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上看“低碳”_慕天_新浪博客

世博会上看“低碳”

 

    历史上,每一届世博会,都会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和观念的重大转变。上海世博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展馆展示以及各种活动,推广低碳理念。”这是上海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在媒体见面会上说的话。
     尽管世博会正式开园才两天,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成为热潮,成为世博会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成为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的最恰当描述。
     低碳世博绿色出行
     YMG记者一到上海,打的就碰到一件奇怪事。“世博会一开,你的生意好多了吧?”记者问一名出租司机,他的回答让人一惊:“好啥呢,大家现在流行低碳出行,打的还少了呢。”“我们确实希望参观世博园区的人都绿色出行,建议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主办“世博绿色出行”活动的上海组织人员介绍,自世博会开始到今后,一直倡导绿色出行,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将创下群众性低碳运动历史之最。
     在世博园区外,有两类人引人xx:一类是环境督察,一类是巡逻xx,他们都骑着粉刷成绿色的自行车,沿大街奔走。既方便随时停靠,处理突发问题,又环保低碳,受到市民和游客的纷纷赞赏。
     据悉,世博会期间,7000万游客交通出行产生的碳排放量,将占世博碳排放总量的80%。如果大家都尽可能绿色出行,将减少巨量的碳排放。


     降碳:各场馆建材环保
     或许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的充分带动,进入世博园区,你会发现,各大场馆几乎是用尽心思降碳。
     昨天,YMG记者在韩国馆看到,整个展馆外面墙是合成树脂做成的,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树脂全部拆除下来可做成环保袋;在西班牙馆,远看像长着鱼鳞的巨大海鲸,走进看,外墙悬挂的“鱼鳞”全是藤条编制的,一块一块,环保又传统,吸引了无数游客。记者看到,用木头、柱子等做外墙的还不少,比如,活力巴西馆远看绿色盎然,近看全是木块包裹起来的,一下就想到健康自然的巴西热舞;“冰壶“是芬兰馆的代名词。外表面是鳞片状材料,摸上去很坚硬,这些材料由纸和塑料余料组成,不褪色,还防水;远看一片红色帷幕萦绕的瑞士馆,特别赏心悦目,近看,一个个红色“圆饼”串起来,延伸成了帷幕,这些“圆饼”是大豆纤维制成的,里面有LED模块,白天吸收阳光,晚上能发电,还能xx降解;丹麦馆最吸引人的是顶面的自行车跑道,游客骑着自行车在“楼顶”游玩别有情趣;旁边的英国馆,名叫“种子圣殿”,外形像蒲公英的身上插了60686根透明的亚克力材质杆,看上去像胡须,每根长达7.5米的“触须”会提供内部照明,晚上,“触须”内含的LED光源会发光……
     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zd0}钢结构建筑———世博中心,低碳理念也是凸显无疑。双层玻璃幕墙中间放置了金属丝网和惰性气体,既能自然通风、遮阳保温,又不失通透性,总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减碳:中央空调不用电
    所有场馆费用非电中央空调,节能2倍,减碳7.3万吨,相当于种了四百万棵树。”这是昨天,记者在世博会6号口门外一条街道上看到的企业广告牌上的文字。
    有这么厉害,世博会200多个场馆的中央空调都不用电,那用啥?”记者心里很疑惑。带着问题进入场馆后,终于在C片区和B片区之间看到一家企业的中央空调机房。在这里,记者找到了答案:世博会场馆中央空调用的是燃气,自然减少了碳排放。在世博园区,太阳能也得到了充分应用:在E片区的城市{zj0}实践区,法国、英国、德国和中国的不少实践案例馆都用了太阳能。
     不仅如此,在世博园区E片区还有一个零碳馆———伦敦零碳馆,场馆配备自给自足的循环能源系统:这里的墙能通过热交换调节墙体温度来制冷;窗户和屋顶通过太阳能发电;通过光合作用可以种植植物;地板由陶土制成能保证冬暖夏凉;墙体附着特殊荧光涂料,夜晚会发光;特殊的风帽还会换气……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为主题三种核心能源在这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世博园区,光能发电,雨能回收,水能循环,低碳“足迹”处处可寻,无时不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世博会上看“低碳”_慕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