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平菇怎么去管理的要诀- 华仔的日志- 网易博客

冬季平菇怎么去管理的要诀

一、保护设施。

  冬季灾害性天气比较多,平菇生产都是在设施内进行的,保护好设施非常重要,遇到下雪天要及时清雪,加固修整架膜,增加覆盖保温防冻。大棚设施在清雪的基础上,要对中柱、压膜线等进行加固,对变形、裂缝等进行修复,增强菇棚抗风雪的能力。

  二、控制光照。

  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改善菇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宜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若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揭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宜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晴天及多云天气下雪天给棚增加散射光即可。光照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光照较强的菇棚内,平菇子实体颜色较深,叶片较厚,菇片韧性好。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同一白色平菇品种,在光照较强的条件下,其子实体颜色也会变成浅灰色,甚至变成红褐色;而同样是黑色平菇品种,在高温暗光下培养,其菇片照样会长成浅白色。因而,在栽培管理中,宜先权衡菇质、产量与售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确定菇棚的光照强弱及时间长短。相比较而言,适当增加光照效益会明显提高。

  三、调节水分。

  冬季气温低,棚内地面及培养料表面的蒸发量少,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应减少,加之菇棚在管理上以保温为主,经常闭棚棚内水汽大多难以散发至棚外。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导致棚内需水量较少,菇棚喷水宜控制,不可过多。对于空间较大、菌棒摆放较少、通风状况较好而又较易升温的菇棚,喷水量以1~2 d(天)喷1次为宜;反之,可2~4 d(天)喷1次。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85%~90%,保持培养料表面较为湿润即可。棚内的相对湿度过大,如空气湿度较长时间内维持在{bfb},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子实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阻,难以正常生长,造成菇片上卷,甚至枯黄而死,引起生理性病害;湿度也不能太小,如果湿度过小菇体生长速度较慢,不仅会延长其生长周期,而且也会降低其产量。     

  四、保持通风。

  在寒冷的冬季,菌丝体和子实体并未停止生长,仍然进行着代谢作用,因此千万不可忽视菇棚或菇房的通风换气工作。每天应结合喷水或采菇时进行通风换气,把菇棚或菇房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降到{zd1}限度,确保菇棚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可增加菇棚的氧气含量,但是棚外的冷空气随之会侵入棚内,从而降低菇棚的温度。因此,冬季宜在保证棚内氧气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通风时间。对于空间较大、通气状况良好的菇棚,宜采用短时间小通风的方式换气,1 d(天)可通风1~2次,每次20~30 min(分钟);反之,宜通风3~4次,每次20 min(分钟),同时辅以人为走动,使通风死角部分亦能正常换气。

  五、增温保温。

  温度是影响冬季平菇幼蕾产生及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上宜在满足平菇正常生长所需温度下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燃料投放。现蕾前若棚温过低或温差过小,则菇蕾很难形成;现蕾后棚温过低,则子实体基本停长,长期保持菜花状而不分化,或即使分化,菇片上也会长满白色的小刺或菇上长菇形成畸形菇,商品价值降低。因而在管理上,菇蕾形成前后宜以太阳光能为主要增温方式,必要时用火炉维护棚温在5℃以上,以利于保温并拉大温差,促使菇蕾形成;待大部分菌袋显蕾后,宜控制棚温在8℃左右,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

郑重声明:资讯 【冬季平菇怎么去管理的要诀- 华仔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