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乡村生活成为新时尚_创意农业日报的空间_百度空间
英国:乡村生活成为新时尚

2008-10-18 12:52:09

  在英国,“自给自足”的生活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乡村生活成为新时尚,城市迁往农村居住的人数已经超过进城人数。

  尽管在乡村置地、种菜和养牲畜没那么简单,但一些都市人仍希望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进行到底。

  “第三次农业革命”

  清晨挤羊奶、喂猪、吃自家制的黑莓果酱……在英国,自给自足的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远离城市喧嚣,前往乡村享受田园生活。有人将这一趋势比喻为“第三次农业革命”。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近几十年来,英国首次经历城市向农村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其人数超过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城市迁居农村生活的人们可能很难生存下去。但在21世纪,这已成为时代潮流。城里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耕作、饲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但在三四十年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帕特·加德纳是一名追寻乡村梦的先行者。他在上世纪70年代搬到农村居住,过起“自给自足”的生活。他还在闲暇时间开办了一家宣传这种生活方式的网站。

  加德纳认为,现代人依旧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经济不景气、物价上涨,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让人们渴望返朴归真的信念愈发坚定。几十年前,那只是一个梦,而如今,不少人已经将其变为现实,”他说。

  “第三次农业革命”不仅让城里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乐趣,也让农村人受益匪浅。

  尽管英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农村地价却不断上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有些农村地区,每英亩(4047平方米)地价已飙升50%。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堪称英国最富有的乡村。在那里,1英亩土地售价8000英镑(约合14297美元)。

  不少农民愿意将土地卖给那些亟待实现乡村梦的城里人。英国一些农村房地产中介说,英国五分之四的小农场如今已更换主人。

  一些农民还在“第三次农业革命”中抓住商机。英格兰中部德比郡的奶农罗伯特·杰弗里和戴维·莫里斯意识到,有种东西比牛奶更值钱,那就是经验。

  于是,杰弗里和莫里斯开办了一家名为“新地主”的培训公司,专门传授经营小农场的技巧。杰弗里说,他们的学生来自社会各界,有想饲养羊驼的农民,也有想亲自种菜的富翁。“城里人经营农场大多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求保本。但在刚开始的两年内,几乎只有投资,没有收入。但城里人厌倦了城市生活,他们想要返朴归真,”他说。

  公司培训内容多种多样,比如如何饲养山羊,或者如何经营农场。由于课程深受欢迎,杰弗里和莫里斯每天傍晚才有时间回家干农活,他们幽默地自称为“黄昏农夫”。

  山羊犹如儿女

  英国皇家空军退役士兵托尼·奈特和乔·奈特夫妇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xx工作16年之后,这对夫妻2004年决定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卖掉了老房子,以35万英镑(62万美元)买下威尔士卡马森郡一个小农庄。小农庄里有一块菜地,一片果园,还有饲养鸡、鹅、鸭、羊和小马的牲畜棚。

  奈特夫妇把每一只山羊都看作是一位“小姐”精心呵护。乔会把患病的山羊抱到自己卧室精心照料,直至其康复。如今,这对夫妇已经能分辨出羊群中的每只羊。托尼说:“它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沃菲’是羊群女家长、‘阿匹瑞考特’是个叛逆的小伙子……”

  托尼介绍说,刚开始经营农庄时,他们并没有养羊,后来两人参观了一家小型养羊农场,顿时心动不已,当即决定马上实施。于是,他们的农庄多了55只小山羊。

  然而,在牲畜棚中养那么多只山羊就像在育婴室内照料一群嗷嗷待哺的宝宝,状况频出。它们的“咩咩”声经常在深夜里吵醒夫妇俩。有时,“羊宝宝”们还“拒绝吃饭”。尽管羊圈上方已安装监控器,但淘气的羊群还是时不时跑出羊圈。还有一次,夫妻俩原打算庆祝结婚纪念日,不料一只母羊难产,托尼只好在畜棚中守护母羊,而乔则打电话向人求助。

  乔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当母羊顺利产子后,我曾怀疑,当初自己是否做了错误决定。在xx生活的16年中,我的生活有条不紊,而到了乡下,我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然而,奈特夫妇逐渐适应了乡村生活,托尼现在是一名专业奶农。根据奈特夫妇“秘制配方”生产的羊奶冰激凌也即将上市。乔说,这款冰激凌不添加任何人工调味品,{jd1}{ctr}。

  实现父亲遗愿

  克里斯·布莱文和汉娜·布莱文是英格兰中部波士顿附近“彼得的伊登农场”的主人,农场以汉娜已故父亲的名字“彼得”命名。11年前,从事教师工作的彼得久病不愈,不幸去世,而他生前一直希望能带全家人回乡下生活。

  现在,彼得的妻子、现年62岁的莉兹和女儿、女婿有机会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莉兹说:“我一直想过简单生活,即使没有电,我也会很快乐。我最讨厌花钱去买那些原本能通过自己力量得到的东西。”

  汉娜说,她的童年在乡下度过,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如今,她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同样快乐的童年。“父亲去世后,我一直在考虑,像这样整天在城市中忙碌的意义何在?那时候,克里斯在美国工作。{yt}晚上,他突然回家,把公文包一扔,对我说,‘我受够了,让我们去乡下生活吧’。于是,我们终于下定决心,搬到乡下生活。”

  布莱文夫妇卖掉房子,花4万英镑(7.32万美元)买了一块13英亩(5.26万平方米)的土地。他们的农场中不仅有菜园、一个种着13种水果的果园,还放养着猪和鸭子。汉娜曾是兽医,这点在饲养牲畜、家禽方面帮了不少忙。克里斯在经营农场的同时还上班,他是一名赛车变速箱技工。

  当《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路易斯·弗兰克采访这家人时,现年39岁的克里斯正在为xx的热狗野餐准备临时卫生间,届时将有200名客人出席;莉兹正在制作果酱和辣椒酱,准备卖给当地的农贸市场和商店;现年34岁的汉娜则照管着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

  克里斯说,他们一家人总在想,如果彼得的在天之灵知道,家人正如他所梦想的那样在乡村工作、生活,一定十分欣慰。

  穿梭城乡之间

  现年42岁的沙恩·德斯顿和妻子埃玛·德斯顿住在英格兰东部的林肯郡斯巴尔丁村,在那里经营一座小农场,同时在市区还有一份工作。穿梭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德斯顿夫妇自得其乐。

  27年前,沙恩因父母离异独自生活。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读到理查德·梅比的《免费食物》一书,从此对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着了迷。

  17年后,经历了一段失败婚姻的沙恩,在英格兰南部城市米尔顿凯恩斯邂逅埃玛,两人同样向往农家生活。当时,沙恩从事信息技术(IT)行业,埃玛则有一份保险业工作。婚后,夫妻俩开始在自家花园内种植蔬菜。不仅如此,两人参观一个小农庄后带回6只母鸡来养。

  又过了5年,他们搬到林肯郡斯巴尔丁村生活,住在一幢有3间卧室的现代别墅内。他们的小农场面积12英亩(4.86万平方米),堪称“人丁兴旺”,有50只鸡、14只波兰绵羊、10只猪、6只鸭、5只牛、5只火鸡、2只山羊和2只鹅。

  沙恩自称为“农活爱好者”。他说:“我喜欢干农活就如同喜欢打高尔夫。我们耕地,播种;早晨6时起床给牲畜喂水,之后开车1小时30分到市区上班。”

  “我喜欢把现代和传统事物混在一起,”沙恩说,“你看,我家有超大屏幕电视,也有燃柴的炉灶。我认为,‘农活爱好者’这个称呼很恰当,我们时常娇惯牲畜、家禽,视它们如宠物一般。”夫妇俩甚至以英国滑稽剧《傻瓜和骑兵》主人公的名字给3只猪命名:德尔老男孩、罗德尼和卡桑德拉。

  埃玛说,知道餐桌上所有食物都是自己耕耘所得,这种感觉很好。

  沙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辞掉工作,专心经营农场。“在农村生活的日子是我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光。如果没搬到这里生活,我可能一辈子都要吃汉堡等垃圾食品。”

  将自给自足进行到底

  现年42岁的丹尼斯·约翰斯通和45岁的琳达·约翰斯通夫妇家住苏格兰东北部阿伯丁郡。2003年12月,这对夫妇花费20万英镑(36.6万美元)在当地购置了一块6英亩(2.43万平方米)的土地。

  丹尼斯在澳大利亚长大,以前从事媒体工作。他说:“尽管曾在多家媒体工作,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拥有一个自己的农场或游艇。”

  如今,丹尼斯终于实现梦想,做起了“全职农夫”。而琳达还在附近一所中学任教。他们将这片土地上原来的马场改造成菜地,以保证全家吃上各种应季蔬菜。如果新鲜的蔬菜水果吃不完,他们会把蔬菜冷冻或腌制,或制成薄煎饼,还会将吃不了的土豆和苹果酿成酒。

  夫妇俩约定,每周到市场采购的花销不超过35英镑(64美元)。丹尼斯说:“除了面粉、燕麦、盐、醋、手纸这些不能自产的东西,其余的我们都自给自足。”

  琳达告诉记者,以往搬来这里的城里人,最多只住上三四年就忍受不了,又回到城里。“我们喜欢这里,但也不得不承认,农村生活有时令人疲惫。这就像养孩子,当你真正实践前,永远不知道有多难。”

  最令夫妇俩狼狈不堪的是,有一段时间,他们的井干涸了,而苏格兰供水公司拒绝提供帮助。“当时那种绝望感难以言表,我简直要疯了。连续一个月,我都要到学校洗澡、洗衣服,”琳达说。

  “刚搬来时,不少村民认为我们是环保激进人士,”丹尼斯说,“因为我拒绝使用一切现代化农机具,种植土豆全凭锄头和撬杠,除草全靠镰刀。这样不仅省钱,还可减少碳足迹,我们崇尚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约翰斯通夫妇还特别注意节约用电。电灯尽量不开,丹尼斯还经常骑自行车带儿子出远门。“久而久之,村民们开始理解我们的辛勤努力,也不再把我们当成环保激进人士。我们养的小猪仔刚在农贸市场上出售,就被{qg}一空。邻居们也知道我们还有抵押xx要还。我们可不像一些南英格兰富商,开着陆虎车来这里种种菜,只为过把瘾而已。”(杜鹃 )



郑重声明:资讯 【英国:乡村生活成为新时尚_创意农业日报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