和基建队(现建设公司的前身)抽调200多名干部和工人,从阳江、廉江等地招聘了500多名民工。有800名职工的金属结构厂承担起了制造第二批、第三批援越油罐的任务,并于1967年、1969年和1972年制造完工,分批运往越南,到1972年共计完成7500个援越油罐。

  四十年过去了,参加“6510”工程的全部职工都已经离退休了,有些同志已经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每当回想起这些激动人心的岁月,总会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一股对当年创业者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来源:《茂名石化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纪念茂名石化公司建厂55周年文1篇(再续)_东江阿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