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7 03:39:14 阅读2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按语】这是湖南长沙诺贝尔教育集团的宋玲主任作的总结,所谓“培训活动”实际上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只知道4月15日那天晚上,谢庆董事长陪我到一个幼儿园去看看。开始在院子里看了二百多名孩子们做操,当时我也随着乐曲和孩子们舞了一会儿。接着来到楼上一个宽敞的练功房,那里已经有许多老师在看我们香港演武的录像。我和谢董事长等就座后,先由老师们发言。原来在我到达长沙前一个月,老师们已经开始学习我写的“自传”了。学习后他们还要谈体会、写总结,这一次就是老师们谈学习自传的体会。他们每个人的发言深刻动人,都充满激情地称我为“精神的楷模”。我没有想到自己那些随手写出来的东西,竟然被人这么认真地学习和讨论。当时我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觉得这些老师们才真是可敬的。同学们,你们认真地看看下面宋玲主任的总结吧!她们还没有学梅花桩武功,可是她们听了我的讲话后,认识是多么深刻啊!
燕子杰老师培训活动总结
2009年4月15日,梅花桩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老师莅临诺贝尔摇篮指导和培训老师学习梅花桩基本功和拳理。
关于功夫燕老有很多不同一般人的精僻观点,也为我们这些初学者揭开了武学的神秘面纱。
一、燕老认为武功的运用应该是以整个人为一个整体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整体运动的效果由身法和眼法构成。而身法中尤其以步法为最重要。所以步法的训练必须贯穿于功夫训练的始终。有时候训练步法时,看上去更象一场游戏,忽前忽后,忽左忽右,随心所欲,飘忽不定,但这种不象练功的形式,恰恰就是真正的武术的训练,因为真正的功夫就是要随机应变,哪有什么套路可言呢?
眼法的训练同样象一场游戏,“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已动”,就是在对手出手时,能及时发现对方身上露出的破绽而加以攻击。练习时两人面对面,互相攻击对方的空门,出手如风,一发即收,一旦攻破对方空门,则立即登堂入室,一击制敌。旁人看上去,就是两人相互指指点点,以极快的速度在比划而已,没想到这里面竟包含着上乘的武功。
二、燕老认为功夫的两个核心就是快和准。
燕老认为评价功夫高低的{wy}标准就是瞬间反应。不管任何武功任何门派,衡量功夫的好坏就是要能够战胜对手,而在与对手的格斗中,成败就在一瞬间。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全包含这这一瞬间的反应里面。
瞬间反应训练必须围绕快和准这两个核心展开,否则就偏离了功夫的正道。至于如何做到快和准,各个门派都有很多独特的训练方法。梅花桩同样也不例外。
梅花桩除了身法眼法的训练,最独特的就是感应训练,通过梅花桩独特的训练方法,把整个身心变成一架异常灵敏的接收器,不但能接收到有形的东西,更能接收到无形的东西,就如同武侠小说中说的那种 “杀气”。燕老的亲身经历中有许多次都是凭借这种极其灵敏的感应躲过了危险。有时候高手之间过招就是零点几秒的时间,如果靠后天的反应,是根本来不及的,特别是遇到偷袭时,就必须有这种心灵的感应,在对手还没发招,但杀气已动时,能感知到危险,并及时应变。这种看似神奇的功夫,却包含在梅花桩最基本的几个架子的练习中。真是大巧若拙,大象无形。
关于武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燕老同样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方法。
首先,燕老认为人在全息学习时,学习效率是{zg}的。何谓全息学习,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全部参与到学习中来,精神高度集中。例如,小朋友的学习,就是一种全息学习。燕老的外孙女在法国只住了一年,就学会了一口纯正的外语。而那些上过好几年语言学校的大人,却仍然说不好法语,学习效率天差地远。而这种全息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本身就具备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逐渐退化了。
通过武功的训练,特别是梅花桩武功的训练,能够重新唤醒人身上的这种潜能。因为武功的训练中,必须全身心参与和精神高度集中。这和我们小时候的状态是xx一样的。当然,如果人在幼儿时代,能强化这种全息学习的能力,今后的学习效率就更加不可估量。燕老就经常和他的小外孙女进行反应练习。这么小的孩子,当燕老快速出手攻击时,却能不躲不闪,而是一把就能抓住燕老的手,这里面就包含了快和准两方面的训练。既练了功夫,又锻炼了人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大脑能力的目的。以后遇事时,头脑的反应就会非常灵敏迅速,而且注意力也能够高度集中。头脑反应快,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zh0}方法吗?
其次,梅花桩武功的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处事哲学。总结起来就是两点,一是灵活多变,二是含而不露。
梅花桩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但真正运用时,却又明确指出,什么时候忘了具体的套路和招式,才算真正学会了梅花桩武功。因为有生于无,只有在思想上不受任何拘束,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创造力。而不管是应付对手还是这个繁复复杂的世界,本无定式可言。随机应变,千变万化,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于普遍缺乏创造性的中国教育来说,难道不是{zh0}的补充吗?最可贵的是,梅花桩特别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不管功夫多高,基本功的训练{yt}也不能落下。基本功越扎实,变化的技巧才越高超。就如篮球之神乔丹,球技千变万化,出神入化,但是他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练得炉火纯青,因为这些才是变化的基础。这种辩正的教育观,才能真正培养创造性人才。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今后的人生中,才能真正圆满地解决生活和事业中的诸多难题,有所成就。
含而不露,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和谐的世界观。我们不培养攻击型人才,但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有能力反击任何形式的攻击。从燕老的自传中,所有的交手,无一例外全是后发制人。
现在的世界,强国恃强凌弱,导致三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的局部冲突。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从这些人类的灾难中,难道我们不应该反省教育中人生哲学的培养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呢?比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确使一个民族变得强悍,但也培养了大批的xx机器。而中国的儒家却提出了中庸的思想,这其实就是一种和谐的世界观,如果从武学来讲,那就是既不强横,也不软弱。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和人类真正有用的人。
梅桩花的合而不露,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吾养吾浩然正气”,虽然不露,但自有一股正气充塞胸中。所以梅花桩特别注重这种对人的正气的培养,重视人生观和哲学的修养甚于对武功技击的练习。这与燕老做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背景也是分不开的。更是梅花桩习练者必须遵守的门规和大方向。
梅花桩无论从它的哲理还是实用性来说,都必将成为谢氏教育这种大教育观的一个有力补充。从诺贝尔摇篮出来的孩子,也必将从梅花桩的学习中铸就一个更辉煌的人生。
宋玲2009年4月15日
【按语】以下是青岛大学刘晓燕同学的一篇文章,该同学今年七月份才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和王甜甜一起被招聘到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工作。刘晓燕在校时并没有学梅花桩,只是和我一起从长沙回来后才开始练习架子的,同时也阅读了王甜甜提供的梅花拳资料。你们看看她写的文章吧!我认为她对我的讲话和看到的梅花拳材料理解的很好。
诺贝尔摇篮“梅花盛开”
——记梅花拳名师燕子杰先生莅临诺贝尔摇篮授拳
2009年4月13日——4月16日,中国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山东大学教授燕子杰先生及夫人来到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与集团董事长商讨幼儿梅花拳的推广,并教授集团部分教职工梅花拳小架五势及其变化。
梅花遍地开,桃李满天下
燕子杰老师是我国xx的学者、武术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师承武林极富盛名的梅花拳大师韩其昌。毕业后,燕子杰老师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借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xx般的故事。1982年,燕老师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老师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他在全国十几所高等学校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遍布世界各地。目前,他担任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2009年4月15日,谢庆董事长正式拜燕子杰先生为师,特聘燕子杰先生成为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的梅花拳武术顾问。自此,燕老师的梅花拳大规模推广到诺贝尔摇篮幼稚园和小学。
燕老师和蔼可亲,很自豪自己有那么多高素质的学生,他说,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zd0}的财富。师母生病住院的时候,梅拳弟子自动排班,给燕师母陪床,同病房的病友深深羡慕和感动着。病友们说,就算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也未必有时间天天守在母亲旁边……燕老师说,“只要对学生有好处的事情,我都愿意做,看到学生们成长进步,自己也很快乐。”这就是燕老师的快乐原则,也正是因为这样,学生们也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对待燕老师和师母。看到诺贝尔摇篮的孩子们,燕老师也非常开心地观察孩子,眉飞色舞地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也会欢快地跑过去抱抱亲亲燕爷爷。正所谓“天下梅花是一家”。
返本还原,保持孩子的灵性
在早教研究所实验幼稚园,燕老师课间操的时候表演了几分钟“大八方”之后,立即有孩子学会了,跑过来展示给燕爷爷看。孩子们擅长模仿的特性,给燕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4月15日晚上做讲座的时候,燕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是最有灵性的,‘父母生前一点灵’,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多多观察孩子。通过我自己对我两岁半的小外孙女以及咱们幼稚园的小孩子们的观察,越来越发现,小孩子学东西非常快,反应和表情最为真实,最为自然。他们模仿能力很强,而且还很有创造力。相反的,人长大之后,会受到环境等条件的束缚,思维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住了,创造力下降。”燕老师朴实而又发人深省的一席话深入到了在场每一位老师的心里。老师们天天接触孩子,对这一观点极为赞同。是啊,孩子们会非常认真地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用心模仿,正因这样,身教重于言传。
燕老师分析道,人的思维有两种——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逻辑思维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线性的,而灵感思维是激发式闪现的念头,或是直觉的抽象化、模式化的图像,因此,它几乎囊括了整个时空,是多维的。要想创造奇迹,就要有创造性,要有与别人不同的思维。小孩子会全身心地模仿别人的言行,他们的这种灵气,属于灵感思维,是我们都应该追求并保护的。成人的逻辑思维比较强,灵感思维比较弱。联系梅花拳来讲,梅花拳是一种传统文化,它追求的,便是“返本还原”,培养智慧和开发大脑的灵性。
那么,如何训练,如何培养呢?“七分文教三分拳脚”,梅花拳不同于其他武功,要求学习者既要学习文理知识,即从中国传统文化抽取出来的拳理(拳理即中国古老的道德传统),同时还要用武功练好自己的身体。梅花拳的武功基础是“五势梅花架子”,分“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分别对应阴阳五行中的“金、水、木、火、土”。每个姿势都要站三到五个呼吸,之后有相应的变化。梅花拳首先是练“神”,在练架子的时候,要遵循“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原则。燕老师还特别强调,梅花拳制胜的关键是步法。现在,燕老师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训练步法的方式:“大八方”——听着音乐,对准节拍,轻松自在地走路,同时,要注意“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左翻右转,支撑四面,总揽八方。”这是在训练人的反应速度。在面对敌人的时候,速度至关重要。在实验园活动现场,老师们纷纷跟燕老师学习这种忽然而动的方法,像跳舞一样,既轻松愉快又锻炼身体。燕老师说,这种像跳舞一样的动作,没有固定套路,想往哪转就可以往哪转,不束缚人的思维,久而久之,不仅步法灵活了,而且大脑的反应速度也会提高。这种训练方法适应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天性,小孩子一定会很喜欢。如果给孩子们配上小型刀剑,那他们肯定会练的更有乐趣,有豪气。
梅花拳架子与步法相结合,动静互根,温养有法,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对锻炼孩子与老师们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燕老师强调,练习梅花拳,本身就是在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开发潜能。这种训练大脑、开发大脑智慧与潜能的方式,与谢庆董事长“古今贯通、科体贯通”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与培养“大仁、大德、大爱、大义、大气、大勇、大智、大美”的“八大”人才同出一宗。
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从这儿走出来!
了解了谢庆董事长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看着朝气蓬勃、富有灵性的孩子们,燕老师感慨万千:“我以前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练习梅花拳,到了大二下学期就已经很厉害了,今年3月6——10日,世界武术精英大汇演在香港举行。我们的梅拳弟子在汇演中出色地将梅花拳展示给世界,技惊四座,创造了意想不到的奇迹。而诺贝尔摇篮幼稚园和小学的孩子们,从这么小的年龄就开始练习梅花拳,保持他们大脑的灵性,开发他们的潜能,坚持练习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那将不得了,梅花拳一定会给诺贝尔摇篮的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收获,这些孩子们将会有非常突出的成就,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各行各业的栋梁与精英,会有很多出自我们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
刘晓燕 (梅花拳的材料由王甜甜提供)
2009年4月26日
【按语】这是刘晓燕同学写的我到青岛大学活动和讲课的纪要,文章简练扼要,也写出了重点。人要进步,就必须要处处学习,那些天真的孩子们不倦的学习精神。同学们,你们能写出这样的纪要文章来吗?
燕子杰老师青岛集训
4月24日下午,燕子杰老师与师母来青岛大学给青岛的梅花拳弟子做集训,集训内容主要有:指导弟子们听音乐走大八方,检查弟子们自编的成拳,作讲座。
讲座内容:
4月24日晚讲座要点:
Ø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在大学里,应该学一些对身体真正有用的东西。
Ø 大脑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一定要好好开发。
Ø 我们要锻炼并增强自己的模仿能力,用灵性来感悟,注重梅花拳的整体性,而不是逐步分解。
Ø 要解放思想,还原以前拥有的潜能。灵性好,大脑就锻炼的好,做事情效率高,思维效率高,就会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
Ø 梅花拳用科学的方法直指人心,训练大脑,发挥大脑的灵性。
Ø 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大八方要求全身协调,肌肉放松,克服自身的惯性。听音乐练大八方会使人的思想、情绪、动作与乐曲相结合,融为一体,身心愉悦。转身不能用劲,要不露形迹,温养有法。
Ø 香港武术汇演时,梅拳弟子取得了连自己都感到惊喜的效果,挑战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4月25日晚讲座要点:
Ø 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
Ø 凝神忘形。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
Ø 梅拳弟子如此之多,素质如此之高,是燕老师的自豪与财富。
注:燕老的讲座是面向大学生的。
刘晓燕
2009年4月27日
【按语】谢庆董事长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成功的事业家,他还是一个高瞻远瞩、有崇高理想的学者和教育家。在诺贝尔摇篮集团4月15日的聚会上,谢庆高兴地宣布了从那天起,自己已经是我的入门弟子了。由此可见他对梅花桩事业的热忱和决心,同学们应当看看谢庆的文章(摘自网上),了解他的宽广胸怀、{zy1}的思想和为全民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这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我园为什么取名为“诺贝尔摇篮”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给幼儿园取名为“诺贝尔摇篮”?赶时髦?作秀?还是一时的灵感……
也有人问我:你真的能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吗?中国有那么多xx的教育专家,谁也不敢把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你凭什么把这万斤的担子往自己身上压?
今天,我要郑重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园为什么取名“诺贝尔摇篮”。取名“诺贝尔摇篮”,这绝非偶然。诺贝尔奖一直是压在我心头的一块巨石。轰轰烈烈的20 世纪,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像一盏盏明灯,把人类的历史照耀得异样辉煌。从1901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奖到2001年 12月10日的100年中,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475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自然科学家获奖,他们中仅有7位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华裔科学家,这 些永载史册的名字是:荣获1957年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76年物理学奖的丁肇中,荣获1986年化学奖的李远哲,荣获1997年物理学奖 的朱棣文和荣获1998年物理学奖的崔琦,荣获2008年化学奖的钱永健,而在中国大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空无一人。作为一个人口占 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的国民,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和辉煌历史的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作为一个曾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创造过{df}的伟大民族的后代,面对这些数字,面 对这100年来世界的腾飞,我心情十分沉重。
不管怎么解释,我们都必须承认,属于中国人的诺贝尔奖实在太少了!因此,给幼儿园取名为“诺贝尔摇篮”,这其中有痛苦与不甘,更有理想与期盼。
给幼儿园取名为“诺贝尔摇篮”,是在对历史冷静的反思之后。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过辉煌的历史!李约瑟——xx的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专家,37岁就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进行 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并写出了1000多万字、震惊了世界科技界的宏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这部伟大的巨著中,他向世界展示了古代中国非凡的 发明创造能力和对自然的洞察力:无论是二项式系数排列,还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换的标准方法,无论是{dy}台时钟中的擒纵装置,还是韧性铸铁犁铧,无 论是地植物学与土壤学的开创,还是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位居“世界{dy}”。
李约瑟还惊讶地发现:近代农业、近代航运、近代石油工业、近代天文台、近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钓鱼竿上的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下鱼雷、毒气、降落伞、热气球、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汽机的基本结构,都全部源于中国。
活字并不是约翰?古登堡发明的,而是中国的发明;人体血液循环不是威廉?哈维发现的,也是中国的发现;“{dy}运动定律”也不是伊萨克?牛顿首次发现的,而是中国人早就发现了的……无数关于欧洲的发明与发现的神话以及类似的其他神话都被确凿的证据xx了。
另一位xx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惊奇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有理由承认:人类进步的天才创造来源于中国。
世界xx思想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认为: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信念、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
的确,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的科学技术保持了一个令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我国有一个学者在他的书中写道:“假如那时有诺贝尔奖,我们不少的黄皮肤、黑眼睛的科学家,便可以走马灯一样在豪华的瑞典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出现。可惜,那时根本没有。”
这段话让我百感交集。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而悲惨的历史。因为思想的凝滞,因为眼光的缺乏,因为闭关锁国,因为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因为种种、种种的原因,我们落后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按语】邹瑶现年73岁,早年山医大的毕业生,烟台市原卫生局局长。他没有练过梅花桩,但阅读了我写的《文武大法》后,亲自题写了下面的诗句赠给姜学成(原件存姜学成家)。该诗寓意精深,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梅花桩文化的真髓。
灵性不少人天生就有的,同学们通过梅花桩武功练出灵性之后,还必须要善于学习。以下几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邹瑶、诺贝尔教育集团的宋玲主任、谢庆董事长,以及许多老师、刘晓燕同学等,他们不但具有一定的灵性,而且还是善于学习的人。因此,他们的认识才有独到之处,这是值得我们梅花桩弟子们学习的!
遵姜学成主任之嘱,拙句赠烟台市梅花拳工作委员会并寄语诸拳师拳友
独树古桩立中华,根盘九州聚一家
脉通祖窍育成梅,枝吮中气绽作花
真文儒道释和合,大武谋变弭伐杀
拳意理重拳形外,贵在种豆更得瓜
乙丑春月邹瑶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