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_花卉种子_青青花卉网

?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植被类型之一。以乔木为主体的,包括灌木、草本植物、其他生物及林中土壤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0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xx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三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五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种 :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生态公益林涉及到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个林种,相应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自然保护区林等13个二级林种。

商品林 :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商品林涉及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三个林种,相应包括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薪炭林、油料林、特种经济林、果树林、其他经济林等7个二级林种。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1)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xx繁殖或人工种植,有xx林与人工林之分。(2)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xx林:由xx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xx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zy}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zj0}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两层意思:(1)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2)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又叫林分组成。它说明某一林分中各个树种所占的比重。比重的大小以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准。如各树种的直径相差不大,也可以其株数多少为准。林木组成以各树种所占的十分比表示,叫组成式。如十分之六是落叶松、十分之四是桦树,其组成式为6落4桦。凡比重不到一成,但在0.5成以上则算做一成。比重不到0.5但在0.2成以上时,则以“+”号代之。不到0.2成者,则以“—”代之。如6落4桦+云-冷(落是落叶松,桦是桦树,云是云杉,冷是冷杉)。在组成式里,按树种比重大小排列。如遇比重相同,则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排在前头。

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zd0})的树种。

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zx0}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枫香等。

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林相:有两种含义:1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2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xx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 0.9? 0.8……0.1。

林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xx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龄级:对林木年龄的分级。是经营上计算林龄的单位。各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根据林木主伐年龄的长短和起源的不同,通常xx起源的针叶树和硬阔叶树以20年为一个龄级,软阔叶树以10年为一个龄级;人工林的龄级年限要短些。我国有些速生树种,如杉木、檫木、杨树、泡桐等人工林,多以5年为一个龄级;竹林和灌木树种,根据经济用途不同,又常以1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龄级由小到大以罗马数字1、Ⅱ、Ⅲ、Ⅳ……等表示。

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指林分xx郁闭前的时期。

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

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bfb}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bfb}。?

二、造林绿化

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地位级: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符号Ⅰ、Ⅱ、Ⅲ、Ⅳ、Ⅴ表示。地位级越高,说明立地条件越好,其自然生产力也越高。任一林分的地位级可根据其平均树高和年龄在地位级表中查得。地位级是组织作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地位级不同的林分应采取不同的经营利用措施。

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xx杂草、灌木。

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封育):指对具有xx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丘陵: 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山地: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

低山:海拔{jd1}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中山:海拔{jd1}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高山:海拔{jd1}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

1.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2.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

3.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

4.非梯土化旱地。

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我省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

1.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

2.造林质量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

3.良种使用率=(∑调查造林使用良种的小班面积/∑调查造林小班面积)×100%

4.作业设计率=(∑调查有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5.幼林抚育率=(∑调查抚育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6.林木管护率=(∑调查有管护措施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7.检查验收率=(∑调查检查验收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8.资料建档率=(∑调查建档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三、种苗花卉

林木种子:是指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生物学特性:指树种形态、解剖、遗传、生理和生长发育的特性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特性,如生长快。

生态学特性:指植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如喜肥、喜水、怕旱、怕瘠薄、耐荫性等。

造林学特性:与造林有关的特性。如造林时杉木要求深栽等。

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物种:能相互进行交配、共享相同基因库,并与其它组群在繁殖上分离的、最庞大且范围最广的繁殖群体。

亚种:占领物种分布区某一地理分区,在分类上及某些基因库特性上,与相同种的其它繁殖群并不相同的一个特定种类的繁殖群体。

变种: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指某些遗传特性已有别于原来的种,有一定的地理分布,但仍然和原种交流基因,其主要特性仍未超出原种范围的一个群体。

原种:通过人工选育的、经济性状优良、遗传型稳定、有利用价值,用于扩大繁殖的材料。原种通过良种繁育,在生产上推广利用,就成为品种。

品系:起源于共同的祖先而具有特定基因型和表型的一个群体。品系的生产利用价值尚未肯定,一般用编号表示。经过比较鉴定,优良者繁殖推广后,可成为品种。

品种:经人工选育,能适应一定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符合要求,并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栽培植物群体。

地方品种: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选择培育而形成的品种。

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类型:在一个分类单元内,形态、生理或生态等方面具有一定特点,与其它群体或个体能够区分,且其特点能够遗传的群体或个体。

生态型:一个物种内,因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于某一特定有限生境的、基因型相似的植物群。

地理型:在同一树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内,根据其地理变异情况,对树木群体所作的分类。

野生树种:尚未被人类栽培利用、而靠自然繁衍维持生存的树种。

栽培树种:已被人工栽培利用的树种。栽培时间应在两个世代以上。

珍贵树种:有特殊经济或科研价值的树种。

稀有树种:单型科、单型属或少种属的树种,或分布区域狭窄,或分布区域虽广,但零星残存的树种。

濒危树种:分布范围狭窄、生境条件恶化、繁殖力低或由于人为破坏利用,数量减少,处于近亲繁殖状况的濒于灭绝的树种。

基因库:一个随机交配的林木群体中,由全部个体全部基因所编码的总的遗传信息。

乡土树种(本地种):在自然分布范围以内的当地原产树种。

外来树种:在自然分布区以外引种栽培、繁衍的树种。

林木引种:选择利用外来树种的驯化、栽培工作。

驯化:通过一定措施,使外来树种适应本地环境,或使本地野生种适应栽培条件的人为干预过程。

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简言之,种子园是繁育林木良种的场所。

母树林:主要指的是选择优良林分,经过去劣留优,加强管理,促进结实,以生产遗传品质得到某种程度改良的种子林分。

采穗圃:采穗圃是由优树无性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条(插穗和接穗)的繁殖圃。

无性系:由同一原株营养繁殖产生的植株总和。

家系:同一植株(或无性系)的自由授粉子代,或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总和。前者称半同胞家系,后者称全同胞家系。

无性繁殖:利用乔灌木树种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再生能力,繁殖新植株(苗木)的方法,称为无性繁殖(营养繁殖)。

有性繁殖:亦称种子繁殖,就是利用雌雄受粉相交而结成种子来繁殖后代。

形态成熟:果实具有成熟时的正常大小和颜色,种皮坚硬致密,种子含水率较低,内部营养物质转化为难溶状态时,称为形态成熟。

生理成熟:种皮松软,含水率较高,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子具有发芽能力时,称生理成熟。

后熟:有些树木(如银杏、冬青、尖叶槭等)的种子,外部形态虽已具有成熟特征,但种胚尚未发育xx,不具备发芽能力,需在脱离母体后,在适宜条件下,逐渐达到生理成熟的过程。

种子检验:利用感官和仪器测定等方法对花卉种子包括其他播种材料进行质量鉴定的过程。

种批:种源相同,采种年份相同,播种品质均匀一致,种子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同一树种的一批种子

初次样品:从种批的一个部位随机抽取的一小部分种子

混合样品:从同一种批中抽取的全部初次样品充分混合而组成的样品。混合样品的重量不能小于送检样品重量的十倍。

送检样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样方法和重量,从混合样品中抽取部分寄送到种子检验站的样品。送检样品的重量以千粒重为基础而规定为:小粒和特小粒种子至少要相当10000粒种子的重量。

测定样品:从送检样品中分出供实验室内测定某项品质指标而用的样品。

分样(取样、抽样):从混合样品中分取送检样品或从送检样品中分取测定样品的过程。方法有分样器法、四分法、点取法等。

种子品质:种子优劣程度的各项指标的统称。有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通常是指播种品质而言。

纯净种子:完整的、发育正常的种子,发育不xx的种子和不能识别出的空粒,以及虽已破口或发芽,但仍具发芽能力的种子

净度: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的总重量的百分率。

千粒重:1000粒气干纯净种子的重量,以克表示。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粒数的百分率。

{jd1}发芽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总数占供测定的饱满种子总粒数的百分率。

平均发芽时间:种子发芽所需的平均时间,一般用日表示。

种子活力:指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种子本身具有的决定其快速而整齐发芽及发育成正常苗的潜力。

种子生活力: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

种子含水率:种子含水量占种子重量的百分率。表示方法有湿基含水率和干基含水率两种。

生产适用率:有发芽能力的纯净种子百分率。一般根据种子净度和发芽率计算,其数量为两者的乘积,以百分数表示。

花木:花草树木的简称。可供观赏的花、草和树,含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竹类。

花境: 园林中狭长形自然式种植花卉的花带。

嵌合体: 由不同基因型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木本花卉: 供观赏的乔木、灌木、藤本和竹类等。

中生植物: 介于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之间的植物,或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仅在水供应适中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的植物。

水生植物: 生在不同水深处的土壤中或漂浮在水中的植物。

世代交替: 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互相交替的现象。

生物种群: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虫媒植物:由昆虫传播花粉繁殖后代的植物。

阳性树种: 在阳光比较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的树种。

阴性花卉: 在短日照或少日照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观赏植物。

芳香植物: 具有香气和可供提取芳香油的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的总称。

旱生植物:能忍受较长时期的干旱或在严重缺乏水分的土壤中尚能生长的植物。

伴生树种:在—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起,并能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

指示植物:在一定的自然地区范围内,能指示环境或其中某—因子特性的植物种、属和群。

种子植物:目前地球上最繁盛、最发达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类群。

匍匐植物:茎平卧在地上生长的植物,往往在节处有不定根。

室内植物:在室内生长,装饰环境,给人们以身心愉悦的植物。

植物群落: 共同居住在某—特定生境中的所有植物群落的组合。

湿生植物: 生长在土壤含水量比较大或大气中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的植物。

模纹花坛: 用小叶绿和小口十紫等草,按照设计图案种植,并精细管理,形成各种花色图案的花坛。

蔓生植物: 植株的茎干细长柔软,具缠绕或攀附等特殊机能的蔓状植物。

二年生花卉: 当年播种,次年开花,并结束生命的植物。

中日照植物: 介于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之间,开花结果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的植物。

长日照植物: 在营养生长转入开花时期,需要一定时间、一定长度的日照,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四季开花植物: 在一年内都开花的植物。冬季露地寒冷地区必需温室越冬。

异花授粉植物: 在自然条件下要异株的花粉才能受精以产生后代的植物。

自花传粉植物: 在自然条件下,本花或本株花期相近花朵传粉的植物。

多年生草本花卉: 特指能存活两年以上的草本花卉

环境保护:有利于人类生存、保护生态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环境改善措施。

直生苗:又称实生苗,系用种子播种繁殖培育而成的苗木。

嫁接苗:系用嫁接方法培育而成的苗木。

独本苗:系地面到冠丛只有一个主干的苗木。

散本苗:系根颈以上分生出数个主干的苗木。

丛生苗:系地下部(根颈以下)生长出数根主干的苗木。

萌芽数:系有分蘖能力的苗木,自地下部分(根颈以下)萌生出的芽枝数量。

分叉(枝)数:又称分叉数、分枝数,系具有分蘖能力的苗木,自地下萌生出的干枝数量。

苗木高度:常以“H”表示,系苗木自地面至{zg}生长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冠丛直径:又称冠径、蓬径,常以“P”表示,系苗木冠丛的{zd0}幅度和最小幅度之间的平均直径。

胸径:常以“Φ”表示,系苗木自地面至1.30米处树干的直径。

地径:常以“d”表示,系贴近地面处树干的直径。

泥球直径:又称球径,常以“D”表示,系苗木移植时,根部所带泥球的直径。

泥球厚度:又称泥球高度,常以“h”表示,系苗木移植时所带泥球底部至泥球表面的高度。

长度:又称蓬长、茎长,通常用“L”表示,系攀缘植物主茎从根部至梢头之间的长度。

紧密度:系球形植物冠丛的稀密程度。通常为球形植物的质量指标。

四、保护管理

伐区:同一年度内用相同采伐类型进行采伐作业的、在地域上相连的森林地段,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施工、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单位。

作业区 :作业区是组织采伐作业的一个单位。作业区一般情况下是在伐区内按集材系统,把一个装车场吸引原木的林地划归为一个作业区。

缓冲区:为保护作业区域内溪流、湖泊、湿地的水环境或在周边划定的不应采伐、机械进入或经营作业而保留的森林地段。

限伐区:按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只应进行抚育、改造、更新等非商业性采伐活动的森林地域。

禁伐区:按国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应进行任何采伐活动的森林地域。

数量成熟:树木或林分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zd0}数值时的状态。

经济成熟:树木或林分生长到经济收益{zg}时的状态。

工艺成熟:树木或林分在生长过程中,目的材种平均生长量{zd0}时的状态。

主伐年龄:经营单位内对成熟林进行正常主伐时的{zd1}年龄。又称伐期龄。

起伐胸径:择伐时被采伐木应达到的最小胸高直径。

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采伐。

抚育采伐:根据森林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在不同龄期,伐除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效能。简称抚育伐。又称间伐或抚育间伐。

更新采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开始减退时所进行的一种采伐,这种采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为前提,以保护防护效能和特种作用持续稳定的发挥。

皆伐:整个林分一次伐除,通过人工植树或xx下种(自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达到更新目的。

择伐:把林分中部分适合和应该采伐的林木进行采伐的方式,主要用于复层异龄林。

渐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个龄级期内分两次或数次伐除。

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进行的抚育方式。伐去过密的树木中品质较差的植株而保留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并促进生长。

生长伐:在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一直到主伐前一个龄级的阶段内所进行的抚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营养空间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

透光伐:在用材林林分的幼龄阶段、开始郁闭时进行的抚育采伐。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间密留匀、留优去劣。

定株抚育伐:在防护林和特用林幼龄阶段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并在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的抚育性采伐。

生态疏伐: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在防护林和特用林中龄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

径阶:林木胸径的整化,即根据树种径级大小,把一定范围内的胸径,用该范围的中间值来表示。最小径阶一般为6cm或8cm。

林带:从整体上看,以长条状或行状为主要形状的森林地段。

林带间伐:在不影响林带总体结构和防护效益的前提下,按去劣存优、去弱留强、间密留匀的原则对林带进行抚育间伐。

低产(效)林采伐:对生长不良、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很低的各种低产(效)林分,通过砍伐低产(效)林木,引进优良目的树种,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使之成为高效林分的一种采伐类型。

伐根高:被采伐木下口的上表面离地面(或{dy}岐根的起点处)的距离。

保留木:在伐区内,不作为采伐对象的林木。

原条:将伐倒木只经过打枝、截去直径不足6cm的梢头,所剩下的树干。

原木:原条经过材种造材工序而锯截成的木段。

森林更新:森林采伐后,通过xx或人工方法,使新一代森林重新形成的过程。森林更新通常分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xx更新和xx更新三种方式,或按森林的起源分为有性更新或无性更新,还可按更新发生在主伐之前或之后,分为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

植生组:林分内树木的一种群状分布形式,通常是指几株集聚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小的稳定生物群,群与群之间的距离往往较大。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即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复查间距期为5年。其目的是通过查清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制定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这类调查以省、市、区或大林区为单位进行。

二类森林资源清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地州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林业生产单位内进行。复查间距为10年。其目的是为林业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及有关规划提供依据。这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要落实到小班,其准确度优于一类调查。

三类调查:即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

森林抽样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抽出部分样地进行调查,根据样地调查结果推算该范围内全部森林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

森林区划:为了便于森林调查和开展营林活动,按一定经营规模将林区划分成不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的工作。

森林类型:森林按其自然历史地理条件、外貌、树种组成与结构的不同所划分的类别。

林班:一种{yj}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划分林班的方法有人工区划、自然区划和综合区划三种。林班的编号用大写正体的阿拉伯数字,以便与小班编号相区别。

小班: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村级以下的调查规划单位,也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一个小班的面积,一般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9月1日_花卉种子_青青花卉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