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金三角”的国际化思考- 孙延元-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

民族产业遭遇集体尴尬“白酒金三角”能否扭转乾坤?

   2009年9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主题为:“为何外国人能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打败中国茶商?”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众多媒体纷纷转载。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仅为平均每公斤2美元,印度茶叶的均价是2.7美元,而受到高度好评的斯里兰卡茶叶均价为3.4美元,中国茶叶如中国没有自主品牌的其他产品一样,在国际市场上只是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

     在中药产业,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在递交的提案中指出:日本和韩国通过对由我国低价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返销我国,已垄断国际植物药市场约90%份额,这使历史悠久的中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非常尴尬和巨大挑战。日本人扬言:在21世纪将“汉医汉药”将改为“东方医药”……。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越来越强大是不争的事实,更多的“爱国人士”也越来越喜欢讨论和拷问:“什么产业最能代表和传播中国文化(或价值观)走向世界” ?很多中国人给出的答案是:白酒、中药、中餐、茶叶、陶瓷、丝绸、武术等几大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产业,人们却不会提出是家电、汽车、IT、日化、服装等这些强势的新兴产业。“传统”和“新兴”谁会是中国经济走向国际的“新领军”呢?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美国的高科技、电影和快餐,法国的葡萄酒和服装,瑞士的钟表,日本的电器、德国的汽车、韩国的美容等,所向披靡,享誉全球,他们因产业技艺的精湛、资本实力的强大、品牌价值的塑造,发展成输出产业精神和国家文化或价值观,并最终征服了全世界的消费者,二战以来,这些国家无一不成为令人称羡的富国和强国。星转斗移,风云际会,进入格局变幻的21世纪,被誉为“醒来睡狮”的东方大国——中国,其产业优势和资本模式将是什么?中国将输出什么样的国家文化、产业精神和品牌价值观,并最终征服世界消费者,走向真正强盛的“大国崛起”之路?

  “中国白酒金三角”呼之欲出

  2007年9月28日,位于长江上游的川黔接壤地带,以泸州—宜宾—遵义三地组成、方圆大约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掀起波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主任李国强在“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第21次联席会议”上正式宣布:利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条件,开辟和打造以泸州为中心的“中国名酒金三角(泸州—宜宾—遵义)国际旅游专线”,并将其列为“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人民政府驻上海联合工作处”2008年度10大工作重点之一。这片植被茂密、山青水绿,景色秀丽,具有保护良好的独特生态环境的地区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中国白酒金三角”。

  “白酒金三角”因何而来?据考察,以泸州—宜宾—遵义组成的长江上游地区,三地山水相连,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地域性资源,被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同时,这片三角地带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名胜众多,经济发展稳健快速,具有发展国际旅游文化产业的条件和基础。从地图中不难看出,川黔交界处,被誉为“中国{dy}美酒河”的赤水河,由贵州仁怀市茅台镇流入四川古蔺县二郎镇,再经合江注入长江,而流域周边,聚集了茅台、五粮液、董酒、泸州老窖、郎酒、习酒等名酒企业,成为中国最xx的美酒聚集地。

  2009年初,由四川省相关部门提出“构建中国白酒金三角”设想后,该话题开始在整个川酒行业内持续发酵,并引起整个行业的xx。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已将该调研报告递交省政府审批,并欲将“中国白酒金三角”方案上报国家相关部委,争取国家支持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一个时期以来,川酒各企业竞相谋划,欲在这一轮发展机遇中赢得先机。

  在“白酒金三角”方案中,川酒同时提出整合“六朵金花”,联手“三匹黑马(丰谷、高洲、江口醇)”及川内新兴白酒品牌,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目标,显示出川酒的雄心壮志和抱团精神,并具体规划出“129工程”,即:把四川白酒业打造成1,000亿元的产业,建设宜宾、泸州两大全国性白酒生产基地,打造9户以上全国20强白酒企业。借此方案,四川提出的时间目标是,2012年将川酒打造成“千亿产业”,2015—2020年,让四川的白酒产量达到全国的60%,让四川的精品酒占到全国精品酒的70%,未来10年,四川的白酒产业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自从2007年“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第21次联席会议”上正式宣布:利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条件,开辟“中国名酒金三角(泸州—宜宾—遵义)国际旅游专线”以来,以茅台为领军企业的黔酒产业,彰显出更加斗志高昂的雄心壮志,不仅规划建设了占地12100亩的仁怀茅台白酒园区,建成后销售收入将超200亿元;与此同时,遵义市借助革命老区的旅游牌,2008年—2009连续两年隆重举办了“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依托国酒茅台这个xxxx,整合省内的白酒企业资源和经销商资源。

  据悉,2009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郎酒4家白酒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盈利100多亿元,占据全国白酒行业总收入的1/3。人们预测,不久的将来,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5万平方公里区域,其价值和地位将如同法国的“波尔多”一样,名扬世界,吸引全球的目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白酒金三角”。

  民族传统产业遭遇尴尬,白酒板块能否扭转乾坤?

  在中国历史传统产业中,哪个产业更有国际竞争力?更能传播中国文化或价值观呢?在当今“资本铺路、文化输出、品牌制胜”三位一体的年代,由“世界品牌实验室”连续六年发布并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500{zj1}价值品牌排行榜》也许能给我们启示。“2009年度排行榜”几乎囊括了中国本土所有耳熟能详的xx大品牌。从公布的评判标准、程序、机构,以及对xx部门、人士的影响力和中国国情上看,还是比较客观、公正、可信的,“500{zj1}价值品牌”基本上反映了目前中国经济的产业化特点、未来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发展状况。

  白酒品牌一枝独秀

  从排行榜中看到,在民族传统行业,医药、白酒、陶瓷三个产业最注重品牌价值的打造,上榜品牌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分别是28个,15个,11个,餐饮业上榜品牌只有4个,茶叶、丝绸、武术等一个没有。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是,在几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的传统行业中,只有白酒产业的“品牌价值”一枝独秀,遥遥{lx1},上榜品牌总价值达到1280.92亿元人民币(注:以下单位同为人民币),其中“五粮液”、“茅台”两大品牌位列前22名和33名,分别达到398.18亿元和273.33亿元。云南白药、养生堂等28个医药品牌总价值为819.15亿;惠达、东鹏等11个陶瓷品牌总价值为211.45亿;全聚德、小肥羊餐饮等4个品牌总价值254.27亿元。深入研究发现,“五粮液”一个品牌的价值接近11个陶瓷品牌的2倍,等于前8强医药品牌的总和,白酒行业中,不仅有“五粮液”、“茅台”两个{dj0}品牌跻身前50强,“郎酒”、“泸州老窖”、“沱牌”、“洋河”四大品牌也跻身前100强,而其他传统行业的品牌都在100强以下。可以看出,正如瑞士钟表业所秉承的产业精神一样,中国的白酒业尽管不是一个大行业(2009年销售收入大盘接近2000亿),但是,白酒是一个最为重视传承酿造技艺、并致力打造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的行业,这从品牌价值总量上,可以深刻感受到该行业“品牌战略”的雄心壮志。

  “陶瓷国际”风光不再

  历史上,中国瓷器响遍全球,如雷贯耳,欧美人把“中国”跟“瓷器”联系起来,写作China,意思是“瓷器之乡”。但是,千百年来,中国瓷器只传播了东方古国浩瀚文明的“冰山一角”,最遗憾的是,尽管中国陶瓷产量占世界的1/3强,从数量上可谓是超级大国,但是中国陶瓷大而不强,出口量很小,2009年出口量才316亿,没有挑起“产业兴国”的大梁,挣到大把的外汇,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这两个国家的陶瓷都有保持了60%以上的出口量,没有因为国际局势与油价的动荡,而受到太大影响,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其国际市场塑造了自己的国际xxxx。相比之下,中国陶瓷就缺乏响当当的国际xxxx,多数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品牌名气小,价值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

  另外,中国陶瓷业令人堪忧的一大现象是,许多陶瓷企业以矫揉造作地取“洋名”为荣,就算走向世界了,不注重挖掘中国的陶瓷文化,产品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更缺乏竞争力。

  作为连国家名字都写作China,并被世人仰慕的陶瓷大国,不但没有流传下来类似美国可口可乐、日本松下、德国奔驰等令人仰慕学习的“产业精神”或“经典品牌”,到了21实际的今天,瓷器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特产,世界最xx的瓷器品牌也不在中国,“世界瓷都”景德镇,更多作为“文化遗产”价值而存在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讽刺。从今年的“500{zj1}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可以看出,陶瓷品牌尽管有11个,但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堪忧,{zg}的“惠达陶瓷”品牌价值才34.81亿元,排名241位,难担国际化的大任。

  “餐饮大盘”一盘散沙

  中国的餐饮业年2009年销售总收入接近2万亿,远远高于白酒、医药、陶瓷等传统行业,但是,众所周知,中餐很难形成产业化,品牌意识非常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与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sjj}的餐饮品牌和企业实力相比,不在一个层次上。目前,尽管有“小肥羊”、“俏江南”等中餐企业试水海外扩张,但从品牌文化和价值提升上,仍然差强人意。海外的中餐店大多数是散兵游勇、小打小闹、甚至是夫妻店,谈不上品牌运作和产业化经营。从“中国500{zj1}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可以感受到,庞大的中餐业,全国耳熟能详的“价值品牌”少之又少,上榜的4家全聚德113.37亿,小肥羊75.79亿,咸亨酒店41.22亿,俏江南酒店13.74亿,海德酒店10.15亿,总价值才254.27亿元。中国烹饪协会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餐饮xxxx销售额是1019.08亿元,占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的6.62%,超过10亿元的餐饮企业只有19家,销售额在5至10亿元的只有29家。可见,以近2万亿的产业大盘规模看,中国餐饮业真正称得上大企业和大品牌,确实凤毛麟角。如果国内市场没有形成大品牌,中餐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难度可见一斑。

  “茶叶国饮”难成气候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技艺、并曾被奉为“国饮”地位的中国茶业,2009年再次遭遇尴尬,9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主题为:为何外国人能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打败中国茶商?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众多媒体纷纷转载。“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仅为平均每公斤2美元,印度茶叶的均价是2.7美元,而受到高度好评的斯里兰卡茶叶均价为3.4美元,中国茶叶如中国没有自主品牌的其他产品一样,在国际市场上只是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据统计,2008年中国茶业毛茶总产值约320亿人民币,出口金额约7亿美元,整体来说微不足道。我们不仅要问,历史悠久的中国茶业为什么没有象外国的咖啡业一样风靡全球,而只在家门口“兜售”和“表演“呢?我们甚至还要问,如果不去深挖原因,具有就历史文化和独特酿造工艺的中国白酒产业,会否步茶业的后尘呢?

  “中药国际”一生叹息

  目前,我国中药企业严重存在“三多三少”的局面,即小企业多,大企业少;饮品企业多,制药企业少;传统企业多,高新企业少。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约1600亿元,与白酒产业的总盘子基本相当,不是一个大行业。纵观当今国际医药市场不难看出,中国的中药业明显落伍了,不仅在国内的销售收入低,在国际市场仅占到3%-5%的份额,且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与中国中药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而日本、韩国凭借科技优势,通过对由我国低价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后高价返销我国,垄断了国际植物药市场约90%的份额,日本人甚至扬言:在21世纪将“汉医汉药”将改为“东方医药”……这使历史悠久的中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尴尬和巨大挑战。

  通过以上民族传统产业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不难看出,民族产业的振兴和国际化道路,屡遭挫折,任重而道远,与在历史上曾经的国际影响力相比,甚至有倒退的迹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其实,说白了,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国粹产业”,多年来在国内都还没有做强做大,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而明显的企业价值观、品牌文化和产业精神,国内消费者的心智都没有被征服,谈何国际化呢?

  今天,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最为重视酿造技艺、品牌价值和文化传承的白酒产业,是否做好了准备?两个白酒大省及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10余个强大品牌,联合打造“白酒金三角”的目的,是在做“深挖洞,广积粮”的国际战略储备吗?面对民族产业国际化的集体尴尬,卧薪尝胆的白酒产业将凭什么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并笑到{zh1}?

   “白酒金三角”将向世界输出什么?

  作为“世界白酒金三角”的主要倡导和实践者之一,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先生,每时每刻都在为民族产业的振兴和国际化道路鼓与呼。2009年初,他在白酒界首倡提出了“传承国酒文化,推动国学复兴”的战略概念和伟大思想。

  张良在本刊《顶峰思想》中发表《中国白酒的软实力》一文认为:白酒的属性,决定了文化将是决定产业发展壮大的玄门,所以,统治和xx白酒消费的一定是文化。在当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国际化的竞争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都是不可回避和迫在眉睫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目光的聚焦点,中国经营传统产品的企业如果商业视野仍然局限于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将越来越有限,最终可能消失。所以白酒行业要想在众多的产业中生存并脱颖而出,并最终走向国际市场,必须打造独特而不可模拟的竞争优势,尤其要传播一种产业和文化价值观。

  张良先生的话很有远见卓识,多年前,一个法国外交部长曾说过:“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这句话经国内外媒体报道后,在中国引起热议,流传很广,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具有“国粹产业”之称,并积聚了中国白酒产业{zy}势资源的“白酒金三角”,将向世界输出什么样的产业价值观和“中国元素”呢?

  我们认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应象法国“波尔多”和美国“硅谷”一样,集中{zy}势的产业和环境资源,让资金、技术、人才、品牌、文化、商业模式等在这个“金三角”内集中“发酵”,创造出更大的力量、价值和声势,形成“核爆炸”,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白酒金三角”应该传播“一硬一软”两种“文化”:一是核心技艺文化,即世界{dywe}的生态健康酿造工艺;二是品牌文化,即博大精深、和谐共生、魅力无穷、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这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高度升华,最终输出的将是全人类共同期待的“普世价值观”——即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联合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从2500年前中国孔子的道德智慧中寻找良性生存之道——这将是中国白酒代表民族产业走向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吴宁
  • 个人名片 刘旭东
  • 个人名片 沈凌莉
  • 个人名片 孙延元
郑重声明:资讯 【“白酒金三角”的国际化思考- 孙延元-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