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论中医(3)——中医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转载)_杏林老朽_百度空间


当今世界,存在着多种医药学,就学科的完善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实践的有效性而言,突出为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对中医药学的优劣势的认识和表述,客观上,人们往往是将其与西医药学在进行对比。

四种表述,误导中医药发展

说到中医药学的优劣势,突出有以下几种表述:{dy},“对中医药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孤立而言,此说法并不错,因为中医药学确实存在精华和糟粕,即优势和劣势。问题在于,对西医药学却无同样表述,似乎西医药学全是精华而无糟粕,全是优势没有劣势。事实不然,仅就xx而言,西药的不良反应已成既治病又致病的突出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西药不断有被淘汰的xx,被淘汰xx及用药致病致死,总不能视作精华或优势吧。

第二,“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此说存在多时,且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中医药学的科研。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医药科学,必须明确“库房”与科学绝不等同。视中医药学为宝库,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就是挖宝,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如此“宝库说”,不仅难以体现中医药学的优势,更回避了西医药学的劣势。

第三,“西医看病不去根,毒性大;中医看病去根,毒性小。”这是一般老百姓的感受,只能说可以理解,但并没有xx反映出中、西医药学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第四,中医药的优势在于“简便验廉”。一般人重视中医药的原因就在于此。但“简便验廉”一说,实际是将中医药学只视作一般民间医药,即草医草药,没有反映出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并重的现实。

以上表述,均难以描述中、西医药学总体和本质的优劣势,尤其是突出回避了西医药学的劣势存在。回避西医药学的劣势,不管如何强调中医药学的优势,恐怕都难以真正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作用。

从感性到理性

对中、西医药学的对比、认识,笔者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大学学习西药学期间,笔者因病去医院就诊。候诊时注意到,中医科医师总体的气色比其他科医师好。我想,作为一名医师,对自己身体健康都没有好办法,诊治病人难免要打折扣。既然对自身健康有办法,说明中医药学可能有道理。故自那时起自学中医药学。通过学习,我深感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后来恰巧中国科学院xx研究所招收中药化学研究生,考取后就走上了中药现代科学研究之路。

认识一门科学的优劣势,应从其知识构成出发。中医药学是以宏观知识为主体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西医药学是以微观知识为主体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优势在微观,劣势在宏观。体现在实践中,在对待人体、xx及二者关系中,中医药学是准确性好,xx性差;西医药学是xx性好,准确性差。

“病的人”与“人的病”

鉴于现代人知识结构的主体为微观知识,与西医药学知识相吻合,故现代人更相信西医药学的优势,不易认识西医药学的劣势和中医药学的优势。举两个例子。其一,关于持续高热的诊治,西医临床上见到此类情况,往往请中医会诊。本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查阅收集了一批此类病历。此种病人,基本上使用了多种xxx而无效。中医师按照中医药学诊治后,效果均佳。原因在于,中医师认为,此类病人虽然体温高,实属假热真寒证,应当用甘温去大热的方法xx,即停用xxx,而用温补药。客观讲,体温40摄氏度的人,有人属于实热证,有人属于假热真寒证。不同状况的人,不能一律用xxx来xx。可见,西医药学精而不准的劣势。其二,“板蓝根,抗病毒,治感冒”,这是电视上播的广告。板蓝根抗病毒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又有部分感冒患者得以xx为依据,但是否板蓝根能xx所有感冒患者,则是另一回事。中医药学把感冒患者至少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一种药很难适用于两类身体状况。这里,医师已将中成药板蓝根当做西药使用。这也是西药使用时不良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也体现了西医药学的劣势和中医药学的优势。

医学发展的方向在哪里?防治疾病,人们总是期望有效但不伤害健康,这就要求准确性和xx性共存。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诊治疾病是把诊治病的人放{dy}位,故不伤人而准确;西医药学诊治疾病是把人的病放{dy}位,允许伤人而不准确。“病的人”与“人的病”,三个字顺序不同,内涵大异,最终还是以人为本为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保持优势,克服劣势,{zh1}发展为准确性和xx性并举的医药学,实现中西医药学的统一。▲

    (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xx研究所研究员、原理论研究室主任) (岳凤先)



郑重声明:资讯 【热论中医(3)——中医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转载)_杏林老朽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