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称为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例如,这是内容元素?还是用户访问的位置?还是用户请求的对象?不同的网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规划好概念模型能帮助你做出一致的设计决定。内容元素是一个位置还是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站能够将这些内容元素从头到尾一致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有时候将此元素当成位置,有时候又当成对象。
?
?举个例子来讲,b2c中,“购物车”在典型的电子商务网站的概念模型中是一个容器。这个比喻的概念同时影响了它的视觉设计和在界面上使用的语言。它是一个装东西的容器;作为一个容器,从我们“放进东西”到“推车”,以及从里面“拿出东西”来,系统必须提供能完成这些任务的功能。
???
假设购物车的概念模型是来自现实世界中的另一个实物,譬如分类订货单。系统就应该使用“编辑”来代替传统购物车的“添加”与“移除”两个功能,并且用户也应该是“寄出”他们的订单,而不是使用“结账”的比喻来完成购物。
???
?零售商店和产品目录的概念模型似乎都可以xx地让用户在网上发出订单。要选择哪一个呢?零售商店的概念模型非常广泛地被应用在网络商城,因为它是传统的方式。如果你的用户也常常在其他网站购物,那你应该会希望继续使用这种传统方式。使用人们熟悉的概念模型,会使用户很快适应一个不熟悉的网站。当然,打破传统也没有错——只要你有一个好理由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同时准备奸另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概念? 一个概念模型可以反映系统的一个组件或是整个系统。一个主要由新闻和评论组成的网站S1ate上线时,它的概念模型是一本现实世界中的杂志:网站上有封面页和封底页,并且每一个网页都有页数和允许用户“翻页”的界面。可上线后的结果是,杂志的概念模型在网络上并不能有效地使用,S1ate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概念。
?
我们不必将概念模型明确地告诉用户。事实上,这样做会让用户觉得很混淆,反而无法帮助他们。更重要地是,概念模型是用于在的开发过程中保持使用方式的一致性。了解用户对网站模式的想法(是零售商店的工作方式吗?还是产品目录的工作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挑选出xxx的概念模型。在理想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告诉用户网站使用的是什么样概念模型;用户在使用网站的时候,基本上是凭直觉的,因为这个网站的交互行为与他们的期望值xx相符。
?
?将现实世界中相对应的实物的比喻放入我们的概念模型中,这对系统功能的设计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不过,很重要的是,不要将比喻从现实世界中一宇不落地照搬过来。西南航空公司网站的首页曾经是一张客户服务的书桌图片,书桌上一边堆着简介的小册子,另一边放着电话,等等。很长时间以来,这个网站常被当成“过份运用”概念模型的一个典型例子——预订机票可以通过电话,但那并不意味着预订系统就应该真的用电话来代表。西南航空公司一定对他们的网站常被举为坏例子感到厌烦;他们现在改版后的网站不仅避免了太强的比喻,同时也被认为更加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