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刊撰稿人
王刚
自今年3月底开始,海南文昌和珠海平沙地区投放的罗非鱼苗出现大面积发病情况。发病外观症状以烂身烂尾、白嘴、烂鳃、体色发黑、腹部膨胀为主,发病原因尚无确切说法。目前华南其余地区罗非鱼也有发病报告,但尚未出现规模化发病局面副本
症状多为烂身烂尾
文昌平沙成发病主区
开春放苗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最近发生的事情却让在海南文昌地区养了多年罗非鱼的老周感到很是xx,其投放的罗非鱼苗不到几天便出现烂身烂尾症状然后死亡。一开始老周并没有太在意,在接连补了几次苗以后老周才开始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投下去的鱼苗批批都发病,而且症状都非常一致,先是烂身烂尾,然后迅速死亡”。
老周的情况并非个案。据本刊了解,自今年3月底开始,海南文昌地区投放的罗非鱼苗便接连出现大面积发病情况,有些鱼塘的罗非鱼苗排塘率高达百分之百。从外观来看,此次发病的罗非鱼苗多为7-8朝苗,发病时间多在下塘后第三天左右,症状以烂身烂尾、白嘴、烂鳃、体色发黑、腹部膨胀为主。
据养殖户老周介绍,罗非鱼苗出现烂身烂尾的症状并不是十分奇怪的事情,往年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都不是特别严重,像今年这样在同一地区大规模发病而且死亡率如此之高的情况还是{dy}次遇见。
另据了解,除海南文昌外,另一广东罗非鱼养殖重地珠海平沙也出现罗非鱼苗发病死亡率较高的情况,症状与以上描述的基本相同。目前华南其余地区罗非鱼也有发病报告,但尚未出现规模化发病局面。
多变气候或是主要诱因
不光是罗非鱼养殖户,对于罗非鱼苗场来说,出现这种状况同样让他们感到无奈。4月中旬,本刊和海南当地的一个鱼苗场联系时,该场的负责人告诉本刊,“今年文昌地区特别奇怪,不知道什么原因,投下去的鱼苗投一批死一批,补苗都补不及,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颇为蹊跷的是,据反映,在此次发病的主要区域海南文昌和珠海平沙,发病鱼苗多为大苗场的鱼苗。在本刊和这些苗场联系时,其负责人也坦承近期公司所放的几个批次的鱼苗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现象。但该负责人也表示,此次发病不光是大的苗场,其它苗场也有同类情况出现,“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市场的占有率比较高,所以表现出来的情况要严重一些,但我们发往广东地区的鱼苗都没有出现问题,我们也为此专门请了国外的一些专家过来抽样了解情况,具体检测结果还有待确定”。
随后本刊也就此情况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业界的一个普遍看法是,罗非鱼苗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今年以来气温一直不是很稳定,鱼苗很容易产生应激发病。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天气不稳定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只要鱼苗的质量有保证,体质好,下塘后应激反应轻,恢复能力强,损失还是可以降低的,不能将发病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气候因素”。
该业内人士认为,苗场在标粗过程中操作不仔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筛苗过程中出现机械损伤,而为了防止由于损伤所造成的后续感染,苗场往往会采用一些刺激性大的xx如:一氧化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等进行处理,这些xx很容易伤害到鱼的鳃和体表粘液,而养殖户在鱼苗下塘后又会像往常一样做一个杀虫xx的流程,这对鱼苗来说无疑是一个雪上加霜的过程”。他告诉本刊,苗场出苗的规格越大,筛苗时出现机械损伤以及长途运输过程中鱼苗相互扎伤的机率也就越大,“珠海平沙所投的鱼苗大多是大规格的过冬苗,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相对来说也要大一些”。
除了今年多变的天气和苗场内部的因素外,较差的养殖池塘水环境无疑也进一步加剧了病害的暴发。4月27日,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汪玉祥告诉本刊,今年海南4月份以前一直处于干旱季节,很多养殖户都用老塘抽出的水进行标苗,水体很肥,中午检测水质的PH值非常高,而且水位较浅(1米左右),这样对刚放的鱼苗来,应激很大,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同时在适应过程由于体质较弱,则很易受到xx或寄生虫等病害侵染而发病,逐渐死亡;另外,一些养殖户对养殖池塘的水质调节也比较随意,很多鱼塘在没有放苗前,水体中的氨氮或亚硝酸盐就已经很高。无独有偶,广州五龙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聪也提到,近日在对广东阳江地区做水质检测时也发现当地的水质呈高碱性。汪玉祥告诉本刊,碱性水质容易对罗非鱼苗的鳃部造成伤害,影响鱼苗呼吸,特别是吃料时更容易造成供氧不足,从而使其体质下降。
直接病原疑为柱状屈挠杆菌
抛却外部因素,对于今年罗非鱼鱼苗发病的直接原因,业界人士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海南昌盛鱼鳖种苗场场长周经明认为,导致今年罗非鱼鱼苗发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寄生虫特别是车轮虫侵袭或者机械损伤导致鱼苗体表受损而后出现继发性xx感染死亡,“天气不稳定时往往虫害的暴发就特别严重”。但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汪玉祥认为导致罗非鱼鱼苗发病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是xx性疾病。汪玉祥告诉本刊,罗非鱼常见的寄生虫——车轮虫、指环虫等都必须寄生在活体身上才能存活,离开活体后1个小时内如果找不到其它体质较弱的鱼体进行寄生就会死亡。在其对下塘后的罗非鱼苗进行检测时,活力正常的罗非鱼苗上并未发现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多在病鱼身上检出,所以鱼苗发病的直接原因可能先是xx感染而后继发寄生虫感染。
汪玉祥提到,在对病鱼做病菌分离时,在大多数病鱼身上均分离到柱状屈挠杆菌,该菌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体表、鳍条和头部,寄生处一般有溃疡和缺损,流行水温在15℃-32℃,主要发生在放养过密和水质不好的水中。结合罗非鱼苗的发病症状,初步怀疑发病的主要直接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
4月22日,在接到发病报告后,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卢迈新在珠海平沙对患病罗非鱼苗进行采样,回所进行病原体的鉴定,同时对与患病鱼规格大小相近的健康罗非鱼苗种采用浸泡的方式(苗种规格小,不可能进行注射感染)进行人工回归感染实验。4月29日出来的实验鉴定结果如下:1、患病鱼的症状:采集的病鱼身体消瘦、发黑;有些有突眼、腹水症状;部分有烂尾、尾鳍两侧体表发白等症状;2、镜检无寄生虫感染,估计与养鱼户使用了杀虫xx有关;3、从病鱼的体表、肝、脑、肾、肠、脾等器官,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均可分离培养到xx菌落,但没有明显的优势菌;4、从本次采集到的病鱼样本中没有发现有链球菌感染的个体;5、进行了多次的人工回归感染,健康鱼无死亡现象。因此不能确定致病原。
卢迈新告诉本刊,根据本次采集到的样本结果分析,可以得出2个初步结论:1、采集病鱼样本时,可能已过发病高峰期,也即此时采集的样本分离到的xx株毒力较小,不足以对健康鱼致病;2、用于回归感染的健康鱼来自我所罗非鱼选育基地,其比平沙基地放养的罗非鱼品种是否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呢?这点有待证实。他强调,此结论仅对此次采集回来的样本而言,对于此次罗非鱼苗大规模发病的具体原因还要进一步调查后才能得出。
苗场、养殖户应做好双重防范
据了解,由于今年开春以来气温一直不是很稳定,罗非鱼的投苗时间也是一拖再拖,去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阴影还未散去,眼下罗非鱼苗又开始大面积暴发病害死亡,这无疑让今年的罗非鱼养殖形势变得有些不妙。
“应该说今年的鱼苗发病给各大苗场都敲了一个警钟。”4月22日,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廉江分公司总经理孙传敏告诉本刊,“以前苗场的操作可能也有不规范的地方,只不过问题没有显现出来,但今年多变的天气以及较差的养殖水环境使得以前积累的问题全部暴发出来。”
他告诉本刊,截至4月22日,今年宝路廉江分公司已经出了600万标粗苗,目前还没有客户反应出现大问题,“主要是今年改变了方法,把养虾水质调节的方法应用到鱼苗标粗中,采用微生物制剂如芽胞杆菌、光合xx等稳定水质。现在我们每天都会每个池塘的鱼苗进行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处理。在预防措施上,我们采用网箱局部xx,如果全池xx的话容易破坏水质使鱼苗产生应激。另外,在操作的环节上更加注重细节,在出苗前用嗜菌栉弧菌对鱼苗进行xx处理,这些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纪胜荣也告诉本刊,为了应对病情,公司最近采取了更换更加优质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增强鱼苗的抗应激能力,出苗前练苗,外部指导养殖户调水、xx和杀虫等措施,并总结了放苗的一系列注意事项编成手册发放给养殖户。海南吉富水产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志利提到,公司近日把在海南地区的发苗规格调小,是否起到作用还在观察当中,但在调整后尚未听到养殖户反映出现大的问题;另外公司最近也有意减少了出苗量,希望等到天气稳定后再发苗给养殖户以降低风险。
4月29日,汪玉祥告诉本刊,根据前段时间总结的防治措施,他建议养殖户在鱼塘进水后不要急于放苗,当浮游动物繁殖起来使得水质相对平衡后(养殖户可以自己买快速试剂盒连续检测),再考虑投苗。因为刚放水的鱼塘是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藻类大量繁殖,使得PH值急剧上升,池底也会不断地析出氨氮等,另一方面,浮游动物繁殖较慢,特别是有些养殖户进水杀虫处理,从而促进了藻类的大量繁殖,使得水体一直处于高PH状态。此外放苗前应经检测确保鱼苗不感染寄生虫后再放苗,为了防止观察不到位,建议不管放苗情况怎样,从放苗后的第二天开始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或胺盐碘等消毒剂xx,每天一次,确保连续xx三天。如果发现放养的鱼苗出现异常(死苗、活力不好、黑身、游边),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或胺盐碘等消毒剂xx,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同时拌饲料内服噁喹酸或盐酸沙拉沙星加维生素C,每天一次,连续5-7天,基本上可以控制住发病。
症状1:烂尾
症状2:大肚
症状3:嘴部感染
症状4:突眼大肚
症状5:烂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