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化危机" - endurances - endurances - 和讯博客
中国的"生化危机" [转贴 2010-05-10 21:58:38]   
中国的"生化危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在原油期货价格突破100美元,以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称可能对粮食援助实行配额制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和想象如下这句话——"21世纪是生物技术(Biotech,下文简称:Bt)的世纪",应该能给我们带来安慰。

      理由很简单。长期来看,生物技术无疑是解决粮食和能源供给,以及化石能源所引起的气候和环境问题的,{zj1}可行性,亦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生物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生物农业技术(Bio-Ag)和生物化工技术(Bio-Chem)。前者主要通过基因工程,研发拥有"叠加性状"的转基因作物,进而实现增产,减少资源输入(例如水和肥料),以及农作物更具有营养价值(例如富含胡萝卜素的金色大米,可以产生乙肝抗体的蕃茄)的特点;以中国种植的Bt棉花为例,基于CCAP的研究,较传统棉花,Bt棉花产量平均增加9.6%,杀虫剂使用量降低60%,同时每公顷可增收220美元。后者则能够通过从农作物中提出合成物,取代传统的作为各类产品原材料的化合物,带来无需减排的,xx绿色的产品,例如从玉米中提取纤维可以取代传统的依靠石油提炼的尼龙化合物,作为纺织业的原材料。更值得xx的是,可以通过生物化工技术,以农作物为原料制成生物乙醇、丁醇等燃料。

      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董事会主席Clive James介绍,2007年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2006年,亦增长1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增加到23个,其中12个是发展中国家。根据Clive James统计的数据,我们似乎可以额手称庆,在Bt应用领域,中国表现突出,中国在1996/1997年就引进Bt棉花,目前已是全球第六大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国。Clive甚至还预测,继"美洲的10年"之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二个十年(2006年-2016年),是属于"亚洲的10年",其中以中国和印度最为突出。

      从需求增长的角度看,无疑,在接下来的10年,亚洲会呈现出最为显著的对Bt应用的需求。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黄大昉介绍,中国大多数耕地较旱、缺水,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水稻和其他耐干旱转基因作物的适时商业化,则会恰如"上帝的恩赐"。

      不过,到那一会,我们或许会意外地发现,原来"上帝"来自美洲。

      回顾"美洲的10年",甚至在那之前的1970年代,美国冒出一批生物工程公司,它们狂热地陷入到基因研究中,到了基因技术商业化前景逐渐明朗的1990年代,杜邦、孟山都等大型化工公司,以诱人的价码,收购了上述的生物工程公司,并开始构造版图完整的生物科技产业链。以杜邦公司为例子,在1997年到2004年,它开始剥离一些还是"现金牛"但依赖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业务,与此同时并购先锋种业、舒莱等拥有生物农业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的公司。8年时间之内,在花费大约600亿美金(剥离和收购业务总金额),杜邦逐步形成一条从最上游的生物基因技术(先锋种业),到中端的生物化工(包括生物能源和其他生物化工)和营养平台,再到下游的服务于生物能源的储藏、运输、销售系统。一起奔向"生物科技的21世纪"的还有像BP、John Deer、洛克菲勒等大型公司,其中洛克菲勒亦是ISAAA的三大赞助商之一。而根据ISAAA的年度报告,转基因作物产业已经让这些跨国公司获益达70亿美元。

      在美国之外,作为世界第三大转基因种植国,全球第二大大豆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巴西正得益于正在发生的"农业复兴"。事实上,在这一波农业发展浪潮中,巴西政府目光坚定。2007年11月,巴西总统卢拉宣布将对为期4年的"为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行动计划"项目投资230亿美元,该计划的四个要点之一是支持战略性领域的研究和创新,特别是在生物技术、生物燃料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此外,巴西还制定一项70亿美元投资计划,准备分10年,每年划拨7亿美金,专项用于资助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其中60%的资金来自国家,40%资金来自私人机构。

      相形之下,我们似乎只是在烹小鲜。

      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16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在2020年之前,中国将投入200亿人民币,用于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这已经是建国以来农业领域的单项{zd0}投资。相较于美洲私人机构的积极活跃,中国公司对生物科技的研发和商业化,似乎兴致索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无能为力。我们缺乏类杜邦的公司,能够系统地构建一条生物科技产业链。对于能源大佬们而言,更现实的是看得见的油田和矿山,中国的化工类公司刻下的心思是如何在资本市场上更有作为,位于大农业领域的新希望集团更有兴趣的是淘金养猪业。

      如今,随着粮价高企,许多人预测大豆、小麦、水稻会引发一场比次贷危机更大的冲击,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祈求:到时会出现一位made in China的Alice,来解决中国的"生化危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的"生化危机" - endurances - endurance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