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忠中国十年之憾- 松下龙的和讯家园- 风少的刀子- 和讯博客
伊藤忠中国十年之憾 [转贴 2010-05-09 16:32:19]   

本文网址:

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在华主要公司
纺织品
子公司:
伊藤忠纤维(上海)有限公司
天津华达服装有限公司
青岛三美士西装有限公司
关联公司:
杭州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
机械
关联公司:
TAIWANORICOCOMPANY,Ltd(中国台湾)金属、能源子公司:
ITOCHUPETRLEUMCO.,LTD.(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生活资料材、化工品子公司:
兴宝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关联公司:
广州芸爱丝纤维有限公司
上海宝菱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金浦塑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粮油食品
关联公司:
ASAHIBREWERIESITOCHULIMITED(香港)WINNERFOODPRODUCTSLTD.(香港)TAIWANDISTRIBUTIONCO.LTD.(台湾)
金融、房地产、保险、物流子公司:
ITOCHUFINANCE(ASIA)LTD.(香港)
广州忠达物流有限公司
其他
子公司:北京伊藤忠华糖综合加工有限公司
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子公司:
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
广州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
伊藤忠(大连)有限公司
伊藤忠(天津)有限公司
伊藤忠(青岛)有限公司
伊藤忠(深圳)有限公司
南京、厦门、福州、北京、四川事务所
张加港保税区分公司
宁波保税区分公司
                ——据伊藤忠商事2002财年年报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北京报道
一个政策试点下的蛋,在华十年之孕,浸满了伤痛和遗憾。
这个蛋即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一家老牌全球500强企业。
1993年10月,伊藤忠商事突破当时中国政府政策障碍,获准在华独资成立伞形(即投资性)公司,成为外商在华设立投资性公司的{dy}家。
它被伊藤忠总部赋予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源的重任。但在日本企业保守体制和当时欠完善政策的交叉作用下,它在中国走得一波三折。
特殊获批
“伊藤忠是当时政府试点{dy}家。”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教授说,综观其在华发展十年,从任何一个角度讲,均有标本性意义。
1993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方式也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跨国贸易阶段进入直接投资建厂阶段。
此时,一些在中国作了大量投资的跨国公司跃跃欲试:何不将公司分散的股权集中在一家公司手中,即把这些企业召至一把伞下?
此举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将股权集中,变远隔重洋的异地管理为直接辖地管理,体现管理高效;二是将各投资参股或控股的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发挥{zd0}效应;三是有利于公司的公关、政府、人力及融资等功能资源整合,便于海外公司总部下一步投资和开展业务。
但这些跨国公司最初的申请还是被原外经贸部外资司以“没有先例和合适的标准”压了下来。
伊藤忠{dy}个吃到葡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是全球xx的以贸易为主的百年企业,去年,公司营业额约1200余亿美元,对华贸易额达60亿美元,占中日贸易近一成。在世界500强中排名中{zg}峰时位居第6位(1999年)。其时,伊藤忠商事在华投资参股约170多家企业,此等规模在跨国公司中已属寥寥。
当时伊藤忠商事中国总代表富井隆夫率领热衷于中日贸易的“中国帮”,赶回日本总部游说:如果在华一旦成立投资性公司,既可以整合现有资源,还可以扩大业务,将抢得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之先机。
“我们最终获批,与日本公司总部及中国政府的支持分不开。”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开发部兼建设部部长曹学文先生回忆,那时伊藤忠在华大规模投资和所做的大量贡献,获得中国政府高度评价。
曹1990年加盟伊藤忠商事,并直接参与投资性公司的建立。曹回忆道,当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刘一民先生给予了很大帮助,刘曾任原外经贸部外资司司长,他积极推动任何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举措。
在该协会的推动下,1993年10月,作为试点,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获批成立。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也寄予厚望,一下子批了3600万美元作为注册资金。
18个月之后,也就是1995年4月4日,原外经贸部才正式颁布《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
整而不合
伊藤忠商事就这样成为先驱——大约10年后,那些日本大型电器公司才步后尘。
其时,伊藤忠商事在华投资领域涉及纺织、机械、化工品、铸造、有色、轻工、食品、体育、饭店等多行业。
按照设置投资性公司的初衷,就是将这些分散投资的伊藤忠商事企业集中到伊藤忠(中国)集团名下,但是,当真正收归股权或“指挥权”时,没有一个轻易放手。
这些早年在中国就开始经营的企业,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日本总部业务部门,首先xx:为什么要将股权划归投资性公司?他们最致命的一句话是:“你们能够给我什么帮助?”
那时,由于政策不完善,投资性公司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些反对力量,也使日本总部没有作出转让股权的强制要求。
“我们至今没有收缴他们的指挥权,与他们密切交往也不多。”6月12日,现任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佐佐木聪吉淡淡地说。
佐佐木聪吉先生另外一个身份是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是驻中国总代表。即使这样的身份,在日本综合商社特殊的体制里,佐佐木聪吉也无法左右这些企业投资经营。
在收归“指挥权”无为情况下,伊藤忠(中国)只好自己投资,构筑自己的新王国。
“1994年、1995年两年间,好像每个xx都有签字仪式。”老伊藤忠员工回忆说。伊藤忠中国公司利用3600万美元,先后独资、控股或参股了40多家企业。也就是说,这家投资性公司最终掌控的只有40多家企业。
这似乎与初衷大相径庭。1996年,伊藤忠商事在华企业数量达到历史{zg}峰——240多家。遗憾的是,这些管理分散的企业于该年出现了约1/3亏损,1/3刚刚持平,1/3盈利的局面。
这是伊藤忠商事高层所不愿意看到的。1997年,丹羽宇一郎社长正式上任,他所作的{dy}件事情即是,对有100多年历史的伊藤忠商事进行大刀阔斧的全球性改革。他下令,关闭不挣钱的部门,人事制度的改革目标是起用新人,消灭人浮于事的现象,大力降低公司成本。
此举使伊藤忠商事在中国的关联企业减少了30多家,1998年,其投资参股的天津乳制品厂以1美元卖掉。如此,伊藤忠商事成为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中率先恢复元气,并重新充满活力的少数企业之一。
但是,即使此次大刀阔斧改革,伊藤忠商事总部依然没有强制勒令将其在华控股或参股企业收归投资性公司麾下。
制度性缺陷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有专家指出,这与日本企业制度性缺陷脱不开干系。
二战后,在长期的日本社会形成特有的大锅饭、终身制的用人制度,形成了一种附着、寄生于这种制度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及他们的政治代表。没有人愿意放弃“指挥权”。
比如伊藤忠商事。1997年,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丹羽宇一郎社长导入分公司制度,将总部分为八个分公司,也即“分灶吃饭”,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各管一摊。
此次改革使投资性公司没有获到多少好处。“在这种体制下,分公司即使一个小小的课长,都有投资权”,“各管一摊”的分公司投资盈亏与自己密切相关,因此更不愿意将自己投资的项目,或股权、指挥权拱手相让。
“赚钱的项目不愿意给,不赚钱的,甚至赔钱,我们又不能要。”如此,只能形成大家庭内部独立、外部统一的对外形象。
此种制度性缺陷并非伊藤忠商事独有。像丸红(中国)有限公司,、三菱商事(中国)投资公司、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等这些日本大型综合商社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遭遇同伊藤忠如出一辙。
但是,同样是日本企业,索尼等这些在华投资性企业,则为何能够整合成功,将其所有控股或参股企业收归麾下?
“这有多方面原因,我个人认为,这与综合商社功能有关系。”曾经作为外交官在我国驻日使馆商务处工作多年、回国后专事研究外商投资政策的金伯生教授分析说,综合商社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行业众多,不像一些制造性企业,这类很容易将股权收归投资性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现在全球,包括日本自己也在反省综合商社功能”。
佐佐木聪吉先生也认可此种观点。他说,松下之所以将其在华投资的50多家生产厂,轻而易举收归麾下,均因都是“生产电器”的。而作为综合商社,则是“商品五花八门,生产厂五花八门,市场也五花八门”。
“管理起来也不容易”,佐佐木聪吉笑说,1997年砍掉一些亏损企业后,伊藤忠在华各类企业还有210多家,“我们统管过来,即使每一家去看{yt},加上路途时间,一年都看不过来”。
积极意义
尽管如此,十年试点,伊藤忠中国所凸现的积极意义十分明显。佐佐木聪吉表示,伊藤忠投资性公司所推动的日企来华投资的“中介作用”,值得自豪。1997年,日本国伊藤洋华堂株式会社来华成立中国xx中外合资零售连锁企业华糖洋华堂,伊藤忠中国投资公司就起了重要作用。类似的,有数十家。
更重要的是,伊藤忠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制定此类政策的范本。
这些试点促使了政策进一步完善。如果没有这些投资性公司,更准确地说,那些靠贸易挣饭钱的综合商社,政策完善将会缓慢,严重地讲,将直接影响吸引外资的成果。
最显著的即进出口权和渠道问题。1995年4月4日,外经贸部颁布《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到贸易权问题:“协助或代理其所投资的企业从国内外采购该企业自用的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在国内外销售其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并规定“投资公司不能代替其投资者在中国从事贸易中介服务”。
这无疑使综合商社性质的投资性公司作用大打折扣。此项政策延续了4年多。
1999年8月24日,外经贸部对此暂行规定进行了修改,作出《补充规定》,其中“投资性公司可在境内收购不涉及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出口”,对于伊藤忠中国等一些综合商社性质的投资公司而言,是一大利好。
2001年5月31日,外经贸部对该项暂行规定又进行了第二次《补充规定》,此次又有了许多推进。
随着吸引外资各类政策不断完善,跨国公司也接踵而至前来投资。中国成为外企投资的{sx}之地。
现在,伊藤忠(中国)所期盼的是,何时在中国获得自由贸易,“则不愧十年前xx获得伞形公司的试点初衷”。
“这只是时间问题。”商务部研究院金伯生教授说。【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03-6-23/10414.html

郑重声明:资讯 【伊藤忠中国十年之憾- 松下龙的和讯家园- 风少的刀子-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