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济丸风靡港澳经久不衰鼻炎康亮相荧屏一炮走红[沈开倩]__鲜橙互动南都 ...

    产品标签

    佛山中成药始于明,盛于清,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佛山素有“岭南成药发祥地”、“广东成药之乡”的美称。“佛药”一直以其原料上乘、工艺精湛、古方正药、疗效确切、品种齐全等特点,行销岭南、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现在,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他们的老祖宗均发源于佛山。佛山悠久的中药文化更已成为佛山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鼎盛时期名扬四海,甚至被诸多“老佛山”称作“活着的文物”。盈天医药集团下属的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德众药业公司被看做当下传统佛药的代表。

    浮城绘

    “名药”能否治“沉疴”?

    佛山中成药享誉已久。因为其名声,所以人们信赖“佛药”的xx功效。我认为,对名药的信赖是正确的。药之xx,一方面自然与其历史悠久有关,与其广泛的传播力有关(比如广告),但更重要的原因并不在此,而在于其实际疗效,在于其治好了多少人的病、治好了多重的病。后者让此药或此地所产之药变得可信。

    然而于社会之病而言,“名药”未必如此可信。放眼当今神州,感受到社会之病,且意图以自己的xx去xx这些病的理想主义者自不在少数。一些人甚至为达到此目的而制定人生规划。先出名,这是{dy}步,唯有名声远播才能让自己逃出“人微言轻”的牢笼。对此我并不敢苟同。名人之效应在其“名”,“xx”之效应在其“效”,“名”在“效”之前的规划,自始便是谬误。何况其“效”于社会领域,往往并非一朝一夕能看得出,或许千百年才能展露其头角也未为可知。

    想来社会之病并非一人一力一家之言所能xx,必须待到所有人都成为“医生”,都能拿得出xx自我之“病”的药来,才有整体痊愈的希望。“名药”且由它xx去,于人人未必有用,我们需要自我诊断、自我开药。每个人都做到“自知者明”,那社会之健康、之光明,犹可期待。

    ●阿斐

    原景重现

    店铺云集佛山成岭南成药之乡

    20世纪以前,凭借水运优势,佛山北胜街一直是各省药材的交易中心。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雄辉曾如此描述当时的辉煌:“清乾隆年间,佛山仅在200米的豆豉巷中,就有27家药店。当时佛山人口大概是30万,制药店铺就有近百家,百年xxx就达30多家。”据称,这些从事中医和中药的先行者,除了利用官方(药局方)制药外,还有部分名医通过总结经验或整理{zc}秘方,以自己名字冠名生产中成药。比如明代万历年间,梁仲弘就在闹市早市街(今福贤路178号)兴建新医馆,定名为“梁仲弘蜡丸馆”,以制作销售抱龙丸为主。这个时期,冯了性也怀着父亲冯炳阳创制的铁打药酒秘方由家乡新会来到佛山,在正埠渡头地方(佛山汾宁路一带)搭了个草棚,生意越做越大,冯了性于是将草棚改为砖瓦房,并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店名。而后,由于冯氏家族不断壮大,后代子孙众多,先后在佛山、广州、上海、浙江、香港等地增设到10多家店号。

    根据资料记载,在清嘉庆至光绪这百年间,佛山中成药更增添了例如敬寿阁万应茶(嘉庆)、马百良七厘散(道光)、黄祥华如意油(咸丰)、源吉林甘和茶、李众胜堂保济丸、梁家园少林真传膏药(光绪)等数十个品种,佛山当之无愧地登上了岭南中成药发祥地的宝座。由李兆基所创的李众胜堂保济丸,于1938年佛山沦陷后,李兆基的养子李赐豪举家迁移香港,在香港仍继续设厂经营保济丸,除畅销港澳外,在东南亚地区也盛行一时。

    20世纪前期,广三铁路、粤汉铁路相继建成,京广铁路全线通车后,过去靠水运必须经佛山输广州及省外的货物,逐步改成以铁路运输,佛山的商务活动随之减少。此前活跃在佛山的一些商号,纷纷到广州开设分店,“李众胜”、“马百良”、“黄祥华”、“刘诒斋”等巨子都纷纷往广州涌去,而后佛山沦陷,兴盛繁华了数百载的佛药转入萧条时期。

    公私合营 药业首次实现制售分离

    1956年的公私合营政策是佛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据《佛山市药业志》记载,1956年佛山药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将105家私营厂店整合为公私合营的“三厂二店”以后,佛山制药和售药{dy}次实现制售分离,发展成独立的工业体系。佛山市联合制药厂建厂伊始,只是以几间简陋的平房作为临时生产场,一些老工人如此回忆当年的生产情形:“源吉林甘和茶等产品的包装和‘招纸’都是自己印刷,所用的工具都是箩筐、竹筛、木桶、瓦罐等。”

    很快,这种情况得到改观。合并{dy}年,公司成立机修组,研制新的制药机械设备。那时,机修组的职员硬是在资金紧缺等困境中,到机械厂的露天废旧仓库去挑选齿轮、轴承等部件,自制出一批经济实用的设备。在研制机械的同时,该厂还成立了新产品试制造组,开始走上了用现代制剂技术改革传统中药和研制中药产品的道路。比如,1960年,通过“查医问药”的社会调查,得到一种治风湿麻痹的药片“过江龙片”,就是以草药“过江龙”提取浚膏,用煎后干燥的残渣适量磨粉制成颗粒压制素片。

    资料显示,1958年至1965年间,佛山市联合制药厂是佛山市实现税利的主要大户之一,其中1959年、1960年和1964年,它实现的税利在佛山市都排到了{dy}名,成为佛山与纺织、陶瓷、铸造分庭抗礼的四大传统产业之一。

    登上央视 鼻炎康片创下销售神话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71年,联合制药厂拆分为佛山市制药一厂和制药二厂,它们分别就是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德众药业公司的前身。按照原来设想,一厂是传统佛药的xx继承者,生产大丸、小丸、散、酒剂等,佛山始创的经典成药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保济丸、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散、抱龙丸、梁财信跌打丸、竭红跌打酊、伤科跌打丸、儿科七厘散等都由该厂生产;二厂生产中药片剂、茶剂、膏剂等,只分到了xxx中的源吉林甘和茶。这时,值得一提的是制药二厂生产的鼻炎康片。1986年,决策者以“家有鼻炎康,鼻炎唔使慌”为广告词拍摄广告,广告片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后,当年鼻炎康的销售额达到了14.3万。次年决策者们决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剧场《西游记》插播该广告片,1987年鼻炎康片的销售比1986年增长了668%。

    在随后的时间里,佛药步伐有点慢,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一些源于佛山的中药制品却在外地发扬光大。2006年香港上市公司荣山国际将冯了性和德众药业51%的股权整合。记者在佛山统计局了解到,2009年佛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65.04亿元,同比增14%,医药制造业累计增幅超20%。这会不会是百年“佛药”重振雄风的前奏?我们拭目以待。

    {dy}访谈

    全力打造“航母”企业“提振佛药”

    ●访谈人 杨雄辉 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历史兴替,店号盛衰,与佛山这个岭南成药的发祥地一起,作为德众前身的中药作坊由清朝的鼎盛转入民国的衰败,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又复苏,历经发展,1998年11月1日佛山市制药二厂转制为中外合资企业,成为今天的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

    冯了性、德众药业代表传统佛药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盈天医药与传统佛药有何关系?

    杨雄辉:佛山中医药产业源远流长,广州及港澳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均发源于佛山。始创的经典成药众多,疗效确切,驰誉海内外经久不衰。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作为本地中药企业继承了佛药的精髓,是传统佛药的代表,它们是盈天医药集团的下属企业。

    南都:冯了性和德众在技术、产品、制度、营销上有哪些创新?

    杨雄辉:创新的技术非常多,举例说吧,xx感冒药维C银翘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稳定性不太好,会直接影响疗效。1998年我们创新思维,采用双层压片工艺,一层为中药层,一层为西药层,有效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现在德众的维C银翘双层片的有效期可以保证在3年以上,这项技术之后还作为工艺与质量标准为国家标准收载。如今,德众药业起草的维C银翘片质量标准已被2010版药典所收载。

    盈天旨在打造“佛药航母”

    南都:近年来,佛山市政府提出“提振佛药”,盈天就是在这种前提下组建的,请问盈天的发展有哪些值得称道的?

    杨雄辉:2009年9月,市府把“中医药及保健品产业”确定为佛山重点发展的“{lx1}产业”之一。另在《建设{gjj}医药保健品产业基地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建成一个年销售额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提出通过收购、并购等手段来实现,全力打造“佛药航母”,这也是盈天医药集团成立的宗旨。盈天医药成立以来,制定“提振佛药”一系列计划,首先就是采用创新的销售管理理念,整合了xx药和非xx的销售渠道,整合销售之后,德众今年一季的销售额为去年同期的1.5倍。其次是在生产方面,规划短期内将在佛山高明筹建集团中药提取及前处理厂,同时采用新型节能环保的工艺、设备技术。预计建成后,年处理药材可达2万吨以上。

    南都:在新时代需求下,冯了性、德众该如何转型?如何应对其他中成药和西药的竞争?

    杨雄辉:其实,我觉得中医xx面没有转型一说,而是说对企业发展的定位。比如德众药业,我们接下来的定位是以市场及产品为中心,加大营销与研发力度,未来将建成具有领导地位的现代中成药制剂O TC品牌。

    前尘往事

    一次偶然,解决药酒沉淀问题

    邬威尧 佛山市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xxxx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疗效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就是包装出售的药酒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有沉淀物。这虽不影响疗效,但仍有消费者会误认为这是药酒变质所致。后来,邬威尧得到消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正在开发膜分离技术并运用于水处理,他灵机一动,向专家建议将该技术用在中药生产过程中。花了两年多时间,这种全新的重要剂卷式膜分离过滤生产线正式开始运行,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沉淀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以物易物”实现设备更新

    杨雄辉 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只有纳入国家基建的制药厂,才有可能得到国家计委或者国家物资部门按国标制造的制药设备分配。像佛山制药二厂这样个几百人的小型企业,要获得国家指标分配几乎不可能的,设备唯有自己制造。而彼时钢材、五金、建材都紧缺,有钱也买不到。但厂里技术更新需要这些材料,后来厂里的领导想出了“以物易物”这种原始交易方式。其实,老员工都会记得“以药换塘鱼,以药换材料,以山货换砖瓦,以砖瓦换五金”的那一段历史。

    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陈女士,生于70年代

    应该是1987年左右,当时中央电视台在播《西游记》,在快要大结局时,有个广告我印象很深刻的: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那时候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

    流年大事

    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620年)“梁仲弘抱龙丸”问世。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佛山药店大都集中在豆豉巷(今升平路)经营。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源吉林甘和茶、梁家园少林真传膏药等先后问世。

    1957年 佛山中药厂、源吉林制药厂、三联药厂合并成立佛山市联合制药厂。

    1966年 佛山市联合制药厂改名为佛山市人民制药厂。

    1971年 佛山市人民制药厂设立分厂方案,拆分为佛山市制药一厂和制药二厂。

    1986年 佛山市制药二厂”鼻炎康片“获生产批文,并于1986年1月正式投产。

    1996年 佛山市制药二厂被国家贸易部认证为“中华xxx”。

    1997年 佛山市医药总公司将佛山市制药一厂、制药二厂的51%产权出让给香港佛山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中外合资经营。

    1998年,佛山市制药二厂组成董事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选定了“德众”作为新公司字号。

    2000年,佛山制药一厂经过资产重组,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定名“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

    2006年,香港上市公司荣山国际将冯了性和德众药业51%的股权整合,成为两家xxx的实际控股方。

    2009年,荣山国际完成收购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还有佛山市南海医药集团药材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形成从药品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同年,正式更名为盈天医药。

    旁论

    佛药总体品牌意识较弱

    ●郑启英

    佛山医药保健品行业协会秘书长

    明清时期,佛山冶铸、纺织、制陶等手工业发达,再加上佛山武术兴盛,当地居民经常发生跌打类损伤。而中成药以其药效明确、携带方便等优点,及时解决群众就医难题,由此也形成了佛山中成药的特点,以跌打类成药最为突出。现在,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他们的老祖宗均发源于佛山。比如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注册行销世界各地的黄祥华流行堂帆船牌万应如意油、畅销港澳的李众胜堂保济丸等,都是“佛山制造”。

    不过,近几十年来,由于品牌意识薄弱,“佛药”曾遭遇多次危机,比如冯了性药酒曾一度改名,直到2000年才重新申请注册商标,这直接影响到该品牌参评xxxx商标。相对一些药业每年上亿元的“广告轰炸”,“佛药”企业在宣传拓展上比较薄弱。另外,虽然流传百年的xx疗效好,但古老的药品形式较令人难以接受。盈天整合冯了性、德众两大佛山传统药业,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组建一个大型的集中管理的医药集团,对于节约成本、提高佛山中药制药的技术改进是有帮助的。

    记者手记

    这年头,好药也怕“不营销”

    读中学时,在湛江的一个海滨小城,姐姐开了个小药店,所以当时对一些日常药品并不陌生。每有感冒征兆之时,姐姐就会叫我自己去拿药吃。多年过去,还清楚记得,姐姐说吃维C银翘片要选德众的,姐姐常言,穿的东西,可以不追求{zh0}的品牌,但吃药,务必选xx大品牌。

    在佛山呆了四五年,对佛山的支柱行业算是有些了解,知道顺德是全国xx的家电之乡、涂料之乡、家具之都,而南海的有色金属、内衣也不乏国内xx。不过,偶然跟一老佛山闲聊,他表示佛山在中成药制造上曾相当辉煌。后来,经采访才确信有此事,也才知道鼻炎康、七厘散等自己非常熟悉的药品就是佛山制造。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忽略这些佛山制造呢?想起来业内的两个老品牌,王老吉和云南白药,前者将xxx嫁接到凉茶,再通过高认知度的产品嫁接到其他系列产品;后者则对产品进行非传统定位,进军牙膏领域。而德众药业的总经理杨雄辉先生在跟记者闲聊中,却表示佛药做的是古方正药,靠的是良心,至于营销,酒香自然不怕巷子深。是吗?或许,也许观点得转变啦。

    明星产品

    梁仲弘抱龙丸

    创始人梁仲弘,出生于明嘉靖22年。“抱龙丸”当时被人们作为“看门”xx,凡婴、幼儿患上府呕或急慢性惊风病症者一经服用,立即药到病除。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该药酒由冯了性的父亲冯炳阳创制。全国现有生产的冯了性药酒,xx均源于佛山。

    李众胜堂保济丸

    店设祖庙大街18号,旧址现尚存。所制成药有保济丸、胜保油、保和茶等,而以保济丸最富盛名,对感冒、食滞、xx、肠胃不适等颇有疗效。

    李广海伤科跌打丸

    李广海于民初时便开始行医,设“李广海跌打医馆”,所创“李广海跌打丸”,历久不衰,是佛山传统名药之一。后“李广海跌打丸”正式改名为“伤科跌打丸”,载入药典。

    下期预告:健力宝集团

    1984年,中国{dy}个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在三水诞生,并在当年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二十多年来,健力宝不但为国人引入运动饮料的概念,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并且健力宝也成为了中国饮料行业的一面旗帜。

    AⅡ12-13版采写:南都记者 沈开倩

    AⅡ12-13版摄影:南都记者 陈志刚

(南方都市报  )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方都市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
郑重声明:资讯 【保济丸风靡港澳经久不衰鼻炎康亮相荧屏一炮走红[沈开倩]__鲜橙互动南都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