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大应用—— 看iPad如何改变传统时尚传媒》的转发- frederick ...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本人对人对物大多都是慢热,哪怕是对喜爱的apple的产品(除了iphone,这是个伟大的“发明”,但对我来说,目前的它还{jd1}不是一个好手机),ipad最开始推出的时候,我显然是持有鄙视态度的,但最近却改变了一些,假设我手头有足够的闲钱,我不排除在价格仍居高位的时候买一台回来体验。apple的领导地位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这里不是指的那些购买者,而是其它各种媒体的加入。这也是我开始对ipad表示支持的原因,没有内容的终端再优秀也是失败的,但这个大号的touch显然成功了。对于一个已经习惯整天带着touch满足自己有些过头的音乐需求以及各种日常生活管理,难得用wifi上上网的我来说,ipad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介于macbook和ipod之间的产品。下面是看到的一篇有关ipad的博文,转发至此

    此篇文章为《小身材,大应用 —— 看iPad如何改变传统时尚传媒》的转发,原文章地址为:http://stymen.blogbus.com/logs/63330111.html


    图片:《Vanity Fair》美国版 © Condé Nast & 《Interview Magazine》& Apple, Inc
    文字:X @ Stymen.com

    iPad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卖出100万台,这个记录抢尽Apple另一个明星产品 iPhone当年的风头。这当中我自己就贡献了两台,其中一款Wifi 16G版用5500的高价在4月8日到手,可惜不到一个月就被盗,伤心之余只能用自愚来开解,5月8日心一横又买了一台Wifi + 3G 64G版,那个价格我连说一说都觉得心疼。这些还不算陆续入手的iPad Keyboard Dock(带键盘的底座)和iPad Case(原装支套),再加上贴膜和购买App(应用软件)的钱,一台17寸{zg}配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可以轻松拿下。

    言归正传,iPad虽然让我花了大把银子,却还是感觉很值得。流畅的操作体验,绚丽的屏幕表 现和丰富的应用软件,让人很容易上瘾。估计所有iPad买家都有长时间流连iPad App Store的体验,每天都会看一看有没有新的软件出来。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每天还是强迫自己用iPad上网、收邮件,用iWork套件处理一些简单的工 作。赛车、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在iPad的屏幕上玩得很过瘾,以至于看iPhone的时候都觉得有些不习惯。而用iPad多点触屏技术来弹琴、打碟的朋 友们,不管效果如何,也都自我感觉很酷。让我很可惜的是,iPad现在的操作系统iPhone OS 3.2,只能支持11 页的程序(据悉下一版操作系统会以“文件夹”的格式支持更多数量的程序)!

    Apple出的产品,在时尚圈就没有碰到过钉子,不信可以去问Karl大帝收藏了多少个 iPod?如果你和他没有交情,也可以在时装周期间看看巴黎、米兰的街头潮人手中的装备?最次,在美剧中你除了星巴克以外,估计看到最多的应该就是 Apple的LOGO。iPad真是一个很特殊的设备,用“上网本”、“电子书”、“娱乐终端”、“手持电脑”、“平板电脑”等词汇划分它都会觉得不恰 当。我记得自己{dy}次拿到iPad的时候心中想:“这个小家伙,一定可以改变时尚圈未来的业态,传统的印刷杂志和品牌网站,都将逐步淡出我们的视线!”我 一直对用手机看杂志的模式感到厌烦,虽然这样的平台很多,但小小的屏幕确实把阅读杂志的乐趣降到了{zd1}。而iPad们的流行,将彻底改变这种境况。

    康泰纳仕( Condé Nast )出版集团反应最快,很快就宣布自己 旗下的杂志品牌《GQ》、《Vanity Fair》、《New Yorker》、《Wired》和《Glamour》将会陆续推出iPad版本,为今年秋天旗下杂志大规模的电子化试水。4月初《GQ》的iPad版首先 登场,只要用2.99美金就可以买到该软件外加2010年4月刊杂志,而从2009年12月刊开始,到以后的每一期杂志都可以用1.99美金的价格通过这 个软件进行购买和下载。现在习惯购买美国杂志的朋友可以算一算,一本《GQ》过刊至少要30元人民币,而1.99美金就可以超前看到新杂志,真的很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GQ》的iPad版并不是简单的把印刷版照搬上了屏幕,而是根据大家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优化。我相信这个优化过程会成为杂志人未来的研究方 向。我相信这个版本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其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保证杂志图片质量和增添视频等新媒体的应用,每一期iPad版《GQ》杂志都很大,通 过Wifi下载至少要30分钟以上,虽然软件支持边看边下载,但还是会出现等待的画面。

     

    和《GQ》比起来,在4月3日和iPad同时上线的《Interview》应用软件更像是一个“特刊”—— 这个软件只包含2010年4月刊的杂志,没有像《GQ》搭建出一个“平台”的概念,价格也是2.99美金。这个软件对于喜欢杂志的朋友们{jd1}是福音, 《Interview》杂志的印刷版在亚洲很难买到,而改版以后的《Interview》确实有让所有时尚人不容错过的精彩。这一期杂志提供了330页的 内容,又额外提供了20分钟的视频和音频材料,内容非常的丰富。

    《GQ》和《Interview》两本杂志的iPad版探索了未来杂志电子版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盈利模式?读者阅读习惯?发行平台等等。而像 Zinio Magazine Newsstand & Reader这种老牌的杂志阅读xx平台,很快就推出了iPad版本,也为一些小品牌杂志提供了更方便的选择。 《Men's Health》在iPad平台提供了一个免费软件,几乎没有实质性内容,充其量就是一个测试品!但从这种“草率”的举动中,也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对于自身电 子化的一种压力。

    以Web形态生存的时尚传媒,在iPad的介入下也不得不正视“移动传播”领域。传统的网站模式也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搭建基于移动终端的“平台”, 特别是依靠拥有收费平台(诸如iTunes + iXXXX)的模式为靠山,即可找到盈利和收费点,也可以拓展新的用户空间。

    {zh1},简单介绍一下亲自体验iPad的感受,优点刚才说了很多,这里说一说缺点:

    1、太重了。单手长时间握着iPad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这才明白为什么Apple出了一堆“底座”和“可以起到支撑作用”的皮套。

    2、网速太慢了。不管是Wifi版还是3G版,正常上网浏览和简单应用都还可以接受,而用于下载200M以上的游戏软件就不得不依赖iTunes。 虽然也理解Apple的“技术封锁”是为了保证其“靠内容盈利”的模式,但确实给用户造成了很多不便。

    3、中文输入法。相信这一点会制约iPad的“商务化应用”进程。虽然我搭配了带键盘的底托,但输入起来还是无法达到一定的理想速度。再加上“键盘 + 手指”的搭配,任何人都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

    4、手指。Apple抛弃手写笔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考虑。但用iPad画图,或者写笔记的时候,一支笔要比手指更为灵活。





郑重声明:资讯 【《小身材,大应用—— 看iPad如何改变传统时尚传媒》的转发- frederick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