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之谜

  高粱不好吃,余儿时曾吃过。彼时全国学大寨,推广杂交高粱,彼杂交高粱抗灾力强,却更难吃,余记忆中只吃过一次。高粱难吃,却是造酒的好素材。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汾酒、西凤等吾国佳酿,皆赖以为生。高粱以是故深得余之敬重。
  迩读萧统《陶渊明传》,对彭泽令所种250亩“秫”突发兴趣。秫为“稷之黏者”,多解作黏高粱,亦可引申解为黏稻。陶渊明所种为高粱乎,黏稻乎?若为高粱,他喝的即高粱酒也。余忙碌中拨冗做了一番考证,已昨日发之于博客。余从吾所好,信陶秫为高粱,然则余心中忐忑,觉其秫八成非高粱,而为黏稻也。
  余兴之所致,暂不能收,又对高粱之由来作了一番考查。
  
  一、名称
  高粱,亦称蜀黍、秫秫、芦粟、茭子,《辞源》认为它是稷的今名。
  弄明白何以取高粱为名,亦须知什么是粱。粱,脱粒前叫谷子,脱粒后叫小米。高粱,顾名思义,即高大之粱也,长得高大的谷子也。高粱称芦粟,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是用了另一植物来比喻,说它是一种长相似芦苇的谷类作物。
  
  二、起源
  高粱之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二说中国原产。近年持第二说者渐多,余亦赞同之,认为高粱乃我国最早培植禾谷类作物之一。二十世纪中后叶以来,山西万荣、河北石家庄、山东、陕西、河南、江苏以至南粤广州,吾国多处秦汉前古遗址或古墓中,均发现高粱之遗存。屡有专家从考古发现、古籍记载、野生高粱之存在和分布及中国高粱的分类四方面论述中国栽培高粱的起源,认定中国高粱起源于我国,高梁栽培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迄商周、两汉,已广泛种植。有关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高粱在吾国最少有5000年历史。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李时珍先生将吾国高粱栽培时间xx到百年,何其自信乃尔!
  一般认为高粱属于北方农作物,主要种植于华北、东北等相对寒冷地区。李时珍即持此见。然而,这不过是后来的农业状况,更古之时,高粱也广种于江南。
  新近沈家山遗址考古发现,现在扬州主要农作物虽然是水稻和小麦,高粱并不多见,然而考古发掘出大量高粱种子印证,在2000多年前之汉代,扬州曾是高粱的重要产地,高粱乃扬州一大农作物。
  
  三、争议
  关于吾国高粱之起源有争议,关于高粱是否稷之今名,即高粱是不是古人所言的“稷”,亦争论不息。
  吾国早期古籍中,对稷的记载很多。有学者统计,《诗经》中多有粮食作物名称,其中稷出现次数有16次,黍稷并称的还有16次,先秦其它史籍中有关稷的记载也比比皆是。然而,先秦古籍中不见高粱之名称。有专家考,有关高粱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张华《博物志》中,但亦非称高粱,而称“蜀秫”。以为高粱并不是稷的人,以此为据。
  对于否定稷为高粱者,有专家名卫斯者曾撰文反驳,发表于1984年第2期《中国农史》,题为《试探我国高粱栽培的起源》。其反驳甚有力,兹引于此——“我国农史界、考古界的xx学者矢口否认我国早期文献中有高粱的记载,不承认清代学者程瑶田的“稷为高粱说”。我国古代的早期文献中究竟有没有高粱,稷究竟是不是高粱,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搞历史与考古的研究,我们应当是既重实物资料,又重文献记载,而更重前者。因为考古所发现的实物资料往往能修正文献记载中的错误,反过来说,文献根据却{jd1}不能修正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实物资料。它们之间虽然存在一种相互印证的关系,但绝不能把文献中有的东西说成没有,轻率否定考古所获得的实物。”
  
  四、“稷为高粱 ”说
  据清代学者程瑶田考,稷为高粱。其《九谷考》云:“稷,大名也。黏者为秫。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粱,通谓之秫秫,又谓之蜀黍。盖穄之类而高大似芦。故元人吴瑞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穄也。月令孟春行冬令,首种不入。’郑氏注:‘旧说首种谓稷。今以北方诸谷播种先后考之,高粱{zx0},粟次之,黍糜又次之,然则首种者高粱也。’《管子》书‘日至七十日,阴冻释而艺稷,百日不艺稷’。余闻之凤阳人云,彼地种高粱最早。谚云:九里种,伏里收。及余至丰润,其俚谚亦有九里种高粱之说。《管子》之书,适符谚语高粱为稷,而首种无疑矣。秦汉以来,诸书并冒粱为稷,无论稷梁二谷,缺一不可。即以《管子》书日至七十日艺稷之说言之,日至七十日,乃八九之末,今之正月也。余足迹所至,旁行南北,气候亦至不齐矣。所见五方之士,下及农末,辄相谘询,曾未闻有正月艺粱粟者。至吾徽艺粟,迟至五六月,乌在其为日至百日不艺也?而高粱早种於正月者,则南北并有之。故曰稷为首种。首种者,高粱也。”此为程氏对“稷为高粱”从播种季节方面所作之考察。
  程氏且云:“诸谷唯高粱{zg}大,而又先种,谓之五谷之长,不亦宜乎。”又云:“稷为五谷长,故司农之官曰后稷。”
  同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称赞,“程氏《九谷考》至为精析,学者必读此而后能正名。其言汉人皆冒粱为稷,而稷为秫秫。鄙人能其语者,士大夫不能举其字,真可谓拨云雾而见青天矣。”
  
  五、朱熹黍说
  在清人程瑶田、元人吴瑞之前,宋人朱熹即以黍为高粱。《诗经·王风·黍离》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诸句。朱熹《诗集传》注曰:“黍,谷名,苗似芦,高丈余,穗黑色,实圆重。离离,垂貌。稷,亦谷也,一名穄,似黍而小,或曰‘粟也’。”朱熹以黍为高粱,又以稷为谷,相当混乱。说明至南宋时,何为黍,何为稷,非专业人士,即使是大学者,也分辨不清了。
  
  六、迷途
  自古以来,诸多粮食作物名称变而复变。稷究竟何物?《辞源》说“稷,谷物名。别名粢、穄、糜。古今著录,所述形态不同,汉以后误以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谷原义广,黍、稷、菽、麦、稻皆称谷,曰五谷。而今谷子早已为专称。今之谷子为古之黍耶、古之稷耶?
  余儿时曾住舅家,在邯郸广平县南韩村。曾见舅家种谷,亦种黍。产小米者称谷,产黏米者称黍。不知此黍是否古之黍、商周之黍?若此黍即古黍,此谷其为古之稷乎? 若此谷为古之稷,古之何物为高粱耶?高粱在商周秦汉是何称谓?余上下求索,终止于扑朔迷离。
  
  
  
  

郑重声明:资讯 【高粱之谜】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