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挑战香港_虎啸山林_新浪博客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凯文•布朗 森迪普•塔克

当唐马思(Thomas McMahon)和他的印度出资方选择在哪里筹建一家亚洲商品交易所时,他们{zx0}想到的是香港。香港毗邻内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内地蓬勃发展、亟需大宗商品的经济,对他们颇具吸引力。

3年过去了,隶属于印度金融技术集团(Financial Technologies)的交易所即将开业——地点却不在香港,而是向南近4小时航程的新加坡。

“我们考虑香港,是为了能够服务于中国市场,但我们断定,无法在那里维持一家独立商品交易所的运转——商业环境不合适,”曾任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亚洲区董事的唐马思表示。

“相反,新加坡态度非常热情。当地政府xx能接受成立一家独立的外国交易所,与现有的交易所竞争,并认同应当创建一种xx竞争的环境。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新加坡热情欢迎这家将被命名为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ngapore Mercantile Exchange)的竞争者,对于这会给现有的本土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造成的潜在间接伤害,也愿意放手不管。这充分证明了新加坡有利的商业环境,而这有助于该国在争夺21世纪亚洲国际商业中心的较量中,成为香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还有人更为生动地表达了这种观点。“一走进樟宜机场(Changi Airport),就会有人向你发放对冲开户指南,”总部位于香港的Asia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创始人之一詹姆士•德卡斯特罗(James de Castro)最近在新加坡金融中心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奖赏很诱人。亚洲各国迅速的经济增长,正创造着各式各样的机遇,吸引了大批银行家、交易员、律师及其它专业人士。更多欧洲、北美和印度的大公司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地区总部。而于对英语和可靠沟通的需求,意味着选择通常是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展开。

日本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东京股市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业务重心几乎xx放在国内,东京实际上并不在人们的考虑之列。例如,由于监管和语言方面的障碍,自2004年起,东京证交所(Tokyo Stock Exchange)仅仅吸引了不到10家海外公司上市,而香港和新加坡则吸引到了数百家。

没人能把香港排除在外,它是中国内地不可或缺的口岸,也是大多数全球投行和商业银行、私人股本基金、大型投资机构以及国际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区总部所在地。施行自治的香港,在资本市场上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批中国企业选择在此进行令人瞩目的发行交易。今年夏季,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也准备在港(沪两地)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此次融资规模将高达29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规模{zd0}的IPO。

不久前,汇丰(HSBC)行政总裁纪勤(Michael Geoghegan)从伦敦迁至香港,摩根大通(JPMorgan)也将其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主管从纽约调到香港,以重点xx亚太地区的机遇。香港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伦敦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的明星基金经理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也放弃自己的退休计划移居香港,推出一家中国股票基金。

根据伦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2月份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zx1}排名,香港已经将自身与伦敦和纽约之间的差距,缩小到自5年前该报告推出以来的{zd1}水平,而迅速发展的新加坡则紧随其后,名列第四。这两座城市名次的提升,无疑让那些西方竞争对手忧心忡忡。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Stuart Fraser)表示:“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竞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新的监管规定有可能加速金融重心向迅速发展的市场转移。”

但与此同时,香港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2月份的官方污染指数飙升至创纪录水平,是通常水平的5倍,迫使各学校禁止了一切户外活动。去年,有八分之一的日子空气质量处于“危险”水平。“香港存在空气质量问题,这影响了公司吸引人才的能力,一些国际商业团体已经就此向相关部门表达了意见,”香港澳洲商会 (Australi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负责人白碧仪(Deborah Biber)表示。

呼吸着这种空气的香港人,还必须支付高出新加坡3倍的。一套1600平方英尺(15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金通常在1万美元以上。而在绿叶繁茂的新加坡,一栋带花园、花园面积是房屋面积数倍的住宅,月租金可能还不到4000美元。

可能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香港似乎越来越朝国内看——就在亚洲其它地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之际,香港的政治和商业重心却日渐集中在中国内地。当新加坡暗中谋划着如何主宰亚洲大宗商品交易,或怎样从马来西亚手中抢走一大块伊斯兰金融市场时,香港人却在考虑如何应付北京方面的政治干预。忽然之间,邻近赤道、地处亚洲贸易线路中心的新加坡,看上去更为核心,国际化程度也更高。

因此,新加坡不仅逐渐成为亚洲大宗商品行业的中心(交易范围包括实物和期货),还成为非金融企业的地区总部所在地,尤其是信息技术、制药、电子和制造业。还有一些大公司将这里作为东南亚地区业务的大本营——整个东南亚地区拥有近6亿人口,经济总量超过了印度。

在金融业,许多机构把新加坡作为指挥中心,例如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巴克莱银行(Barclays)。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也于4月23日宣布,计划在新加坡进行第二上市,作为其拟议中香港{dy}上市计划的补充。保诚计划通过两地上市融资210亿美元,为其收购国际集团(AIG)亚洲资产的计划筹集资金。

新交所首席执行官薄满乐(Magnus Böcker)表示,(保诚)增加在新加坡上市的决定,反映出新加坡资金管理实力的增强——该国管理下的资产规模为1.25万亿美元,大约是香港的两倍。 “这对一些公司颇具吸引力,使它们前来发掘新加坡的机构投资者市场,”薄满乐表示。

同时,在得益于印度的崛起方面,新加坡的条件比香港更为有利,这一点十分重要。印度正鼓励本土企业进行海外扩张。IT外包公司惠普罗(Wipro)和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已双双将亚洲总部落户新加坡,而根据印度商业论坛(India Business Forum)的数据,还有多达2500家印度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基地。

“我们可以将总部设在印度、悉尼、香港或新加坡,”TCS亚太业务主管吉瑞加•潘德(Girija Pande)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我们在新加坡的业务规模可观,超过了香港,[同时也因为]新加坡与印度的空中联系非常紧密,远远超过了香港。许多与我们合作的技术公司……也都把总部设在了这里,新加坡俨然已成为了一个技术中心。”

许多移居海外的印度人表示,在印度以外的亚洲地区,新加坡最能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部分原因在于,新加坡自身拥有一个出色的印度社区,该国的金融和法律部长均是印裔新加坡人。新加坡是印度第二大外国投资者,2008至2009年间,吸引的印度海外直接投资总额位居亚洲之首。

潘德表示,“印度每一家大公司都在认真考虑新加坡” ,视其为亚洲潜在的国际中心。“印度人的足迹遍布新加坡的各行各业——工业、政府、科技和银行;印度人在这里生活得很舒服。我们有时把新加坡称为印度最干净的城市。”

两国这种亲密关系并非偶然。“香港有一些[印度]公司,但自1991年[印度政府开始经济开放]以来,印度已成为新加坡重点xx[吸引投资的]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印度驻新加坡{zg}专员K.N.拉加万(K.N. Raghavan)表示。

新加坡这些战略性发展的深层根源,在于其温和的社会转型。该国试图通过为自己注入少许新潮因素,改变自己处处审查的保姆式国家的国际形象,走在时代的前沿 ——香港正是凭借这一点蜚声亚洲,与新加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显著的例子是兴建两座xx,总耗资约100亿美元。由拉斯xxx金沙集团(Las Vegas Sands)修建的第二座xx不久即将开业,让这个一度禁止口香糖的国家,一举拥有两座亚洲{zd0}的xx。

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其它方式,为城市营造更为宽松的氛围,例如,减少艺术审查——目前,对电影和戏剧的删节,大多限制在容易引起争议的宗教话题上——和对同性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同性恋在新加坡仍属于违法行为,但越来越为社会所包容。政府还修建了{sjj}的音乐厅等设施,并举办一年一度的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等赛事。

不过,一些情况仍没有改变。与香港强大、充满活力的新闻自由相反,新加坡媒体部分为政府所有,xx处于政府的监督之下。该国定期举行选举,但政府向来由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组阁。几乎可以肯定,这种情况在定于2011年前举行的xx选举过后也不会改变。不过,根据一种“高票落选人”机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反对党候选人获得了国会席位。

这些问题对国际商业没有多大影响——相对于反对党的政治机遇,国际商界对政治稳定和法治更感兴趣。香港同样不是彻底的民主制。但新加坡社会的逐步开放,的确增强了它的商业吸引力,使这里成为一个更有趣、更开放、更国际化的国度,适合拥有不同背景的人生活。

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主席夏佳理(Ronald Arculli)表示,香港有信心维持亚洲{lx1}金融中心的前沿地位,并已采取措施,不单纯xx中国内地。目前,香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来港上市。

今年1月份,俄罗斯铝业(Rusal)成为xx在港上市的俄罗斯公司。美容产品零售商欧舒丹(L'Occitane)本月成为xx在港上市的法国公司,这是其推动亚洲销售计划的一部分。夏佳理表示:“我们不只是通往中国的门户。成交量较以往增加了许多,我们也推出了许多新产品。”

不过,新加坡当局仍然确信,自己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了上风。

新加坡一位高层官员表示:“我认为香港希望保持开放,但在其构成、本能和治理方面,它的中国色彩越来越浓。这对香港来说并不是一种不好的前景,因为中国南部地区前景相当光明。”

“但我们考虑的是亚洲乃至全球——有上海、班加罗尔、海得拉巴,那些重要的西方城市也不会静止不动。这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香港已不再是人们xx的焦点。”

译者/何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新加坡挑战香港_虎啸山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