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辐射服的原理及测试方法之我谈(转

     

   老婆前些日子背着我买个了防辐射服,蛮贵的,为此俩人吵了一架。为了争出胜负特地对防辐射的原理做了一些初略研究,还找了仪器测了一下,虽然结果不是我想要的,也长了不少知识。在这里向老婆郑重道歉,特写此文表明老婆是永远正确的。

 

                                                              ---爱你的丰

 

 

 

电磁辐射存在两种类型:

 

        电离辐射——此类辐射包含足够电磁能量,足以使原子和分子与组织分离,并改变人体内化学反应。伽马射线和X射线是两种形式的电离辐射。我们知道它们导致损害,这就是我们在对身体拍X光片时穿上铅背心的原因。

 

        非电离辐射——一般情况下非电离辐射是安全的。非电离辐射产生一些热效应,但是通常不足以对组织产生任何类型的长期损害。射频能量、可见光和微波辐射被认为是非电离辐射。

 

 

 

    我们日常见到的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兆赫就是非电离辐射将电磁场能转换为热能,与水分子产生共振加热食物,由于电磁波有穿透性,所以我们会发现食物会有里外同时加热的现象,当然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转换为热能而逐渐消弱,所以加热效果是由表层到里层逐渐衰弱的。

 

    手机的是800-1800兆赫,3G手机的频率在2000兆赫,与微波率的频率非常接近。虽然还不会与人体细胞中的细胞液产生强烈共振发生瞬间高热,但也会让长时间接打手机的人们感到头部有灼烧感。

 

 

 

电磁防护的原理:

 

电磁场在导电介质中传播时,其场量(EH)的振幅随距离的增加而按指数规律衰减。从能量的观点看,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传播时有能量损耗,因此,表现为场量振幅的减小。导体表面的场量{zd0},愈深入导体内部,场量愈小。这种现象也称为趋肤效应。利用趋肤效应可以阻止高频电磁波透入良导体而做成电磁屏蔽装置。

 

一般采用电导率高的材料作屏蔽体,并将屏蔽体接地。它是利用屏蔽体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反方向的涡流磁场与原磁场抵消而削弱高频磁场的干扰,又因屏蔽体接地而实现电场屏蔽。屏蔽体的厚度不必过大,而以趋肤深度和结构强度为主要考虑因素

 

电磁屏蔽是抑制干扰,增强设备的可靠性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合理地使用电磁屏蔽,可以抑制外来高频电磁波的干扰,也可以避免作为干扰源去影响其他设备。如在收音机中,用空芯铝壳罩在线圈外面,使它不受外界时变场的干扰从而避免杂音。音频馈线用屏蔽线也是这个道理。示波管用铁皮包着,也是为了使杂散电磁场不影响电子射线的扫描。在金属屏蔽壳内部的元件或设备所产生的高频电磁波也透不出金属壳而不致影响外部设备。

 

用什么材料作电磁屏蔽呢?因电磁波在良导体中衰减很快,把由导体表面衰减到表面值的1/e(约36.8%)处的厚度称为趋肤厚度(又称透入深度),用d表示,有

 

                                             

 

其中μ和σ分别为屏蔽材料的磁导率和电导率。若电视频率f=100 MHz,对铜导体(σ=5.8×107/Ω·m,μ≈μo4π×10-7Hm)可求出d=000667mm。可见良导体的电磁屏蔽效果显著。如果是铁(σ=107/Ω·m)则d=0.016mm。如果是铝(σ=3.54×107/Ω·m)则d0.0085mm

 

为了得到有效的屏蔽作用,屏蔽层的厚度必须接近于屏蔽物质内部的电磁波波长(λ=2πd)。如在收音机中,若f500kHz,则在铜中d0.094mm(λ=0.59mm)。在铝中d0.12mm(λ=0.75mm)。所以在收音机中用较薄的铜或铝材料已能得到良好的屏蔽效果。因为电视频率更高,透入深度更小些,所需屏蔽层厚度可更薄些,如果考虑机械强度,要有必要的厚度。在高频时,由于铁磁材料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失较大,从而造成谐振电路品质因素Q值的下降,故一般不采用高磁导率的磁屏蔽,而采用高电导率的材料做电磁屏蔽。在电磁材料中,因趋肤电流是涡电流,故电磁屏蔽又叫涡流屏蔽。

 

电磁防护计算方法:

 

电磁波在穿过屏蔽体是发生衰减是因为能量有了损耗,这种损耗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

 

反射损耗:当电磁波入射到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使穿过界面的电磁能量减弱。由于反射现象而造成的电磁能量损失称为反射损耗,用字母R表示。当电磁波穿过一层屏蔽体时要经过两个界面,要发生两次反射。因此,电磁波穿过屏蔽体时的反射损耗等于两个界面上的反射损耗总和。反射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R=20lg(ZW/ZS)  (dB)   式中: ZW= 入射电磁波的波阻抗,ZS=屏蔽材料的特性阻抗        

 

|ZS|=3.68×10-7fμrσr1/2式中: f= 入射电磁波的频率,μr=相对磁导率,σr=相对电导率

 

 吸收损耗:电磁波在屏蔽材料中传播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热量,导致电磁能量损失,损失的这部分能量成为屏蔽材料的吸收损耗,用字母A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A=3.34tfμrσr1/2   (dB)

 

多次反射修正因子: 电磁波在屏蔽体的第二个界面(穿出屏蔽体的界面)发生反射后,会再次传输到{dy}个界面,在{dy}个界面发射再次反射,而再次到达第二个界面,在这个界面会有一部分能量穿透界面,泄漏到空间。这部分是额外泄漏的。应该考虑进屏蔽效能的计算。这就是多次反射修正因子,用字母B表示,大部分场合,B都可以忽略。

 

SE = R + A + B

 

度量屏蔽性能的物理量

 

屏蔽体的有效性用屏蔽效能(SE)来度量屏蔽效能的定义如下:

 

SE=20lg(E1/E2)   (dB)

 

式中:E1 =没有屏蔽时的场强  E2 =有屏蔽时的场强

 

如果屏蔽效能计算中使用的是磁场强度,则称为磁场屏蔽效能,如果屏蔽效能计算中使用的是电场强度,则称为电场屏蔽效能

 

屏蔽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磁性越好,屏蔽效能越高,但实际的金属材料不可能兼顾这两个方面,例如铜的导电性很好,但是导磁性很差;铁的导磁性很好,但是导电性较差。应该使用什么材料,根据具体屏蔽主要依赖反射损耗、还是吸收损耗来决定是侧重导电性还是导磁性;

 

2)频率较低的时候,吸收损耗很小,反射损耗是屏蔽效能的主要机理,要尽量提高反射损耗;

 

3)反射损耗与辐射源的特性有关,对于电场辐射源,反射损耗很大;对于磁场辐射源,反射损耗很小。因此,对于磁场辐射源的屏蔽主要依靠材料的吸收损耗,应该选用磁导率较高的材料做屏蔽材料。

 

4)反射损耗与屏蔽体到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对于电场辐射源,距离越近,则反射损耗越大;对于磁场辐射源,距离越近,则反射损耗越小;正确判断辐射源的性质,决定它应该靠近屏蔽体,还是原理屏蔽体,是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5)频率较高时,吸收损耗是主要的屏蔽机理,这时与辐射源是电场辐射源还是磁场辐射源关系不大。

 

 

 

防辐射服产品的选购:

 

1、原则

 

人类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有充满了电磁辐射,从太阳、无线广播,电线,电话线,电脑,电视,手机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我们看到的光线也是一种电磁波。

 

由于人体是导体,可以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的分子会发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过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场能而转化为内能(热能),引起热效应,使得人体不同部位发热。电磁场强度越大,则热效应越明显;电磁振荡频率越高,热效应越明显,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高压电线,手机,电脑CPU,微波炉,电磁炉等发出来的电磁波,是既能透入人体又足够能使人体细胞产生不良反应的高频率电磁辐射。所以我们在选购原则就是要能有效屏蔽高频电磁辐射。

 

 

 

2、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一、包手机,就是用防辐射服装将手机包住,隔绝手机与外界的信号联系,再拨打这个手机,手机无法接通,说明防辐射效果好。

 

   有人说这个方法不科学,因为信号是双向的,只要屏蔽住基站发过来的信号,就可以使手机无法接通了,有的厂商为了达到这种屏蔽手机效果,专门针对基站信号做了特殊优化,虽然能包住手机,却屏蔽不了手机近场辐射。然而对人体{zd0}的危害是手机本身发出的近场辐射。

 

   针对这个疑问我找了俩款不同材料的防辐射衣服做了一组测试,

 

思路:测试手机在拨通时的近场辐射大小,测试用防辐射服隔离手机与测试仪时测到的辐射大小,比较测试结果值,就看防辐射服的屏蔽功效。

 

测试用的仪器是:  TES电场测试器(感谢赵师兄的鼎立支援)

 

被测服装:金属纤维防辐射服一件(感谢老婆的信任)和银纤维防辐射服一件(感谢晓春将新买的衣服借给我测试)

 

测试值说明:

 

    mV/m 辐射场每米的电压强度 V/m=1000*mV/m

 

    测试中测试的是每米的{zd0}辐射场电压强度,这个值在开始测试后是只增不减的,也就是仪器只显示曾经出现的{zd0}辐射场电压强度,选择这个值的原因一是为了看的清楚,二是出现的{zd0}值时也就是对人体伤害的{zd0}的时刻。

 

 

可以看看我的博客里面有手机测试的视频:

http://hi.baidu.com/%BC%D2%D3%D0%B0%A4%CC%DF%C0%CF%B9%AB/blog/item/a6bcf5dcbbca6e3c5882dd53.html

郑重声明:资讯 【防辐射服的原理及测试方法之我谈(转】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