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有一段红军战将张子清刮骨疗毒的故事
在井冈山的几天里,属小井这地方让人心情特别沉重,这里当年发生的事情让人感到胸口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革命先辈们非比常人的境遇让人为之心灵震颤,有如此坚忍不拔精神的xx岂能不无往而不胜。
小井在茨坪北约6公里,1928年冬,我军的{dy}所医院xxxx诞生在这里。它是根据地军民用杉木皮和木板建起的两层木结构房子,远远望去像个大仓库,当时为这所红军医院取名“红光医院”,可以说是所有解放军正规医院的“祖师爷”。现在看到的这座房子是1967年按历史原貌复建的,叫“井冈山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由于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红军医院的医疗条件极差,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奇缺,西药如同凤毛麟角,金属医疗器具几乎没有。药品不过是医务人员上山采掘的金银花、鱼腥草、散血丹等草药。医疗器具是医务人员就地取材,用木头、竹子等制作成镊子、xx盆、探针等器具。洗干净的土布当作药棉。纱布绷带用上几十遍,直至洗碎了不能再用为止。剃头刀、梭镖甚至切菜刀用盐水泡泡当手术刀使用,在最困难的时候,是用盐水甚至用石灰水给伤员xx。伤员的截肢手术是使用木匠的锯来完成的,伤员经常痛的昏死过去。
1928年4月,时任师长的张子清在战斗中脚踝中弹住进了茅坪红军医院治脚伤。张子清的脚需要开刀,把踝骨中的弹头取出来。由于没有X光机,不能准确地知道子弹嵌在什么部位,因此只有切开脚板,直接从踝骨上寻找弹头,但是没有麻药。张子清语气坚定地对医生说:“开刀吧,我经受得住!”他的脚板被切开很深,用钳子寻找很多次,好不容易找到弹头的部位,可是子弹xx钻进踝骨里面,怎么也夹不出来。张子清的伤脚血流不止,痛得几次昏厥过去。他醒过来以后,对医生说:“再找一次吧。”没有麻药,用钳子在踝骨上夹弹头,等于用刀子在骨头上刮肉,常人是难以忍受这种痛苦的。尽管张子清又一次昏死过去,手术还是没有成功。张子清在没有xx药的情形下,连续做了两个钟头手术的事,让xxx知道了。xxx感慨地说:“我说了,张子清是红军的关云长!当年关云长让人做‘刮骨疗毒’的手术,咬得牙关铮铮响。现在张子清切开脚板用钳子夹弹头,几次痛得昏过去,这不是与关云长一样吗!”
由于张子清的脚底踝骨里的子弹无法取出来,只能使用草药xx,伤口感染至腹部造成恶化,终于永远闭上了双眼。一年以来极为艰难困苦的医疗生活,使这个受尽磨难的红军“关云长”,瘦成皮包骨,仅27岁就永远长眠于井冈山的土地上。
红军伤病员的生活极为艰苦,每人每天只有一角钱的柴菜油盐钱,天天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尽管如此,他们在xx期间依然关心前方的战斗形势,一些轻伤员还每天坚持为红军哨口削制竹钉,他们在医院里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929年1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会剿”,{yt}夜里,敌军由一个奸细带路,绕道红军正面阵地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军手中。敌军烧毁了红军医院的这幢房子,对已经丧失战斗力手无寸铁的红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达不到目的,就把伤病员拖到小溪旁的稻田中残忍的用机枪扫射屠杀,红军伤病员全部英勇就义。
后来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解放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井冈山根据地两年多时间里,有4万8千多革命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名字的只有15744,也就是说33000多革命烈士连名字都没有。在赣南地区,33万人参加红军,牺牲的革命烈士就达10.8万人。
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