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溺水、雷击事故宣传材料--校园安全知识之二防雷(1)_温泉中心学校 ...

校园安全知识之二防雷

一、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二、雷电的危害形式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形成的。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4、雷电侵入波: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三、雷灾新特点

    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灾出现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可以概括为:

    1)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

    2)从二维空间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从闪电直击和过电压波沿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三维空间入侵到任何角落,无空不入地造成灾害,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前面是指雷电的受灾行业面扩大了,这儿指雷电灾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

    3)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袭击的对象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并不太大,而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就难以估计。

    4)产生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关键性的特点是雷灾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备上。雷电的本身并没有变,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变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微电子器件极端灵敏这一特点很容易受到无孔不入的LEMP的作用,造成微电子设备的失控或者损坏。

为此,当今时代的防雷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复杂性大大增加了,雷电的防御已从直击雷防护到系统防护,我们必须站到历史时代的新高度来认识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人类对雷灾防御的综合能力。

    四、人体被雷击中后如何救护

当人体被雷击中后,往往会认为遭雷击的人身上还有电,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救援时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出现了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救护方法:

    1、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2、对伤者进行心脏xx,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xx的人不要紧,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xx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五、个人防雷击xx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切勿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10、不宜驾驶、骑行车辆赶路。

    六、打雷时该往哪里躲

    总的原则: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1.在雷电交加时,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

    2.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就应该马上离开。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该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势,注意双脚并拢。双手合拢切勿放在地面上。千万不可躺下,这时虽然高度降低了,却增大了跨步电压的危险。水能导电,所以潮湿的物体并不绝缘。

    3.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因为这些地方会成为火花隙,电流从中通过时产生电弧可以伤人。但深邃的山洞很安全,应尽量往里面走。

    4.远离铁栏及其他金属物体。并非直接的电击才足以致命。闪电击中导电体后,电能是在瞬间释放出来的,向两旁射出的电弧远达好几米。此外,炽热的电光使四周空气急剧膨胀,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若在近处听到,强大的声波可能震伤肺部,严重时可把人震死。

    5.雷雨时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蹲在地上,这样可减少遭雷击的危险。不要用手撑地,这样会扩大身体与地面接触的范围,增加遭雷击的危险。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最易遭雷击。

    6.空旷地带和山顶上的孤树和孤立草棚等应该回避,因为它们易遭雷击。这时如在其中避雨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站在向两旁伸展很远的低枝下面。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如果野外有片密林,一时又找不到其它避雷场所,那么也可以利用密林来避雷,因为密林各处遭受雷击的机会差不多。这时只要不站在树林边缘,{zh0}选择林中空地,双脚合拢,与四周各树保持差不多的距离就行了。

    7.原则上说,雷电期间应尽量回避未安装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如高塔、大吊车、开阔地的干草堆和帐蓬等,也不要到山顶或山梁等制高点去。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铁路、延伸很长的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等也应回避。

    8.如果你在江、河、湖泊或游泳池中游泳时,遇上雷雨则要赶快上岸离开。因为水面易遭雷击,况且在水中若受到雷击伤害,还增加溺水的危险。另外,尽可能不要呆在没有避雷设备的船只上,特别是高桅杆的木帆船。

    9.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车壳是金属的,因屏蔽作用,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因此,车厢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但是雷电期间{zh0}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和开敝蓬拖拉机。

    10.如在家中,应把电视的户外天线插头和电源插头拔掉。不要靠近窗口,尽可能远离电灯、电线、电话线等引入线,在没有装避雷装置的建筑内则要避开钢柱、自来水管和暖气管道,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窜入人体。此外,室内如人员较多,相互间应相隔几米为好。如在户外,穿橡胶底的鞋或长靴有保护作用,但也不是xx保险。

    11.依古老的说法,雷电交加时应关上窗门,离开壁炉,其实这样做并无多大作用。关上窗门只宜应付球状闪电,但这种闪电极罕见,至今仍缺乏有关的可靠资料。普通闪电则不会从开了的窗户射进屋内。

    七、安装了避雷针并不能万无一失

    有很多人认为,在建筑物上安装了避雷针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避雷针只能减低建筑物遭直击雷危害的风险,但它保护不了建筑物内的电子、电器设备。这是为什么呢?强大的闪电会产生静电场的变化、磁场的变化和电磁辐射。特别是雷电进入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系统后向地下泄放雷电流的瞬间,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即通常所说的感应雷。由于电磁感应,可以在附近闭合的金属回路产生感应电流,也可以在附近非闭合的金属物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迅变时间极短,产生的电压很高,以至产生电火花。而电子、电器设备特别是微电子设备的耐压很低,雷电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许多电子、电器设备的损坏,甚至引起火灾。同时雷电还干扰无线电通信和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防雷专家提出,电子设备必须xxx防雷、综合防雷。不但要防直击雷,而且还要防感应雷。

    八、雷雨季节家用电器如何防雷呢

    影响家用电器安全的主要是雷击电磁脉冲。其侵入主要有四条途径: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或无线电视的馈线、住房的外墙或柱子。其中前三个途径都是与家用电器有直接的外部线路连接,当这些线路架空入室时则危害更为严重。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家用电器和使用人员的安全呢?首先要关好门窗,离开电线、灯头、插座、电视1米以上。晾晒衣物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或门口,保持室内干燥。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和听音响,应将家用电器的插头全部拔掉。{zh0}在家的电源线、电话线上安装避雷器。

  九、住房防雷功能是否有效的鉴别

    人们看楼时,往往很注意看楼房的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是否合意,忽略了这座楼房是否安全,是否具有防御雷电袭击的功能。防雷专家提醒您,建筑物的雷电防护安全不能忽视,防雷保安全不能大意。对于建筑物的防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查判断:

    一是要有专业部门(防雷中心)出具的防雷设施合格证书。如果没有防雷设施检测合格证书,即该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没有经过专业防雷部门检测验收,是没有安全保障的。

    二是检查您的住宅楼顶是否有安全的防雷设施,即避雷针或避雷带;检查配电箱是否有防雷接地端子,住宅内的电源插座部分是否有安全接地线,高层住宅的外墙大型金属门、窗等金属结构是否采取安全接地措施。如果不能判断住宅是否安全,可以请教防雷专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新一代住宅楼的配电房(箱)应安装电源避雷器,这对住宅居民的家用电器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十、 打雷时如何判断自身的安全

据统计,遭受雷电袭击伤亡的大多数是在大树下避雨和在空旷环境活动的人。电闪雷鸣的时候,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安全呢?

    闪电实际上是一种放电现象。之所以会打雷、闪电,是由于在云的底部和云与地面之间形成很强的电场,当达到或超过每米300500千伏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闪电。通常对人造成伤害的是云地闪。闪电的过程很快,人们看到的闪电只是短暂的一闪,可是就在这一瞬间,就已经产生了几次或几十次的放电过程,可谓迅雷不及掩耳

判断自身是处在远雷暴还是近雷暴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听到雷声,通过与看见闪电的间隔时间长短来判断所处位置与落雷的距离。因为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光的传播速度快,为30万公里每秒,而雷声的传播速度只有340米每秒,比光速慢得多。

    如果看见闪电后在1秒钟,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听见雷声,说明雷击位置就在附近300米处;如果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的时间间隔5秒钟,就表示雷击发生在约1.6公里外的位置。

若当时处在空旷地方应立即双脚并拢、身体下蹲或就近到建筑物内躲避,但不能进入低矮亭子、草棚等没有防雷设施的地方。通常遭雷击的人是听不见雷声的,据雷击生还者说,当时耳边只有滋滋的撕烂布似的声音。

     对于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雷击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如何防止雷电袭击是每个人必须xx的问题。

     (1)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2)切记,如果在野外,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另外,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3)雷电期间,{zh0}不要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协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4)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xx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5)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将门窗关闭;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



郑重声明:资讯 【预防溺水、雷击事故宣传材料--校园安全知识之二防雷(1)_温泉中心学校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