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论坛(STS论坛)第三期: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
一、话题:“低碳经济”是可能的吗?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减碳”、“低碳经济”成为流行词,而在此之前,已有“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等等概念,它们有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环境危机。
我们这次话题关心的是:“低碳经济”这个{zx1}流行概念,会不会像上述前流行概念一样,只是流行一段时间而已,只是成为大公司、政府和媒体的一种新标签。大公司和政府们从来都不喜欢罗马俱乐部1972年提出来的“零增长”概念,他们现在转变态度了吗?
我们希望讨论:
是否可以用一种类似于“标准煤”概念的“碳当量”概念,用它来衡量或验证政府们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鼓动起来的“低碳经济”愿望是否当真?
低碳经济(在现存人类生产方式的条件下)是可行的吗?如果政府们当真,实现这个前景需要什么样的新条件?
“教育产业化”(虽然已经被“叫停”却没有真正改变)是“低碳”的吗?
“文化产业化”是“低碳”的吗?
打着“低碳”标签的技术革新(在现有生产方式条件下)真的能减碳吗?
(目前这样的)“汽车文化”是“低碳”的吗?
xx由房地产生意支配着的“城市文化”是低碳的吗?
“世博会”是“低碳”的吗?(虽然其中也有许多“低碳”口号)
“碳交易”能真正“减碳”吗?
“低碳”、“减碳”到底是什么意思?
“低碳”与“低熵”有什么关系?
“减碳”:从“我”做起与从“社会”做起的关系?
……
我们假设,如果要在“碳当量”概念意义上“减碳”,那么人类社会面临的当是一场革命。大公司和政府们敢于面对一场真正的低碳革命吗?
二、已征集到的发言意向
教师:
李和宽:低碳:经济哲学审视
顾秀林(财大)
李广良:
杨振全:低碳生活的哲学基础(周五)
穆美琼:从“减排”到“减碳”的国际立法历程
陈杰: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低碳生活
胥春雷: 温室效应问题上的科学争论
张镇环:基督教世界观与低碳生活
王周炎:低碳观念:一种新的启蒙
贾星客:“减碳”与“减熵”及其历史条件
研究生:
潘松:减排的法律机制问题
刘松青(昆工):真的存在温室效应吗?
张泽:环境科学角度:减排效果是如何测量的?
杨熙元: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概念
朱一代:有没有一种低碳哲学?
刘祥周:
肖丽丽:信息与减碳
刘丹: 信息与减碳
【发言顺序待定】
三、发言和讨论方式:
发言者(在本公告发布前已提交发言题目者为发言者)
讨论者:(在本公告发布前没有提交发言题目者为讨论者)
发言者发言占用的总时间为1小时;
讨论40分钟;
四、时间地点
时间:5月12日—14日,晚7:30-9:30
地点:二教学楼,二楼,马列部大会议室
五、发言征集:
希望在本论坛发言者,可以直接在下面的发帖处留言:你的姓名、发言题目、希望发言的时段(12日-15日这个区间)、联系电话或电邮。征集时间截止5月11日。但最终是否有时间段留给你取决于我们征集到的发言总数。不过,我们也可以根据情况考虑延长论坛持续的天数。
也可以电子邮件联系:贾老师:; 双老师:
举办: 马列部、哲学与政法学院、大理学院xxx主义学院
协办:真善美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