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铁通之殇(五)
(四)经营指标与价格战
  03到06年,是铁通开始围绕着经营指标大做文章的时代,首先,从集团公司对各省分的绩效考核上,对“收入、装机”数量的考核有了较大的倾斜,你收入上去了,装机数量上去了,那么你就取得了成绩,从领导角度看,就是政绩,政绩突出,就要提拔,就有前途。
  在铁通最初的几年,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对政策理解的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逐步走向了“呆傻”,相继失去了理智,拼命而不择手段的去发展、去扩张,有几个事情,说出来曾经在铁通混过的人大概并不陌生。
  {dy}个事就是xx,发电话卡,不管xxx,铁通的每个员工都如此,每月工资只给你一小部分,几百块钱,剩下的是给你几部电话指标和几张电话卡,你下了班,对不起,工作还没做完,你需要去把这几步电话推销出去,完成了指标,你才有提成,工资加几百。电话卡嘛,就得你去卖掉了,全折卖掉是你的钱,一折卖掉也是你的钱,这些钱就是你的工资了,省分也当然会给你一部分政策倾斜,比如说,推销出去的电话,免了你的工料费,再免你三个月的月租费,说白了,就占你们家一块地方,放电话用,于是亲朋好友家里装两部电话的不在少数,三个月到期,要收费了,对不起,我退机,为啥退,总要有个名目,就说质量不好吧,然后再装、再退,退的多了也不行啊,集团还要考核退机率,怎么办,还是凉拌,我装201电话,这个电话是用卡的,不收月租费,于是全国的201电话乌泱乌泱的发展起来,至于投入,就没人考虑了,先把装机数上去再说,数量上去了,就能从集团把钱清算回来,大家就能有饭吃。当然,其中也不乏理智的领导,看出其中潜在的危机,却终归无力去改变,世人皆浊,维你独清,远到国人,近说铁通,你都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你只能保持种沉默,或者发发怨气,发怨气还要注意别当着比你官大的人,人家不喜欢听.
这段时间,铁通浪费了大量的成本,一台普通电话,那个时期成本已经降到了三、五十块钱,甚至更低,可是一台卡式电话,动辄就是两三百,最贵的时候要六百多,电话装了没人用,又不摆摊卖电话,谁家用那么多电话干吗,只苦了铁通装机班的弟兄,辛辛苦苦,白费劲。话机呢?也和今天的每一个铁通人一样,也不知道最终会落到何处,正可谓不知何处是归宿。
  这次运动,也扶持了几个卡式话机的厂家,在我印像里面,山东卡尔、深圳侨兴、荣明达都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这些企业,应该还是要感谢铁通的,只不过,你们公司的那些打工妹又是波峰焊,又是回流焊,N多工序,费劲做的这些话机,大部分都被孩子们拆了当玩具,为我们的下一代普及电子元器件知识,做出了贡献。
  当然,对于铁通来讲,{zd0}的损失,莫过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话机成本、配线成本、电缆成本。。。这些成本支出,饱含着多少铁通人的血和泪啊。
  在铁通大规模促销、装机的这个年代,铁通为了解决交换机端口占有率上不去的问题,不知道哪位专业人士给领导出了一个弹性编码的主意,对于这个弹编,我个人一直很有看法,大家都知道贝尔也好,还是华为、中兴,虽然主设备卖给你折扣是很低的,一折、两折,但是,他的辅料可是不打折的,一条用户板的音频配线就是几百,你拔一块板子需要新增的配线就是上千块,还有中继板,有心的话,你整体算一算,全国多少个局,要拔多少块板子,你需要的支出又是多少,这绝不是一个小数字。看到这儿,肯定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专家不爱听了,我也没让你光拔板子不撤线啊(潜台词:我也不知道一条配线那么贵啊,不知道还有理了),我是让你连扳子带线一起撤,大家注意了,这又是铁通为什么搞不好的一个因素,上级的省分、集团的主管,没有在基层干过,你不了解现状,难免就会瞎指挥,你想过没有,一个小机房,配线一般也就是5、6米,顶多不超过10米,就这几米线怎么拿到其他机房去用?况且又怎么那么容易拆下来,即使拆下来,最终我也会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归根到底,你不该出这个主意,或者说,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弹编造成的支出也不小,是浪费,还是节支,欢迎大家讨论,我后来针对这个事儿,不得以自己做过配线,可是搞过维护的人都知道,你自己做的线,是要担风险的,你买的线质量出现问题,没人追究你的责任,可是你自己做的线,如果出现问题,你就罪过大了,属于没事找事。
  装机数量上去了还不行,还得完成收入,那几年,铁通完成收入,其实没有什么好的做法,大家的脑细胞早死掉了,哪来的好做法,各省基本上就是不择手段的去疯狂卖卡,以各种折扣去卖卡,目的只有一个,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把收入拿回来。
  说到卖卡,不能不提集团公司的骨干智能网,也就是068300卡,我记得网上有个帖子对068300大加褒赏,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个人认为只是铁通最为失败的业务之一。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首先是铁通申请的这个068的接入号码,对电信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区别本地还是长途,就是靠交换局的这个0来区分的,交换局限了0就是限了你的长途权,长途入网号其他运营商分配的是190、191、193,而铁通呢,给你的是068,就像给你个地球仪,告诉你这也是球,你去踢吧,你踢来踢去,只能崴脚。对于用户呢,为了控制长途支出,好多企业都直接封了0,直接用卡打长途,也就是无法拨0出局的,拨不了当然也就没人用你的068卡。铁通直到05年(04还是05记不太清了)才分配了一个197的接入码,在这方面不知道集团公司当时为什么会申请到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号码,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故事,知道内情的网友不妨给补充一下,本人位卑言轻,无缘知晓其中的奥妙。其次是铁通做的骨干智能网业务,你是个固话运营商,你的用户电话都是装在家里的,又不用移动,也不存在漫游需求,你做这个全国漫游卡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全国有几个人兜里装着一张你的铁通电话卡,周游列国,如果我说你的目的是搅乱市场,集团的068事业部、卡中心的这个总、那个总肯定不服气,但这是事实,就因为你的骨干智能网,在那个年代,你搅乱了铁通各省分的市场秩序,在此插上一句,当时风风火火的那些卡领导现在都身居何处?
  大家为了完成收入,拼命从集团去领卡、做卡,做了以后本地消耗能力有限,就不妨利用其漫游优势了,于是低价倾销到发达地区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为{sx},于是,黑龙江的,吉林的,安徽的,新疆的,全国各地的卡都涌到了这些大城市,涌的多了,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zd1}的不到两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卡市的折扣是1.8折,打得这些省分本地的电话卡根本承受不住,市场上有折扣低的,谁用你贵的,于是,当地省分撑不住了,又是一纸红头打给集团公司,告状,集团再下文,予以制止。然而,此类事情一出,市场就当即混乱,大家都知道,卡市的市场反应是非常快的,长途卡、IP卡全跟着降,05年新电信又推出了17968,网通的17908也被迫降价,大家就拼实力吧,俨然蒋冯阎中原大战一般,电话卡市的这种混乱,发源地在铁通自己的内部,老百姓还是因此得到了实惠,楼上有网友说“就知道铁通发了好多电话卡”,其实就是那段时间开始的。
  说到卡,不能不提网络公司,这个公司成立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甚至还谋求过借壳上市。但铁通的网络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从生到死,没给人们留下什么好的印象。网络公司的人员构成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其中除了做技术的那部分人,基本都是到此捞钱的,做技术的人也不是不想捞,只是位置在那摆着,你捞不着,哪个企业也一样,做技术的都一样,春节值班有你,可是市场分红,对不起,没有你,或者是少的可怜,说起春节值班,全国铁通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机房里面监测话务量,坚守岗位,拜个晚年,表示一下敬意!
    铁通的网络公司筹建了铁通{dy}个骨干互联网,后面会在业务网中谈到,此处只提基于IP网做的17990IP卡业务。这个打着铁通牌子的17990业务是什么时候推出来的,我想了半天,实在没想起来,也许是在铁通成立前,也许是在铁通成立之初,但是我记得是在02年的5月17日那天(年代久远,不尽准确),铁通将17990业务割接到了骨干智能网平台,割接过程没有什么,也轮不到省分公司做什么复杂的事,但是,在割接后,出来事了,集团要求各省将参与割接的人员全部报到总部去,细致到每一个人,割接时参与的领导,到岗时间、离岗时间,都要报上去,数据调整要细致到哪一秒,傻子都知道,肯定出事了,那个架势还是很唬人的,当时大家都是刚刚走入电信市场,哪见过这个场面啊。也是后来才知道,网络公司胆大的的技术人员,在卡的数据上做了文章,中饱私囊了,没办法,网络是开放性的,只要IP可达,知道用户名密码就可以了,做上几张卡岂不简单,后来,铁通总部因为这个事情,也处理了一批人,铁通网络公司也因此变得臭名昭著。
  话题一展开,就洋洋洒洒了,缺少次序,各位将就一些看吧。
  
  那几年,各省分通过卖卡增加收入是个共性问题,也确实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铁通增加收入的问题,至于成本,无暇考虑,利润,就更无从谈起。
  市场太乱,就得整改,但是铁通总部并没有看到此中的隐患,反而看到的是其中的潜力,觉得各省的装机也能上去,收入也能上去,于是,开始不断的给各省分公司增加指标,增加收入额度,一年一年下来,铁通的省级分公司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省分老总在年初领回了指标,总的分劈下去啊,于是压力由转移到地市级公司,最终还是落到了员工和基层单位身上。
  国企做事,自古以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会找到一个擦边的办法,去把日子{yt}{yt}的过下去。于是有了不计成本,拼命完成收入的经营策略,话务量,你总部结算费用9分钱,太贵,我省分不走你的,你降价,降价我也不走,为啥,你给我完成不了收入,流水上不去,我走分流出口,北方电信和南方的网通不都要完成收入吗,大家一起乱呗,于是就有了北方铁通把语音出口开到南方网通去,南方铁通把语音出口拉到北方电信去的局面,如此运用,多少长途中继也不够你自己穿线的,必然又引发了骨干传输的扩容,又是一大笔钱。好在我们的同行电信、网通还不至于如此失去理智,虽然有部分省分如此做,但是电信和网通集团发现后,还是及时予以了叫停,这种局面算下来持续了也就是一年时间,一年时间里,虽然没有跑多少话务量,但是却把铁通交换网质量不佳的话题又提了出来,怎么回事呢,你铁通疏忙肯定是全国各地所有的长途业务都送到疏忙出口去,那么落地就成了问题了,你走的网通疏忙,网通的号码落地肯定是没问题,可是电信的落地,接通率就差了,人家电信有自己的长途网,怎么会允许从你网通互联互通中继上过来,一个字,限,名正言顺,网通也不会给你去协调,互联互通涉及的都是政策,谁去趟这趟浑水,没办法,只剩下铁通自己在那郁闷了,谁让你耍小聪明了,只可惜,铁通刚刚上去的交换网质量在这段时间又下来了,用户接着投诉,接着骂铁通铁通,铁定不通,只不过这种接通率不高是主动的,是铁通在繁重的指标压力下的主动放弃,主动牺牲,但失去的,还是百姓的信赖,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古人留下的话语,没参透,连对自己的用户都不负责任,又何谈去承担社会责任。
  其中,不乏个别省分7分钱买了,6分5卖给兄弟省分的现象,赔本赚吆喝,归根到底是为了完成指标,完成收入。
  07年以后,此类的问题少了,集团加强了出口的控制,明确了相关政策,大盘子上也降低了和各省分的摊分成本,使得这几年,铁通的交换网没有再去折腾,语音质量总体上说还是很不错的,即使赶上中秋、春节这样的话务高峰,铁通的网络接通率也不低于其他任何一家运营商,大家不要以为我在吹牛,这是用数据说话得出的结论。
  与此同时,“倒收入”这个词在铁通内部适时出现了,前文提过的报了项目找不到局点,一个几十万的工程最终收了上千万的事儿,说白了,都是大家再倒收入,铁通刚刚走向社会几年,不管是谁,还没有胆子把成百上千万转移到自己的腰包里去,这些钱,基本都是铁通各省分为了完成收入,倒着用了,楼上的“鸽子”网友说过,“在铁通混,你要记住,进来干活的民工永远比你牛”,为什么牛,就是因为这些工程单位、代理商可以把账户上的钱给你倒成收入,再入你铁通的帐。
  上面谈到代理商时,还得补上一种代理商,这类代理商一般和各位老总的关系都混得比较熟,熟到可以推门就进,不用敲门,这样的熟悉程度铁通的员工可做不到,找老总请示工作需要敲门,里面有人也是不能轻易进去的,铁通是从铁路衍生出来的,这方面的传统继承的非常好。但是这些代理商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只有他才最清楚你这个公司的内幕,你怎么倒了一笔收入,哪个月通过哪个项目倒的,清楚的一塌糊涂,知根知底,当然不一样了,这类代理商为数不多,一个省分就一个,审计要是真想查清,其实,你就查这个公司就行了,包括公司实力,包括来往帐目,所有的火都在这张纸里面包着呢,审计审来审去,光查下面的工程项目,你能查出什么来,一个项目用了1000米电缆,我报了一万米完成,一块板子五千块,我说五万,十万,你还能看的出来?现在的设备采购全是一个目录价格,一个折扣价格,折扣都可以低到一折、两折,你怎么可以查出当时的采购价,要么是你外行,要么就是你走过场,并非我不信任你。
  工程单位也一样,熟悉铁通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哪个级别的铁通公司,地市也好,省分也好,都有一个工程队是定点的合作单位,不多,就一个,为啥就一个,当然不能多了,多了就不是秘密了,岂不出事。年初从集团领回来投资,省分分劈完了,拨给地市公司,地市公司也就直接拨给工程队了,一切流程就好像不是铁通在经营,而是工程队在经营一样,也正因为此,这些工程队的弟兄在铁通里面是很牛的,一般的员工,根本不会给你面子。
  这样的代理商、工程队也是很懂得分寸的,关系混到这个程度,做不做事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所有项目走一遍帐,也就够花的了,这些老总、经理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陪着铁通的人泡歌厅,混酒场,唱唱歌,泡泡妞,大老总去大歌厅,泡泡大学生,小老总去小歌厅,泡泡村里来的土妞,一样的潇洒。
  说到这儿,边上那个哥们笑话我了,“你小子肯定是失落了,轮不上你眼红的”,插科打诨可以,没必要多想,这种话题请原谅我不去多做解释,越描越黑,不如不描,回避。
  我有个同学在铁通一个偏僻的省分任职,几年来,这个省投入超过了十五亿,收入呢,却一直没有上去,利润不用说,肯定一直是负数,这个省的员工几年来,平均收入仅千元左右,在全国,铁通类似的例子为数不少,那么我们不妨粗算一笔账,以每个省2000人定义,每年两个亿的投入,即使你什么也不做,把两个亿平均分给每个员工,平均值是每年每人十万,也就是大家都回家种地,天上掉下来的收入就有十万,可是你天天上班,疯了一样的去抢市场,收入却不足两万,另外,这可是八年的时长啊,抗战都结束了,反过来你的资产呢?连产值都创造不了,你的资产无异于一堆垃圾,移动集团你要是细细评估一下铁通的资产,你就会发现,和你买通信设备一样,其中是有一个折扣的,一般也就是一折、两折,不过,这方面,哪个运营商都一样,不说也罢。
收入凑合着完成了,但是账面上也出现了一堆问题,集团的大盘子入不敷出,国资委要干涉的,铁通的董事会也会行使监督权利(里面有外部董事),于是,铁通高层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此自欺欺人是走不通的,既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07年初,铁通对经营指标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随着新的三年发展规划的出台,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理念,也明确了突出专业化,做优区域化,实现差异化的经营发展思路,为铁通市场的忙而乱的经营,画上了一个句号。
  2007年,铁通被国资委评为经营最差的企业,且为倒数{dy}。
  不折腾,这三个字说的真好,领导人就是领导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连载:铁通之殇(五)】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