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革命只差习惯电子书进入普及阶段_品阅书舍_百度空间

CFP

在3G时代,手机的功能越来越被广泛地开发出来。对于爱好阅读的人来说,一部3G手机,甚于一座图书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手机阅读用户已经达到了1.55亿。我们已悄然进入了手机阅读时代,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阅读变革中,我们如何把握潮流命脉,谁又在变革浪潮中获商业利益?本期深读,我们在手机上做文章。

1.55亿用户

手机阅读掀起阅读革命

如果你在公交车上或者其他公众场合看到有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大拇指偶尔翻动键盘,那么别奇怪,他多半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书”虫。在我们的生活中,用手机进行阅读,已经不是新鲜事。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zx1}“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手机阅读在14~70岁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10.0%,并且平均每天阅读时间达到4.47分钟。

其实,手机阅读是手机报的一个延伸。追寻手机报的过去,我们会发现,它从2004年《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推出中国{dy}份手机报到现在,不过才六年的时间。但是到了今天,全国报业已经推出了包括新闻、娱乐、体育、财经、旅游等领域的手机报数千种。如果说手机报是帮那些渴求资讯的人解决了读报问题,那么手机小说则是为文化爱好者提供了电子版的“精神食粮”。

在云南大学的校园里,记者遇到了正在用手机阅读的大三学生李平。“书本太重了,”谈及对手机阅读青睐的原因,李平说,“学校的图书馆里有很多书,虽然那些书很多是经典,但对于我们这些整天为就业焦头烂额的学生来说,去阅读那些经典是需要精力的。”李平告诉记者,他用手机阅读,其实是个浅阅读,或者说是泛阅读。他对书的爱好广泛,玄幻、穿越、都市、武侠、xx小说,他都喜欢。自从喜欢上了手机阅读,他就摆脱了“出门背书的沉重”,现在他将一半的阅读时间花在了手机上。

手机阅读因为它的随心所欲和方便快捷,大受读者们喜爱。在它的拥趸中,不乏每天在路途上耗费不少时间的上班族。“我已经在公交车上读了好几本电子书。”家住世纪城,在黄土坡上班的网友“烹鹤焚琴”在QQ上回应。他从今年1月开始使用手机阅读,“如果你带书,只可能带一本,如果不好看,你还得在公交车上硬着头皮看。”但如果使用手机阅读,它像是一座图书馆在等着你挑。“烹鹤焚琴”发现,像他这种利用等车和坐车时间用手机阅读的人还真不少。在他们办公室,“除了开车上班的,大多数人都订有手机阅读业务。”

然而,在采访中,热爱书籍的读者对手机阅读还是有些微词的。“我喜欢纸质书的感觉,坐在被书挤得满满的书房里,从书架抽出一本书打开,有淡淡的墨香。”四十岁的刘老师任教于昆明某中学,任高三的语文老师。对于手机阅读,刘老师淡淡一笑,“读书是几千年的传统,很难因为某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而颠覆。”在他看来,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感情,而非因为方便或者新鲜才去读书。除了给学生上课,刘老师一般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要给别人一碗水,你自己得有一桶水吧。”这位敬业的老师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使用手机阅读,“我还是适应不了这样的读书,而且,长期盯着手机屏幕,眼睛也会受不了吧!”

但是不管怎样,手机阅读群体的庞大不容小觑。“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手机阅读率为12.7%,仅次于网络在线阅读。而在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期间公布的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已有两成半国民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而在电子阅读器方面,仅今年{dy}季度,中国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已达到全球市场的20%。当然,由电子阅读延伸出来的手机阅读更是势不可挡。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对外宣布,到去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有1.55亿户。在内容提供方面,中国移动与中国作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和35家出版社、网站建立了合作。专家分析指出,持续推陈出新的电子阅读器正在改变书籍载体的方式,更新与延展着人们的阅读体验。有业界人士更是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将同时采用数字和纸张方式发行;而到2030年,将有90%的图书采取网络版本,传统的纸质读物将只占10%。

五五分成

商家xxx 作者收益更高

互联网用户2009年使用过的手机应用服务

其实早在2006年底,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业务就已经低调展开了。当时,中国移动与《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众多人文期刊,以及榕树下、天涯社区等网站签约,结成了手机文学战略联盟。当时是开发文学期刊的手机版,如今可以把这次签约看作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市场的试水。在当时,就有人预言,2007年中国就有望进入“手机阅读”时代。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移动通信商、传统媒体、风险资本……各路市场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挖掘这一小小屏幕衍生出来的无限商机。

“手机阅读未来将改变我们许多人想不到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必将是xx丰富多彩,神奇美妙。”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告诉记者。他曾经参加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在北京的开通仪式。“开通手机阅读这是最近让我感觉特别高兴的一件大事,通过手机平台开展全民阅读肯定是空前的,因为全民阅读这样的事在我的记忆当中有不少产品已经推广了好几次。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中国移动声势浩荡,五亿多人一起参与阅读,这难道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吗?”

中国在1998年开通的手机短信业务,十来年的时间,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转变。短信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彩信、IVR、WAP等业务随着多媒体手机的普及,同样高速发展。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报、手机博客、手机移动书城、手机QQ、手机电视蓬勃兴起,手机阅读蔚然成风。手机媒体是金矿,随着手机终端的功能增强、资费的降低、3G网络的提升,手机阅读的便捷、快速、互动的优势凸显。然而,面对手机阅读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手机媒体面临如何提高手机媒体原创内容、创新盈利模式的挑战。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一批作家签约手机文学作品创作。中润恺兴文化公司就属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内容提供商之一。据该公司编辑小闵告诉记者,目前,向中国移动提供手机阅读内容的文化公司有13家。因为其有着强大的市场潜力,众多文化公司之间也展开了一场原创作品的签约大战。比如中润恺兴,其签约作家就包括苏小懒、石钟山等人,还在近期推出《叶问2》的原创读本。

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笑东认为,手机载体作为一个新的渠道,开创了图书发行的全新平台,降低了图书发行的门槛,对传统出版是个好消息。而文学作品与手机平台的结合,更能充分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从而有效扩张传播范围,客观上提高了作品的影响力。“手机阅读比网络阅读规模更大,而且更快捷、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影响力。因此,对于作家、出版商、媒介及相关合作方来说,有望取得共赢。”王笑东说。

和传统的出版公司一样,手机阅读的内容供应商的旗手也有着大批慧眼识珠的编辑。作为阅读文本,手机阅读平台上的内容更为自由。除了签约那些已经出版了的经典作品或者畅销的书籍,浏览各大文学网站,发现潜力之作,也是编辑的主要工作之一。甚至,有手机阅读的内容提供商招募写手临时创作,然后签约直接放到平台上去供人阅读。

而对于作者来说,也很愿意签约手机阅读的无线版权。这个签约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图书的出版,“甚至有出版社是因为某些书在手机阅读平台上的影响力,而找到作者签约的。”小闵告诉记者。作为作者来说,无线版权往往会被看作一项额外的收入,但并不能小觑这种收入,北京读客图书公司的工作人员邢晓英告诉记者,比如像深受读者喜欢的孔二狗的《东北往事》,无线版权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十万元。

较之图书版权,这种无线版权其实更为公平。xx根据作品的流量来付费,和作者五五分成。从利益链上来说,商家和作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从风险上来看,商家几乎是xxx,但目前的无线版权,也有不愿意接受的作者,其中的原因是这种按流量付费的方式看起来公平,但存在着作者无法监控流量的可能。

在图书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也许真是一次“拯救”,正如同唱片不赚钱,而音乐彩铃大赚特赚,手机阅读很有可能成为“全新的图书发行渠道”,并且可以有效防止盗版,使作者获得应有的回报。

从阅读成本上来看,手机阅读将比阅读传统书籍便宜。现在购买一本正版纸质书籍是十几元起步,而购买一本电子书的费用在1至10元人民币之间,按章节购买的费用在每章节0.04元至0.12元。目前,中国移动的403款手机都可以使用电子书业务。在手机阅读的内容上,依托网络资源,手机小说几乎涵盖所有文学种类:世界名著、武侠、玄幻、xx、历史、言情等,新兴的网络文学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诛仙》、《鬼吹灯》等,这些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手机下载的次数都相当大。

难题

改变阅读习惯还需时日

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总会面临着很多问题。虽然手机阅读的发展速度飞快,但却并非一帆风顺。据行内人士介绍,目前,手机阅读的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难题:用户阅读习惯难以改变、内容局限、网速慢以及版权混乱。

由于用手机阅读视力容易疲劳,而且不方便作记录。同时,由于手机书籍比起负载了文化意义的传统文化载体逊色,尤其是一些专业书籍的技术含量,都是手机书籍短期内无法媲美的,这都使得不少消费者对手机阅读毫无兴趣。在记者的采访当中,也有读者表示,无聊的时候偶尔会用手机看看一些武侠小说,但时间久了眼睛十分疲惫。“而且,似乎缺乏一些有深度的东西,内容比较单薄。”而另一位中年读者也表示:“字体小,屏幕亮,看起来太辛苦。除非迫不得已,否则{jd1}不会考虑。”

这其实是个阅读习惯的问题,对此,有行内人士指出,改变用户的阅读习惯问题,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这毕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手机阅读虽然方便,但目前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仍不足以支持手机阅读的快速发展。虽然就目前的能够进行手机阅读的平台来说,付费下载和广告的增长态势非常明显,要盈利并不困难,但这样的话会过早流失太多用户,所以不能操之过急。要靠时间去让用户养成电子阅读的习惯,再来谈盈利。

而移动书城的张毅看好的盈利方向是阅读而非广告。当前,不少消费者都抱怨买书读的成本太高,加上互联网的冲击和手机上网技术的发展,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上网阅读。“虽然目前提供的书籍大多是免费的,但如果按当前中国手机用户5亿来计算的话,只要每人每年选择一本收费的书籍,每本按1块钱就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了。”除此之外,销售电子版权也是一个重要的盈利渠道。据其透露,目前,移动书城有上万部原创作品,这些都可以获得相当客观的利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商表示,之所以选择投资手机阅读,主要是看中手机的终端数量,而这个数量显示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机会。阅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消遣,只要有廉价和便利的阅读机会,其所产生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选择了手机阅读这个廉价和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而且这个趋势正在明显放大。

从收费模式上看,手机小说也与在线收费阅读模式有很大区别。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移动运营商门户下载或在线观看,运营商收取单次或包月的费用。费用中的流量部分归运营商所有,而业务内容的收入由运营商与小说的版权提供商分成。第二种是采用免费WAP网站的形式,用户只需要在相应的无线网站上进行注册,即可登录阅读或下载部分手机小说,另一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资费卡等形式,向用户收取费用。

盛大文学无线总裁齐小石指出,对于不同平台上的原创内容,开发的增值空间会有不同。“起点中文网的原创内容以长篇的玄幻等类为主,更易打造成游戏;而以现实类、情感类题材为主的手机小说则更适合进行影视版权的开发。”

3G{wp}

有望赶超手机游戏市场

手机阅读来势汹汹,但目前尚未对传统阅读形成冲击。当然,面对数字阅读的兴盛,传统书业也在积极应对,各路人马跃跃欲试。走进新华书店,担当传统书籍“掘墓者”角色的汉王电子书和纸质图书放在一起销售。它们主要针对90后、00后们,而他们正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一边是铁证如山的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已成燎原之势。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个人电子阅读终端超过1.8亿,手机网民已达5000万,电子图书已有43万多种。另一边,也有教育界人士对手机阅读提出质疑,因为相比较纸质阅读,手机阅读更表现为一种快餐文化,阅读者一般来说很难深入去体会书本揭示的深度知识和哲理,而传统的做阅读笔记等更无从谈起,在教育领域,电子书更无法替代纸质书籍的作用。

但业内人士还是对手机阅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认为,手机阅读市场正走向成熟。齐小石认为,“按照日本手机小说市场的发展情况估计,国内手机小说的市场不会小于手机游戏的市场。”卓望内部人士也表示,手机阅读是除了手机短信业务外,病毒性传播特征最明显的一项新业务。手机阅读具备潜藏的爆发式市场潜力,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机遇,手机阅读有可能成为3G市场竞争的“{wp}”。

联系人:张波 手机 :135 2164 10888 QQ :859562625



郑重声明:资讯 【阅读革命只差习惯电子书进入普及阶段_品阅书舍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