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位老八路的忘年之交 姜建军_将军_新浪博客

 

 



   石老在去年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换届时被选为名誉会长与我的合影留念


石老主动为我写了一副字,勉励我这个红军后代

 

    

    我是在知天命之年里遇到了我生命中的贵人的,在此之前,不管是在事业的打拼中,还是在家庭的生活中,我常常感觉到很无助,很迷茫,甚至产生出了看破红尘的念想,对生命的意义和责任有些放弃了.这个时候,我的贵人出现了.所谓贵人,我认为不是那种在你得势或者走红的时候出来提携和帮助你的人,而是在你落魄和无助的时候用他那伯乐式的慧眼和爱心发现你的潜力提升你的能力并无私地用自己的力量增强你的信心.帮助你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坐标的人!石坚老前辈就是我遇到的这样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贵人.

石坚老人今年87岁了,是我们天津市非常xx的社会活动家.他少小离家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xx的战斗报社工作,和孙犁,巍巍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一起共事工作.解放后长期在新华社和天津日报担任领导职务,长期担任天津日报总编辑.后又担任两届天津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后又担任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延安精神研究会,老区建设促进会等会长职务,并著有<红军摸着我的头长大><老人老事>等多部回忆录和散文随笔,他是一位兼老八路,老领导,老文化人于一身的可亲可敬而且也非常可爱的一位长者,他不仅德高望重,而且非常平易近人,是那些新权贵们忘尘莫及也是应该好好学习的.

我认识石老其实很早了,在市里召开的许多会议上听过他的报告,在市里一些场店的门扁上看过他写的秀气的提字,很佩服老人的经历,水平和文化人的气质,只是跟他近距离的接触还是最近的事。2003年我作为民政局负责五保工作的代表参加市老年基金会召开的会议,席间石老指着我说:“请民政局的同志发发言。”那时候我落魄的很。当了15年的主任科员,职务上不去,心里觉得憋屈,也不愿意在大厅广众面前出头露脸。但领导点名了,我只好谈了一下自己的建议。石老听着听高兴,说:“民政局同志的建议很好,我们回去好好研究研究。”这以后,几乎每年我都参加这样的会议,跟石老接触渐渐多了起来,交谈自然也随便亲热一些,在后来就是他在和别人的交谈中知道我是红军的后代,又看了我送他的自己写的《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的草书,他便约我到他的家里谈话,并鼓励我说“可以出本书”。还说我是可以做很多有为之事的年轻人,让我努力。2005年和2006年,石老约我参加全市《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庆祝活动,并让我作为红军后代的代表在会上发言,还为我正式出版的《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写了很长的序,所有的这些活动和事情,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光荣与骄傲,更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和责任。从此我放下了那些个常常让我感到失意的不快乐的属于小我的琐碎事,开始追求精神上和道义上的责任和大我的担承。我的散文集出版后,我先后参加了天津市{dy}届“银河书展”和{dy}届“中老年读书节”活动。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中,我委托市委宣传部向在职常委以上的各位市领导赠送了我的书,向与会的老红军老八路代表赠送了我的书,另外也向我的故友旧交赠送了我的《情感路》。受到不同人士的好评和赞许。我想这些都和石老对我的帮助和教导分不开,也是石老对我这个红军后代所期许和期盼的,我惟有如此,才不会辜负红军后代的名誉以及石老前辈的恩泽!

这些年我在博客上发了许多的文章,其实也是在续写我的《情感之路》,一个不讲情感的人是枯燥和乏味的,一个不重情感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没有爱与被爱的社会环境是会生出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来的,石老前辈让我懂的了什么叫厚德载福,什么叫大爱无疆!我不知道今后我还能够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但我知道,如果没有石老前辈的鼓励和支持,我不会象现在一样做人做事,真诚地感谢和祝福我的忘年交石老前辈健康长寿!

   




















石 坚

    姜建军同志的散文、随笔结集出版了,我作为老新闻工作者、他的忘年交,特表示祝贺!

    我和建军相识已有数年。在市老年基金会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他的见解独到的发言吸引了我。我问《天津老年时报》副总编马志林同志:此人是谁?马志林说:“他是一位老红军的儿子,三十年前我采访过他的父亲。那可是一位xx式的英雄。”他是老红军的后代,而我十四岁参军后,是党通过我周围的红军言传身教,把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培养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我是老红军抚摸着头顶长大的。因此,我对红军不仅怀有崇敬之心、感恩之情,而且对红军的后代们也有着一种xx生成的感情。

    不久,建军把他的散文、随笔《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初稿拿来让我提意见,这样我们便开始了忘年之交。我在看过他的初稿后,和他交流了思想。他坦言这本书稿是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尤其是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秋的果实”。书中许多作品采用了自传体叙事和写实白描相结合的手法,以个人的成长经历为载体,以突出情感为主线,既歌颂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神圣和永恒,又阐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本书取名《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我以为是源于作者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思考。作为自然人,要有好身体;作为社会人,就不仅要有好身体,更要有好德行。而好德行是要靠修炼和“补养”来完成的。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讲加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践行“八荣八耻”等等,都是此理,一脉相承。修身才能知廉耻,懂荣辱,才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本书共分父亲的印象、家的记忆、幸福时光、军旅生涯、我的生活、健康心态六个章节,{zh1}以尾声作为全书的结束。我认为作者在内容和时空结构的安排和布局上堪称奇跋.匠心独具。

    本书多篇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引起了我的共鸣,作者笔下的人物真实感人。写景,能见景生情;写物,则睹物思人。情景交融,感情深沉。书中的语言也朴实平和,而且不乏夹带着幽默、风趣和哲理,令人读后,掩卷深思。书中对众多人物的描述各具特色。除了写作者的父母之外,还有辛勤持家把他们兄妹六人拉扯成人的姥姥;慈眉善目爱心一片的邻居高奶奶;比他成熟进步很快的哥哥;热爱子弟兵、把他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的房东;才华横溢积极进取、但锋芒却有些外露的战友;来自农村经常抽喇叭筒状的叶子烟的朴实的班长;自已生活贫困仍热心捐款救济灾民的老人;退伍后成为大款的战友;亲如手足兄弟的同学、战友;心爱的妻子、女儿等等,使人读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作者突出了一个“情”字。我觉得其中对父亲的描述最为感人。《儿时,爸爸带我去洗澡》一文中写道:爸爸让他搓背,他发现爸爸背上有好几个洞,他问爸爸时,爸爸笑答,那是打日本鬼子、蒋介石留下的纪念。爸爸还告诉他,就因为这些个“洞”,组织上把棺材都准备好了,也许是命大,也许是革命还未成功,xxx不收我,又让我活下来了。几句风趣的话,引起天真的建军沉思,连说xxx真好。当建军到了成年,再去医院看望和陪伴生命垂危的父亲时,感情已经大大升华了。他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那是一双曾经放过牛、牵过马的手;曾经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的手;轮起双枪百发百中消灭敌人的手;现在却已经是爬满青筋和因输液而渗出块块血斑的手……他更了解父亲了,于是,他在父亲耳边一遍又一遍的用心地喊着:“爸,过年了,儿子来给您拜年了。喊着喊着,泪水夺眶而出,如线,如雨。”这位老红军弥留之际,枕边仍播着长征组歌。这些细节的描写,实在感人至深。作者笔下的母亲也十分令人钦佩。这位十五岁参加八路军、当过妇救会主任、在xx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老同志,对孩子们的影响不亚于父亲。和脾气暴躁的父亲相反,她一生从不打骂孩子,对人没说过一句粗话,涵养性是极高的,常常以自己无言地行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由于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她早早地患上肾病,在尿毒症晚期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她还是那样地乐观,总是说说笑笑,十几年前就准备好了自己的寿衣,天气好的时候还拿出屋晒一晒,{zh1}平静地告别了家人。一个多么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建军同志在本书的多篇文章中严格解剖了自己。作为xx高级干部的子弟,住了三十年的“老宅”,经历了由“贵族”到平民的变化。最初家门口有两名战士站岗,后来警卫撤了,留下一个烧锅炉的战士。再后来,建军也搬到“筒子楼”去住了。建军坦露心声,承认自己一时摆脱不掉“贵族”情结。经过军旅生涯和普通一兵生活的锤炼,尤其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他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渐渐地他自觉地把自己溶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告别了过去的生活和曾经有过的优越感。后来当他每逢从老宅路过,再次看到他父亲亲手栽种的高大挺拔的香椿树时,他已经不再留恋过去的那种 “贵族”生活,而是把它作为与父母在时空中交流的活化石,得到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慰藉。

    建军的认识不断飞跃,说明任何人的思想修养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改造才能完成的。xxx同志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至理名言,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不管是谁都得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提高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处理好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适应关系。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人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并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下才能不断进步。建军这样根红苗正的红军子弟也不例外他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从xx转业到地方,他长期从事民政工作特别是救灾扶贫工作,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困难群众、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并不断地从中受到教育。例如,他在《一件小事》和《不要忘记他们》这些偶然遇到的小事中去思考一些做人的问题,正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并重新校正自己的生活坐标。说明这位曾经的高干子弟现在已经和人民的感情xx融合在一起了。也说明人生处处皆学问,人人都要从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小事中感悟做人的真谛。

    建军同志的“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其实也是普通人的成长路,是他们这一代人共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路程。他们经历了度荒、动乱、下乡、参军、进厂和改革开放这些年代。应该说在奋斗的道路上酸甜苦辣都品尝到了。俗话讲,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读建军同志那一篇篇写自己成长和生活经历的文章总能让人感到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尽管他在事业的奋斗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象他自嘲的那样,不太会“来事”,不太会“当官”,顶多算个“业余”什么的。但他活得率真,内心总是阳光灿烂、积极向上。这也正是我特别欣赏和赞许的地方。人生好比战场,唯有修炼好品格、调整好心态,才能战胜自我,去争取事业和生活上的光明前途。建军的《墓志铭》写得十分精彩,我就以它作为序言的结尾吧。

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

让生命的每{yt}都显得充实富有,

即便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也决不做苟安一时的懦弱者。

活着—一在追求与奉献中顽强打拼,

死了—一留一种精神做后人的楷模。

这首小诗,即是他前半生的真实写照,又是他后半生的豪迈誓言。我相信;他是不会辜负老红军、老八路的父母和先辈们的希望的。


小注:作者石坚原为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原天津日报总编,老八路.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我和一位老八路的忘年之交 姜建军_将军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