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游记----详细攻略

    意大利是位于南欧的一个国家,地图上这个国家奇特的地形-----一只长筒靴子,早就为世人所熟悉。2010年四月初,迎着暖洋洋的春风,我和老公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意大利之旅。

先大致介绍一下总的行程路线,从离瑞士边境最近的一个意大利小镇(稻毛到扫啦)至米兰-----xxx-------佛罗伦萨------比萨------罗马------梵蒂冈(独立国家)-------返回米兰至瑞士。主要城市共六站,一路游来,惊喜不少,但也有一点点失望,意大利的卫生状况不太好。(本身从瑞士出游,心理反差就大,再一个,上了余秋雨的当,他笔下都是精致,繁丽,神秘,壮观的景致。现在才明白,人家文人看的是历史典故和文化,他是悠哉地逛,当然不会焦头烂额地找地铁口,找厕所......我们这些门外汉,看的是热闹,时间有限,马不停蹄。)但是,这是我们xx“自助式”的一次成功出游,圆满地按原计划执行了,并且拍回大量精美照片和宝贵影像资料,是难忘的一次旅行。

    下面就从{dy}站,米兰开始讲述吧。米兰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早在罗马时代,它是作为首府的,也是西方基督教的中心。直到1860年意大利统一才将米兰收复。米兰昔日的繁华奠定的良好基础,使它自然而然成为了意大利的时尚,商业中心。现在A.C.米兰足球队,国际米兰时装周等等也令米兰名声大振。我们一到米兰火车站,就感觉米兰的确不一般。整个火车站就像一个雕塑博物馆,三,四层楼高的大理石屋顶,四周白色大理石上浮雕精美,大气。电梯上上下下好几层,灯光通明,人流不息。火车站却是机场的气魄。

    到了米兰,看什么?当然是看大教堂。世界上众多教堂中最精美壮观,令人赞叹的一个大教堂------多摩大教堂。几乎所有的游人都会奔它而去,就好像到了北京,一定要去看天安门一样。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决定坐地铁去。但找地铁售票处颇费些周折,后来经若干好心人指点,才找到,原来意大利的汽车票,地铁票都在香烟店,书报亭售卖,门口有个T字标志。从地铁出来,没想到这个出口正对着多摩大教堂,从地下一探头,就看见这个白森森的大家伙突显眼前,还吓人一跳呢。正面的广场很大,游人和鸽子也不少,时逢西方节日“复活节”放假,大家都出来挤热闹了。反正大教堂庞大xx,人再多,谁也不碍谁的事儿,托住后脖颈,使劲看吧。

    这个多摩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风格,我是一点建筑不懂的,但看一次,就{jd1}明白了,哥特式就是教堂顶子全是高尖耸立石笋,细高尖的造型。中国古建筑讲究个琉璃盖瓦,飞檐翘角什么的,和这是xx不同的风格。从正面看这个教堂呈三角形或说山字型,顶端有135个尖塔,每个尖塔上还站着一个真人大小的雕像,加上四周墙壁上的浮雕,雕塑,约有2200多件作品。前前后后建造了500年,里面可以容纳4万人。正面有五座大铜门,每个门上还满满当当地刻着浮雕,是关于教堂的历史和xx里面的故事。大铜门历经时光沧桑,表面氧化呈现黑色,但正门上一个雕像人的半截小腿却金灿灿发光,原来谁都要摸一下,我们不知道人家的典故,反正也跟着摸了,沾沾福气。排着不见头不见尾的长队,好容易到门口了,准备进去一睹风采,守门的却要求我们先去存包再重新排队。我们嫌麻烦就放弃了入内,围着大教堂看起来,各个侧面的浮雕也各有特色。广场上治安不太好,总有一些黑人拿着小玩意或鸽食,前来骚扰,实意为要钱,不胜其烦,甚者不管我们正在取景拍照。后来老公终于火了,一声大吼,把他们全吓跑啦,这下知道俺们不是好惹滴,呵呵。

    多摩大教堂的修建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的{dy}位国王(怒马努埃尔),他统一了全国,类似秦始皇的地位吧,我看应该叫“多磨大教堂”,好事多磨嘛。虽历经了5个世纪,确实修的令人赞叹。正对着大教堂,就是这个国王的青铜雕像,底座上先是一圈石狮子,然后是平台,然后上面一高头大马,最上面才是国王骑着马气宇轩昂的。听说因为这位国王陛下身材矮小,所以才造出这么多个的垫脚石,以便显得高大威猛些(不知道谁糊弄谁呢)

    在教堂的右侧,是以国王名字命名的一个长廊。呈十字形,105公尺高,全部采用玻璃顶结构,自然采光,里面两边全是世界{dj1}xxxx店铺,随便一个商品,六位,七位数字,不要惊讶。从长廊出来,我们还去了xx的斯科拉(不是屎壳郎)歌剧院和具有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斯佛慈城堡,{zh1}去看和平门。就是1807年拿破仑为庆祝欧洲战事的胜利下令修建的。和平门上是女神驾着六匹大马的战车青铜雕像,但是很遗憾,居然在维修,白布帐子围着,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

后来,干脆就坐上有近200年历史的地面有轨老电车,走街串巷了,一路叮叮当当,也很有趣。街头总有许多音乐艺人在演奏,还可以厚着脸皮,远远地欣赏音乐。米兰的街头有许多整齐摆放的橘黄色自行车,和两个小留学生聊天得知,原来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是欧洲的几个国家联合推出的一个项目,低碳环保计划。大家可以租个电子卡,在信息屏上一刷,就可以从架子上取下一辆骑走了,随便骑到哪个专属停车点,放好就行了。实在方便。我们研究了半天,因不能马上上网登记,无法注册取卡,只得作罢,看到别人潇洒的飞车而去,真是羡慕。瑞士怎么没有参与这个项目,可能人太少了,根本用不着,况且环保已经做到{jz}了。听说杭州倒是有,我觉得应该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大力开展,比如太原。

    坐着拖拉机一样气喘的拥挤的区间火车,我们终于抵达了xxx。xxx是个岛,在海里。从意大利大陆到xxx主岛,还要坐大巴,穿越跨海大桥时,我望着海天一色,很兴奋。xxx没有太多的古迹,也没有什么特产美食,就仅凭着独特的水城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人。但xxx近年来常驻人口锐减,游人太多,环境急剧恶化,不到5万人的居民,却要每年迎接2000万的世界游人,这个小岛快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又听说海平面不断上升,这个小岛终将消失的。近30年,海潮淹岛已近百余次。一到xxx,我便对这座小岛心生怜悯,目触所及都是因潮湿和年久失修开裂的墙体,斑驳掉皮的墙壁,青苔满布的石墩,乌绿有味的小河水。很多危房也确实在维修,因交通不便,空间狭小,进度看起来也不是很快。质量好一些的房子,都是银行和酒店占用。剩下的低矮狭窄的临街小屋,全是旅游纪念品商店,一家接一家。

xxx整个城市没有汽车交通,全靠船和步行,蜘蛛网一样的河道和小巷,据说有200多条河道。最狭窄的小巷,我伸开两臂,两手几乎可以触及两侧。我们看到邮递员拖着车子在挨家挨户送信,清洁工在一家家收着垃圾,当地的老妪在窗口晾晒衣服,老翁拄着手杖,在慢悠悠的过桥......无数游人在他们身边乱哄哄经过,他们却只是一脸平静,也许他们早已习惯这种喧闹的生活?还是只得任劳任怨,独自承受。我们来的时候,还算是淡季,听说狂欢节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水泄不通,游人要接踵摩肩地一步步向前挪。不敢想象。

    xxx这个岛中间是个横S形状的运河,把它又分成了上下两大块。我们从S的一端沿着运河走到另一端,一路逛逛停停,花了2个小时(其实4050分钟即可)。另一端就是大海边了。有一个圣马可广场。传说耶稣有一个门徒叫圣马可,估计此人很能干吧,写了一本书叫《马可福音》,广场上有一个石碑,上面的雕塑是带翅膀的狮子,爪子里握着这本福音书,这也是xxx市的市徽标志。正午到了,广场上的钟楼敲响了悠扬的钟声,我们用DV录下了这一时刻。那一位跑遍了中国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是xxx人,现在也轮到我们来他家串门了。

xxx有班车式渡船,有沿运河行驶的,有沿海边行驶的,几分钟一班,还有一种人工撑船,这种船叫“刚朵拉”,两头是尖尖翘的,船身狭长。船夫身穿斑马条纹服,头戴草帽,站在码头大声吆喝“刚朵拉,刚朵拉”。坐这种小船,可以自由行驶在任意小河道上,体验风情。这是xxx的一处特色风景,我还记得小学一篇描写xxx的课文,马可,吐温形容这种小船像水蛇一样自如地在水面穿梭,船夫吆喝声消失在小巷深处.......真是很恰当。

 沿河岸风景好的地带都是餐厅,摆上五彩的鲜花,舒适的座椅,服务生穿着笔挺的制服,见人就往里面招呼,热情xx,上座率却不是很高。大多游人都是一瓶水加一个三明治,看风景要紧,也要省银子。在圣马可广场上,南,北两边各有一家大餐厅,南边的一家向阳,吃客不少,北边的一家背阴,显得冷清。两家都在暗自争客,都请了乐队在台上演奏,你弹钢琴,我拉小提琴,倒是让我们听了个不亦乐乎。老公说,过些时候,到了伏天,北边这家客人自然会多起来。看来老天爷是最公平的。

   xxx的特产是面具和玻璃制品,制作精良,价格也不菲。高级的面具用xx,手工制成,还装饰着彩色鸟羽毛和金片,看起来很耀目。次等的有模子压制的,树脂,塑料一类。玻璃制品就更令人眼花缭乱了,造型各异,首饰、动植物等,有的样式微小,极其精致。我也忍不住这花花绿绿的诱惑,买了一串黑色带金丝的玻璃珠项链,和一个紫蓝色鸡心吊坠,内有朵朵黄色小花,花心透明灵空,我很喜欢。

    xxx当地老太太手极巧,她们用细细的丝线钩织出美丽的蕾丝工艺品。有xxx风景,人物图,花卉图等。桌布,杯垫,花瓶套,各式各样的洁白蕾丝制品在橱窗内令人赏心悦目。xxx还有几个外岛,面积较小,需坐渡海轮船过去,听说岛上也是些人工吹玻璃表演,卖玻璃制品的,意思不大,就没有去。再讲一个小插曲,在岛上终于寻得一处厕所,收费一人一次一欧元,折合10多元人民币。这一换算贵的离谱,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老公灵机一动,昂首挺胸径直走进一家四星级酒店,我在门口放风。一会儿,他出来了,一脸得意说,你也去吧,锻炼一下胆量!我小心翼翼走进去,生怕前台叫住我,其实哪有人看我呢........等我出来,老公居然大模大样坐在人家大厅的沙发上,咔嚓,给我抓拍一张-----xxx四星级酒店体验照。夕阳中,我们坐着水上公交船,望着水面上的点点金光,沿着大运河,再一次欣赏了xxx的美景。

    下一站是佛罗伦萨,佛罗伦萨这个城市名我不陌生。出了一个前辈,护理学的奠基人,南丁格尔。诗人徐志摩也去过的,他把市名“佛伦萨”翻译成“翡冷翠”,不愧是文人,他曾写《翡冷翠的一夜》送给陆小曼。总之,又是前辈,又是诗人,想必是个多情,美丽的地方。但事后,我们认为,佛罗伦萨(以下简称佛市)是旅行中最糟糕的一站。

 到了佛市,已近傍晚,昏黄的暮色中,车流不息,车不让人,谁先抢着谁先过。我们找来地图发现城市不大,决定饭后在夜色中先探索一番这座号称“艺术之都”的城市。脚下是磨得发亮的硬石,反射着铁皮灯暗淡的光。如余秋雨说“佛罗伦萨,这个城市像个老人,睡的早”。才晚上8点,在国内正是热闹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影罕见了。

   佛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狭窄的街道(也就两车宽)两边都是高大的灰色石墙体建筑,看不到什么树木,抬头望,总是透出一线窄窄的天空。原始的巨石墙壁,突兀不平,蒙上厚厚的灰尘,随便一栋楼房,都是上百年的历史,窄巷内还充斥着很多因吃得过饱而嘴巴大张的垃圾箱。冷石高墙,窄巷暗天,不知是城太老还是文化底蕴过于厚重,佛罗伦萨留给我的{dy}印象就是-----憋气。

在清冷的黑巷子中盲行着,“圣母百花大教堂”就矗立眼前了,又是一座巨大的古老的教堂,盖了600年还是700年已经不重要了,特色之处在于,墙体是用不同颜色的xx整块大理石建造的。有墨绿色,肉粉色,乳白色。百合花是佛罗伦萨市的市花,因此刻了很多百合花的图案在墙壁上,大窗户也是百合花的镂空图案,整个大教堂若是从高空鸟瞰,也是三瓣花的造型。虽然据说也是哥特式的建筑,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教堂没有多摩大教堂顶端那么多的石笋塔,倒有点像俄国风情,胖胖的大锅盖子顶。想想也许建造历经年代太久,建筑者和最初设计者早隔了几代,每一代人肯定都在建筑的时候融入本时代的设计风格,{zh1}有点跑样儿,或是变得不伦不类,也是可以理解的吧。正面463个台阶,左右两个大门还差了100岁,只是想想都觉得累啊。(教堂主体结构:长15338106米)

城市不大,教堂不少,居然还有一条河,河面很宽,几十米的样子。岸边的灯光很明亮,我们沿河而行,但就我而言,只知道身边是条河,细听的到水声,却全然看不见河。因为有一人高的砖墙严严实实地挡着我的视线。很是纳闷啊,谁设计的,不让赏景吗?感觉更加憋气,要么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那也用不着修这么高的墙啊。 待到天明,答案揭晓,河是一条充满泥沙的黄汤汤河,感觉稠得快流不动,岸边寸毛不生。老公说,这墙是遮丑的。看着这么毫无生气的一条河,似乎也可以接受这个理由了。

阳光下的佛市更是不堪细看,灰蒙蒙的巨石楼房在阳光的暴晒下,更显得无精打采,灰暗无光。一座石头城,存不住什么热量,“太阳一出穿背心,太阳一落穿棉袄。”游人们一下子全从地下冒出来了,人声鼎沸,人流如织啊。再端详百花大教堂,脏兮兮的,像一个原本漂亮身穿花衣的姑娘却常年不洗脸而变成一个叫花子的模样,别管什么红色,绿色,白色大理石全都蒙着一层黑灰土,泥乌乌的。让人奇怪怎么没有清洗措施呢,可惜了这上百年的宝贝。

还有一处值得一看,叫绅士广场,左侧是带有青铜雕像的喷泉池,右侧就是顶顶有名的“大卫”雕像,就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尽管这是个仿制品(真品都在博物馆),但看来人们对于米老先生的作品还是相当尊重的,“大卫”赤裸着全身,却白白净净的站在那里,一看就是定期有人给他“洗澡”。“大卫”旁边还有一个露天展台,上面一栋栋的石雕像,有全副武装的当地xx和保安日夜看护把手,不让游人上去,也不让坐台阶边休息。真是石头人累死大活人,还不如用铁丝网围起来,也省些人力。

说到佛罗伦萨市,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家族,美帝奇家族(不要念成“没底气”),这个家族非常富有,祖先做药商发了大财,后来开了银行,财富不计其数,城市里的很多大教堂,美术馆,画廊,豪宅,都----------他们家的私有财产,国政厅也是他们家的。一个家族笼罩着一座城市,据说统治了佛市近60年,就是西方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所以当游人走街串巷地欣赏佛市的各个艺术景点时,还不如说是在人家的“私人庭院展馆”里逛着。这些个重要的名画作品也是这个美帝奇家族几个世纪收集起来的,最终末代女传人(没有男丁,香火断了)才全部捐给了市里,也算是大手笔。 所以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啊,这些个雕塑家,美术家......等于是被这个家族赏识,培养出名的 。有个xx的“乌菲兹美术馆”(莫念“捂痱子”),我们本想进去看看达芬奇的真品专展,但要预约,没能成愿。

    比萨是位于佛罗伦萨市西边的一座小城市,坐慢火车1个小时。到了比萨也就快到海边了,沐浴着遥远的海风,比萨这座小城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给人感觉好多了,有些扬州的味道。xx的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小城的郊外。在一个叫“奇迹广场”的院子内,除了步行道,院子内全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其实斜塔旁边还有一个洗礼堂,一个大教堂,一个大公墓。一共四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只是后三座没有斜塔名气大,不太为世人所知。有人开玩笑总结:这几个建筑代表了教徒的一生,出生(洗礼堂)---祷告(教堂)---升天(公墓),有点意思。

    斜塔是怎么斜的呢?斜塔于12世纪开始建造,盖了3层,发现歪了,歪了就歪了吧,还没顾上想辙呢,欧洲战场已经一片混战了,泥瓦匠放下手中的抹泥刀,石斧,拿起长矛冲上战场了,这一打-----就是500年,也没人管歪塔了,等500年后回来一看,哈哈,地基也压实了,接着就往上盖吧,一共七层,顶上是钟楼层。这是天意啊。就这么斜着歪着出名了,连伽利略也跑到上面做个试验,其实哪里扔那两个小铁球不是一样呢。

为了让斜塔不倒,时至今日,人们还在继续着对它的挽救,先是从另一侧挖走土70吨,还换了好几根破裂的石柱,全面清洗,防腐蚀,内部用轻金属材料加固墙体,甚者运用电脑进行三维数据分析,能想的辙全用上了,听说斜塔还可以再活200年,这真是个好消息。在塔的下面,有一处文字说明板,用多国语言分别简述了斜塔的历史及历代修复过程。我们转到塔的向阳的一侧,就看见了正在施工部分,有一根黑色的橡胶管至上而下,可能是电力线,塔的第四层还有防护纬纱。有些游人已经登到塔顶,高兴地向着下面大喊大叫。据说一次只允许上30个人,要是相跟着几个大胖子登塔,能不心虚吗?

    在斜塔下面拍照,倒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摆出一种姿势------站在斜塔要倒下的一边,在空中伸出一只手。从这“手推斜塔”的挽救造型可以看出,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想为斜塔撑上一把呢,当然也有极少数“破坏”心理型的------手推的是另一侧。 我们也拍照留念,来自黎巴嫩的夏令营小朋友还帮忙照了合影,很不错。除了“手推式”,老公还摆出了“二指禅”,貌似用力的夸张表情,肩扛,背顶的各种滑稽造型照了个够。

青草白塔,环顾四周,看似简单却不平凡,“奇迹”无处不在啊。

    到了罗马,不可不去梵蒂冈,镶嵌在意大利里面,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有着独立的主权,主权属于教皇。(一个宗教{lx}制国家,天主教皇就是{zg}领导人)我们放下伟大罗马,迫不及待地要先去看看这个精妙的小国。

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也就几百人。(大家都是邻居),与罗马仅仅一河相望,其余三面均有老城墙与外界阻隔。一大清早,我们挤着罗马的地铁来到梵蒂冈国的城门口。这里捎带提一下罗马的地铁,时值高峰期,人潮汹涌,毫无秩序、队列可言,地铁一停,蜂拥而上,蜂拥而下,双方僵死顶住时有发生,车门几经闭而不合,直至最外一人被强行“切下”,车子才蠢蠢欲动。

出了地铁口,就算是到了人家国门边上,从柱子群里面穿过去,进入中央大广场,这才看个明白。中间是个圆形大广场(叫圣彼得大广场),上方是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左,右两边是百十根大理石柱子,呈“括号状”环抱着大广场。原来我们就是从“左括号”里进来的。侧门进来,算是抄了条近道,紧跑几步,加入排队进教堂的队伍。清早游人不多,没十几分钟,便经过安检,可以进入教堂了。可是却被告知还未到9点,不得入内参观。于是我们就随着人流进入另一侧,七拐八扭,晕乎乎进入楼内了,(后来才知道是登顶的队伍)跟着队伍在没完没了的螺旋楼梯里爬起来,一开始是缓坡,然后是缓台阶,然后越上越狭窄,楼梯也越来越密了。不见窗户,也不知道自己的高度,光线昏暗,无处可退,气喘吁吁脚下却不敢停。不知道过了多久,队伍终于僵住了,一扇门,进去一看,呵,原来我们已经站在大教堂圆穹顶的内侧壁上了。沿墙壁环形修建的悬空观景平台,大约半米宽,墙壁上是用彩色小瓷块拼成的巨幅天使图,每隔几米一幅,图像一致,纹丝不差。临空一面用密铁丝网xx封挡。透过铁丝网,我看见下面教堂大厅内的人影晃动,却不过手指大小。向上望望,还有好高的圆穹顶,四周还开了些玻璃窗。我们稍作停留后出来,跟着游人从旁侧一转,又是一道门,一进去,又是无尽的螺旋楼梯,看来还可以向上爬。只是石梯变成了铁梯,扶手变成了至上而下的粗绳了,狭窄之极处,只有一前臂宽,我尚无事,老公就需要侧着身子向上爬,费了不少力气,满头大汗。大约又上了100多阶(数着数着就乱了),豁然敞亮,看到天啦!-----我们终于到了大教堂穹顶外侧的观景台上。整个大广场,整个梵蒂冈,整个罗马,都尽收眼底了。转了一圈,从各个方向瞭望罗马,晨曦微露,红瓦绿树,广场上的人们已经变成“蚁群”了。

梵蒂冈算是天主教徒的圣地,我们看到很多教徒打扮的人,男的穿着一身纯黑色制服,圆口小立领子在喉结前还有一凹形缺口,有的穿着修道士的常规黑袍,腰间系着一根麻绳。女教徒是一袭白,头上还带着白纱巾,看起来很圣洁。

没想到从圆顶下来容易的多,有电梯。不到三分钟,门一开,正好从侧面进入大教堂内部,人已经不少了但很安静,气氛庄严。环顾整个大厅,一眼望不到两边,这就是世界上{zd0}的教堂啊,可以容下6万人的大教堂!(面积2万多平方米)内部壁画华丽典雅,雕刻逼真,都是米开朗基罗等xx雕塑家的作品。正中央有铺着红毯的一个高台,四角是四根硕大的螺旋形雕刻青铜柱,有五层楼高。我想这可能是教皇发言或做弥撒的圣台。厅巨大,每隔几米就有一个通顶的大理石柱,下部刻着圣母,天使等雕像。最里面是整齐的木排椅听经处,零星几个人,坐着、跪着,好像在祷告,入口处有人把守,闲散的游人就不必靠近了。还有一些小木笼屋子,就是忏悔室,神父坐在里面代表上帝,听取人们的忏悔。正对大门的一条大理石地面用红色丝绒围起来了,不让人们踩踏,这可能也是xx教皇行走的“圣道”,就像故宫正中央的石阶也不是供草民走动的。

整个教堂建筑的平面是个十字架的结构,充满神圣的意味。在咔嚓了N多张照片之后,我们走出教堂,在出口处,看到了教皇的护卫兵。听说在历史上瑞士的雇佣兵忠心耿耿是出了名的,所以至今,教皇的护卫队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要求----瑞士兵。每年大约招募150人。他们把守着一个不对游人开放的侧门,可能是人家的政府机关地方吧。这些护卫兵穿着孔雀蓝和桔黄色的竖条纹制服,夸张的灯笼裤腿,灯笼袖子,白长筒袜子,色彩鲜艳,有点像小丑服,吸人眼球。听说几百年来就这个打扮,未曾变过呢。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话一点不假,每一朝代的历史古迹都努力保存着,哪怕只剩下一处废墟和一节残垣断壁。这么大的一个罗马,要从何看起呢?从梵蒂冈的国门出来,运气不错,有好多观光车在等候,老公经过xxx,英明决断,我们登上了红色的110(可不是警车啊)。代号为110的红色上下两层观光大巴士车,上层是敞篷露天,下层密闭。虽然票价15欧每人,但是每个xx景点都会有站停,随上随下,而且这票24小时有效,最可心的是,汽车带有全球定位系统语音自动播报功能,就是说一旦到达某景区,带上耳机,就可以听见相关中文介绍,(有多国语言供选择)比如“您现在经过的是某某大街,您的左边看到的雕塑是.....这个建于公元某年......”。

我们坐在车顶观赏着罗马市景,一边随即抓拍相片,两全其美。这车一小时2班,选出要深度游玩的站点下车,逛个把小时再坐上来,如此反复,不知不觉竟然逛了两圈市区!想想有些游客还在为找车站,找景点晕头转向,有的人暴走游逛到精疲力竭,我们暗自感叹,这钱花的值啊,又节约脚力,又节省时间,而且凭这个票还可以免费参观两个博物馆,其他门票可以打折。我奇怪这种省时省力的交通方式怎么不被驴友所推广,网上倒是“暴走”字眼不少,暴走{yt}又{yt},钱全花在旅店上啦。

罗马最值得看的就是“科洛赛竞技场”了,它的名气{zd0},也叫斗兽场。“科洛赛”在意大利语就是高大,巨大的意思。直径有180多米,其实它并不是正圆形的,从空中俯瞰是椭圆形的,占地2万平方米。这个竞技场也算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了,好多人电视上肯定见过的。(圆的墙壁,好多好多拱形的镂空门)。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们看角斗而造。在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和奴隶用了8年时间建造起来,在当时,这算是建筑施工超快的一个奇迹。这个巨大的斗兽场里外共3层,之间是环形拱廊。每一层都有很多的拱门,都是出入口。可容纳8万多观众。观赏的主要节目是人与人,人与兽的血腥残杀,想不明白,古罗马皇宫贵族,达官显赫们怎么就偏好这口,太残忍了。据说当年斗兽场竣工之时,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典礼。统治者组织5000头猛兽和3000名奴隶、战俘,上场殴斗表演。这人与人,人与兽的厮杀持续了整整100天!直到人、兽都xxxx毙命,同归于尽。有人说,角斗台上随便抓把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历史上xx的“斯巴达克起义”,难怪斯巴达克他本人就是一名角斗士。这样的血腥表演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xx禁止,想想看400多年的表演,多少鲜活的生命因为愚昧和荒蛮在这里消失。我不懂什么建筑设计特点,只是想想这些可怕的历史背景,便觉得不愿再多看一眼这个庞然大物了。在墙体上,石柱上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凹印,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像一双双冤屈的眼睛,几百年来凝望着人间大地。

接下来看了罗马{zd0}的广场-----xxx广场(长13075米),是五条街道的汇合点,在白色大理石上有庆祝一战的浮雕。还有“真理之口”,一个圆白型大理石雕刻成人脸的形状,传说人若不吐真言,把手伸进他黑洞洞的大嘴里,便会被咬掉,其实很久以前就是市政厅的一个自来水出口。(老电影《罗马假日》里面有这段故事)人们当然明白真相,可是都乐此不疲地排着长队去伸手,我们当然也“一试真伪”。还浏览了古代罗马高级住宅遗址和体育场,如今都是废墟的模样,倒是满山坡的野花芬芳争妍。还去了“许愿池”,是罗马{zh1}一件巴洛克式的作品,(不懂巴洛克,冲着名气大去的),池中泉水清凉,传说向池中投一枚硬币,许个愿望可以实现。我们也跟风“破个小财”,还拍下“抛撒一刻”以示留念。这个景点游人很多,当然池中的硬币更多,听说每年都要用铲车xx水中硬币,谁也不会管那么多,反正抛了就高兴,然后就是美丽期待。还有“那佛纳”广场上,很多在我看来都是画家的人在现画现卖,每一幅都风景优美,栩栩如生。这个广场上还有一座为教皇创作的雕塑作品。叫“四河喷泉”,说是四河,其实是四位老人雕像,代表了四条河流,多瑙河,恒河,尼罗河和里约德拉普达河。(当然这也就代表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每位老人形态各异:伸出双手,头顶百合(欧洲),划着船桨,源远流长(亚洲),头戴面纱,神秘独特(非洲)手抛钱币,富足xx(美洲)。是不是很有趣味呢。再后来又去了“圣天使堡”,相当于北京的十三陵,古罗马的历代皇帝安葬之处,正对着天使堡是“圣天使桥”,两边的栏杆上,每隔2米就是一座真人大小的天使、圣灵的雕像。

在以车代步的帮助下,我们有条不紊地观赏了罗马市内10多个核心景点,之后,甚至抽出时间深入街头巷尾,体验了意大利人的真实生活,比较难忘的是一家木制品手工百年老店,店外的长椅上还坐着一个比我高大的木头人,就是童话故事里那个说了谎话鼻子会长出一节的小男孩,匹诺曹!店门口摆放着一辆木制摩托车,打磨的水光流滑,不油漆,露出原木纹理。轮子,挡泥板,车把,后座...各个零部件全都有,仿真大小,真是巧夺天工。靠近门口的柜台里,店主老爷爷(也不知是第几代传人)正在给一个新的匹诺曹刷帽子漆,旁边堆满了刀,挫,刨子等工具.......再环顾店内四壁皆是五颜六色的木挂钟,每个下面一个钟摆,都在摆啊摆啊摆啊......看得人好不头晕。反正我{zh1}也带走了一个-------长鼻子的匹诺曹!

时间有限,行云流水的意大利之行,这里就先告一段落。老公抑扬顿挫地总结说,这次旅游只是踩踩点啊,踩踩点,xx而已。这话听着多带劲儿啊,哈哈.....还有海滨风情特米尼市,纳普勒斯的火山灰废墟城庞贝,迷你小国圣马力诺,等等都有待我下次去一探究竟,这只神奇的长筒靴子,“钻”进去,还真不好钻出来呢。谈笑风生间,火车飞快地行驶着,又看见皑皑白雪的阿尔卑斯山,到家了......

                             



郑重声明:资讯 【意大利游记----详细攻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