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盒危害如xx专家提醒慎用或自带饭盒

当董金狮委托的律师前往法院立案时,法官看了诉状后吓了一跳,“我们每天都在用这样的饭盒吃饭,从来没想过会有问题,这案子一定要赶快给他立上。”

他们所说的饭盒,正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一次性白色塑料餐盒。2010年3月中旬,董金狮所在的民间环保机构在北京两家xx的饭店“老边饺子”和“东来顺涮羊肉”消费、打包之后,将餐盒送往一家专业的检验机构检测。

检测结果触目惊心:两家饭店使用的餐盒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检测结果显示,它们的正己烷蒸发残渣均超过国家标准20倍,而乙酸蒸发残渣则超标了近150倍。这意味着,如果长时间用这种餐盒盛放含有油和醋的食物,人们将会“吃掉1/3的餐盒”。

“平常,人们总是会xx食品本身的安全状况,却很少留意食品的包装。”董金狮说。日前,他将这两家饭店告上了法庭。他在接受采访时还指出,不仅是一次性餐盒,我们平常使用的纸杯、塑料杯和矿泉水瓶都可能隐藏着致病风险。

这位食品包装与环保领域的专家,已经与这些“隐形毒药”斗争了10年。对于那些人们接触频繁的劣质食品包装,董金狮评价说,它们造成的危害不亚于xx。

被“吃掉”的隐形毒药

要了解“吃掉1/3的餐盒”有多可怕,首先要知道那些溶解在食物中被我们吃下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科学检测能够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在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对餐盒进行的检测中,工作人员将餐盒的样品放入正己烷和乙酸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对溶液进行蒸发处理,并称取剩余残渣的重量,从而确定餐盒中有多少物质可能溶解在食物里。其中,正己烷模拟的是食用油,而乙酸模拟的则是醋,这都是日常打包食品中常常会出现的成分。

在理想的状态里,一次性餐盒应当由高纯度的聚丙烯塑料制成。这是一种像大米一样半透明的圆形颗粒,柔韧度高,能耐高温,浸泡在正己烷和乙酸溶液中,也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但在实际生产中,人们会在纯净的聚丙烯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碳酸钙和滑石粉,作为主料之外的“填充料”。

在自然界中,碳酸钙最常见的状态是“石头”,而在工厂生产的原料中,因为纯度变高,它的外形变成像小粉笔一样细细短短的白色固体。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加入,有些一次性餐盒的颜色由透明变成了白色。

按照国家规定,填充料在原料中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20%。但事实是,有的厂家原料中碳酸钙的比例超过一半,有的“甚至会超过80%”。

不过,只用这些像粉笔一样的粉末,无法造出柔韧防水的餐盒。因此,在原料中,工人们还需要加入石蜡和工业废塑料作为补充。其中,石蜡是白色像蜡烛一样的固体块,工业废塑料是咖啡色的小颗粒,稍微靠近,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这些工业废塑料的来源,可能是工厂生产的边角料、回收的旧塑料,甚至还有可能是医疗垃圾。它们被混合在一起,熔化后挤成长条,再被切成细小的颗粒。这原本是绝不允许用于食品行业的原料,最终被制成餐盒,盛满了饭菜并送到了我们的面前,甚至还被我们吃进了肚子里。

董金狮介绍说,根据检测结果,溶解在乙酸和正己烷溶液中的物质包括“工业碳酸钙和工业石蜡中的部分致癌成分”。这也就是我们所“吃掉”的饭盒的成分。

这些成分中,工业碳酸钙可能会影响人体的代谢系统,形成胆结石、肾结石,其中包含的重金属杂质还会威胁人体消化道、神经系统的健康。至于石蜡中所包含的多环芳香烃,会影响人体的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还会蓄积毒性,并诱发癌症。

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亿个,“合格率还不到一半”

如今,想要避开这样的“黑心餐盒”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秘书长,董金狮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餐盒“合格率还不到一半”。

对于这一比例的计算过程,董金狮解释说,全国生产餐盒的厂家,获得工商和卫生许可证的只有一半左右。而他在平日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在获得许可证后,还会重新开始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

更重要的,是在实际销售中,不合格产品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市场现状又再一次影响了合格率的数据。

“利润是{wy}的问题。”董金狮认为。他算了一笔账:如果生产优质餐盒,使用食品级的聚丙烯树脂原料,每吨原料的价格就要11000元。而工业废塑料的价格是一吨5000元,劣质的工业碳酸钙填充料更便宜,一吨只要2000元,折算下来,黑心饭盒的成本能够节约一半,也有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虽然从质量上来看,优质餐盒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聚丙烯的纯度高,这样的餐盒结实、不渗漏、对健康的危害低。董金狮甚至还编过顺口溜,讲解如何分辨劣质餐盒:“手摸软绵绵,轻撕就破裂,一闻刺鼻又呛眼,遇热变形还渗漏,剪碎了水里会下沉,一折会出白印……”

但对于那些购买餐盒的消费者——各个饭店而言,相比于质量和安全,价格往往是他们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于是,低价的劣质黑心餐盒就这样一次次地占了上风,挤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董金狮甚至忍不住抱怨,北京的市场“简直就要被烂餐盒垄断了”。

他在很多城市看过“黑心餐盒”的生产过程,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烟雾腾腾的小厂房里,环境脏乱不堪,空气里充斥着刺鼻的怪味。“一个连许可证都没有拿到的企业,当然不会注意卫生条件了。”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有150亿个。如果按照董金狮估算的合格率,这意味着每年消耗的“黑心餐盒”超过75亿个。

食品包装不是食品,但生产标准也应等同食品

从2001年假冒环保饭盒开始泛滥的时候起,董金狮便投身于揭发食品包装的“隐形毒药”的事业,到如今,他已经坚持了10年。不过,像今年这样把质量问题诉诸法律,对他而言还是{dy}次。

“没办法,因为别的办法实在不管用。”董金狮说。

一开始,他还会向质监部门投诉,但对方总建议他先等一等,因为有“更重大的质量问题忙不过来”。后来,他开始找媒体,拉着记者一起暗访,再一起曝光。可等记者走了,这些厂子又会重新开工,之前又“白忙活了”。

董金狮发现,尽管要分辨质量低劣的“黑心包装”,并不是太困难的事,但相比于直接吃进嘴里的食物,人们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总没有足够的重视。“食品包装不是食品,但它的生产标准应当等同食品来对待。”董金狮说。

他看过有的工厂,把废旧的光盘粉碎、用硫酸清洗、晾干,其间工人们还会光着脚丫,在正在晾晒塑料碎片的地面上踩来踩去,{zh1}这些塑料碎片竟然被制成了婴儿奶瓶。甚至,他曾经在一家用回收纸浆制造一次性纸杯的工厂发现,纸浆池里竟然有卫生巾留下的血迹。

去年年底,卫生部等7部门发出了《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名单”、“禁止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名单”。这曾经让董金狮兴奋地评价为“包装行业的地震”,现在他却发现,很多工厂以“没听说”为托词,仍然坚持生产“黑心包装”。甚至有些地区的工商、质监部门,也推脱自己“不知道”。

这个中科院环境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逐渐明白,这些非法工厂远比自己所学的环境知识复杂。有时候,前脚检查的人走了,后脚工厂就继续开工;有时候,因为有人“通风报信”,执法队会被挡在工厂紧闭的大门口,听得见里面生产的声音,但就是进不了门。

“要真正推动食品包装,不仅要完善法律,也要保证现有制度的执行。”董金狮说。按照他的设想,这需要国家进一步大力投入,也需要卫生、质检、工商几个部门的联合行动。

其实,身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秘书长,董金狮的努力并非没有私心。他的会员企业常常抱怨,合格的餐具根本卖不出去,利润空间也太小。他反复举报黑心餐具的工厂,目的之一,也是想为这些会员企业找回被挤占的市场。

他也会努力通过媒体宣传,希望大家买那些质量获得认证的食品包装:“代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QS’标志,代表塑料类别的数字,以及一个代表可循环利用的三角符号。有这三个符号,才可能是合格产品。”

3月20日,在一次采访结束后,董金狮向咖啡厅的服务员要求打包。等到餐盒拿来,他习惯性地看了看餐盒底部的标志:没有QS认证,没有塑料品种标志,只有“WD”两个字母,董金狮说,这通常是生产企业的名称缩写。

“典型的伪劣产品。”董金狮仔细看了看,笑了,“我认识这家企业,他们曾经放话,说要我的一条腿。”

很快,他扭头叫服务员再拿几个餐盒过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收好刚拿到的“证据”。“等这次的官司判决了,我就再起诉这家饭店。多来几次,也许这个行业就好了。”

“一次性”餐盒隐患多

从起初的发泡型到现在的可降解型,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量有增无减。上班族、学生是使用一次性餐盒的主要人群,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人都知道一次性餐盒不管是从卫生角度还是环保角度都存在着诸多争议,然而就是贪图其方便,才会一直使用。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郭玉花副教授提醒您,现今市面上的一次性餐盒并不是全都符合国家标准,长期使用不合格的餐盒是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的,自备饭盒才是{sx}。

发泡塑料餐盒仍广为使用

2001年5月发布了130号令《关于餐饮行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的通知》,这一白色污染源终于面临被封杀。但事实上,发泡餐盒在餐饮市场上仍是屡见不鲜,一些小商贩贪图其价格的低廉,仍旧xx或购买后使用。记者采访了在校生小刘,她表示平时中午多是在街上买盒饭、炒面、炒饭类食物,大多用的都是发泡餐盒,自己虽然知道发泡餐盒不好,但是不会因餐盒的问题来决定购买与否。可见,发泡餐盒还不能被称为旧时代。郭玉花副教授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又被称为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快餐盒。其中降解发泡塑料快餐盒所用的原料聚苯乙烯及发泡剂、光敏剂等原辅材料对的有害隐患不容低估。用聚苯乙烯做原料,其制品中的游离单体苯乙烯若受热释放随食物进入后,对xxxx、肾脏、肝脏都有一定危害,甚至致癌,因此若长期使用会增加患病危险。

可降解餐盒不一定都合格

那么标有“可降解”字样的餐盒就一定可降解?就是卫生的、安全的?其实不然,记者从多方了解,现市面上的可降解餐盒的类型多种多样,价格也是差异不小,从每个8分钱的到3角钱的,足有两三倍之多。问到商家也都称餐盒的样子差不多,都标有“可降解”字样,他们也并不知道差异在哪。郭玉花副教授分析,价格相差如此之多很可能是原料的问题。在可降解餐盒的制作过程中,都是需要加入助剂的,例如成型剂、耐水剂、上胶剂等。标准的餐盒应该选取xx、无任何副作用的化学助剂,如果添加的是一些工业试剂,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效用,在成本价格上降低了,但是却对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有些商家更可能为谋得利益,无视国家规定,以次充好,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工业级碳酸钙、石蜡等物质,甚至添加不正规来源的废塑料,若长期使用则易形成xxxx、胆结石、肾结石,严重的会致使重金属中毒、神经中枢系统紊乱,危害造血系统,诱发器官癌变。

肉眼看餐盒质量

-颜色大多数人会认为白色的餐盒才是干净的,卫生的,但可降解餐盒却不是这样。一般的可降解餐盒是选用纸或植物作为原材料,而它们本身的颜色都不是白色的,我们日常所用的纸张也都经过了漂白。像淀粉制成的餐盒就会发灰色,其他类的餐盒颜色也稍深,不是纯正的白色,一些合格餐盒也可能为了加强美观性,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可食用的助剂。

-气味一些劣质餐盒本身会带有一定的刺鼻气味,这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有害的化学试剂或工业添加剂。

-质地合格的餐盒本身会带有一定的“韧性”,不会很脆、一捅就破,应该具有较高的强度。

专家提醒

1.平时应少用、慎用一次性餐盒,{zh0}是自己携带饭盒既卫生又经济。

2.不要用一次性餐盒进行微波加热,这样会导致餐盒中的一些助剂进入到食物中,污染食物,对健康造成危害。

3.对于商贩所用的发泡塑料餐盒应拒绝使用。

 

    

郑重声明:资讯 【一次性餐盒危害如xx专家提醒慎用或自带饭盒】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