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李津逵(综合开发研究院):集中在个人{yt}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低碳24小时。“衣”是我的衣柜和我的鞋柜,测量你有多少双鞋多少衣服,每年的减少率是多少。“食”是我的饭碗,桌上有多少剩饭,有多少没吃完的盘子,争取做到剩得越少越好。“住”是我家的房子,要做到节约空间和充分利用空间,不要买了房子闲置在那儿。“行”是我的轮子我的脚,看看每天走多少路,开多少车,用多少钱来衡量,每月用在交通上的费用越少越好。{zh1}是我的闲暇,要多上网少看报,多聊天少请客。
第三组蔡泽衡(福田区环保局):首先碳排放的测算必须要有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目前世界上通行的两种算法:一是算碳排放直接排放的,就是说燃烧化学能源直接排放的碳排放;二是只考虑它的产品的,与碳足迹相关联的,只考虑产品而不考虑它的产品生产的时候直接是在哪里排放的,从这两种关系来看,有可能导致在同一个地方算出来,用两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都是正确的,都是合理的,但是结果或者是说排行榜是截然相反的,比如说像美国的加州已经有过这样的报道,两种方法算出来,其中一个是全美国排放第二,另一个方法是全美国排放倒数第二。
其次,我觉得低碳这个排放量的测算还要依从低碳标准,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低碳的。虽然目前各国都做了很大的努力,碳排放量有承诺在减少,但是实际由于项目的增加减排效果不明显,总量还是增加的,这也需要从排放量测算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五组代表李继(哈工大):低碳是要基于一种生命周期全过程来分析,生活中和生产中用到的产品究竟消耗了多少碳?可以采用生命周期分析计算,或者是全过程分析。如果说这个产品是化工产品,它是从石油加工出来的,或者它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加热,用到煤,这些都是可以算出整个生命周期的,甚至煤还要测算,煤从筛选、分离到运输这个过程都有生命周期的,衍生材料的周期,生产到{zh1}到你手里、销售,这个过程涉及到产品和人的活动过程,我们把整个过程全部算起来这才是一个相对足量的碳的分析,而且要做到横向比较。
{dy}组北京大学同学:碳排放可以具体到专业的技术问题,也可以上升到一个宏观的理念性问题。从技术的角度,排放可以分解成能源的强度、能源的结构和不同能源排放的系数。一贯做法就是,我们要从纯技术的问题细化成老百姓可以理解的形式,例如,在家里面怎么测算碳排放,可能没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可操作性强,老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日常点滴的变化减低碳排放,在具体到家庭层面我们碳排放关注到燃气、用水、用电和整个交通的用能,可以通过电表、燃气表、水表测算出来。这个纯技术和纯实践性的东西怎么衔接起来?碳足迹要做碳排放计算器,希望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早日完成。
第二组北京大学韩丽娲,建筑方面{zh0}的衡量指标就是一个耗电量,整个建筑的耗电量,企业方面,我们采用类似万元原材料产值为指标作为碳原材料碳消耗的指标,政府可以做一些奖励机制等等。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题,这个社会是一个消费过渡的社会,我们女孩子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买件衣服的使用率非常低,鞋子的使用里非常低,但是件产品背后消耗的能量是很多的,主要就是碳排放,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提倡节约,减少不必要消费。另外我们提倡素食主义,这种说法在国际上已经很多了,就是吃一斤肉的碳消耗量要远远大于相应的植物的,如果我们转为素食可以减少80%、90%的碳排放。
第六组叶斌(碳足迹公司):我现在负责碳排放计算器软件的开发,今天讨论的内容给我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开发院的李津逵老师的观点对我研发的思路是一个很好的一种开拓。对于碳计算器这个软件开发,我们是和福田区环保局的合作,需要从个人、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个层面对碳排放的核算进行量化的衡量,但是我们目前在社区和企业这块,因为企业这一块企业的类型很多,耗能包括水电交通这块的分类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今天引出这个问题,企业的碳排放怎么进行分类?社区这一块,一个社区我们怎么对它进行分类?我们也非常希望在座的各位踊跃参加碳排放计算器的志愿者行动,并成为我们软件的首批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