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中国北极漠河神秘的北极村中国北极漠河简介和历史沿革(原创、组图)

引用 中国北极漠河 神秘的北极村 中国北极漠河简介和历史沿革(原创、组图)

2010-05-07 08:37:37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引用


中国北极漠河 神秘的北极村

中国北极漠河简介和历史沿革(原创、组图)

 

 

 

        2009年8月4日至2009年8月12日,我随北京几个大单位的领导和朋友(十三人行),受加格达奇地委的邀请,对中国最北极(漠河县)、塔河、兴林、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哈尔滨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我重点对中国最北极(漠河县)神秘的边奎做个较为详细的整理,供博友、朋友了解。

 

中国北极漠河-------------原始森林穿越线!!!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祖国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至124°20′,北纬52°10′至53°33′是我国纬度{zg}的县份。198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县,现与西林吉林业局政企合一。全县所辖四镇:西林吉、图强、劲涛、兴安;一乡:漠河乡;五个林场:古莲、前哨、河东、河湾、金沟,县址在西林吉镇。漠河县总面积18233平方公里,境内有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锡伯、土家等11个民族,人口已逾十万。

漠河县,以境内漠河命名。漠河,古称“木河”、“末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称“墨河”。又因河水曲折旋转若石磨之转动,亦称“磨河”。“墨”、“磨”同音,渐沿用“漠 ”。汉晋属鲜卑,隋唐属室韦,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岭北行省,明属奴尔干都司木河卫,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为索伦部游猎之地。晚清,1888年10月(清光绪十四年),清朝政府于老沟开办漠河金矿。金矿兴起,“兵民辐辏,商贾繁荣,屹然为边重镇”。1908年8月 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设置漠河直隶厅,驻漠河,列入“缓设名单” 。1909年(清宣统元年),设置漠河总卡官,驻漠河,节制洛古河、讷钦哈达、漠河、乌苏里、巴尔嘎力、额木尔、开库康、安罗卡伦。总卡官于翌年6月7日(清宣统二年五月初一日),“接管地方一切事务”。隶属瑷珲兵备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5月8日,奉令将漠河总卡衙门改设漠河设治局,驻漠河街,隶属黑河道。1917年1月1日,将漠河设治局改为漠河县,为二等县,县署驻漠河街。全县共划分两个行政区,管辖21个村屯。1929年2月,撤销道制,改由黑龙江省直辖。同年4月,由二等县提升为一等县。东北沦陷后,初由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12月改隶黑河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1947年3月,撤销漠河县,并入呼玛县。1948年1月,将斯大辽克以西划给内蒙古自治区管辖,确定洛古河以上{dy}号航标灯为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点。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置漠河县,以呼玛县北部的漠河、兴安两个公社和大兴安岭地区所属的阿木尔、图强、古莲3个区为漠河县的行政区域。同年8月16日,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驻西林吉镇,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漠河县位于祖国版图的最北部,居中俄界河黑龙江之滨,是全国纬度{zg}的县份。漠河县位于全国九大山系之一的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坡,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

 

漠河县东与塔河县接壤,西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额尔古纳右旗为邻,南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所属的呼中区交界,北隔黑龙江主航道与俄罗斯相望。

 

漠河县自黑龙江上游内蒙古恩河哈达以东2.6千米处,下至谢尼康河口,边界线长245千米,境内南北宽150千米,总面积18 233平方千米。漠河县面积占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的21.6%,占全省总面积的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里4.64人

 

土地资源

 

1991年,根据《漠河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数字统计,全县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18 432.5平方千米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其中耕地面积2 982.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林地面积172 096.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3.3%;牧草地551.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3%;居民点及矿用地4 993.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3%;交通用地3199.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水域15 300.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8%;未利用土地90 293.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9%。

 

气候概况

 

漠河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全国气温{zd1}的县份。冬季受大陆季风和蒙古高压控制,强烈的冷空气自西向东推进,降水骤降,异常寒冷,严寒期长,l,2,3,11,12月份平均气温在2.2℃~-28℃之间,当太平洋阿留申低压盛行时,海陆间气压梯度加大,气温急剧下降,气温一般在-40℃以下,盛行偏西或西北风。

 

春季,当贝加尔湖、蒙古低压向东移动经过县境时,为大风出现最多的季节。4月、5月份大风风速月平均1.8米/秒,干旱少雨。

 

夏季,漠河县处于大陆低压东北部,当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携带暖湿气流由南向北推进与之汇合,使气温升高、降水增多。7月气温{zg},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8.1℃以上,由于地形复杂,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大,易产生地方性小范围对流团,易出现局部地区降、雷阵雨天气。

 

秋季,贝加尔湖低压东移,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急剧下降,8月、9月份出现霜冻,降水减少,秋高气爽,“五花山”开始出现。

 

季节的划分:根据1934年中国专家张宝堃提出新的分季标准,冬季,平均气温(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稳定到10℃以下。夏季,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春季,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秋季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按照天气气候角度来划分漠河的四季,漠河县的冬季漫长,可达8个月,长达240天左右,在1,2,3,4,5,10,11,12月份平均气温0.3℃~-28.7℃。漠河没有夏季,春秋两季相连,在6,7,8,9月份平均气温7.5℃~18.1℃,120天左右。

 

水资源概况 

漠河县有大界河黑龙江、中河额木尔河,小河有800余条,全县容水量超过4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超过3万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漠河县位于额木尔河、老潮河、大林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平原区面积1190.8平方千米,分布砂砾不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厚度3~5米,地表水资源量年均29.27亿立方米。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0.48亿立方米,降水年均77.12亿立方米。其中平原降水年均5.04亿立方米,山丘降水年平均72.17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补给量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4 749.9x104立方米/年,黑龙江额木尔河水测向渗流补给量213.8x104立方米/年。额木尔河平原区地下径流补给量为4156.5x104立方米/年,黑龙江干流河谷平原区351.4x104立方米/年。漠河县地下水总补给量为9 471.6x104立方米/年。漠河县河谷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276.3x104立方米/年,其中黑龙江干流平原区为75.9x104立方米/年。

 

矿产资源

 

漠河县县域地质构造复杂,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有固体燃料矿产、黑色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贵重金属矿产,可用于建筑、化工等方面的非金属矿产近20余种,矿产地60多处,其中包括沙金、岩金、煤炭、大理石、白灰石、泥炭等。另外,非金属建材化工用原料,膨润土、镁石,可用于建筑沙石、黏土。1998年又发现了石油、天然气等矿种。

 

野生植物资源

 

漠河山区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野生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中目、种、属却比较齐全。种群面积分布较大,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和重要的经济与科学研究价值。现已发现野生植物8 000种,隶属23目、41种、99属。

 

野生动物资源

 

县内有节肢动物甲壳纲、蛛形纲和昆虫纲。圆口动物:七鳃鳗,别名“七星鱼”、“七星子”。两栖动物:山鱼科动物1种、无尾两栖类有6种、蟾蜍1种、林蛙2种。爬行动物:3种蜥蜴、1种蛇、3种蜥蜴爬行纲、蜥蜴纲、蜥蜴科。鱼类:有鱼57种(亚种),其中鲤鱼科51种(亚种)、鳅科5种、鲑科5种、鮠科4种。鸟类动物:共有237种,13个亚种,分属于16目40科,其中雀科种类最多,有30种;其次为鸭科25种、鹜科22种。境内代表种松鸡科,主要有3种:黑嘴松鸡,又称棒鸡;黑琴鸡,又称乌鸡;花尾榛鸡,又称“飞龙”。陆禽除鸡类外,还有山斑鸠为常见候鸟。山崖附近有岩鸽。兽类境内共有56种,隶属于6目16科,是漠河野生动物中仅次于鸟类的第三大类群,其中貂熊、猞猁、紫貂、棕熊、水獭、麝、马鹿、驼鹿、雪兔9种野生动物被国家定为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有北极光、白夜、老沟古人类遗迹、北极村风景区、乌苏里北极点、观音山、胭脂沟、李金镛祠堂、北陲哨兵纪念碑、北极沙洲、“5·6”火灾纪念馆、原始森林“松苑”公园、等。

 

林业资源

 

漠河县和西林吉林业局为政企合一体制,西林吉林业局北部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南部、西部与内蒙古相邻,东部与图强林业局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22″~123°16′10″;北纬52°16′58″~53° 16′58″。总面积为732 09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716 635公顷,占总面积的97.89%;非林地面积15 457公顷,占总面积的2.11%。全局森林覆盖率为90.6%。全局活立木蓄积为51 663 834立方米。1998年实施xx林保护工程,森林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禁伐区面积259 036公顷,限伐区面积213 775公顷,商品林区面积134 671公顷。

 

中国北极漠河的历史变迁(历史沿革):

漠河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已有远古人类聚落。漠河县地处高纬度,受太平洋影响,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植物繁茂,动物繁多,是古人类理想的居住场所。境内发现的老沟和洛古河两处古遗址,是距今1万~3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迹,两处出土的文物证明:漠河县当时的远古人类处于母系社会阶段,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并形成聚落定居。

 

唐虞三代漠河境域为边域荒服之地。

 

春秋战国,漠河境域为东胡、山戎之地。《伊尹朝商书》记载:早在商朝之初,东胡族已出现商的北方。又据《逸周书·王会篇》载:两周之初,东胡又达周的北方正东。《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匈奴”,战国时东胡势力强盛,曾打败燕国,迫使其贤将秦开为人质,后秦开归燕,率军“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

 

两汉时期漠河境域属于乌桓和鲜卑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漠河境域为鲜卑东部之境。鲜卑为东胡族余支,其居住地在黑龙江、西伯利亚和辽水流域一带,西伯利亚即由鲜卑一音而得。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李敞住祭石室,其地在今大兴安岭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西北10千米处的嘎仙洞。

 

隋唐时期,漠河境域属于契丹室韦之地二唐代,契丹居室韦一山,室韦山在漠河西南境,漠河一带称为室韦国,唐王朝在黑龙江西部设置室韦都督府,漠河地受其管辖。

 

室韦之名始见于北魏史籍,该民族分布于今天大兴安岭东西两侧,黑龙江南北两岸。据《旧唐书·室韦传》载:“东至黑水,西接突厥,南接契丹,北至于海”,与《新唐书》所载略同。唐代室韦东界到精奇里江至牛满江一带;西界在今呼伦湖一带,南界在霍林河流域,北界所到之海当为今鄂霍次克海。

 

室韦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入贡,历开元、天宝、大历、贞元、太和、开成、大中、咸通朝贡不绝。唐并于室韦居住中心地区设室韦都督府管辖室韦诸郡。据《通典·边防典》、《旧唐书·室韦传》、《新唐书·室韦传》和《隋书》记载:“唐代室韦共有22部。”其中:落俎室韦,在今精奇里江东西北,黑龙江上游北岸一带。大室韦,在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南。蒙兀室韦,在阿尔巴西河,即今额木尔河流域(漠河县境内)。据《旧唐书·室韦传》:“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伦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落俎室韦之南,又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蒙兀室韦从额木尔河西迁的时间,《蒙古秘史》载:“在7世纪,成吉思汗的始祖孛儿贴亦那带领部落离开兴安丛林西迁,渡腾汲思海,到鄂嫩河的不儿罕山驻牧。”但7世纪是初唐,当时蒙兀室韦并未离开额木尔河流域,直到唐末仍在呼伦湖北一带定居。

 

辽时期,公元916年,居住东北的契丹族兴起,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8部,平定了“奚”和“室韦”,建立了“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公元10世纪,室韦各部尽属于辽朝。《契丹国志》记载:“太祖并储蕃三十六国,室韦在其中。”辽继唐在黑龙江上游地区设治管辖室韦各部。辽初,漠河地方属东京道室韦王国府管辖,到辽圣宗时,改属西北路招讨司室韦节度使管辖。

 

金时期,漠河为上京治下的蒲与路(路治所在今克东县境内)的西境。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部灭辽后,建立金国,于公元1125年统一了东北全境。

 

1129年(金天会七年)金在东北地区设置了上京、咸平、东京和北京4个路,蒲与路为上京管辖。《金史·地理志》载:“蒲与路,国初置万户,海陵阁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经当代考古证实蒲与路南起今呼兰、肇州以北之地,西境以嫩江和今泰来县接壤,东境至汤旺河,北抵外兴安岭,漠河地自在其中。

 

元初,漠河属蒙古贵族铁木哥斡亦斤的封地,后改为辽阳行省蒲与路管辖。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灭金后,开始分封诸侯,划分领地,将今嫩江流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之地,封给其三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诸王叛乱被平定后设立岭北行中书省,漠河地在其治下的和林总管府管辖地区内。岭北行省,管辖区域从大兴安岭以西、哲里木盟以北直至北冰洋尽属岭北行省;大兴安岭东至日本海,属辽阳行省辖地。

 

明时期,漠河属奴儿干都司木河卫之地。 1409年(明永乐七年),明王朝在黑龙江下游与阿姆贡河江流处右岸的特林设立奴儿干都司,“奴儿干’’为满语的译音,汉语意为“图画”,因该地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故名。奴儿干都司共辖384卫、24所、7城站、1寨,所辖区域北界至外兴安岭,东至鄂霍次克海的库页岛。

 

明正统(1436~1449年)后设立木河卫,对黑龙江上游地区实行有效管辖。据满文档案记载:木河卫直至1564年(明嘉靖四十年)还向明王朝请求袭职。

 

在清军入关前,东起鄂霍次克海、西至贝加尔湖之间的广大地区的索伦部各族都已臣服于清王朝。清初漠河为索伦达斡尔头人拉夫凯王爷的领地。因清军入关,无暇顾及东北边防,致使罗刹(沙俄)不断侵扰,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达斡尔人先后迁到嫩江流域定居。同时游猎在外兴安岭勒拿河和结雅河流域的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逐渐迁徙到阿木尔河、盘古河和牛耳河流域等黑龙江右岸上游一带。

 

1644年,清军入关后,整个东北地区由盛京总管府管辖。1653年,设立宁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邦章京改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漠河地方在其管辖之下。

 

1674年(康熙十三年),清政府开始在黑龙江左精奇里江口以南的黑龙江东岸(明代忽里平寨旧址)修建木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设立黑龙江将军,黑龙江{dy}任将军萨布素率部戍边于瑷珲,统辖松花江左岸以北,包括漠河在内至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后于黑龙江城(瑷珲)设立黑龙江副都统,漠河为黑龙江副都统所辖。1691年(康熙三十年)设布特哈总管衙门,漠河境内原为黑龙江城所辖的鄂伦春、索伦、奇勒尔等牧猎地区,改属布特哈巡查与管辖。

 

1882年(光绪八年),漠河划规兴安城总管衙门。1883年俄人结伙在阿勒巴金河(今额木尔河)支流的什都哈河(今老沟河)流域盗采黄金,并成立所谓极吐尔加共和国。1885年清政府察觉后令黑龙江副都统到漠河调查,1886年(光绪十二年)派兵消灭“‘极吐尔加’共和国。1888年(光绪十四年)北洋政府于此处创办漠河金矿总局。1894年(光绪二十年)后,漠河为黑龙江副都统下库马尔路协领管辖,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兴安城总管衙门裁撤黑龙江将军衙门改行省。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设黑河府,今漠河地域则隶属黑河府管辖。同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请设立漠河直隶厅,为缓设之缺,未及实行。

 

宣统元年(1909年)11月17日在漠河设立总卡衙门。总卡衙门为瑷珲道所辖,委佐领文景为总卡官,同时成立漠河守备队,在黑龙江沿岸漠河境内设监视所6处,由守备队管辖。总卡官文景于1910年(宣统二年)五月初一正式接管一切地方事务,节制洛古河至安罗之间的8处卡伦。总卡衙门负责漠河一带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税收、民事和涉外事务等职责,是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是为漠河地方政权设治伊始总辖境域,西至洛古河卡伦以上8千米的额尔古纳河口,下至呼玛尔总卡所属伊西肯卡伦分界,东西长约350余千米。南以伊勒阿林山(今伊勒呼里山)山脊线与嫩江县分界;北至黑龙江主航道分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1912年(民国元年)6月,北洋政府撤销瑷珲兵备道,7月在黑河成立黑河道。1913年(民国二年),北洋政府又将黑河道改为黑河观察使,漠河则先后隶属于黑河道、黑河观察使统辖。

 

1914年(民国三年)黑河观察使又改为黑河道。同年7月1日漠河总卡衙门改为漠河设治局,管辖额尔古纳河下游的珠尔干河和漠河两处总卡所辖区域。设治局驻漠河街,漠河设治局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道管辖。

 

1917年(民国六年)1月26日,漠河设治局改升为漠河县,为二等县,隶属于黑河道辖治。

 

1929年(民国十八年),废道制,黑河道改为黑河市政筹备处。漠河县改由省直辖,直属黑龙江省公署,为一等县。

 

1912年(民国元年)冬,因呼伦贝尔蒙古独立,珠尔干河总卡宫赵春芳组织汉军二营占据吉拉林,与叛军拼死战争。呼伦蒙古独立后,唯珠尔干河总卡地不服叛乱。之后,黑龙江督军命令赵春芳率兵退守漠河,并决定将珠尔干河总卡并入漠河总卡。1914年(民国三年)初,珠尔干河总卡辖地与漠河总卡辖地xx合并后,于同年5月间成立漠河设治局,其辖境范围包括珠尔干河总卡并入辖地6.2万方里,合1.55万平方千米。辖境四至:东部以安罗卡辖界与呼玛的依西肯卡辖界接壤,西部经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的后贝加尔州为界,东西长43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阿林山与嫩江县毗邻,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为界,南北宽约375千米。据1914年(民国三年)黑河道尹调查,漠河设治局辖境总面积为22万方里,合5.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今天漠河县总面积的3倍多。

 

1917年(民国六年)1月26日,漠河县成立,县辖区域与设治局区域相同,又据1928年(民国十七年)漠河县公署内务调查统计,漠河县总面积为30.36万方里,合7.59万平方千米。1929年(民国十八年)鸥浦设治建县。将漠河东北部划规鸥浦县,漠河区域变化为:东至马伦与鸥浦、呼玛县接壤,西至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州为界,东西宽34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山,与嫩江县和牛耳河与呼伦贝尔的一部分为界,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国阿穆尔州为界,南北宽375千米。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三省,1932年4月1日,黑河沦陷。  1934年1月,日军讨伐队侵占漠河。同年5月,伪漠河公署成立,定为丙级县。10月,伪满政府决定将东北三省划为14省,伪满洲帝国民政部于黑河设立了黑河省,开设办事处,11月,改为黑河省筹备委员会,12月1日,伪黑河省在黑河宣告成立,漠河县直至伪满政府灭亡,均隶属伪黑河省所辖。

 

据伪黑河省总务厅于1935年10月调查,漠河县总面积32638.7平方千米。1939年6月,又将兴安北省北部划归漠河县管辖。其四至:东与鸥浦、呼玛两县接壤,南与兴安北省交界,西南、西部与室韦、奇乾两县毗邻,西北和北部隔黑龙江中心线主航道与俄罗斯赤塔、阿穆尔两州相望。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8月11日,苏军陆、海、空三军对漠河日军发起进攻,8月13日,漠河全县光复。在此期间,漠河隶属黑龙江省辖区内。1947年2月,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合并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成立黑龙江嫩江联合政府,漠河县为其第五专署(黑河)。3月,人民解放军某部三旅挺进漠河,解放漠河全境,同时撤销县制并入呼玛县。6月,黑河专署专员许烈到漠河视察,并率章文坦、谢宝斋2人带工作队正式接收漠河,成立“建联会”,统管民主政权。9月,漠河复归黑龙江省领导。

 

1948年1月,因西部斯大辽克距漠河太远,交通困难,不便领导,黑河专署派“建联会”主任谢宝斋到内蒙古协商划界,将斯大辽克以西划给内蒙古管辖,划定洛古河以上第1号航标灯为内蒙古和黑龙江省的分界点,同时成为漠河西部的分界线。

 

1948年,土改运动结束后,在原漠河县设立呼玛县第五行政区,下辖漠河、额木尔、马伦、开库康4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漠河仍为呼玛县领导。1958年,改乡成立人民公社,由黑河专区呼玛县领导。1967年,呼玛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归黑河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呼玛县从黑河地区划出,归大兴安岭地区领导。同年8月5日,古莲区和阿木尔区成立。1976年,将阿木尔西部划出,成立图强区,三个区均为县级政企合一体制,均隶属于大兴安岭地区领导。

 

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塔河、漠河两县,将呼玛县西北部的马伦、开库康两个公社划归塔河县,将漠河、兴安两个公社和阿木尔、图强、古莲3个行政区及富克山待开发无人区均归漠河县,县人民政府于同年8月16日在西林吉镇成立,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县城西林吉镇是1981年恢复建立漠河县时,沿用开发大兴安岭原古莲区时的西林吉镇。西林吉原名叫作栖林集,也叫作齐林集,是额木尔河流域一个气候比较温和的地方,是野生动物、鸟类比较集中的地方。准确位置在漠河称作农业三连的地方。原古莲区选址时,向南迁移了5千米,但仍属栖林集小盆地。县城初建时,中心保留一片原始森林,辟为森林公园,取名为“松苑”。“松苑”占地6公顷。县址西林吉镇内街道路面由水泥或油渣铺筑,路面平坦。东面和南北主街宽16米,其他街道12米,宽窄一致。

 

县址西林吉镇在1987年5月6日遭受特大森林火灾洗劫后,县城变为废墟。大火扑灭后,由国务院复建指挥部和黑龙江复建指挥部在原来的县址重新建设。镇内占地由原来的5.74平方千米扩大为8.74平方千米。主要街道改建后,街道两侧修有下水道,排水通畅。整个县城街面整洁,每条大街都有清洁工打扫,晴天无尘土飞扬,雨天无积水泥浆。南北主街道3条。

 

城镇房屋建筑,到1990年末统计,总建筑面积311 985平方米,其中公用建筑124 538.9平方米,居民住宅187 446.1平方米,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饮食服务、广播电视、市内交通、通讯设施齐全。镇内有工程师住宅楼两栋,有中小学8所,医院2所,建有环卫队,保持了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已实现精神文明城镇标准化。儿童娱乐中心由宋庆龄儿童基金会资助建成。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纪念馆,位于城内17小区西北端,建筑面积l 078.18平方米,有4个展厅,存有火灾的图片、实物、资料等,供人们参观、反思。在26小区西侧,建有大兴安岭{zd0}的北陲封闭集市贸易市场。

 

镇内建有松苑、阳光、桥北3个社区。社区内多种健身器材、娱乐等各项公益活动设施齐全,均有2 000平方米以上室内、室外活动场所。

 

图强镇位于西林吉镇和劲涛镇之间,东西各相隔30千米。地处东经122°48′,北纬52°48′。东与劲涛镇交界,西与西林吉镇为邻,南与内蒙古满归镇接壤,北与北极乡的北红村(大草甸子)相望。南北长约100千米,东西宽50千米,镇址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图强镇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0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90年末,全镇有住户6 456户,居民23 457人。图强镇属于林业城镇,其规划建设、投资等均由林业局负责,镇内90%的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属于林业系统。嫩林线铁路樟岭、古莲段1970年动工,1973年通车,于此处设图强车站,内外交通便利,通讯方便,镇址位于阿木尔河下游北岸,地势平坦,东西南北街直角交叉,规划整齐,井然有序。1976年设镇,隶属于图强区管辖。1981年,图强区政府撤销后,由图强林业局代管,1983年由漠河县正式接管。

 

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于7日晚大火席卷图强,全镇化为一片废墟。据灾后调查统计,烧毁房舍20万平方米,各种大型机械设备700余台,除库存木材外,仅建筑物和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就达7200万元,经济损失惨重。

 

灾后,图强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设施迅速恢复,建有图书馆、新华书店、剧场各1所,中学1所,小学2所,职工医院1个。

 

主要街道有光明路、图强路、奋斗路、建华路、宏图街、西一街、西二街、中心街、东一街、通达路、中华街、青年街、光华街、创业街,图强镇是漠河县重要林区城镇之一。

 

    劲涛镇位于漠河县东部,额木尔山脉西麓。劲涛镇辖区东面与塔河县接壤,西部与图强镇为邻,南与呼中区毗邻,北部与兴安镇交界。

 

劲涛镇,原名阿木尔镇,因阿木尔河流经该镇而得名。1970年8月5日,开发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时开始筹建。1971年,修建嫩林线樟岭、古莲段铁路时,在此设立劲涛火车站。1972年,阿木尔区组建阿木尔镇筹备处。1974年9月15日,经中共阿木尔区委员会批准,阿木尔镇委员会正式成立。1975年9月4日,中共阿木尔镇委员会成立。1981年7月4日,镇委员会改为镇人民政府。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漠河县后,在古莲区基础上组建漠河县人民政府。1981年8月24日,撤销阿木尔区,阿木尔镇划归漠河县领导,漠河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11月28  正式接管,其接收前一段时期由阿木尔林业局代管。同年,漠河县人民政府决定将阿木尔镇改为劲涛镇。

 

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于5月7 日23时40分左右烧进劲涛镇,午夜时分,全镇成为一片火海。据灾后统计,全镇居民受灾2296户,灾民7 993人,在大火中丧生25人。

 

复建期间,来自省内外援建施工队伍78个,人员6807人。当年10月25日,修复房屋109栋,新建205栋,完成建筑面积90 863平方米,受灾户全部分到了新房。

 

劲涛镇西距图强镇30千米,距县城60千米,北到兴安镇80千米,东距塔河县城80千米。劲涛属于林业城镇,镇内主要公用设施建设靠林业投资,为阿木尔林业局所在地,镇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98%为林业系统部门。镇内共有街道8条,巷道40条,划分14个居民委员会,1个街道办事处。主要街道为拥军路、建设街、旁山街、大庆街、反帝路、北一街、北三街、北四街。劲涛是漠河县东部地区主要城镇。

 

北极乡,原名漠河乡。位于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22°2l′~122°21′,北纬53°27′~53°33′。东部与兴安镇毗邻,西部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左旗为界,南部与西林吉镇大部和图强镇接壤,北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赤塔州、阿穆尔州相望。沿黑龙江边境上自恩和哈达,下至古站,东西全长176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总面积为2 383平方千米。

 

北极乡在人民公社化时期,辖洛古河、漠河、北红(大草甸子)3个行政村。成立青年、先锋、前进、洛古河、立新、前哨、反修7个生产大队。

 

北极乡在新中国成立前,多以采金和流送木材为主,务农人口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以后,漠河的经济发展开始转向以农业为主。经过互相合作和人民公社化,农业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79年,总播种土地面积1 226公顷,总产量达81.7万千克。除自给外,对国家略有贡献。1979年,公社总收人达9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14.8万元,占总收入的16%。每个劳动力平均日值2.36元。农村人均收入316.50元。公共积累达162.98万元。到1950年,全乡耕地面积减少到1072公顷,粮食总产量达153万千克。田间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有农用汽车2台,马555匹,牛102头。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育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乡所属单位有边防公安派出所、人民武装部、农机管理站、畜牧兽医站、林业工作站、乡中心小学校、中心卫生院、银行营业所、邮电局、粮食购销站、供销社、税务所、气象站、工商行政管理所、养路工区、文化站、电视转播台、水文站、边防检查站、发电厂等。漠河县漠河林场场址、西林吉林业局漠河综合林场场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北极地磁台台址均建在北极乡政府所在地。

 

北极乡是中国最北端的旅游胜地,以北极光和白夜为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上万人来此旅游观光。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极乡。

 

兴安镇位于漠河县东北部,雅克萨城对岸。辖区地处东经123°24′~123°59′,北纬53°24′~53°24′。东与塔河县开库康乡接壤,西与北极乡山水相连,南与劲涛镇北缘交界,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相望。边境线上自古站,下至谢尼康河口,东西长69千米,南北宽45千米,总面积为l 428.4平方千米。

 

兴安,原名额木尔,因额木尔河得名。1906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在此处设置卡伦,隶属于黑龙江副部统管辖。1909年(宣统元年)设置漠河总卡伦,额木尔卡伦受其节制。1914年(民国三年)漠河总卡改为设治局,额木尔卡伦属漠河设治局管辖。1917年(民国六年)1月1日,漠河县成立,额木尔卡伦受漠河县管辖。1934年,漠河被日军侵占,并在额木尔卡伦设立xx署、军警、岗哨监视国境。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建立额木尔乡政府,隶属于呼玛县第五区领导,撤区后为呼玛县直接领导。1958年,撤乡成立额木尔人民公社,公社驻在古城岛上。1961年,公社机关从岛上搬迁到斯达尼斯,1963年易名为兴安公社,公社所在地由古城岛迁到兴安村。公社此时辖兴安、古城岛、大河西、二十五站、黄花岭5个生产大队。兴安镇是以副业生产为主的公社。1969年统计,播种面积871公顷,总产为92.92万千克。除自给外,首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0000千克。公社拥有链轨拖拉机5台,胶轮拖拉机2台,手扶式拖拉机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4台,脱粒机7台,机引农机具40台,碾米机2台,磨面机8台,北京吉普汽车l辆。1979年全公社总收入49.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92万元,占总收入的20.1%,副业收入39.38万元,公共积累77.32万元。1990年全乡农业人口1 022人,243户,有耕地887公顷,粮食总产为90万公斤。乡直属单位有人民武装部、公安派出所、供销合作社、林业工作站、养路工区、卫生院、中心小学校、文化站、电影放映队、发电厂,此外,还有部分社办企业。

 

兴安镇是黑龙江上游一带有名的“鱼乡”。春秋两季一到,人们争相捕捞,每网少则50~60斤,多则上百斤。这里家家织鱼网,人人会捕鱼,好年景一人一冬春可捕鱼上千斤,连七八岁的小孩也会用碗端鱼(一种捕鱼方法)。全镇有学校5所(包括4个教学点),镇中心校设初中班,各村有公办小学分校。1990年末,全镇在校学生308人,有教师19人。医疗卫生条件在全县相比较差,但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配备齐全,镇有卫生院,各村有医务所。镇文化生活较单调,国家于1985年投资建立电视差转台,1999年由省及县广播电视投资建立有线电视小片网,可传送12套有线电视节目。

 

兴安镇地方偏僻,交通不便,至县城190千米。有两条直达公路至县城。此外,兴安镇是全县主要灾区,黑龙江洪水十年九害,严重地威胁着全镇农副业生产,黑龙江明水期通航,虽然提供了一条水路,但距下游呼玛、黑河较远。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中国北极漠河神秘的北极村中国北极漠河简介和历史沿革(原创、组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