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华工军团

文摘——华工军团

2010-05-07 17:10:37 阅读3 评论0 字号:

  

美国华工血泪史!

 

中国人最早集体到美国是在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的时候。当时广东省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四邑的人,纷纷结伴前往加州淘金。他们都是坐在外国船上不通风的货舱里,几十天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像装猪仔一样地运到美国,到加州的峡谷地区的河边,用筛子淘金,维持生活。

  加州正式加入美国xx后,就开始了历史上一连串的反华工运动。1850年加州通过外籍矿工执照法,每人月收执照费20元,再加上官员的抽成剥削,甚至写假收据,以及税吏的追索捕打,华工多半从峡谷地区逃到旧金山,有的绝望回国,有的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愿回国,就留在旧金山,什么下贱劳苦的工作都做。最普遍的就是洗衣。因为洗衣不需本钱,也由于加州正在开发时代,男多女少,很需要这个行业;同时这种劳苦利薄的事,白人也不愿做。

  在当时反对华工的情况下,打中国人已经成为白人的消遣。在大街上揪着华工的辫子叩响头,必引起路人的围观、喝彩,就像王胡在未庄打阿Q一样。xx对这种无故殴打不但不干涉,甚至看到华工流鼻血就认为他跟别人打了架,把他抓了起来。

  自1850年到1860年间,华工任意被杀戮,多少人惨死异乡。当时的清政府不但不保护华侨,华侨回国按最早的大清律还可能被杀头。

  1864年美国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从东西两岸同时开工。白人为了利用廉价劳力,想到了“能修建万里长城”的华工。他们开始有计划地在广东招雇了一万多名华工,仍以载猪仔的方法运到美国。为他们修路。

  这些华工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能干。他们在工地扎营做饭,昼夜不停地工作,并且提出与从东往西铺路的爱尔兰工人竞赛。华工的{zg}记录是日铺10.6公里,远超过爱尔兰工人。但当东西两边举行盛大的接轨通车大典时,却把华工赶得远远的,不许他们参加。当时华工十分气愤,就把接轨用的{zh1}一块枕木藏了起来。当进行接轨仪式而找不到枕木时,人们才看到一位肩扛枕木的华工走出来。华工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直到十几年前,美国横贯铁路一百周年纪念日,才在接轨的地点加树了一块牌子,表彰华工的贡献。

  横贯铁路修成,华工的地位稍见提高,但接着又引起了一个新的排华运动。当时留美华工总数有6.3万人,横贯铁路修成后,不但全部失业,且横遭残杀、驱逐。这一排华风潮,也牵涉到当地的经济矛盾。横贯铁路修成之后,西部的很多企业就被代表东部财阀的铁路大王控制了,当地的人因不满而迁怒于修路的华工。特别是在修路工作结束后,穿着短打唐装、留着长辫子的失业华工,为了求生,不计工资、不计劳苦,什么工作都做,更引起本地工人的嫉恨。他们认为华工夺去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于是集体涌向华工聚集的地区,杀害华工,烧毁房屋。

1886年,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更制定特别立法,强迫华人限期离境。从此,美国的西部各州,“排华”成为民主、共和两党争取选票的口号。

  在这种情况下,幸存的华侨虽生犹死。当时的法律规定,华人不能归化为美国公民,不许拥有房地产,每人付人头税10元,头发不得超过1寸,遗骨不能出境,洗衣坊必须备有收货送货马车,只允许在砖房开业……专门控制华人的法令多如牛毛。

  1906年旧金山大火之后,法律才允许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可享有公民权。这条法律看来虽似民主,但实际是个笑话。因为到美国的华工中很少女性,男性华工根本没条件结婚,离开美国以后就不能再回去。有的人辛辛苦积了点钱,就回到广东四邑娶妻养老,有的打一辈子光棍,终老异乡。

  以直系亲属身份到美国的华侨也受尽辛酸凌辱。他们到达旧金山后,先被关在一个小岛上拘留调查。此种调查少则二周,多则半年,被反复盘问,拳打脚踢。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在案。不少人病死在拘留所,不少人因伪造父子关系而畏罪xx。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中美成为盟友,美国取消若干排华政策,华侨地位才逐渐得到改善。

 

美国有个“多恼湖”

    喜欢音乐的人都会知道一个美丽的名字——多瑙河。今天我们所讲述的多恼湖,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给它命名的人是一群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修建的美国太平洋铁路穿越了终年积雪的拥有世界上最坚硬花岗岩的内华达山脉。

    加州的东部,在接近内华达州的里诺(RENO)的一带,有座叫做SIERRA(塞拉里)的雪山从北到南,海拔5000-6000 英尺不等。每年积雪时5-6个月,因此吸引了大批游人来此地划雪。山中的一个湖,名为DONNER LAKE (多纳湖)。多纳湖长3英里,宽半英里,最深处328英尺,湖水平面海拔5935.8英尺。它的名字来源于DONNER PARTY (多纳西行马队)的故事——美国史上人吃人的传说。

 美丽静谧的多纳湖

 

 DONNER LAKE (多纳湖)

     1847年,一个名叫多纳的人带领一直拓荒队伍经过内华达山脉顶峰地区一个无名山口。他们的目的是到达传说中美丽富饶的加利福尼亚。这支87人的队伍在山口遇到暴风雪,被困在一个高山湖泊旁边。第二年春天,救援队找到他们时,已经有39人遇难,其他人只是靠吃死尸才存活下来。

    这段惨剧后来被人们成为美国西部开发史上最可怕的故事,这个山口后来也被人称为多纳山口,那个高原湖泊被称为多纳湖。

 

 后人树立的多纳马队纪念牌

 

 

  1866年冬天,内华达山区出现了有史以来{zd0}的降雪,积雪最深处达 14米。

 

 经年积雪的多纳山口

   

    在这场悲剧20年后,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到了同一个地方。其中大约有9000多名华工,在这里遇到的天气比当年多纳拓荒队当年更残酷,根本无法施工。但停工{yt},就意味着公司老板数万美元和几十平方公里土地的损失。

 

 

 华工们在积雪中继续修筑铁路

 

    华工们在雪下挖出隧道,然后在隧道里继续铺路。1866年,华工们在黑暗的雪洞里工作了几个月。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场同大自然的决斗中幸存,许多华工永远没有机会见到第二年的春天。为了纪念这个让他们伤心烦恼、失去同伴的山口,华工们给多纳湖起了一个自己的名字——多恼湖。

 

 

 

内华达山脉的中国长城

 

     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

 

    在美国历史的记载中,1867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内华达山遇到了有记载以来的{zd0}的降雪。据记载,积雪最厚的时候达到十四米深,按照常理根本没办法继续施工。可是东段铁路在较为平坦的地势和较为温暖的气候中以{yt}一英里的速度推进着,西段工程停工{yt},就意味着四巨头将蒙受数万美元和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损失。四巨头心急如焚,责令不顾天气条件继续施工。

    华工们又一次表现出他们惊人的忍耐力和牺牲精神。他们在深深的积雪中挖出隧道,在雪下每天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铁轨,雪洞最宽的地方竟然可以并排走两辆马拉的雪橇。山谷中风雪仍在肆虐,看不出一点生命的迹象,有谁会想到,在积雪的下面,竟然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呢?

    劳动中的华工们经常会在雪崩中失去生命,更发生过华工们居住的帐篷甚至整个营地整个被大雪掩埋、几十个住在帐篷中的华工被大雪一起埋葬的悲剧。许多人的尸体要到几个月以后冰雪溶化以后才被发现,有的人僵硬的手中还仍然紧紧地握着铁镐不放。

    施工条件如此恶劣,危险时时出现在华工头上,以至于当时有人用“中国人的机会”来形容一个人差到了极点的运气。但是就象斯坦福在日记中描写的那样,华工们很安静,很少有人抱怨,也同样很少有人退缩。

    积雪和时常发生的雪崩使得已经通车的地段也经常会出现阻断,火车无法通行。铁路公司有时不得不用一半以上的人力去铲雪,后来铁路公司从美国东部运来12辆大型铲雪车,可这些直径九米的庞然大物也仍然无济于事。

 大型铲雪车

 

 美国绘画作品中记录的华工们人工铲雪场景

 

 前进,前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工们沿着铁路在容易发生雪崩的地方修建了近70公里的防雪墙。这种建筑实际上是一条用木头或混凝土建造的隧道,铁路从中穿过,xx避免了积雪的影响。

 

 挡雪墙修筑现场的华工们

 

 从内部看,挡雪墙xx避免了大雪对铁路的影响

 

 从外面看挡雪墙

 

    当年华工修建的挡雪墙有一部分已经废弃了,但仍有许多路段还在使用之中。所有经过这一带的人们都可以远远看到这蔚为壮观的建筑,当地人充满敬意地把它称做“内华达山脉的中国长城”。

 

美国人在内华达山上树立的华工纪念碑 

 

 

为了忘却的纪念

——写在第138个“金道钉日”

   

 1869年5月10日, “金道钉日”,太平洋铁路通车庆典

 

    1869年5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dy}条横贯北美大陆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协同努力艰苦奋战,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承担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正是特别能吃苦和具有聪明才智的华工。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

    中午12点30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前加州州长斯坦福把一枚纯金的道钉放在钉孔中,然后举起银制的大锤用力砸下,却砸到了旁边的枕木上,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

 

 斯坦福砸下金道钉的银锤

   

    然而,太平洋铁路合拢的消息却是随着斯坦福的一声锤响传遍了整个美国的。整个美国在那一瞬间变成了沸腾的海洋,举国欢庆的场面只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可以与之媲美。

    斯坦福砸下的那颗金质道钉上刻有这样一句话:“愿上帝如同这条铁路连接两个海洋一般,保佑我们国家的统一。”5月10日,这{yt}被永远的载入了美国历史史册,这{yt},人们称它为“金道钉日”   金道钉上铭刻着:“愿上帝如同这条铁路连接两个海洋一般,保佑我们国家的统一。”    博物馆陈列的金道钉  

 中央太平洋铁路全长 690英里,在这漫长的征途中,铁路工人共828万次挥动铁锤,钉进276万根道钉,完成了这举世瞩目的工程,这其中有超过五分之四的工作是由华工完成的。

 非常遗憾的是,在铁路开通的庆典仪式上,竟然没有邀请一位中国人参加。

“金道钉日”,没有一位中国人被邀请参加通车庆典

 

 只有当年向铁路公司推荐华工的法律顾问在“金道钉日”的庆典上提醒人们“希望大家可以想到,这条铁路的完成在很多程度上归功于那些被称作‘中国人’的,被人轻视的劳工阶级,归功于他们表现出的忠诚和勤劳……”

 

 

  最富有的美国华工:姚明 

    姚明和火箭续约5年后,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华工”。他将得到NBA劳资协议规定的{zg}工资———76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6.156亿元,也就是说姚明平均每年将从火箭队那里拿到超过1.2亿元人民币的工资。

    在今天刚刚结束的一场NBA比赛中,姚明得到34分和9个篮板,火箭队也凭此战锁定西部季后赛首轮的主场优势。如日中天的姚明会走得更远,他还会赚到更多的钱。

最廉价的美国华工:铁路华工

 

    姚明每天可以至少收入208219美元;

而十九世纪的铁路华工们平均一个月的薪水为30美元,可是还要偿还来美的借款、利息、旅费、食物和草药、人头费,七折八扣之后,每月只剩12美元,每天不到0.5美元。

 

最早的美国华工:金山客 

    1848年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附近地区发现了金矿,“淘金热”随之而来,大批淘金者和劳动力从四面八方涌入加州。中国因xx战争的结果招致民族屈辱、社会动荡不安,处于社会{zd2}层的农民更加苦不堪言。美国招募华工的商人们编织的“金山梦”,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中国南方的许多贫苦农民,以契约苦力的身份,乘坐“三桅大眼船”,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漂流两三个月,与饥饿、缺水、污浊的空气和疾病甚至死亡相伴,经受人生极限的煎熬,来到美国遥远西部的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地区寻找“金山梦”。

 

{zj1}历史贡献的华工:铁路华工

 

    1869年5月10日,一枚金色道钉钉入路轨,正式宣告了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迹的横贯北美大陆铁路建成通车。这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先行官,中国工人则是这支先锋队中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冲锋队和敢死队。但是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汇合处的庆典上,人们分享欢乐时,竟然没有华工的身影。招募华工的倡议者查尔斯"克劳克感到很尴尬,便在萨克拉门托的一次庆祝会上以一句话提醒大家:“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被称为中国的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

 

最有志气的华工:陈宜禧 

    陈宜禧  (1844-1929)斗山朗美村人。少年家贫,以卖髻绳、针、钮为生。1864年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1889年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光绪三十年(1904)回乡,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倡建新宁铁路,得到县人及旅外侨胞的支持,纷纷投资,先后共筹得股金425万银圆,并于1906 年成立新宁铁路公司,陈宜禧被推为总理兼工程师。历经14年的施工,于1920年,建成斗山至北街干线和台城至白沙支线的新宁铁路,写下了我国自力建筑铁路的光辉史页。

 

美国工人阶级的“主管”:赵小兰 

    2001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华裔女姓赵小兰出任xx政府劳工部长。1月29日,美国国会一致通过布什总统的提名,自此,赵小兰正式成为美国历史上xx华人部长,主管者四百亿美元的年度预算,{ldz}一万七千名员工,管理者数千万计的劳动工人。 

 

   一百多年来,美国华人从"苦力"、"猪仔"到今日的劳工部长,走过一条多么漫长,多么艰难而又多么辛酸的道路!它象征着华人地位的提高,形象的改善,也为华人参政树立了新的丰碑。赵小兰,一个生在中国,长在美国的第三代移民在华人移民创业的道路上走到了光辉的高峰,圆了好几代人的"美国梦"。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文摘——华工军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