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证券案例引发的企业内控思考- 金融- - 畅享论坛

当前位置: » » 正文

美林证券案例引发的企业内控思考

等级:
组别:普通用户
:1
威望:2
金币:12
同城:合肥市
状态:离线
点击数:32   | | | |

美林证券案例引发的企业内控思考

 

 

美林证券案例引发的企业内控思考

                              ——企业管理层及其风险官的地位作用

摘要: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财务假帐曝光以来,相继揭露出了多家大公司财务假帐丑闻。其主要问题是利用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掩盖巨额债务。从企业规模来看,既有声名赫赫的巨型公司,如全球通讯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也有不太知名的小公司,如泰科公司等。20027月,美国国会针对这一系列丑闻,出台了一部新法案,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该法案由国会民主党议员萨班斯和共和党议员奥克斯利共同起草,2002730由布什总统签署生效。新法案针对上市公司增加了许多严厉的法律措施,成为继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政府制定的涉及范围最广、处罚措施最严厉的公司法律。以下将以美林证券公司发生的企业内控事件,对萨班斯法案及其相应的企业管理层设置与作用进行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萨班斯法案》 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官

正文:

一、美林证券公司案例分析及内部控制的反思

当一个企业没有做好对其内部员工日常活动的监管工作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Merrill Lynch 即美林证券公司以其自身的一次惨痛的教训说明了这一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美林证券内部员工Darlyne Lopez擅自挪动客户账户内的资金,并将其他客户帐内资金进行转移以掩饰其偷盗行为,因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缺失,造成公司损失$565059,是对其内控体制的一个警示。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竟然能挪用客户资金,除了因其自身的道德问题,更主要的是外部监督和控制体制的疏漏。这便引出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问题。

公司董事会制定经营目标,经理层策划发展方向,员工执行决策,这是通为一体的过程。如果管理层们忽略了对经营过程中的控制问题,那便会相当有可能的给企业主体造成损失,就像美林证券公司遭遇的那样。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体系化和组织化的过程,相关的措施包括:1、资产保全 2、对公司决策的支持 3、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4、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可靠性 等等。COSO内部控制框架确认出内部控制的三大主要目标,即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守适用的法律和规章。此外,标准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作为框架的五大组成要素,服务于上述三大目标。而一个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征:首先,企业要拥有具有竞争意识、可靠的并且有道德的员工团体。好的薪酬、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合理的对其工作进行监督,是有助于建立起一个优良团队的。再者,是责任的分配。要求企业责任到人,并且实行不相容职务的设置,确保每个员工都有各自的责任范围,以便内部控制。同时,合理授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一个组织是需要一系列规定来控制协调运作过程的,而授权的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内部运行过程是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部分。其次,是对员工的监督,即使是最受信赖的员工也可能会出现偷盗、挪用之类的行为,如美林证券公司发生的事件一样,正因为员工没有被有效的监督,导致了公司的损失。因此对于公司内部所有的员工,不论职位高低,都需要被有效的监管。另外,内部与外部审计的设置也很重要。审计人员必须是独立于经营活动之外的,审计师应按照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审核约定所发布或采用的准则就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的评估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美林证券公司之所以会出现内部控制上的问题,可以大致被归集为三个方面的疏漏:{dy},分责制的欠缺。作为公司的现金管理者,主要是进行现金收付上的管理,这本该没有问题。但是美林公司的这个员工同时还负责会计账务的记录工作,这便给现金管理上的问题可乘之机,作账给偷盗者以掩盖挪用资金事实的机会。最直接的方法可以避免这样的风险,就是不让资金收付者有作账的机会。但是往往在很多企业,特别是规模不大的公司,系统的分责制是很难细化的,可能还会导致经营效率的降低。对于美林证券公司,它可以有以下的措施:{dy},给员工实行轮休制度。这样不同的人进行同一岗位的责任制的时候,便会使以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第二,定时的进行日常工作的稽核。第三,可以不定期的给公司客户以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方式了解情况,并让客户亲自确认现有的账户情况,与公司掌握的信息进行核对。美林公司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合理的授权。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出现滥用职权等情况。因为没有合理授权,使得公司内部控制混乱,并可能导致公司利益流失,董事会也会出现对CEO等人员监管的疏漏,因此,企业从上到下都应被合理的赋予这职责和权力。美林出现的第三个问题,是其会计信息的失真。这在其后要介绍的《萨班斯法案》中将涉及。

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颁布及其影响

“按照《萨班斯法案》,一旦财务报表被证实存在违规不实之处,CEO面临的刑罚相当于美国持枪抢劫的{zg}刑罚。”这是引用的一句关于萨班斯法案的评价。由此可以享见其厉害之处。该法案主要侧重于对财务年报信息披露的内控机制测评,要求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个人对财务报告可靠性承担责任,同时加强了对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刑事惩罚力度。这一法案适用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包括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其出台诱因源于2002年发生的“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欺诈丑闻案。

该法案有三个方面备受xx:一是建立一个由5个成员组成的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上市审计服务进行监管;二是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xx予以重罚。公司CEOCFO必须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宣誓,如果提供不真实的财务报表,将会面临1020年的监禁,以及100万到500万美元的罚款,按刑期而论,财务报表xx的严重性和持枪抢劫相当;三是公认萨班斯法案中最严苛、最复杂、执行成本{zg}的404条款,该条款规定,在美上市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个部分。内部控制活动的记录不仅要细化到诸如产品付款时间之类的细节,而且对重大缺陷都必须予以披露。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内地在美上市企业将受到巨大冲击,包括:{dy},也是最重要的冲击是,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维持成本将大幅飙升。xx的通用电气公司为此花了3000万美元来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而相关机构预测,中国内地在美上市企业仅在{dy}年内执行萨班斯法案的费用就将高达两亿美元。第二,以萨班斯法案为依据,针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案件数量极有可能攀升。迄今为止,已经有中国人寿、中航油、网易、中华网等中国企业被美国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这些企业的一些行为被投资者认为违背了证券法或证券交易法。萨班斯法案的实施,投资者除了继续在证券法或证券交易法的框架下对中国企业提起诉讼外,还能同时在萨班斯法案的框架下对中国企业提起诉讼,一方面中国企业被提起诉讼的可能性和败诉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一旦被判败诉,相应的赔偿额将会大幅上升。

虽说萨班斯法案可能是目前最昂贵的法案,但反过来看,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还是有长远好处的,毕竟,一旦发生公司丑闻,投资者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公司目前付出的成本。这对于尽快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企业应充分重视对自身内控体系的建设,以下将引出目前我国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三、企业内部控制中管理层作用及其风险部门设置问题 

目前,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是必须正视的,有调查显示,40%在美国上市的海外公司在原定期限前难以达到404条款的要求,其中中国公司的情况就更为紧迫。中国公司内部控制薄弱,整体准备状况较差,进展缓慢。如果没有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或都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达到404要求。在已经报告的缺陷里,有些属于诸如某岗位设置不合理、某两个部门职责重复效率不高等小问题,这些问题容易改正;而有些则是较大的问题,可能需要公司追溯调整过去的财务结果。

企业管理层的作用在内控制度的落实中举足轻重。萨班斯法案第404: 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其中,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 要求公司年报中包括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指出公司管理层对建立和保持一套完整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程序所负有的责任;(2)包含管理层在财务年度期末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体系及程序的有效性的评估。

风险官一职,以及企业风险部门的设置应该是目前新形势下催生出的产物。20049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明确了八个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而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风险的控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基础阶段,不能由于偏重于财务信息披露而仅仅xx于流程,尤其是仅仅xx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流程。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施有效控制,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针对特定的风险,从其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责任、管理流程和方法、管理信息和决策等几个方面均衡建设,并考虑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匹配。这是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经验并逐步完善的。

四、小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萨班斯法案出台之后,这一完善内控的目标就显得更为关键。萨班斯法案的出现也为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加强公司管理、信息披露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呼声。在世界其他资本市场监管环境的改善中,我们也似乎越来越多地看到了萨班斯法案的精神。反过来看,萨班斯法案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公司治理和改革的条款,也值得日益成熟壮大和不断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去学习。

 

 

 

 

 

参考文献:

1、《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2、《财务会计》 沃尔特T-小哈里森 查尔斯T-亨格瑞 P174

3COSO内部控制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发表于 2010-5-11 20:09:34 | | | |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美林证券案例引发的企业内控思考- 金融- - 畅享论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