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科学松鼠会《BT蛋白的故事》一文!(原创)_真善美闪金光的百度 ...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xx转基因问题,常常无知无畏地主动跑到支持转基因的群体中与他们交流辩论,我的“老朋友”拟南芥在科学松鼠会发表了一篇处女作《BT蛋白的故事》,对我们这些生物学知识几乎为零的大傻们进行科普教育,我非常不认同该篇文章的论点,于是又无知无畏地跑去点评了一番。点评只代表我个人无知无畏的观点,因此希望有人能够诚恳地提出批评与指正。

【1901年日本首先发现了一种导致蚕大量死亡的杆菌,10年后德国发现导致地中海粉螟的幼虫大量死亡的杆菌,其命名为苏云金杆菌(Bt),但是没有受到重视甚至丢失。1927年 Mattes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Bt。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政府试着用Bt控制森林害虫舞毒蛾,效果不错。法国在1938年成功地研制出{dy}个商业化的Bt杀虫剂,到了50年代,Bt作为绿色有机农药,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应用。Bt有机农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价格很贵,在自然环境中很不稳定,很容易被雨水冲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很快被分解,农民需要多次喷洒Bt杀虫剂进一步提高了成本。——1~5段原文简述】

点评:全文总共11段落,{dy}至第五段落(还有第十段)全部是讲BT发现和当做生物农药来使用的历史,苏云金杆菌(Bt)作为生物农药的应用似乎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论,没有必要再长篇大论。《BT蛋白的故事》的重点应该放在后面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来。故事在前面把农药历史强调得越多,就越增加了后面吃转基因食品就是“吃农药”的效果!——这与作者本意xx相反。

【20世纪50中期,科学家发现Bt蛋白对鳞翅目动物的毒性来自孢子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晶体蛋白质。1981 年,美国科学家史涅夫(Schnepf)和怀特利(Whiteley)成功地提纯了这种蛋白质并命名为cry。随后他们克隆出了cry的基因。几年以后,美国的科学家把Bt蛋白的基因转入玉米和棉花中,让它在植物中持续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不需要人工喷洒Bt蛋白了。】

点评:从这里开始要重点xx:我们可以看到BT转基因作物事实上已经变成了生物农药加工厂,作物自身也变成了“植物农药”。国际上对转基因棉花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利有弊不直接涉及人类安全;但是转基因玉米欧美日韩等国至今仍处在争议的漩涡之中!作者应该把《故事》重点放在这些争议的焦点上,因为大家xx的是吃这种“植物农药”安全还是不安全。

【转基因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它的可控性更好。打个比方,如果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盲目地将大量基因像一团乱麻一样塞入新品种的话,那么转基因技术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地切割我们需要的基因,然后把它接入新作物中。这样,培育新品种作物的不确定性就大大降低了。】

点评:作者在故意混淆转基因技术与杂交技术的视听!目前国际上所有专家几乎都无法解读生物基因序列的内涵信息,作者自然更没有办法啦!但是作者却认为杂交是人为地盲目地“将大量基因像一团乱麻一样塞入新品种”,而闭口不谈杂交是生物根据DNA自身规律进行DNA重组!而转基因技术是在无法解读生物DNA序列信息极其规律的情况下盲目地对生物DNA序列进行人工修改!这种修改或多或少地违背了基因的自然发展规律,修改的结果会不会产生危害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现在xx无法预测!所以转基因技术不是降低了不确定性,而是极大地提高了不确定性。

【Bt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还有一个好处,因为Bt蛋白更加集中地出现在植物体内,所以误伤非农业害虫的几率变低了不少。经过了10年的检验后,1996年,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在美国成功地上市。从那时算起也已经有十多年了,还没有发现对人类健康有任何负面的影响。Bt转基因作物对于环境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美国,转基因抗虫棉让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了82%。而在中国,转基因棉的种植也让叶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 60%-80%。】

点评:BT转基因作物已经变成了生物农药加工厂,自身也变成了“植物农药”,短时间内确实可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但是当害虫产生抗性以后就需要增加化学农药使用量,甚至还必须研制新的生物农药和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这就对分子生物学研究明显落后的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严重挑战。

【人类使用Bt的历史已经有大半个世纪了。在此期间,科学家做了数不清的实验评估Bt中cry蛋白的安全性。检验一种物质是否有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急性经口毒性检测。科学家用纯的Bt蛋白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对于老鼠来说,按照每千克体重口服3.8-5g cry蛋白的量是安全的。中国的转基因水稻中Bt蛋白含量不超过2.5微克/g,所以一个60kg的人吃120吨稻米也不会因为cry蛋白中毒。另一方面,Bt蛋白在人体内不能积累。如果把它加入胃液提取物中,所有的Bt蛋白会在0-7分钟内被分解,这是一种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而且它包含了全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对人类来说,Bt蛋白不但没有毒性,反而还挺有营养。】

点评:人类使用Bt的历史大部分是当做农药,当做食品来吃的历史其实不长,只有十几年,刚好中国人就吃了十几年!美国科学家虽然口口声声称做了无数次安全性试验,但是当欧洲要求他们拿出实验数据来时就躲躲藏藏,这也是美国很难说服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科学家的主要原因!作者把BT(苏云金杆菌)说得天花乱坠,让我们看看其他的一些说法:
  百度百科:苏云金杆菌毒理学资料
  苏云金杆菌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4640mg/kg ,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 2150mg/kg 。对鼠和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根据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本品为低毒。
  中毒症状: 吞服了制剂可能引起胃肠炎。
  中毒急救:溅到皮肤或眼内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后就医。吸入,应将病人移到通风处,就医。误服,立即催吐,并送医院对症xx。
  注意事项:
  [1]本品对蜜蜂、家蚕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蜜源作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2]不能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或xx剂混合使用(如乐果、甲基内吸磷、稻丰散、伏杀硫磷、杀虫畏)及碱性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3]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避免接触。
  [5]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对Bt蛋白的毒理研究显示,Bt蛋白本身是xx的,是一种原毒素。这种原毒素可以被某些昆虫体内的酶活化,随后能够结合在肠道的受体上,造成肠道穿孔。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既没有可以xx原毒素的蛋白酶,也不存在能和Bt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质对人类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很多人对Bt蛋白的恐惧来源于“虫吃了要死,人吃了怎样”的担忧。这种担忧毫无道理,人类和昆虫本来就是xx不同的物种。番茄碱,辣椒素都能杀虫,但是并不妨碍番茄和辣椒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

点评:这是网络上{zlx}的说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套说法!但是BT蛋白作为原毒素还可以在体外的碱性环境中降解为毒素再进入人体,比如传统食品碱水粑就是将米粉做成粑用碱水浸泡制成的,豆腐也是碱性的,许多水果蔬菜也是碱性的,现在也提倡吃碱性食品等等。而且BT基因种类较多,能够表达的蛋白质类型更多,加上人类的基因也有很大差别,人类复杂的消化系统在分子层面上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人类是否有受体不是当时的科技水平甚至不是现在的科技水平所能够回答的,相关的报道中也很少提到人类和动物(牛猪羊鸡鸭等)对BT基因或BT蛋白消化的研究与试验!在世界上拥有极高声誉的英国野生动物专家珍妮古道尔证实野生动物不吃转基因作物而喜欢吃非转基因作物!无论怎么说,把“植物农药”当饭吃总是感觉不好,担忧是可以理解的!番茄碱,辣椒素都是没有复制表达能力的化学物,且自然存在于番茄和辣椒之中,被漫长历史证明是安全的。而BT转基因具有复制表达能力,且BT首先当成农药使用,对人类有一定危害性!——见上面的百度百科:苏云金杆菌毒理学资料。
现在国内外的专家都只是说不能xx排除危险性,或者说没有{jd1}的安全性,或者说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很小等等。
作者倒好,干脆把BT蛋白说成是不但没有危害,还顶有营养。

【还有一些人担心Bt蛋白会成为一种过敏原,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Bt蛋白在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上都和人类已知的过敏原相差很大,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说明它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美国自上世纪50年xx始大规模使用Bt蛋白作为生物农药,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例有争议的过敏案例。其中一人有严重的食物过敏症,所以不能确定过敏原一定是Bt蛋白—-就算是Bt蛋白,也不能说明什么,要知道美国每年因为花生过敏死亡的人数就有约100人。】

点评:过敏其实这不是最担心的问题。转基因食品或饲料问世十几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猪流感、非典、手足口病等怪病频发。新西兰是世界上{wy}至今没有发生禽流感、口蹄疫及疯牛病的国家,恰好新西兰没有使用转基因饲料,严禁食用转基因食品。人们不能不怀疑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系。可是谁有那么庞大的资金那么强大的技术实力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种见效慢盈利前景难测(对孟山都这样的公司来说甚至是自取灭亡)的研究中去呢?

【一些新的cry蛋白也成功地从Bt中分离出来,它们可以杀灭不同的昆虫种类,但是都具有特异度高的特点。某些cry蛋白可以抗鞘翅目昆虫。土豆的头号杀手科罗拉多甲虫以及我国的重要的用材树种杨树的天敌天牛都属于鞘翅目。另外一些cry蛋白则针对双翅目昆虫。虽然双翅目昆虫大多不是农业害虫,但是它们能传染疾病。蟠尾丝虫症(Onchocerciasis)又叫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仅次于沙眼之后的第二大致盲传染病。河盲症由一种叫做黑蝇的双翅目动物传播,一度在非洲非常流行。1974年开始,联合国卫生组织开展了蟠尾丝虫症控制计划(OCP),这一计划大量的使用Bt扑灭黑蝇。1985年以来,每年的Bt用量都在21万升至40万升之间。OCP计划{zh1}大获成功,3000万人得到了保护。据估计,因为OCP计划直接避免盲眼的人数就有26万5千人。Bt作为控制疾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功不可没。】
点评:这一段还是讲BT作为生物农药,前面已经评论,略

【(此后都是该文的结论,我逐句点评) 大自然不是为了人类而设计的。】
点评:而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却越来越强!

【自从1万年前xxx的农业产生以后,人类就开始逐渐将xx的野生植物改造成适合人类食用的作物。】
点评:无非是将野生植物变成人工栽培的植物!

【开始是通过无意识的人工选择。上世纪产生的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让我们能够人为的改变作物的基因组。】
点评:杂交是利用生物内在的基因发展规律来重组基因,诱变育种是利用改变外因(作物生长的环境变化)来加快作物基因变异速度加大基因变异程度!

【不 过这种改变是随机的,掺杂了很多不定因素。】
点评:任何事物都存在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之中!作者由于自己对相关事物认知的局限性甚至是盲目性而看不到内在的必然性,所以才会由此结论。

【转基因技术的诞生让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使作物符合自己的需要。】
点评:食用BT转基因成分的食物不是人类需要!它只要不带给人类灾难就谢天谢地了!

【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一再帮助我们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平均寿命。】
点评: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可以造福社会,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空前的危机!

【任何以“回归自然”为借口而反对现代技术应用的行为都是反智的。】
点评:只看利益不提危害的观点是片面的!片面的观点容易导致极端的行为!而极端行为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正是因为无数代人努力地改造这自然中野生的物种,我们货架上的食品才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可口,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安全。】
点评:这种结论相信除了作者自以为是以外估计没有多少人会认同!


郑重声明:资讯 【点评科学松鼠会《BT蛋白的故事》一文!(原创)_真善美闪金光的百度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