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13——厦门名人故居(一)

八卦楼:

 

 

八卦楼是厦门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也是厦门近代时期建筑的代表,其颇具代表性的伊斯兰风格穹顶成为引导船舶进出厦门港的航标。八卦楼建于1907年,最初的主人是台湾人林鹤寿,《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林鹤寿随父定居鼓浪屿,做起了钱庄生意。林鹤寿选址位于笔架山麓的一块地皮,立志修建一座能够纵览厦门,环视鼓浪屿的别墅。得知消息后,曾经得到林鹤寿资助的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主动提出设计别墅。郁约翰原来学过土木工程专业,对房屋设计略知一二,虽然非专业设计师,但正是这一劣势成就了八卦楼融汇中西的设计风格。

在主体设计上,八卦楼采用了哥特式教堂常用的巴西利卡十字型,四面均可出入。四周的立柱为爱奥尼克式和多立克式两种,柱间饰有石梁和各种精致的线脚。屋顶的穹顶坐在八边形的塔楼上,据说是仿照了巴勒斯坦的阿克萨清真寺的造型。

八卦楼的确壮观,但如此浩大的工程也把林鹤寿拖垮了。由于郁约翰的设计在当地市面上难觅材料,需要特别加工,资金也是一再追加,工程是时断时续。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林鹤寿不得不宣告破产,八卦楼也成了一座烂尾楼。1924年,八卦楼前挂出了日本“旭瀛书院”的牌子,抗战爆发后,日本侨民撤出,八卦楼人去楼空。厦门沦陷后,这里成为难民收容所。抗战胜利后,政府接管了八卦楼,并改作厦门大学文学院的新生院。厦门解放后,八卦楼已经是满目疮痍,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重建,1954年竣工,在此开办了鹭潮美术学校。1958年,厦门市科委迁入,并在这里开办了中医学校和业余科技学校。后来,这里成为计算机厂、电子研究所的办公场所,1983年,八卦楼进行彻底翻建,改为博物馆至今。

 

 

 

 

 

黄荣远堂别墅:

黄荣远堂是越南华侨黄文华父子开办的房地产公司,黄文华是福建南安人,生于1855年,早年移居越南,因开发荒地致富。鼓浪屿黄荣远堂别墅位于福建路32号,原为菲律宾富商施光从的别墅,1937年别墅转到了黄仲训的名下,后来黄仲训又把别墅转给了小弟弟黄仲评。

别墅是一座三层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一二层采用西式建筑的构件,入口处设有二层高的弧形门厅,使用四颗巨大的多立克石柱支撑,具有古罗马建筑的沧桑感。墙面上开造型各异的窗户,有尖拱形、矩形和半圆拱形,二层设有外挑阳台,围铁质护栏。底层墙壁上刻水平横槽,右侧楼体为圆柱形,丰富了立面的构图。二层上方建有宝瓶型的女儿墙,刷成墨绿色,具有中式风格。三层的楼体从中向边缘以阶梯式展开,辅以立柱和女儿墙装饰。庭院中央设有水池假山,在前方还修有休憩观景的亭榭。

 

 

 

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42号,是鼓浪屿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建筑群,其汇聚了多种建筑风格,也堪称鼓浪屿之最。海天堂构的主人是福建晋江人黄秀烺,黄秀烺生于1859年,自幼父母双亡,与二兄秉猷辗转宁波、香港等地经商。二兄去世后,黄秀烺前往菲律宾,初在同乡开办的店中当记账员,后得到林姓巨富的支持,开展商贸活动。经过艰苦创业,终于成了富商。1899年回国后,在厦门开办了“炳记商行”,并定居在鼓浪屿。清末因向朝廷捐款,御封“二品中宪大夫”。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黄秀烺与同乡黄念忆合建了五幢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并成为海天堂构。五座建筑布局严整,按照中轴对称,中楼居中,在其前方和左右并列着其他四座建筑。入口处门楼体现了福建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门楼为亭状,高二层,屋顶为双层垂檐斗拱样式,屋脊的角上饰有兽纹。入口大门为石库门造型,两侧蹲着雄师。门楣正面的匾额上刻有“海天堂构”,背面刻有“鹿礁千顷”。

 

 

 

 

 

 

 

 

中楼是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立面采用三段式构图,基座周围通透,利于防潮、防热,主入口设在首层正中,下设双坡台阶。首层和二层为四面外廊式风格,外墙和廊间的方柱用红砖砌筑,白灰勾缝。建筑的门、窗、廊、厅的楣上饰有水泥透雕挂落飞罩,所有檐角均装饰缠枝花卉或展翅雄鹰,挑梁雀替均塑有龙凤挂落。建筑正厅四个垂住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相对,外廊上以斗拱装饰外沿,窗外设有木质百叶。屋顶为中国宫殿样式,歇山挑檐,四角飞檐,屋脊上饰有龙纹,正中的尖顶上还安放了一个宝葫芦。屋顶从内部看形成了八边形藻井,井壁上刻有传统的花鸟画。主脊下由建有一个大藻井,其中立有观音像,成为了佛堂。

 

    中楼周边的四座建筑均为二层高建筑,矩形平面,古典主义外廊式风格,入口处设门厅,立古希腊风格的石柱,细部的装饰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韵味。建筑的屋顶均为四坡瓦顶,底部带有基座,充分考虑了鼓浪屿的气候特征,很好的起到了防潮的作用。

 



这处别墅建筑群竣工后,黄秀烺住在中楼内,他的广东姨太太住在门楼右手边的别墅内。中楼两侧的别墅由黄念忆修建,分别由黄本人和他的姨太太居住。解放后,海天堂构的建筑曾作为鼓浪屿区政府办公楼使用。从2003年起,旧址内的住户全部迁出,内部重新进行了装修后,改造为及博物馆、酒吧、咖啡厅、民俗文化演艺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其中主楼作为博物馆,展出鼓浪屿的历史文化,并着重介绍了鼓浪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

 

 

 



 

黄奕住——黄家花园:

黄奕住其人在中南银行部分中已经有过介绍,他位于鼓浪屿的旧宅以大气、新颖、华贵号称“中国{dy}别墅”,解放后改为招待所后,很多{gjldr}均在此下榻过,对其也是赞不绝口。旧址现为鼓浪屿宾馆用房。

黄奕住故居由中楼、南楼、北楼三部分组成,其中尤以中楼最为引人注目。中楼原是一座红砖建筑,是英商德记洋行副经理的住宅,1918年被黄奕住买进。1923年,黄奕住拆除了原建筑,聘请英德工程师另外设计了豪华别墅,工程由上海裕泰营造公司承包,1925年竣工,是黄奕住夫妇起居生活的场所。建筑为中西合璧式的风格,四面设回廊,廊柱立面对称,水泥剁斧,外挑檐强调水平划分,当年廊柱间垂挂着紫色的长幔,即形成了特别的风景,又充分保护了主人的隐私。一层外檐上设有阳台,围铁质雕花护栏,屋顶上建有巴洛克风格的山墙。建筑内的台阶、走廊、护栏等皆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大厅内的护壁用楠木做成,墙壁上还挂着装饰铜镜和主人收藏的油画,配以紫檀博古架、长供桌,陈列各种古玩。从内装饰等细节上也可体现出主人对中西合璧的偏爱。值得注意的是,在别墅内的许多挂镜上的镜端上,均刻有剃刀、须刷、掏耳筒等理发工具,黄奕住本人是理发匠出身,他也寄望以此来教育后人,不能忘本。在旧居的二层内,还建有家史馆,逢重要纪念日就要召集子孙后代前来拜祭。以黄奕住为代表的这一代华侨,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对故乡和先辈的怀恋和崇敬,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林菽庄——八角楼:

林菽庄,祖籍龙溪,清代中期祖上到台湾营生,后来以垦荒致富,成为台湾的望族。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林家举家迁回龙溪老家,后定居鼓浪屿,购得鼓浪屿鹿礁二层别墅一幢,后来在右侧又新建了二层别墅一幢,这两座建筑称为大楼和小楼,分别由林菽庄的父亲林维源和其本人居住。

1905年,林维源去世,家产由林菽庄继承。同年,林菽庄出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总商会总理。清末林菽庄为朝廷捐款有功,被朝廷授官。民国成立后,被推选为临时参议院候补议员。1913年,在鼓浪屿海滨修建了菽庄花园,亭台楼榭、林木茂密,毗邻海滨,是鼓浪屿xx的私家花园。1915年,林菽庄在大、小楼之间新建了一座五层高别墅。建筑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为巴洛克风格,是鼓浪屿上为数不多的此类风格建筑。别墅中轴对称,入口处和两侧塔楼呈八边菱形,因而得名“八角楼”。主入口设双旋台阶,方柱拱券,拱套上饰有植物样式的花纹。门厅上方的墙体内收,形成宽大的阳台,两侧的楼体自然形成了塔楼。墙面上开拱形窗,窗间做壁柱装饰,窗套上刻有中式风格的花纹鸟兽。

林菽庄连续14年担任鼓浪屿公共租界的华人董事,在厦门华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20年起担任厦门市政会会长,为厦门的近代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24年,他出国疗养,游历了欧洲三十多个国家,最终在瑞士修养。抗战爆发后,林菽庄从庐山转道广州前往香港。后来到上海,住在儿子家里,闭门谢客。1948年前往台湾,后于1951年在台湾逝世。林菽庄离开鼓浪屿后,八角楼一直由他的三姨太及亲属居住。三姨太去世后,八角楼一直由林家的后人居住。如今,建筑整体保存下来,但外墙风化严重,内部的设施显得十分陈旧,有关部门已决定拆除,按照原貌重建。

 

 

 

 

黄仲训——瞰青别墅&西林别墅:

 

上文提到的黄荣远堂就是黄仲训与其父黄文华出资设立的房地产公司。黄仲训是鼓浪屿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商,在鼓浪屿上,有五六十幢别墅都是由他建造,此外鼓浪屿的制高点日光岩公园也是由他经营。在这些别墅中,尤以日光岩脚下的瞰青别墅和西林别墅最为xx。

瞰青别墅建于1918年,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主里面一二层设外廊,下层平拱,间以圆柱支撑,上层为圆拱,中部和两侧的拱券还设计成了花叶状和佛顶状,间以方柱支撑。一层外廊围栅栏状护栏,二层外廊为十字花形护栏。入口中部楼体向外凸出,两侧设踏步台阶,内廊十分宽敞。建筑的基座较矮,并未使用防潮层。别墅建成后,黄仲训并未在此居住过,因为别墅建成时,曾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里并非黄仲训的地产。1949年,蒋介石将这座别墅作为自己在厦门的行辕,但他仅仅于723日在这里居住了半晚,就仓皇离开。

西林别墅位于鼓浪屿日光岩栖云石之阴,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于1932年。中部为弧形的柱廊,柱头的样式为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的结合体,柱身上刻有凹槽。二三层回廊外围十字交叉的护栏,三层顶部外设挑檐,下方用曲状牛腿支撑。门窗外设木质百叶,用名贵的红木做成。日本占领时期,建筑曾作为“鼠疫医院”,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国民党xx的伤病营。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作为海疆学术资料馆及驻军的托儿所。1962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别墅经过装修,被辟为“郑成功纪念馆”至今。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是一位中西文化的传播使者,1895年,他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幼年即进入美国归正教创办的养元小学读书,后升入寻源书院,从小就接受了西式教育。1912年,林语堂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教授英语。1919年,公费到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攻读比较文学,并于192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学院总秘书。1927年,担任外交部秘书。三十年代旅欧期间,先后撰写了《风声鹤唳》、《京华烟云》、《朱门》等著作,对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式文学。1944年回到重庆讲学,1945年到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并担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66年在台湾定居,1967年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6年在香港病逝。

1919年,在林语堂赴美前夕,奉父母之命与钱庄老板的千金、上海圣玛丽学院的高材生廖翠凤结婚,婚礼仪式在鼓浪屿协和xx堂和漳州路44号的廖翠凤娘家宅第内举行。鼓浪屿漳州路44号也因此成为林语堂故居和他的读书处。旧居立面处理简洁,上下层连续拱廊,券角处建方柱,屋顶为坡顶,石砌台阶直达二层的厅堂。这座建筑是鼓浪屿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历经百年已经显得十分陈旧,xx时期,建筑又被拆去二层,回廊也被堵上,成为了住家的居室,防潮侧也改成房屋,供人居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13——厦门名人故居(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