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xx桃“海归”(2009-11-10)_刘凌林_新浪博客

 

 

北京晨报:xx桃“海归”(2009-11-10)

 

xx桃“海归”

 

  而今,“与世界接轨”似乎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超市中新鲜名称的商品不少,细看之下却大都是些常见货色,只不过是将国产的“土老帽”冠之以“洋名”。比如奇异果、奇异果汁、奇异果水果糖,其实就是xx桃、xx桃果汁、xx桃水果糖。请教营业员小姐,答曰:听说是“与世界接轨”。思之,真令人哑然失笑。

  xx桃自一千二三百年前就被中国人发现、培育和利用,它被记载在《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历史文献中。1904年,新西兰一位名叫伊莎贝的女校长到中国湖北宜昌看望她的姐姐,并把xx桃种子带回新西兰引种。直到1959年新西兰人“去中国化”将这种水果正式改名叫kiwi,打上了深深的新西兰的烙印。后又将它大肆向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推销。香港的一些推销策划者将kiwi译为“奇异果”。

  谁承想,xx桃“海归”后,竟被“家人”忘掉了原来的名字,于是“奇异果”的名号便大行天下了。

  这种现象,似乎还有很多,如果将之斥之为数典忘祖、崇洋媚外,也未免有点儿小题大做。一个人、一件物事,有几个名,乳名,学名,化名,笔名,切个字,起个号,再加上个洋名,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可厚非。但是,在本土专称洋名,摈弃他名,并美其名曰“与世界接轨”,就不禁使人发笑了。

  超市中将xx桃称为“奇异果”,偏不叫它“xx桃”,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标高价,招眼球,牟取更大的利润,怎么就是“与世界接轨”了呢?

  “与世界接轨”是我们的又一大发明,在国内至少已流行了几十年。到如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似乎“与世界接轨”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城市青年淡化本土传统的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表现了少有的疯狂,他们说这是“与世界接轨”……

  在国际化、全球化的大潮中,深化改革开放,学习世界先进而通行的做法,“与世界接轨”,无疑是正确的。只要是合乎规律的、先进的、{lx1}于我们的,真正称得上“世界的”,我们就应该根据国情,量力而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与之“接轨”。

  而今,“与世界接轨”却被一些人庸俗化了,使之成为了标榜自己先进的“标签”,给自己脱离国情、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观点找到一个存在的依据;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用它为自己货真价实的崇洋媚外扯作“虎皮大旗”,或者是给“与民争利”披上“合理”的外衣,成为了牟取利益的“法宝”和“遮羞布”,这样的接轨难道不奇特、怪异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北京晨报:xx桃“海归”(2009-11-10)_刘凌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