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 ...
天津市塘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 [转贴 2010-05-10 17:14:59]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导意见和中共塘沽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为指导塘沽十一五期间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条件
十五以来,塘沽区委、区政府率领全区人民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五八十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部署,全面完成了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各项任务,十五计划圆满实现,为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实现增加值368亿元以上,占全市的经济比重为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50美元,提前5年实现天津市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区属生产总值完成89亿元,年均增长23.5%。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完成区级收入13.1亿元,是十五计划目标的1.8倍。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航运、造船、制盐、海洋化工、海洋石油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精细化工、现代食品、海洋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解放路和新洋市场商业步行街的建成,奠定了我区在滨海新区商贸中心的地位;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健康成长,2005年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3倍和2.4倍;工厂化、集约化为特色的现代渔农业不断发展。
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区属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49亿美元,是九五1.6倍,内资实际到位额91.1亿元,是九五7.4倍。2005年外贸出口额达到3.15亿美元,年均增长40.3%,是十五计划目标的2.6倍。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48亿元,三级财政税收7亿元;临港工业区完成填海造陆12.1平方公里,2个万吨级码头开工,疏通航道7公里,韩国LG公司、台湾见龙机构、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相继落户。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亿元,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内环线全线贯通,外环线基本形成;海河大桥、滨海立交桥、政通立交桥、机场街高架桥、津塘公路高架桥等相继建成。公交线路总长达到862.5公里。城市热化率达到82%。城镇居民气化率达到95%。城区主要迎宾干道和街区主干道完成改造并基本实现管线入地。信息化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电子商务积极推进。
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建成了海河外滩公园、世纪广场、红三角广场、绿岛园等一批公共活动场所,完成了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和铁西路、福州道、高速公路延长线等一批主干道绿化工程,60余个旧住宅小区得到整修美化,新增绿地162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启动建设了新河污水处理厂、南排河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设施,清理煤炭仓储场70余家,完成碱渣山治理,建成了紫云公园,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1.4%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区。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区。建成了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创建了塘沽一中和紫云中学两所示范中学、二中心小学和贻成小学两所模范小学,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塘沽医院成为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新建了传染病医院、口腔医院和中心血站,扩建了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塘沽大剧院、博物馆、文化墙等新扩建文体设施投入使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zd1}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建成了人才劳动力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政府职能转变明显,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规范运转。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32元,位居全市前列。
回顾过去的五年,塘沽人民同舟共济,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塘沽发展的新路子,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建设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区经济总量和区属经济总量分别达到九五末的2.9倍和3.4倍;坚持区域联合与协作,中央、市属和区属经济互为补充、融合发展,共同组成了塘沽区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坚持建设滨海新区的大局,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面貌改造,过去的五年成为塘沽城市功能提升最快、城市环境变化{zd0}、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社会事业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塘沽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
塘沽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产业和城市布局还不xx合理;土地、水电等资源、能源制约因素加大;区属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分工和合作机制仍不健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克服和解决。
 
二、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把滨海新区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地处滨海新区核心位置的塘沽创造了{zd0}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地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塘沽新的历史性飞跃。
(一)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塘沽区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方针是: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牢把握滨海新区新一轮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功能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观念,以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模式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富民强区,建设服务型开放性城市,构建现代化和谐新塘沽,促进滨海新区大发展。
按照上述方针,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个党执政兴国的{dy}要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进步。
2、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与实践,先行先试,努力破除体制性障碍,重点推进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以改革创新促进开发开放。
3、坚持走服务型开放性发展道路。发挥塘沽城市功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并服务于滨海新区整体发展,在服务中谋发展。进一步推进xxx的对内对外开放,聚集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与国际接轨。
4、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与经济功能区、驻塘大企业的联动发展,着力推进城镇与乡村的联动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城乡差别海河南北差别城市中心区与城乡结合部差别三大突出矛盾。
5、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善居住、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生活条件。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劳动就业条件,增强社会保障和救助能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成才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6、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发展循环经济,维护生态平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塘沽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临港产业和海洋产业聚集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开放文明、宜居生态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到2020年,把塘沽建成海洋和港口特色突出、技术{lx1}、服务配套、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合区域,建成港城一体、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发展持续、代表滨海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区,在全市、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全区经济社会主要战略目标是:
——经济发展达到国内{lx1}水平。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区级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500亿元。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营造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内外资100亿美元。2010年外贸出口总值达到35亿美元。
区属国有资本基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公益性、公用事业性公司完成改制。基本完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城市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300亿元,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685公里,全区居民气化率达到{bfb},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水厂供水能力达到54万立方米/日;全区城市化率达到96%以上。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大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单位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以上。创建{gjj}园林和生态城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中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千人病床数6张,全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城镇各类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城市居民和农村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16000元以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三、空间布局
依据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构建塘沽区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衔接、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结构。
(一)发展方向
在空间发展方向上,坚持突出中心,拓展两翼,开发河海,向西延伸的总体思路。
突出中心,集中力量建设好滨海新区中心商业商务区。按照塑造现代化港口城市标志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塘沽中心城区建设,做到一年做准备,三年成框架,五年出形象。全面提升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形成优良的居住体系、高品质的景观体系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体系。
拓展两翼,向南北两翼舒展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空间。以中心城区和港口为龙头,向南重点建设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京津游艇海岸旅游景区,预留生活发展空间,远期建设临海新城。向北重点建设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滨海湖(黄港水库)、北塘水库等水系和森林公园为重点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宁车沽大型下沉式水库,形成新的调节水源;保留北塘生活亲水岸线,建设海滨民俗特色的休闲旅游居住区。
开发河海,以海河、海洋的开发带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海河自中环西路过河通道至入海口为生活旅游岸线,逐步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和岸线资源,在北部建设集原生态保护、旅游生活为重点的功能带;在中部建设现代航运物流功能带;在南部建设集工业、旅游、生活、养殖、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带。
向西延伸,开发塘沽西部地区,密切与天津市中心的联系。在中心城区和南北两翼发展的基础上,自东向西逐步开发塘沽西部地区。向海河上游延伸生态居住功能,预留城市发展空间。沿津塘公路、津滨高速公路,靠近城市外环线,建设集散贸易带和物流加工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步向西拓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城市布局
未来5—15年构建塘沽一个中心区,四个卫星城为架构的城市发展体系,人口规模100—180万人。
    “一个中心区为塘沽中心城区,北起京津塘高速公路延长线,南至津沽路,西起车站北路、河南路,东至海防路,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0—80万人。
四个卫星城包括:在城市北部建设北塘卫星城,占地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20万人;在城市西部海河北岸建设胡家园卫星城,占地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40万人;在城市西部海河南岸建设新城镇卫星城,占地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20万人。在南部远期建设临海新城,人口规模20万人左右。
(三)产业布局
1、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为50平方公里,建成全市重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基地。海洋石油外国中小企业工业园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域的延伸发展,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临港工业区。十一五期间完成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远期开发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gjj}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十一五期间完成天津碱厂、新港船厂向临港工业区的搬迁;为大沽化工厂新厂区建设创造条件。
3、中心商务商业区。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响螺湾、于家堡、新港船厂、蓝鲸岛、东西沽等地区,建设滨海新区服务于环渤海的金融贸易信息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生态居住中心。
4、海滨休闲旅游区。包括京津游艇海岸旅游景区、港湾旅游观光区、北塘旅游区、海河下游观光带等,面积40平方公里。打造滨海黄金休闲旅游目的地。
5、西部产业拓展区。充分利用港口和交通优势,在城市西部靠近外环线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生产生活资料物流区和物流加工区。
6、滨海都市渔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重点发展海水工厂化养殖和食用菌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加工等主导产业。
 
四、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结合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按照提升三产、做大二产、优化一产的思路,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开发临港经济、海洋经济、海河经济为主导,以壮大民营经济为依托,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形成八大产业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
围绕滨海新区北方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升地区载体功能、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航运服务业、商务贸易与滨海旅游服务业、城市房地产与生活服务业三大支柱行业,建设港口综合物流、休闲娱乐及滨海旅游服务两个基地,形成港口特色突出、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综合实力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构建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
1、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天津港货物集散优势和塘沽区服务优势,建设物流设施,培育物流市场,完善区域综合物流网络,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优良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支持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建设,治理散货物流中心环境,向物流园区导入和延伸各类服务职能,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国际化、规范化服务;加快塘沽西部物流基地和物流加工基地的建设,延长物流供应、采购、配送、加工产业链条,努力促进物流节点本地化。培育有规模的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企业纳入国际采购供应链,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资源。吸引更多的跨国物流公司落户塘沽,加快实现本土化经营。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发展物流服务业,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货物受托、通关、配载、配送、查询、管理的全程信息化服务。
2、发展商品流通业。完善布局和设施建设,以经营集约化、营销现代化、市场国际化为目标,建设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现代化商业流通中心,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左右。
继续完善解放路商业街和海河外滩公园及周边的商业设施,加快建设响螺湾商贸旅游区,尽快形成海河南北两岸的景观呼应和功能配套;改善新洋市场经营环境,保持经营特色,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不断提高知名度和辐射能力。完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网络,推动新型便民商业网点进社区。以建设北方重要商品集散地为目标,构建功能完善、辐射广泛、特色突出的大出大进的市场体系。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扩大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3、发展旅游业。发挥河海交汇的优势,构建渔民风俗、海洋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湿地、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业服务体系。到2010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
构筑一廊一带两圈的旅游布局,突出四大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建设八大旅游项目。一廊即沿海蓝色旅游走廊一带即海河下游大沽烟云爱国主义教育景观带;两圈即城市中心区的现代商贸旅游圈和北部湿地生态旅游圈。突出海滨风情湿地生态历史文化都市新貌四大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建设京津游艇海岸旅游景区、响螺湾旅游区、北塘渔人码头、滨海森林公园、潮音寺民俗区、大沽炮台遗址公园、滨海湖生态风景旅游区、南窑岛休闲娱乐度假区八大项目。搞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一批档次齐全的星级酒店和休闲娱乐场所,完善旅游区道路、公交专线、停车场、餐饮卫生等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4、发展金融贸易和中介服务业。配合滨海新区现代化工业基地、国际深水大港的建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参与产业分工和流通链构建,培育港城特色突出、服务设施完备、网络沟通快捷、运作高效规范的金融贸易商务服务中心。
拓展港口贸易,加快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发展。优化环境,吸引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信息和中介机构,积极为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来塘创业提供条件,推动会计、审计、律师、评估、公证、仲裁、技术检测和认证等中介机构的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做好于家堡地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区的对接,建成集商务办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会务会展和xx住宅为一体的金融商务中心区。在海河大桥以东,通过新港船厂搬迁,建设面向国际海员和海外游客的国际性消费娱乐中心区。
5、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鼓励公益性民间组织进入社区,鼓励社会力量承办各类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及区、街、居三级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各级社区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各类社区服务培训及认证,推进社区服务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以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为主导,发展壮大海洋油气勘探开采业、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业、船舶与装备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提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海洋油气开采、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船舶修造与服务、装备制造及加工、高新技术研发与转化五个基地,形成塘沽工业规范有序、布局科学、生产集约、生态优良的发展格局。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超过25%
1、建设{gjj}化工基地。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以技术现代化、装置大型化、布局集中化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油气开采、原盐生产、石油和海洋化工等支柱型产业,成为滨海新区{gjj}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气开采和原盐生产。提高勘探水平,加快原油资源开发,重点扩大渤海油田生产能力。2010年前,在渤海海域新建10个以上海上油气田,原油产量力争达到2000万吨以上。长芦海晶集团保持120万吨原盐的生产规模,建立食用盐加工基地,2010年达到20万吨的生产能力。
石油和海洋化工。发挥临港成本优势,积极争取在临港工业区建设100万吨乙烯、1500万吨炼油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天津碱厂形成60万吨重质纯碱、80万吨氯化氨、18万吨丁辛醇等生产能力。大沽化工厂形成10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聚苯乙烯、55万吨苯乙烯等生产能力。
加快建设临港工业区,建成以炼化项目为龙头,以石油和海洋化工业、造船及装备制造业和其他临港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gjj}生态工业园区,成为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带{gjj}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建设船舶与装备制造基地。以新港船厂和新河重工为依托,加速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建设修造船坞30万吨级2座、20万吨级1座、10万吨级2座、5万吨级1座。建成华北地区规模较大、国内{yl}的修造船基地。
支持中海工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海上平台及石油开采装备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港口施工和港口作业装备制造业;积极为滨海新区{gjj}石化基地建设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石油和海洋化工装备制造业;支持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业。
3、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挥临海、临港的资源优势,巩固壮大海洋石油勘察、海洋石油工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精细化工、海水淡化、海洋食品、海洋生物与制药等新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支持长芦海晶集团25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海水综合利用基地。支持13万吨镁溴、6万吨硝酸钾等产品项目,扩大三聚氢氨、苯甲酸钠等生产规模。发展盐藻胡萝卜素等海洋保健制成品项目。以金水海洋食品科技园建设为核心,形成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加快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土地储备和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不断强化研发、孵化、产业化功能和金融、人才等服务支撑体系,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并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具有鲜明高新技术特点的产业集群。逐步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科技领航区,具有以人为本、资源聚集、生态良好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
(三)发展现代化滨海特色渔农业
发挥大城市、小农村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厂化、设施化、集约化,发展沿海都市型渔农业,构建现代化的渔农业产业结构,建成工厂化海水养殖及观光农业基地。
建设海珍品科研与繁养加工基地。建设海珍品现代化养殖科技园区,建成我区北方沿海较大的海洋渔业技术研发基地、工厂化繁养基地和加工配送供应基地。培育对虾、牙鲆鱼、河豚、三疣梭子蟹等优势品种,育苗规模达到20亿尾。开展浅海滩涂增养殖,在南部岸线建设海洋养殖滩涂生态修复区,到2010年采捕面积达到2.5万亩。积极扩大远洋捕捞渔业,远洋捕捞船只达到150艘。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依托天津华大生态科技示范园,建成珍稀食用菌研发、示范、科普、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扩大和完善海发、金豚、华大、融盛等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xxxx和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广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到2010年力争建成2家{gjj}产业化龙头项目,农户产业化经营达到80%以上。建设大型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区域载体和服务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构建规划统一、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协调的现代化公共产品供应和服务体系。
(一)支持港口建设
支持天津港建设,实施港内12个重点项目和港外22个配套项目,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东疆保税港。使天津港成为国际化深水大港、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和中国北方{zd0}的散货主干港。
开发建设临港工业区港区,以业主码头、生产性码头为主,扩建防波堤14公里,建设5万吨级航道,建设1—5万吨级杂货、液体化工和成品油码头泊位10个,形成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深化北塘港区规划研究,转型建设旅游港或其他专业性港口;合理开发海河内河港,以旅游观光和城市景观为主。
(二)完善交通体系
处理好疏港、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交通组织效率。支持疏港交通建设,配合建设黄万、蓟港铁路复线,构建津晋高速、京津塘高速二线等东西向公路主通道和海滨大道、唐津高速等南北向公路主通道,避免穿越中心城区,减小疏港运输对城市交通的压力。支持城际交通建设,配合建设京津塘城市高速铁路,形成北京到塘沽的快速通道;在海河南岸建设双向八车道的津滨大道,形成到市内六区新的交通大动脉。提高城市交通能力,建设三环路,构筑十横八纵的骨干路网框架。以桥梁建设为重点,建设于家堡、中环西路等过河通道,打通中环线和外环线,完成环线构建、互通立交和连接线建设,形成对内对外的便捷交通系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客运交通能力,推广大众式、清洁化、舒适型城市客运交通模式,加快建设停车设施;调整和完善公交线路,建设胡家园长途客运枢纽站,建设梁子、新河、新港、石油新村、北塘等公交中心站和换乘系统,公交线路总长度达到1200公里。
(三)提高供电、供热和供气能力
按互联网和辐射网两种模式设计,建设220KV变电站5座,新增变电容量2160MVA,建设110KV变电站10座,新增变电容量1000MVA,建设35KV变电站7座,新增变电容量280MVA,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用电需求。积极发展清洁型集中供热,充分发挥热电联产优势,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形成结构合理、能源节约、环保安全的供热体系,新建清洁环保型供热站6座。迁址新建10万立方米燃气新罐区,扩大用气范围,发展河南地区用户,延伸北塘地区供气。继续在城市主干道、迎宾干道、城市中心区实施管网入地工程。
(四)加快供排水建设
以建设节水型城市为目标,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和用水高效。供水水源近期以引滦水源为主,远期以南水北调为主。扩建改造新河水厂,新建临港工业区水厂。提高居民生活用水标准,发展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开发新型水源,充分利用水库蓄水调节用水,提供工业和绿化用水0.5亿立方米;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年利用淡化水0.3亿立方米;推广中水回用,年利用规模达到0.3亿立方米。提高城市排水能力,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和改造污水、雨水泵站39座,排水管道总长度达到610公里,污水出口能力达到4.82立方米/秒,雨水排放能力达到238.5立方米/秒。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实施整合型数字塘沽战略。构建三层空间结构、二面规范保障、一套支撑服务的321体系发展模式。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全数字立体信息网络,普及互联网、数字电视及IP电视应用,推进用户端三网融合。整合建立核心环路、公务环路、商务环路、公用环路四大网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整合信息化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营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创建电子政务示范区。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建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六、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
营造天蓝、水秀、路畅、居安的良好人居环境,形成港城特色明显、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品位,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生态环境优良、服务功能齐全的开放文明、宜居生态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
(一)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的规划原则,在景观设计上突出河海特色,在风格设计上突出生态优先和历史文化特征,在功能设计上突出空间形态、公共体系、交通体系和城市景观构架的合理布局,在系统设计上突出协调观念,着力解决海河南北差别城市中心区与城乡结合部差别。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在海河两岸进一步塑造生动和谐、优美舒展的濒水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构建配套齐全、运转高效的服务体系,营造港口特色突出的开放型城市风貌。妥善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强制性和灵活性,使城市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达到有机协调。
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南海路胜利路和海河下游主轴线,加快建设响螺湾、于家堡地区的商务商业中心,潮音寺和大沽炮台地区的休闲旅游中心,新港地区的国际性文化娱乐服务中心,蓝鲸岛地区的城市高品位生活示范中心。加快大沽、北塘、新河等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实施大规模改造,突出滨水风格和文化内涵,缩小与中心城区的发展落差。以美化、绿化、净化和序化为重点,加快市容环境改造和建设步伐。加快干线道路和节点标志物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标性建筑。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现代文明程度。
(二)改善居住条件
根据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规模和整体消费水平,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形成多样化、多档次的现代住宅结构,房屋竣工面积1000万平方米左右。推进城市住宅建设的成品化、环保化,建设节能型、集约利用资源型、与环境协调型的绿色生态住宅,完善休闲、娱乐、健身等公用设施。开展生态型家园创建活动,居民小区垃圾袋装化达到90%以上,旧小区物业管理达到70%以上。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小区通达率{bfb}
(三)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绿化建设。建设海河两岸生态绿化带。完善过境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临港工业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工业生态组团;建设森林公园、渔人码头、京津游艇海岸等旅游区生态组团;建设胡家园、新港等周边地区与中心城区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生态组团。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合理规划和建设精品广场、植物公园、街景绿地和社区游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绿化体系。加强湿地和滩涂保护。以三河口及临近海域、北塘水库、滨海湖、森林公园、芦苇场湿地为链条,建设北部湿地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在海滨旅游度假区以南,建设浅海滩涂生态增养殖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海洋渔业资源;在天津港、临港工业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盐生植被、滩涂湿地和河口生态,形成海岸带生态走廊;控制盐田开发利用,避免无序和过度开发,保留盐田湿地生态作用。
(四)治理环境污染
实施蓝天工程,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推进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供热等重点单位改燃气规划和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加强建筑施工扬尘和交通道路扬尘控制;强化煤堆、灰堆、料堆扬尘的治理;推动车辆排放控制水平的提高。实现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源浓度和总量双达标。实施碧水工程,实行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综合治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以上。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建成新河污水处理厂和南排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北塘污水处理厂、临港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推进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推进北塘排污河和大沽排污河治理工程,协调控制陆源污染,削减入海污染物的排放量。注重灌溉用水和饮用水源安全。实施安静工程,控制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噪声,创建安静居住小区。实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规范完善环境监测系统。全面提高陆域和海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
(五)加强城市管理
加强区域间规划协调和建设合作,确保滨海新区城市格局的舒展开阔、建筑形式的协调统一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加强土地管理和筹融资工作,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zd0}化。继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整合110119120122等应急部门,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城乡结合部常住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七、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把塘沽建成服务于新区发展的创新示范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和文体中心。
1、科技事业。实施“593”工程,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到2010年,政府科技三项经费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50%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研发与转化作用,搭建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平台,吸引和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和研发机构。不断壮大创业服务中心、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津滨科技园等孵化器,加强科技与生产的紧密联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海洋化工、海洋勘探开发、海洋生物、海珍品繁养加工技术。做大做强海洋科技产业,海洋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支持滨海特色渔农业形成规模,渔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渔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0%;发展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推进引才与引智并举的双引工程和公众技术素质培训工程,健全完善科技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全国科普示范区成果,建设科技馆和海洋科普馆。
2、教育事业。继续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完善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国际交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均衡化,争创天津市教育示范区。
加强基础教育。根据人口增长和居住分布情况,继续调整学校布局,加强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0所。实施名校工程,加强城乡学前教育,推进联合办园,新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协调幼小衔接,缩小区域和校际办学差距,小学市级示范校达到17所;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创建优质初中校6所,特色初中校3所,{gjj}示范高中校2所,市级重点高中校3所。实施名师工程,强化师德教育,端正教育思想,推进教师专业化,创新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4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85%以上,小学教师专科学历{bfb}。加强两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在学校、社区建设学生课余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教育救助工作,农村贫困学生实现两免一补,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优质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99.5%90%
加强职业教育。拓展办学空间,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办,开发新型专业,建设骨干专业,突出特色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把滨海职业学院发展成为具有国内{yl}水平的职业院校,办好{gjj}重点职校塘沽{dy}职业中专。
发展成人和社区教育。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广泛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建设全体居民包括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全面参与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10年,继续教育和培训年参与人数保持7万人次以上。
3、卫生事业。建立适应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疫病预控和医疗救助体系,缩小城乡间、人群间健康差异,延长居民健康预期寿命。
继续实施资源整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以综合性医院为核心、专科医院为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改造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20所。天津第五中心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完善设施建设,努力建成滨海新区医疗、抢救、科研、教学和交流中心;重建中医医院、安定医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康复服务,建成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建胡家园、新城镇、北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农村居民医疗防保和妇保体系,行政村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bfb}。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成塘沽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塘沽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级急需人才。加强医政管理,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医疗水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改进医德医风。
4、文化事业。新建一批高标准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大沽炮台遗址公园,重建塘沽图书馆,续建文化墙,新建档案馆和国际儿童交流中心。深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管理机制。积极发展版画刻字、近代历史教育等区域文化,构建独具魅力的文化环境。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文艺创作。进一步完善海门艺术节和滨海艺术节。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率先在全市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筹建天津北方电视台,把塘沽广播电视办成滨海新区核心媒体。
5、体育事业。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滨海体育中心、游泳馆、网球馆等体育设施,提高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的能力。办好塘沽体育学校,建设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成区、校两级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建成社区健身路径和园区400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覆盖率达到{bfb},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确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
(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公共支出对农村的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大力拓展农民就业和创业渠道,逐步完善社会事业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塘沽的城乡差别要得到明显改善,60%的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通过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政府推动,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产业聚集和建立宅基地置换机制,继续推进迁村并点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先行的基础上,高水平规划建设梁子、新城、胡北、普利达、馨桥园、北塘6大居住组团,形成新城镇、胡家园、北塘3个卫星城区。新城镇和胡家园卫星城建成生态优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城区。北塘卫星城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北部湿地生态保护区发展规划,建成海滨生态旅游休闲居住区。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城乡社会事业的均衡化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其中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实施农村富民工程,扩大农民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以蓝证为主的“351”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实行新增劳动力就业前劳动技能取证制度,建立村镇两级就业指导机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整合乡镇工业聚集区,加速农业产业化,多方式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就业方式转变。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保障农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三)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空间均衡和代际公平的理念,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1、人口适度增长。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巩固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9%,户籍人口年均出生率控制在8‰;按照城市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要求,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质量。
2.土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实现土地资源的有序、适度使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统一的土地变性和规划开发。严格执行海岸线和浅海滩涂开发利用的国家核准制度,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生活和生态岸线。建立规范严格的土地操作市场,提高土地使用集约化程度。
采取有力措施,节约水源和能源。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扩大海水直接利用,建立以水资源梯级利用、分质供水和循环利用相结合的水资源体系,海水、淡化水和中水利用比例达到30%。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制定重点行业用水定额标准,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17立方米,达到国内{lx1}水平。通过工艺技术改造,减少单位能源消耗量,推广高效燃煤技术,合理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再生绿色能源,形成节约高效的能源使用体系。
3、发展循环经济。结合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大投入,积极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能源节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以临港工业区为重点,建设具备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完善固体废物资源管理和交换机制,促进产业链延伸,通过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最终形成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以盐化工、氯碱化工为代表的海洋化工,及其下游衍生品的材料化工、精细化工共同联合组成的生态工业体系,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再利用。通过盐田整治和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整理、资源使用链、固体废物再利用结合起来。倡导公众爱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把资源综合利用转化为普遍的道德准则和广泛的社会行动。
 
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构建富有塘沽特色的文化品位高尚、生活居住高质量、创业就业多渠道、社会福利有保障的小康社会。注重低收入人口和弱势群体的需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1、全面深化社区建设。加快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增加社区投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健身场所、娱乐中心、图书馆室等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培育民间组织,发展慈善事业,增强社区帮扶功能。强化社区养老和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工作。深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和推动社区志愿者活动,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比重达到15%以上;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培育和谐的邻里关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2、提高居民就业和生活水平。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把就业和再就业列入政府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使劳动者都能得到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就业机会。采取灵活方式,让有就业能力的家庭消灭零就业。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培训率达到80%以上。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促进劳动和谐和共同富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监督,依法建立强制性劳动保障制度,建立可靠、稳定、规范的社保资金筹措运营和发放机制。强化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推进低保与再就业联动机制,提高对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水平。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和困难人群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建立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社会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以养老事业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工作,高标准建设塘沽老年庄园和老年大学,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完善社会优抚工作,健全军烈属、功勋人员、因公负伤人员的抚恤补助制度;深化双拥工作,做好退伍军人安置。改建塘沽区烈士陵园。
4、建设文明平安塘沽。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不断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文明塘沽,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进一步推进平安塘沽建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长期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减灾防灾、国防后备等配套联动的社会安全网,全面打造平安塘沽。
(二)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为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是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1、营造创新环境。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注重营造舆论环境,形成追求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氛围,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环境。xx束缚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完善技术、知识、专利参与分配的政策,推行技术骨干高薪制度,努力形成鼓励创新的分配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创业者的创造活动得到保护和支持。
2、重视人才。千方百计培养人才,不惜代价吸引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形成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和各尽其能的生动局面。建立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政府扶持基金制度,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健全人才市场监管机构,规范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发挥政府激励引导作用,实行政府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完善人才的引进、社会保障、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和家属就业等政策,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聚集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人才培育体系,形成政府调控、市场驱动、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终身学习体系。
(三)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营造公开、公证、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公平和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法治保障。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提高全区法治化水平,建设法治塘沽。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人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和就业等服务,使各类人员都能够享受公平的发展机会。
2、民主保障。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不断提高民主水平。完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广开基层民主的渠道。尊重人民代表的民主权利,广开人民代表监督管理的渠道。健全信访、仲裁、行政复议制度,形成规范和灵活的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机制,广开言论和民意表达的渠道。健全经济社会重大决策的专家评估制度、公示和听证制度,广开人民群众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加强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广开社会各阶层参政议政的渠道。
3、妇女儿童保护。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落实天津市塘沽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社会参与和发展机会,保障妇女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受侵害。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九、体制创新与扩大开放
按照滨海新区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塘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要先行先试,成为新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行政管理机制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做到职权法定;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问责制,使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局;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部门之间权限明晰,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形成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程序严谨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改革政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建设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整合行政办事机构,扩大和规范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建立跨部门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在滨海新区率先试行政府服务零收费改革。建设公信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深化财政和公共支出改革,完善招投标、政府采购、地产交易、产权市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财政支出和公共资源使用的透明度;严格政府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形成高效、及时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政府应对能力。
(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坚持有进有退、进退有序、以退为主原则,坚决退出不适宜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的领域。继续完善国资监管运营体系,设立企业改革基金,重点支持区属特困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完善国有产权流转机制,构筑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公用行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进程,吸引非国有资本进入,条件成熟的可以出让控股地位。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逐步由人事改革扩展到产权改革。继续支持驻塘国有大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
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使塘沽成为国有、个体私营、三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相互融合、竞相发展的先进地区。落实《塘沽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突破体制和政策障碍,支持私营经济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垄断行业,鼓励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嫁接改造调整,发展私营企业园区,促进私营经济做大做强。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增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
整合市场资源,建设金融、产权、技术、信息、人才、劳务等各类要素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区域市场体系,促进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各类企业提供竞争有序、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市场载体。完善市场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交易服务。健全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健康运行。
加快融资方式的改革,支持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灵活应用BOT、经营权转让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造国内外金融机构来塘条件,组建和引进一批金融租赁、投资基金、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动金融合作,实现各种金融业务的联动,建成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增强资金运营能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为企业融资、资金拆借和债券交易等提供服务。
(四)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全面提高城市总体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强化区域招商、规划招商、集群项目招商,注重重点区域招商,按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有选择的引进外资。注重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带动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引资新途径,大胆采用收购兼并、资产置换、产业投资基金、国外政府xx、证券融资等方式,提升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利用内资的层次和结构,实现内联引资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转移。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国内xxxx和民营资本的规模投资。扩大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沟通与合作,输出生产要素,带动国内其他地区扩大开放。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网络,提高招商实效,着力吸引世界500强等国际性大企业、大财团来塘投资。建立动态项目储备库,完善和统一招商政策,建立统一、高效的招商平台,提升塘沽整体开放形象。加强与大型企业合作,把大企业招商纳入全区总体工作,形成招商合力。
拓宽国际市场网络和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通过跨国经营实现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塘沽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办好乌兹别克塘沽工业园,开拓中亚和俄罗斯市场。扩大出口加工贸易,重点扶持一般贸易出口。培育出口主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发挥口岸作用,更多地吸纳腹地省市以多种方式与我区携手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积极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国际租赁等服务贸易。
 
    “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dy}个五年规划,也是滨海新区进入新一轮开发开放的{dy}个五年规划,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为全面实现滨海新区和塘沽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导意见和中共塘沽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为指导塘沽十一五期间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条件
十五以来,塘沽区委、区政府率领全区人民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五八十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部署,全面完成了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各项任务,十五计划圆满实现,为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实现增加值368亿元以上,占全市的经济比重为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50美元,提前5年实现天津市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区属生产总值完成89亿元,年均增长23.5%。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完成区级收入13.1亿元,是十五计划目标的1.8倍。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航运、造船、制盐、海洋化工、海洋石油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精细化工、现代食品、海洋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解放路和新洋市场商业步行街的建成,奠定了我区在滨海新区商贸中心的地位;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健康成长,2005年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3倍和2.4倍;工厂化、集约化为特色的现代渔农业不断发展。
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区属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49亿美元,是九五1.6倍,内资实际到位额91.1亿元,是九五7.4倍。2005年外贸出口额达到3.15亿美元,年均增长40.3%,是十五计划目标的2.6倍。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48亿元,三级财政税收7亿元;临港工业区完成填海造陆12.1平方公里,2个万吨级码头开工,疏通航道7公里,韩国LG公司、台湾见龙机构、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相继落户。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亿元,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内环线全线贯通,外环线基本形成;海河大桥、滨海立交桥、政通立交桥、机场街高架桥、津塘公路高架桥等相继建成。公交线路总长达到862.5公里。城市热化率达到82%。城镇居民气化率达到95%。城区主要迎宾干道和街区主干道完成改造并基本实现管线入地。信息化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电子商务积极推进。
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建成了海河外滩公园、世纪广场、红三角广场、绿岛园等一批公共活动场所,完成了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和铁西路、福州道、高速公路延长线等一批主干道绿化工程,60余个旧住宅小区得到整修美化,新增绿地162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启动建设了新河污水处理厂、南排河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设施,清理煤炭仓储场70余家,完成碱渣山治理,建成了紫云公园,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1.4%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区。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区。建成了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创建了塘沽一中和紫云中学两所示范中学、二中心小学和贻成小学两所模范小学,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塘沽医院成为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新建了传染病医院、口腔医院和中心血站,扩建了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塘沽大剧院、博物馆、文化墙等新扩建文体设施投入使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zd1}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建成了人才劳动力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政府职能转变明显,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规范运转。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32元,位居全市前列。
回顾过去的五年,塘沽人民同舟共济,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塘沽发展的新路子,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建设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区经济总量和区属经济总量分别达到九五末的2.9倍和3.4倍;坚持区域联合与协作,中央、市属和区属经济互为补充、融合发展,共同组成了塘沽区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坚持建设滨海新区的大局,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面貌改造,过去的五年成为塘沽城市功能提升最快、城市环境变化{zd0}、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社会事业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塘沽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
塘沽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产业和城市布局还不xx合理;土地、水电等资源、能源制约因素加大;区属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分工和合作机制仍不健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克服和解决。
 
二、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把滨海新区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地处滨海新区核心位置的塘沽创造了{zd0}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地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塘沽新的历史性飞跃。
(一)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塘沽区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方针是: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牢把握滨海新区新一轮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功能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观念,以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模式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富民强区,建设服务型开放性城市,构建现代化和谐新塘沽,促进滨海新区大发展。
按照上述方针,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个党执政兴国的{dy}要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进步。
2、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与实践,先行先试,努力破除体制性障碍,重点推进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以改革创新促进开发开放。
3、坚持走服务型开放性发展道路。发挥塘沽城市功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并服务于滨海新区整体发展,在服务中谋发展。进一步推进xxx的对内对外开放,聚集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与国际接轨。
4、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与经济功能区、驻塘大企业的联动发展,着力推进城镇与乡村的联动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城乡差别海河南北差别城市中心区与城乡结合部差别三大突出矛盾。
5、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善居住、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生活条件。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劳动就业条件,增强社会保障和救助能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成才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6、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发展循环经济,维护生态平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塘沽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临港产业和海洋产业聚集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开放文明、宜居生态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到2020年,把塘沽建成海洋和港口特色突出、技术{lx1}、服务配套、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合区域,建成港城一体、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发展持续、代表滨海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区,在全市、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全区经济社会主要战略目标是:
——经济发展达到国内{lx1}水平。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区级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500亿元。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营造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内外资100亿美元。2010年外贸出口总值达到35亿美元。
区属国有资本基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公益性、公用事业性公司完成改制。基本完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城市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300亿元,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685公里,全区居民气化率达到{bfb},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水厂供水能力达到54万立方米/日;全区城市化率达到96%以上。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大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单位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以上。创建{gjj}园林和生态城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中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千人病床数6张,全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城镇各类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城市居民和农村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16000元以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三、空间布局
依据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构建塘沽区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衔接、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结构。
(一)发展方向
在空间发展方向上,坚持突出中心,拓展两翼,开发河海,向西延伸的总体思路。
突出中心,集中力量建设好滨海新区中心商业商务区。按照塑造现代化港口城市标志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塘沽中心城区建设,做到一年做准备,三年成框架,五年出形象。全面提升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形成优良的居住体系、高品质的景观体系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体系。
拓展两翼,向南北两翼舒展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空间。以中心城区和港口为龙头,向南重点建设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京津游艇海岸旅游景区,预留生活发展空间,远期建设临海新城。向北重点建设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滨海湖(黄港水库)、北塘水库等水系和森林公园为重点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宁车沽大型下沉式水库,形成新的调节水源;保留北塘生活亲水岸线,建设海滨民俗特色的休闲旅游居住区。
开发河海,以海河、海洋的开发带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海河自中环西路过河通道至入海口为生活旅游岸线,逐步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和岸线资源,在北部建设集原生态保护、旅游生活为重点的功能带;在中部建设现代航运物流功能带;在南部建设集工业、旅游、生活、养殖、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带。
向西延伸,开发塘沽西部地区,密切与天津市中心的联系。在中心城区和南北两翼发展的基础上,自东向西逐步开发塘沽西部地区。向海河上游延伸生态居住功能,预留城市发展空间。沿津塘公路、津滨高速公路,靠近城市外环线,建设集散贸易带和物流加工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步向西拓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城市布局
未来5—15年构建塘沽一个中心区,四个卫星城为架构的城市发展体系,人口规模100—180万人。
    “一个中心区为塘沽中心城区,北起京津塘高速公路延长线,南至津沽路,西起车站北路、河南路,东至海防路,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0—80万人。
四个卫星城包括:在城市北部建设北塘卫星城,占地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20万人;在城市西部海河北岸建设胡家园卫星城,占地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40万人;在城市西部海河南岸建设新城镇卫星城,占地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20万人。在南部远期建设临海新城,人口规模20万人左右。
(三)产业布局
1、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为50平方公里,建成全市重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基地。海洋石油外国中小企业工业园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域的延伸发展,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临港工业区。十一五期间完成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远期开发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gjj}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十一五期间完成天津碱厂、新港船厂向临港工业区的搬迁;为大沽化工厂新厂区建设创造条件。
3、中心商务商业区。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响螺湾、于家堡、新港船厂、蓝鲸岛、东西沽等地区,建设滨海新区服务于环渤海的金融贸易信息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生态居住中心。
4、海滨休闲旅游区。包括京津游艇海岸旅游景区、港湾旅游观光区、北塘旅游区、海河下游观光带等,面积40平方公里。打造滨海黄金休闲旅游目的地。
5、西部产业拓展区。充分利用港口和交通优势,在城市西部靠近外环线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生产生活资料物流区和物流加工区。
6、滨海都市渔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重点发展海水工厂化养殖和食用菌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加工等主导产业。
 
四、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结合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按照提升三产、做大二产、优化一产的思路,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开发临港经济、海洋经济、海河经济为主导,以壮大民营经济为依托,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形成八大产业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
围绕滨海新区北方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升地区载体功能、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航运服务业、商务贸易与滨海旅游服务业、城市房地产与生活服务业三大支柱行业,建设港口综合物流、休闲娱乐及滨海旅游服务两个基地,形成港口特色突出、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综合实力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构建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
1、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天津港货物集散优势和塘沽区服务优势,建设物流设施,培育物流市场,完善区域综合物流网络,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优良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支持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建设,治理散货物流中心环境,向物流园区导入和延伸各类服务职能,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国际化、规范化服务;加快塘沽西部物流基地和物流加工基地的建设,延长物流供应、采购、配送、加工产业链条,努力促进物流节点本地化。培育有规模的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企业纳入国际采购供应链,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资源。吸引更多的跨国物流公司落户塘沽,加快实现本土化经营。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发展物流服务业,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货物受托、通关、配载、配送、查询、管理的全程信息化服务。
2、发展商品流通业。完善布局和设施建设,以经营集约化、营销现代化、市场国际化为目标,建设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现代化商业流通中心,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左右。
继续完善解放路商业街和海河外滩公园及周边的商业设施,加快建设响螺湾商贸旅游区,尽快形成海河南北两岸的景观呼应和功能配套;改善新洋市场经营环境,保持经营特色,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不断提高知名度和辐射能力。完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网络,推动新型便民商业网点进社区。以建设北方重要商品集散地为目标,构建功能完善、辐射广泛、特色突出的大出大进的市场体系。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扩大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3、发展旅游业。发挥河海交汇的优势,构建渔民风俗、海洋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湿地、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业服务体系。到2010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
构筑一廊一带两圈的旅游布局,突出四大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建设八大旅游项目。一廊即沿海蓝色旅游走廊一带即海河下游大沽烟云爱国主义教育景观带;两圈即城市中心区的现代商贸旅游圈和北部湿地生态旅游圈。突出海滨风情湿地生态历史文化都市新貌四大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建设京津游艇海岸旅游景区、响螺湾旅游区、北塘渔人码头、滨海森林公园、潮音寺民俗区、大沽炮台遗址公园、滨海湖生态风景旅游区、南窑岛休闲娱乐度假区八大项目。搞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一批档次齐全的星级酒店和休闲娱乐场所,完善旅游区道路、公交专线、停车场、餐饮卫生等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4、发展金融贸易和中介服务业。配合滨海新区现代化工业基地、国际深水大港的建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参与产业分工和流通链构建,培育港城特色突出、服务设施完备、网络沟通快捷、运作高效规范的金融贸易商务服务中心。
拓展港口贸易,加快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发展。优化环境,吸引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信息和中介机构,积极为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来塘创业提供条件,推动会计、审计、律师、评估、公证、仲裁、技术检测和认证等中介机构的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做好于家堡地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区的对接,建成集商务办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会务会展和xx住宅为一体的金融商务中心区。在海河大桥以东,通过新港船厂搬迁,建设面向国际海员和海外游客的国际性消费娱乐中心区。
5、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鼓励公益性民间组织进入社区,鼓励社会力量承办各类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及区、街、居三级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各级社区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各类社区服务培训及认证,推进社区服务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以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为主导,发展壮大海洋油气勘探开采业、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业、船舶与装备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提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海洋油气开采、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船舶修造与服务、装备制造及加工、高新技术研发与转化五个基地,形成塘沽工业规范有序、布局科学、生产集约、生态优良的发展格局。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超过25%
1、建设{gjj}化工基地。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以技术现代化、装置大型化、布局集中化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油气开采、原盐生产、石油和海洋化工等支柱型产业,成为滨海新区{gjj}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气开采和原盐生产。提高勘探水平,加快原油资源开发,重点扩大渤海油田生产能力。2010年前,在渤海海域新建10个以上海上油气田,原油产量力争达到2000万吨以上。长芦海晶集团保持120万吨原盐的生产规模,建立食用盐加工基地,2010年达到20万吨的生产能力。
石油和海洋化工。发挥临港成本优势,积极争取在临港工业区建设100万吨乙烯、1500万吨炼油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天津碱厂形成60万吨重质纯碱、80万吨氯化氨、18万吨丁辛醇等生产能力。大沽化工厂形成10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聚苯乙烯、55万吨苯乙烯等生产能力。
加快建设临港工业区,建成以炼化项目为龙头,以石油和海洋化工业、造船及装备制造业和其他临港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gjj}生态工业园区,成为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带{gjj}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建设船舶与装备制造基地。以新港船厂和新河重工为依托,加速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建设修造船坞30万吨级2座、20万吨级1座、10万吨级2座、5万吨级1座。建成华北地区规模较大、国内{yl}的修造船基地。
支持中海工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海上平台及石油开采装备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港口施工和港口作业装备制造业;积极为滨海新区{gjj}石化基地建设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石油和海洋化工装备制造业;支持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业。
3、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挥临海、临港的资源优势,巩固壮大海洋石油勘察、海洋石油工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精细化工、海水淡化、海洋食品、海洋生物与制药等新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支持长芦海晶集团25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海水综合利用基地。支持13万吨镁溴、6万吨硝酸钾等产品项目,扩大三聚氢氨、苯甲酸钠等生产规模。发展盐藻胡萝卜素等海洋保健制成品项目。以金水海洋食品科技园建设为核心,形成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加快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土地储备和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不断强化研发、孵化、产业化功能和金融、人才等服务支撑体系,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并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具有鲜明高新技术特点的产业集群。逐步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科技领航区,具有以人为本、资源聚集、生态良好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
(三)发展现代化滨海特色渔农业
发挥大城市、小农村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厂化、设施化、集约化,发展沿海都市型渔农业,构建现代化的渔农业产业结构,建成工厂化海水养殖及观光农业基地。
建设海珍品科研与繁养加工基地。建设海珍品现代化养殖科技园区,建成我区北方沿海较大的海洋渔业技术研发基地、工厂化繁养基地和加工配送供应基地。培育对虾、牙鲆鱼、河豚、三疣梭子蟹等优势品种,育苗规模达到20亿尾。开展浅海滩涂增养殖,在南部岸线建设海洋养殖滩涂生态修复区,到2010年采捕面积达到2.5万亩。积极扩大远洋捕捞渔业,远洋捕捞船只达到150艘。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依托天津华大生态科技示范园,建成珍稀食用菌研发、示范、科普、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扩大和完善海发、金豚、华大、融盛等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xxxx和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广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到2010年力争建成2家{gjj}产业化龙头项目,农户产业化经营达到80%以上。建设大型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区域载体和服务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构建规划统一、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协调的现代化公共产品供应和服务体系。
(一)支持港口建设
支持天津港建设,实施港内12个重点项目和港外22个配套项目,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东疆保税港。使天津港成为国际化深水大港、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和中国北方{zd0}的散货主干港。
开发建设临港工业区港区,以业主码头、生产性码头为主,扩建防波堤14公里,建设5万吨级航道,建设1—5万吨级杂货、液体化工和成品油码头泊位10个,形成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深化北塘港区规划研究,转型建设旅游港或其他专业性港口;合理开发海河内河港,以旅游观光和城市景观为主。
(二)完善交通体系
处理好疏港、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交通组织效率。支持疏港交通建设,配合建设黄万、蓟港铁路复线,构建津晋高速、京津塘高速二线等东西向公路主通道和海滨大道、唐津高速等南北向公路主通道,避免穿越中心城区,减小疏港运输对城市交通的压力。支持城际交通建设,配合建设京津塘城市高速铁路,形成北京到塘沽的快速通道;在海河南岸建设双向八车道的津滨大道,形成到市内六区新的交通大动脉。提高城市交通能力,建设三环路,构筑十横八纵的骨干路网框架。以桥梁建设为重点,建设于家堡、中环西路等过河通道,打通中环线和外环线,完成环线构建、互通立交和连接线建设,形成对内对外的便捷交通系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客运交通能力,推广大众式、清洁化、舒适型城市客运交通模式,加快建设停车设施;调整和完善公交线路,建设胡家园长途客运枢纽站,建设梁子、新河、新港、石油新村、北塘等公交中心站和换乘系统,公交线路总长度达到1200公里。
(三)提高供电、供热和供气能力
按互联网和辐射网两种模式设计,建设220KV变电站5座,新增变电容量2160MVA,建设110KV变电站10座,新增变电容量1000MVA,建设35KV变电站7座,新增变电容量280MVA,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用电需求。积极发展清洁型集中供热,充分发挥热电联产优势,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形成结构合理、能源节约、环保安全的供热体系,新建清洁环保型供热站6座。迁址新建10万立方米燃气新罐区,扩大用气范围,发展河南地区用户,延伸北塘地区供气。继续在城市主干道、迎宾干道、城市中心区实施管网入地工程。
(四)加快供排水建设
以建设节水型城市为目标,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和用水高效。供水水源近期以引滦水源为主,远期以南水北调为主。扩建改造新河水厂,新建临港工业区水厂。提高居民生活用水标准,发展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开发新型水源,充分利用水库蓄水调节用水,提供工业和绿化用水0.5亿立方米;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年利用淡化水0.3亿立方米;推广中水回用,年利用规模达到0.3亿立方米。提高城市排水能力,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和改造污水、雨水泵站39座,排水管道总长度达到610公里,污水出口能力达到4.82立方米/秒,雨水排放能力达到238.5立方米/秒。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实施整合型数字塘沽战略。构建三层空间结构、二面规范保障、一套支撑服务的321体系发展模式。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全数字立体信息网络,普及互联网、数字电视及IP电视应用,推进用户端三网融合。整合建立核心环路、公务环路、商务环路、公用环路四大网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整合信息化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营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创建电子政务示范区。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建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六、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
营造天蓝、水秀、路畅、居安的良好人居环境,形成港城特色明显、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品位,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生态环境优良、服务功能齐全的开放文明、宜居生态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
(一)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的规划原则,在景观设计上突出河海特色,在风格设计上突出生态优先和历史文化特征,在功能设计上突出空间形态、公共体系、交通体系和城市景观构架的合理布局,在系统设计上突出协调观念,着力解决海河南北差别城市中心区与城乡结合部差别。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在海河两岸进一步塑造生动和谐、优美舒展的濒水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构建配套齐全、运转高效的服务体系,营造港口特色突出的开放型城市风貌。妥善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强制性和灵活性,使城市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达到有机协调。
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南海路胜利路和海河下游主轴线,加快建设响螺湾、于家堡地区的商务商业中心,潮音寺和大沽炮台地区的休闲旅游中心,新港地区的国际性文化娱乐服务中心,蓝鲸岛地区的城市高品位生活示范中心。加快大沽、北塘、新河等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实施大规模改造,突出滨水风格和文化内涵,缩小与中心城区的发展落差。以美化、绿化、净化和序化为重点,加快市容环境改造和建设步伐。加快干线道路和节点标志物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标性建筑。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现代文明程度。
(二)改善居住条件
根据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规模和整体消费水平,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形成多样化、多档次的现代住宅结构,房屋竣工面积1000万平方米左右。推进城市住宅建设的成品化、环保化,建设节能型、集约利用资源型、与环境协调型的绿色生态住宅,完善休闲、娱乐、健身等公用设施。开展生态型家园创建活动,居民小区垃圾袋装化达到90%以上,旧小区物业管理达到70%以上。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小区通达率{bfb}
(三)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绿化建设。建设海河两岸生态绿化带。完善过境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临港工业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工业生态组团;建设森林公园、渔人码头、京津游艇海岸等旅游区生态组团;建设胡家园、新港等周边地区与中心城区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生态组团。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合理规划和建设精品广场、植物公园、街景绿地和社区游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绿化体系。加强湿地和滩涂保护。以三河口及临近海域、北塘水库、滨海湖、森林公园、芦苇场湿地为链条,建设北部湿地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在海滨旅游度假区以南,建设浅海滩涂生态增养殖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海洋渔业资源;在天津港、临港工业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盐生植被、滩涂湿地和河口生态,形成海岸带生态走廊;控制盐田开发利用,避免无序和过度开发,保留盐田湿地生态作用。
(四)治理环境污染
实施蓝天工程,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推进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供热等重点单位改燃气规划和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加强建筑施工扬尘和交通道路扬尘控制;强化煤堆、灰堆、料堆扬尘的治理;推动车辆排放控制水平的提高。实现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源浓度和总量双达标。实施碧水工程,实行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综合治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以上。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建成新河污水处理厂和南排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北塘污水处理厂、临港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推进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推进北塘排污河和大沽排污河治理工程,协调控制陆源污染,削减入海污染物的排放量。注重灌溉用水和饮用水源安全。实施安静工程,控制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噪声,创建安静居住小区。实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规范完善环境监测系统。全面提高陆域和海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
(五)加强城市管理
加强区域间规划协调和建设合作,确保滨海新区城市格局的舒展开阔、建筑形式的协调统一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加强土地管理和筹融资工作,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zd0}化。继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整合110119120122等应急部门,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城乡结合部常住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七、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把塘沽建成服务于新区发展的创新示范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和文体中心。
1、科技事业。实施“593”工程,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到2010年,政府科技三项经费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50%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研发与转化作用,搭建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平台,吸引和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和研发机构。不断壮大创业服务中心、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津滨科技园等孵化器,加强科技与生产的紧密联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海洋化工、海洋勘探开发、海洋生物、海珍品繁养加工技术。做大做强海洋科技产业,海洋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支持滨海特色渔农业形成规模,渔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渔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0%;发展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推进引才与引智并举的双引工程和公众技术素质培训工程,健全完善科技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全国科普示范区成果,建设科技馆和海洋科普馆。
2、教育事业。继续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完善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国际交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均衡化,争创天津市教育示范区。
加强基础教育。根据人口增长和居住分布情况,继续调整学校布局,加强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0所。实施名校工程,加强城乡学前教育,推进联合办园,新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协调幼小衔接,缩小区域和校际办学差距,小学市级示范校达到17所;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创建优质初中校6所,特色初中校3所,{gjj}示范高中校2所,市级重点高中校3所。实施名师工程,强化师德教育,端正教育思想,推进教师专业化,创新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4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85%以上,小学教师专科学历{bfb}。加强两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在学校、社区建设学生课余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教育救助工作,农村贫困学生实现两免一补,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优质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99.5%90%
加强职业教育。拓展办学空间,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办,开发新型专业,建设骨干专业,突出特色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把滨海职业学院发展成为具有国内{yl}水平的职业院校,办好{gjj}重点职校塘沽{dy}职业中专。
发展成人和社区教育。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广泛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建设全体居民包括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全面参与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10年,继续教育和培训年参与人数保持7万人次以上。
3、卫生事业。建立适应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疫病预控和医疗救助体系,缩小城乡间、人群间健康差异,延长居民健康预期寿命。
继续实施资源整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以综合性医院为核心、专科医院为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改造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20所。天津第五中心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完善设施建设,努力建成滨海新区医疗、抢救、科研、教学和交流中心;重建中医医院、安定医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康复服务,建成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建胡家园、新城镇、北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农村居民医疗防保和妇保体系,行政村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bfb}。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成塘沽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塘沽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级急需人才。加强医政管理,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医疗水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改进医德医风。
4、文化事业。新建一批高标准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大沽炮台遗址公园,重建塘沽图书馆,续建文化墙,新建档案馆和国际儿童交流中心。深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管理机制。积极发展版画刻字、近代历史教育等区域文化,构建独具魅力的文化环境。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文艺创作。进一步完善海门艺术节和滨海艺术节。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率先在全市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筹建天津北方电视台,把塘沽广播电视办成滨海新区核心媒体。
5、体育事业。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滨海体育中心、游泳馆、网球馆等体育设施,提高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的能力。办好塘沽体育学校,建设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成区、校两级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建成社区健身路径和园区400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覆盖率达到{bfb},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确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
(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公共支出对农村的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大力拓展农民就业和创业渠道,逐步完善社会事业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塘沽的城乡差别要得到明显改善,60%的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通过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政府推动,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产业聚集和建立宅基地置换机制,继续推进迁村并点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先行的基础上,高水平规划建设梁子、新城、胡北、普利达、馨桥园、北塘6大居住组团,形成新城镇、胡家园、北塘3个卫星城区。新城镇和胡家园卫星城建成生态优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城区。北塘卫星城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北部湿地生态保护区发展规划,建成海滨生态旅游休闲居住区。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城乡社会事业的均衡化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其中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实施农村富民工程,扩大农民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以蓝证为主的“351”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实行新增劳动力就业前劳动技能取证制度,建立村镇两级就业指导机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整合乡镇工业聚集区,加速农业产业化,多方式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就业方式转变。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保障农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三)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空间均衡和代际公平的理念,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1、人口适度增长。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巩固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9%,户籍人口年均出生率控制在8‰;按照城市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要求,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质量。
2.土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实现土地资源的有序、适度使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统一的土地变性和规划开发。严格执行海岸线和浅海滩涂开发利用的国家核准制度,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生活和生态岸线。建立规范严格的土地操作市场,提高土地使用集约化程度。
采取有力措施,节约水源和能源。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扩大海水直接利用,建立以水资源梯级利用、分质供水和循环利用相结合的水资源体系,海水、淡化水和中水利用比例达到30%。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制定重点行业用水定额标准,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17立方米,达到国内{lx1}水平。通过工艺技术改造,减少单位能源消耗量,推广高效燃煤技术,合理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再生绿色能源,形成节约高效的能源使用体系。
3、发展循环经济。结合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大投入,积极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能源节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以临港工业区为重点,建设具备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完善固体废物资源管理和交换机制,促进产业链延伸,通过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最终形成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以盐化工、氯碱化工为代表的海洋化工,及其下游衍生品的材料化工、精细化工共同联合组成的生态工业体系,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再利用。通过盐田整治和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整理、资源使用链、固体废物再利用结合起来。倡导公众爱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把资源综合利用转化为普遍的道德准则和广泛的社会行动。
 
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构建富有塘沽特色的文化品位高尚、生活居住高质量、创业就业多渠道、社会福利有保障的小康社会。注重低收入人口和弱势群体的需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1、全面深化社区建设。加快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增加社区投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健身场所、娱乐中心、图书馆室等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培育民间组织,发展慈善事业,增强社区帮扶功能。强化社区养老和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工作。深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和推动社区志愿者活动,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比重达到15%以上;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培育和谐的邻里关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2、提高居民就业和生活水平。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把就业和再就业列入政府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使劳动者都能得到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就业机会。采取灵活方式,让有就业能力的家庭消灭零就业。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培训率达到80%以上。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促进劳动和谐和共同富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监督,依法建立强制性劳动保障制度,建立可靠、稳定、规范的社保资金筹措运营和发放机制。强化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推进低保与再就业联动机制,提高对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水平。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和困难人群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建立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社会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以养老事业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工作,高标准建设塘沽老年庄园和老年大学,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完善社会优抚工作,健全军烈属、功勋人员、因公负伤人员的抚恤补助制度;深化双拥工作,做好退伍军人安置。改建塘沽区烈士陵园。
4、建设文明平安塘沽。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不断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文明塘沽,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进一步推进平安塘沽建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长期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减灾防灾、国防后备等配套联动的社会安全网,全面打造平安塘沽。
(二)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为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是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1、营造创新环境。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注重营造舆论环境,形成追求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氛围,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环境。xx束缚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完善技术、知识、专利参与分配的政策,推行技术骨干高薪制度,努力形成鼓励创新的分配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创业者的创造活动得到保护和支持。
2、重视人才。千方百计培养人才,不惜代价吸引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形成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和各尽其能的生动局面。建立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政府扶持基金制度,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健全人才市场监管机构,规范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发挥政府激励引导作用,实行政府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完善人才的引进、社会保障、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和家属就业等政策,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聚集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人才培育体系,形成政府调控、市场驱动、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终身学习体系。
(三)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营造公开、公证、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公平和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法治保障。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提高全区法治化水平,建设法治塘沽。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人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和就业等服务,使各类人员都能够享受公平的发展机会。
2、民主保障。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不断提高民主水平。完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广开基层民主的渠道。尊重人民代表的民主权利,广开人民代表监督管理的渠道。健全信访、仲裁、行政复议制度,形成规范和灵活的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机制,广开言论和民意表达的渠道。健全经济社会重大决策的专家评估制度、公示和听证制度,广开人民群众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加强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广开社会各阶层参政议政的渠道。
3、妇女儿童保护。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落实天津市塘沽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社会参与和发展机会,保障妇女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受侵害。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九、体制创新与扩大开放
按照滨海新区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塘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要先行先试,成为新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行政管理机制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做到职权法定;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问责制,使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局;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部门之间权限明晰,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形成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程序严谨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改革政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建设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整合行政办事机构,扩大和规范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建立跨部门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在滨海新区率先试行政府服务零收费改革。建设公信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深化财政和公共支出改革,完善招投标、政府采购、地产交易、产权市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财政支出和公共资源使用的透明度;严格政府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形成高效、及时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政府应对能力。
(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坚持有进有退、进退有序、以退为主原则,坚决退出不适宜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的领域。继续完善国资监管运营体系,设立企业改革基金,重点支持区属特困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完善国有产权流转机制,构筑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公用行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进程,吸引非国有资本进入,条件成熟的可以出让控股地位。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逐步由人事改革扩展到产权改革。继续支持驻塘国有大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
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使塘沽成为国有、个体私营、三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相互融合、竞相发展的先进地区。落实《塘沽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突破体制和政策障碍,支持私营经济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垄断行业,鼓励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嫁接改造调整,发展私营企业园区,促进私营经济做大做强。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增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
整合市场资源,建设金融、产权、技术、信息、人才、劳务等各类要素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区域市场体系,促进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各类企业提供竞争有序、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市场载体。完善市场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交易服务。健全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健康运行。
加快融资方式的改革,支持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灵活应用BOT、经营权转让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造国内外金融机构来塘条件,组建和引进一批金融租赁、投资基金、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动金融合作,实现各种金融业务的联动,建成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增强资金运营能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为企业融资、资金拆借和债券交易等提供服务。
(四)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全面提高城市总体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强化区域招商、规划招商、集群项目招商,注重重点区域招商,按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有选择的引进外资。注重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带动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引资新途径,大胆采用收购兼并、资产置换、产业投资基金、国外政府xx、证券融资等方式,提升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利用内资的层次和结构,实现内联引资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转移。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国内xxxx和民营资本的规模投资。扩大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沟通与合作,输出生产要素,带动国内其他地区扩大开放。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网络,提高招商实效,着力吸引世界500强等国际性大企业、大财团来塘投资。建立动态项目储备库,完善和统一招商政策,建立统一、高效的招商平台,提升塘沽整体开放形象。加强与大型企业合作,把大企业招商纳入全区总体工作,形成招商合力。
拓宽国际市场网络和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通过跨国经营实现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塘沽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办好乌兹别克塘沽工业园,开拓中亚和俄罗斯市场。扩大出口加工贸易,重点扶持一般贸易出口。培育出口主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发挥口岸作用,更多地吸纳腹地省市以多种方式与我区携手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积极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国际租赁等服务贸易。
 
    “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dy}个五年规划,也是滨海新区进入新一轮开发开放的{dy}个五年规划,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为全面实现滨海新区和塘沽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郑重声明:资讯 【天津市塘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